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论》第188课笔录(下)
《入行论》第188课笔录(下)
原文作者:寂天菩萨
本文作者:生西法师
壬二、此相违难除:
前面一个科判是“与解脱相违”,这种和解脱相违的状态是非常难以遣除的。难以遣除是从哪些方面表现的呢?下面这些颂词就是表现与真如相违、难以遣除的方方面面。
苦海善力微,寿命亦短促,
为活及无病,强忍饥疲苦。
睡眠受他害,伴愚行无义,
无义命速逝,观慧极难得。
字面意思:在整个在三有大苦海当中,修善法的力量(善力)很微弱,寿命很短促,为了生存、为了自己健康无病,也要强忍饥疲的痛苦。我们耽著于睡眠,或者受到他人的伤害,我们经常喜欢和凡愚者相伴,行持没有意义的事情。在没有意义的过程当中,我们的生命迅速消逝,那么观慧是非常难以获得的,因此说相违是很难以断除的。
“苦海”,当然我们就不用讲了,整个三有就是痛苦的大海。“海”就是很多,然后“苦”就说没有快乐的自性,从苦苦、变苦、行苦的角度来讲,没有丝毫的真正安乐可言。
在苦海当中,“善力微”。“善力微”就是说行善的力量非常微弱。第一,从生起善心的角度来讲,很难以生起善心。当然一般的、普通的善念(善心),有些人是比较容易产生的。但是在大环境的情况之下,有些时候的善心也不太容易真实地产生,真实地保认,因为现在很多众生只看着发财、安乐,对于“生不生善心、怎样利益他人”真正去思考的人,比例还是不多,数量还比较少。对我们来讲也是一样的,我们要产生善心的力量很弱,比如说我们要生起要帮助他人的心、想要解脱的心,想要成佛的心,生起想要闻思修、听法或和道友们去研讨佛法的心,或要去生起一个打坐的心,像这样一种善心生起很微弱。
还有生起善心之后,我们要行持善法的力量也是很微弱的。我们想要真正地去行持善法,比如说每天要完成五千或一万遍的心咒,每天要打坐一小时或半小时,每天我们要听法,每天我们要去帮助众生,这样行持善法的力量也是很微弱的。前面第一品刚开始讲菩提心的身依和心依时也是这样讲的:众生在轮回当中漂流的时候,善心很微弱,犹如黑暗中的闪电一样,非常微弱(“犹如乌云暗夜中,刹那闪电极明亮,如是因佛威德力,世人暂萌修福意。”)所以说我们的善力很微弱。善力强大了,才可以帮助我们累积到足够的资粮而解脱,如果善力微,怎么可能通过微弱的善力去遣除与解脱相违的轮回呢?所以说相违难除的第一个表现就是善力微弱。
我们自己如果现在善力微弱,我们想要解脱也很困难。为什么佛陀、上师经常要我们多修善法,多累积资粮?因为善力微弱的话,就没有办法遣除与解脱相违的轮回。所以我们必须要不间断地去闻思修、累积资粮、念咒等等。像这样我们内心当中的善心力很强大,行持善法的力量很强大,它的善果很强大,这样我们才会逐渐从轮回中获得解脱。
如果有机会,大家看一下《宝鬘论》。《宝鬘论》讲到了佛陀的这些资粮。佛陀成佛的资粮是非常非常强大的,不可思议的善法才可以成佛。当然现在我们离成佛还比较远,真正要离开轮回获得初地菩萨,他的善根也是需要很强大、很持久的善根。如果我们只是有时间的时候随随便便修持一点点、念一点点,其他的很多时间都在放逸、散乱,我们在这样的状态下想要累积广大的资粮,确实是非常困难。所以说善力微弱的缘故,相违难除。
第二,“寿命亦短促”。我们现在的善力虽然很微弱,但是如果我们的寿命很长的话,那还可以有缓冲的余地,但现在对于我们来讲,寿命是非常短促的。这个方面我们也很清楚。基本上现在大家在世间的平均年龄(平均寿命),也就是七十多岁、八十岁左右,有的是六十至七十之间。在这个平均寿命当中,我们现在已经过了多少年了?真正的寿命很短促。尤其是很多内地的修行者,在今生当中很小就遇到佛法、就对佛法产生信心的,不多(虽然有,但是不多)。有些是十八九岁,有的是二三十岁、四五十岁才遇到佛法。现在我们遇到佛法的时间很短,后面的时间也不长,寿命这么短促,我们在短时间当中要遣除和解脱相违的种种烦恼、业力,这个也是很困难的。
我们现在处在的这个环境,按照佛法来讲,是南赡部洲。一方面来讲,转生到南赡部洲的众生身体的所依在整个四大部洲是最好的,他可以受完整的别解脱戒,也可以发菩提心,也可以修密法,一生证悟的机缘都有,这个身份是最好的,但是南赡部洲的寿命也是最不定的。
