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今日当精进 >> 《极乐愿文大疏释》23课 * 阅读参考 返回

《极乐愿文大疏释》23课 * 阅读参考


1

所有男女老幼都应祈祷阿弥陀佛,无有比此更殊胜的了

长寿佛是报身像,阿弥陀佛是化身装束,身体所放光芒无边而称为无量光佛,寿量无边而称为无量寿佛,看起来好像是有差别的,实际上只是名号不同而已,长寿佛与阿弥陀佛是一个本体。

破瓦法传承、《极乐愿文》传承及长寿灌顶表面上看起来功用不相同、作用不相同,一个是临死之际马上就要求往生,一个是要长久住世、要长寿,但实际上它们的本尊是一个本体的本尊,而这两个修法其实是互通的,所以要把所有这些法作为人人必修之法,观想阿弥陀佛从功德的侧面具有不同名号而做顶礼。


2

祈祷阿弥陀佛可以延续寿命

您之寿量无数劫,

不趣涅槃今住世,

一心恭敬祈祷您,

除非异熟业果外,

寿尽亦可享百岁,

遣除一切诸横死,

顶礼怙主无量寿。

①“不趣入涅槃”是从观待怙主阿弥陀佛以前世殊胜的发愿力和不可思议的功德使他的寿量可以长达无数劫这个角度安立的,他如今仍在极乐世界住世,以他不可思议的功德力再再地饶益有情。

要专心致志观想、意念:无论是苦是乐、是上升还是下堕,我无有其余的皈依处、指望处。

A.专注。

在念诵阿弥陀佛的名号或者在修净土法门这些修法的时候,不管是观修任何一个对境,一定要专心致志。修法不光是念佛号,佛教的修法有很多种,包括修上师瑜伽、观修无常、观修因果不虚等。不管在观修什么样的道理,都要有专注心才能起效果,心不专注很难产生效果。

B.诚信。

a.观修的时候,心里应该带着对阿弥陀佛的特别诚挚的信心,强调把阿弥陀佛作为自己终生的怙主乃至生生世世唯一的皈投处。

b.对阿弥陀佛有诚挚的信心,是指不管自己处在什么样的际遇,不管自己在修行过程当中遇到了什么,无论是苦还是乐,是上升还是下堕,始终相信阿弥陀佛从来没有舍弃过我,始终恒时加持着我,除了阿弥陀佛之外,我没有其余的皈依处、指望处。如果能带着这种心念虔诚祈祷,就会获得加持,内心当中所有的愿望、所有的希求都可以得以成就。邬金莲师曾说:“具诚信者得加持,远离疑惑成所愿。”假如心相续还是处在半信半疑的状态,那么得到的加持也是同样不圆满。就好像月亮始终在天上,但是水月能不能起现还是要观待水否是清净。

c.每位修行人都需要沿着这个思路重新审视自己:为什么学佛?出于一个什么样的目的,什么原因来到佛门?我皈依三宝给我带来的什么?我遇到种种的痛苦不幸,或者是快乐幸福,我怎么样去看待三宝的这种加持和三宝的这种智悲力是绝对不空耗的等等这些方面的问题。这些道理如果在我们相续中能够产生一个真实的正见,那说明你的皈投心就已经比较稳固了,而且是属于不迷信的那种皈依。就是从一个很客观的、很理性的,而且是有理有据的、自己心里很清楚自己方向的一种方式来投入到佛门当中进行学习,乃至于走自己修行的路,这点还是很重要的。

③专注诚信祈祷阿弥陀佛,除了三尽异熟果情况以外都可以延续寿命。

A.“三尽异熟果”是指:往昔杀生过多之异熟果而寿尽、往昔所积福德耗尽而寿尽、引业犹如尽力之箭(自然落地)般地穷尽而寿命完结。

a.“往昔杀生过多之异熟果而寿尽”:杀业的果报感召多病、短命。人这一世得到的寿命跟他往昔的杀业是有关系的,寿命短暂就是因为往昔杀业过多。

b.“往昔所积福德耗尽而寿尽”:人能够享受五欲是要靠福报支撑的,如果福德耗尽,就没有办法再获得衣食和生活资具,没有办法再受用人类应该所受用的这些东西,那么自然也就死亡了。

c.“引业犹如尽力之箭”:引业就是把人引入到哪一趣当中的业力;满业就是人在这一趣时环境圆不圆满。引入到人道这一趣中的力量如果已经穷尽了,就说明做人的业已经完结了,那他的寿命就会自然终结。

B.这种寿命完结的人谁也无法使其延寿,正如所谓的 “药师佛虽亲降临,无法延续寿尽命”,哪怕是药师佛亲自降临到你的跟前也没有办法延寿。

C.除了这三种情况之外,假如我们能够诚挚祈祷阿弥陀佛,那自己的寿命都是可以活到圆满的。

④念佛可以遣除暂时的违缘和十八种横死。

A.人的寿命是很脆弱的,会遇到有可能使他生命终结的各种横难、意外事故等违缘。被些暂时的违缘导致威胁到生命,使他没有活到他应该活到的寿命就直接命尽的情况数不胜数。佛陀把这个万法的必然规律告诉我们,所以修行死亡无常是最牢靠的,也是最实在的。

B.《药师经》《佛说九横经》讲到九种横难:

一者生病没有治疗或未如法治疗而横死。佛陀在世时示现生病,也会去治病,所以生病要治疗,不要延误。

二者为王法之所诛戮。触犯了王法被判刑,而使得命尽。

三者横为非人夺其精气。生前不行善法,相续当中充满了贪嗔痴、嫉妒、傲慢等等的烦恼心所,相续中的福报大大折损,就容易被非人所侵。

四者横为火焚。遇到火灾被烧死。

五者横为水溺。淹死。

六者横为种种恶兽所啖。被猛兽吃掉或伤害生命。

七者横堕山崖。从山崖等高出掉下去摔死。

八者横为毒药厌祷诅咒起尸鬼等之所中害。被毒药毒死,或者在诅咒的情况下被起尸鬼所害。

九者饥渴所困不得饮食而便横死。饿死、渴死。

C.通过念佛遣除暂时的寿障,使自己宿业感召的寿量达到究竟之义。

比如,往昔宿业感召这一世的寿量本来是八十岁,可是遇到前面讲十八种横难会导致不到寿量就死了,通过念佛可以遣除这些暂时的寿障,让你自己活到八十岁,达到究竟之意。


3

念佛虽然无法遣除定业,但能改变不定业

①疑问:佛不是万能的,不能够解决“三尽异熟果”,所以祈祷没用。

分析:业的情况是特别复杂的,我们不能只看眼前。三尽异熟果是药师佛降临也没有办法延续你现世寿命的。但是通过祈祷或者做功德,不代表对你其他方面的业力没有作用,包括死的时候痛苦不痛苦;死的时候会不会碰到很多的违缘,导致你没有办法去观修生前所串习往生净土的修法;死的时候业障是否清净,阿弥陀佛能否来接引,等等。虽然这一期的寿命没有办法再延长,因为这是定业不可转,但是可以消尽我们无量劫的罪障,能够给我们来世创造更殊胜的缘起,可以使我们在寿尽的时候直接往生。

②业寿已尽与否有四种情况:

A.业尽寿未尽:比如在人间感受安乐的福业已经享尽了,但是寿命还没有尽,所以上半生享受安乐,下半生感受痛苦。

B.寿尽业未尽:寿命已经尽了,所以就会转生,但是比如地狱的业还没有尽的话,会转生到其他世界的地狱去感受痛苦;或者做人的业还没有享尽,就会再投生到人。(《入行论》公案:波斯匿王的屠夫)

C.业尽寿亦尽:比如在人间的寿命已经尽了,就会死亡,然后他享用人间安乐的业也尽了,就会转到下一世,如果他的堕地狱的恶业先成熟了,他就会感召到地狱当中去。

D.业寿皆未尽:还活着,就是寿未尽,还能享受人天安乐,而且还能学佛,这就属于一种善业所感,所以业也未尽。

③俱舍中说“异熟受业定不定”,即异熟的、所感受的业分两种。

A. 定业:不太容易改变的业,比如三尽异熟就属于定业。

B. 不定业:不稳定的业,有一些因缘起现的时候,就可以改变。

④定业成熟的相状分顺现、顺次、顺后三种。

A. 顺现就是现世现报——即生当中直接感果。来源于发心很猛厉,意乐很强烈,或者对境特别严厉。

B. 顺次世就是这一世造业,下一世感果。

C. 顺后世就是这一世造业,后后世或者几千几万年几劫之后才感果。

疑问:有些贪官污吏,做尽不如法的事情,却得到高官厚禄,一辈子都过得很滋润。在佛教的概念怎么解释呢?

解答:佛教里面经常讲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实际上,他这辈子能够得到的这些欲妙,跟他前世造过的善法所积累的福德有关系,福果成熟了,所以他就感受到了福果。但他这一世以不如法的行为造的恶业,果还没成熟,所以没有坏报。他这一世不如法的行为和他这一世享受的果,不是一对因果。三世因果是绝对不虚耗的,都是如是因如是果,只不过这个因果不是全部都是现世现报。

⑤从佛教的角度,世间所有人都在业因缘内,都符合业网的规律,都是公平的。在佛教业因果的规律下,都在遵循自然的法尔,没有谁去故意掌控它。

我们的解脱也是这样。我们已经值遇三宝,每个人都发了菩提心,那么未来必定是成佛的一个果。但是你修行精进吗?你对上师三宝有信心吗?你对净土真的具有信心吗?你遣除了疑惑吗?你平时真的修了没有?在临命终的时候,能不能把握住这最关键的点?你平时的业障清净了没有?有没有精进地去积资净障?……各种各样复杂的因缘聚合之后,最后的果现前或者是不现前或者是延后现前,都是随顺了自然的法尔。果在何时成熟,这就看自己平时在因缘法则上面是不是注重了。

学佛强调闻思,因为末法时期邪见很多,人很容易迷惑,相续容易出现偏差。我们要能够鉴别,学佛不能总是依赖别人,要把握住自己未来的修行方向,然后再扎扎实实去修。所以要具足正见,明白佛法的道理,懂得佛教的因果规律,不要迷信,就能够清楚修行的路该注意什么、要把握什么、平时应该如何去精进,就不会盲从,哪怕是听到了各种各样似是而非的讲法,也不会迷惑,不会受困扰。不然会给我们修行造成障碍。


4

祈祷是延长寿命最方便的方法

原本,遣除寿障的因缘是很难聚合的,需要具有能力的上师以咒力摄集器情之福寿融入弟子体内才能实现。难点在于:一是找到具能力的上师是很难的;二是用咒语的力量把地、水、火、风等四大的精华全部都摄集起来是很难的;三是具缘弟子也是不好找的。

但是仅仅以信心祈祷,因为对境是无量寿佛的缘故,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获得遣除寿障的功德。在如今人寿短暂、违缘重重的恶世,如果能诚心祈祷阿弥陀佛,祈祷一次就等同于得一次长寿灌顶。


5

延年益寿就有空闲修持往生极乐世界之因

疑惑:佛教里面都讲了寿命无常,何必执著寿命呢?

解答:如果是一个修持往生极乐世界之因的人,那么寿命越长越好,哪怕住世一天也可以积累广大的资粮。

①人类属于三善趣的范围,很难得,还是尽可能保留自己的生命。

②作为修行人,在我们修行没有自在,没有临终往生把握的时候,堕落了就永无出期了,再得不到人身,连修法的机会都没有。所以祈祷怙主无量寿佛加持自己的寿命达到圆满,或者能够延续是非常有必要的,要让自己寿命能够维持,让自己有机会能够更加稳固的修行,能够积累广大的资粮,这样使得临命终时有很大把握能往生。

如《四百论》中云:“虽见身如怨,亦应保护身。具戒久存活,能作大福德。”人一辈子为身体造了无数的业,这些业永远跟着你的心识步入后世,继续感召三恶趣的苦果。但是修行人还是应该保护身体,因为身体是戒的所依,久存活就能够造作广大的福德资粮,使我们临命终时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机会,自利利他的目的就能达到,这是身体的功德。

所以我们作为修行人不能够随意去损害自己的身体,但是也不能够一味放逸、享福,不能堕两边。要把身体维持在不出问题的状态下,好好修行,积累广大的福德,出于这个原因所以才去保护身体。

③而作为行持恶趣之因的罪孽深重者,寿命越短越好,哪怕是一刹那留住于世,他也会积累严重的恶业,以后就永远成为地狱的基石。如寂天菩萨说:“宁今速死殁,不愿邪命活……唯行罪恶事,苟活义安在?”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往期推荐

《极乐愿文大疏释》22课 * 阅读参考

《极乐愿文大疏释》21课 * 阅读参考

《极乐愿文大疏释》20课 * 阅读参考


文字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