在《俱舍论》当中这样讲,“北洲定千年”(按《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颂(说一切有部)》原文,世亲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北俱卢洲的寿命是决定的,有一千岁。还有“西东半半减”,是讲西牛货洲和东胜身洲,它们是一半、一半,西牛货洲众生寿量为五百岁1,东胜身洲为二百五十岁。“此洲寿不定,后十初叵量”,南赡部洲寿不定,从十岁到无量岁之间,最短的是十岁。我们说减减减,现在在减劫,减到最后人命最高的就是活十岁,十岁之后就死了,十岁之后就修持善法,慢慢往上增。在劫初的时候(寿命)是无量岁,“无量岁”是很长的意思,真正来讲是八万四千岁。在劫初的时候是八万四千岁,然后最短的时候是十岁,所以南赡部洲的寿命是很不定的,不象北俱卢洲寿命一定是一千岁。
南赡部洲最短的是十岁,最长的可以达到八万四千岁,虽然可以达到八万四千岁,但是也不排除中间夭折的可能性。北俱卢洲是绝对不会夭折的,中间没有夭折的情况,对此《俱舍论》当中讲得很清楚,其他三洲有夭折的情况。南赡部洲理论上可以达到八万四千岁,但是夭折的情况也是很多,比如说现在理论上平均年龄六七十岁,但是夭折的情况非常多,比如刚出生就死了、几岁就死了、十几岁就死了、二十岁、三十岁、四五十岁就死了,这种情况非常多,像这样南赡部洲的寿命是不定。
既然寿命是不定的,那我们就没有任何的可保证性,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死了)。今天可能我刚刚皈依,今天刚刚想要修佛法的时候,突然因缘来了,我就去世了,去世了之后,在这么短促的时间当中想要遣除相违的轮回就很困难。所以寿命短促也是相违难除的一个因素。寿命是很短促的,一方面是这个地方宣讲的相违难除,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对我们也是一种提醒:因为我们的寿命很短促的缘故,所以我们要抓住这个很短促的时间,尽量避免散乱,尽量多修持殊胜的佛法。
然后就是下面的这个因素——“为活及无病,强忍饥疲苦”,“强忍饥疲苦”也是相违难除的一种体现。“为活”,为了生存,必须要“强忍饥疲苦”,还有很多劳作需要去做,饥饿和疲惫的痛苦我们要强忍。当我们饥饿的时候,为了解决饥饿的问题,我们必须要去工作、劳作,这个时间没办法去修法。当我们很疲惫的时候,劳作了一天很疲惫了,回到家里面,全身都没有力气了,在这样的状态当中也很难以修持遣除轮轮回迷乱的方法。所以说为了生存我们要“强忍饥疲苦”,这其实也是相违难除的一个体现。
为了“无病”,为了健康,当然有些人为了健康必须要去挣钱,有了钱才可以治病,所以为了治病的缘故他必须要去赚钱,这也是相违难除的一种体现。还有些人为了“无病”的缘故,要去锻练身体,也可以说是浪费时间,也会消耗一定的时间。所以说为了生存,为了无病,也要“强忍饥疲苦”,这个方面也是难除的一个体现。
然后下面一个相违难除就是睡眠。作为欲界的众生来讲,让身体得到休息的方法就是睡眠,欲界众生不睡眠是不行的,如果今天不睡眠,第二天就没有精神,连续不睡眠,我们逐渐就没有任何的力气了,做什么事情都不行,所以说睡眠也是必须的。
在《俱舍论》当中讲,欲界众生身体里面有很多的大种,比如四大种等很多的大种。让大种长养的方法有很多种,有些是通过饮食,比如说我们要定期地饮食,如早上、中午、有时是晚上,通过饮食来滋养大种,身体里的大种得到饮食之后它就有活力,它就可以支撑我们的身体有精神。有些大种必须要沐浴(洗澡),洗了澡之后,大种得到了滋养。有些大种是通过禅定来滋养的,有些大种就必须要通过睡眠来滋养,如果没有睡眠就不行。
像这样我们白天劳作,晚上休息,在这个休息过程当中,大种就可以恢复,所以说我们必须也要睡眠。但如果我们睡眠过度的话,这就是一个相违难除,因为有些人通过自己的业力或者是通过自己的生理(有些众生的生理情况、构造不一样),他比较喜欢睡眠,比较容易睡着,如果是过度的睡眠,也会让我们损失掉遣除相违迷乱的机会。假如每个人每天睡八个小时,可以算是一天的三分之一时间,一辈子(一世)三分之一的时间都用在睡觉了,像这样把我们睡觉的时间除掉,这个时间是没办法修行的。还有其他的时间里,要做其他乱七八糟的事情,这样算下来,我们真正修行的时间非常少。
我记得是在(没去看,应该看一下)以前学习《菩提道次第广论》的时候,当中有一段话,一个噶当派的尊者给我们算了修行的时间,睡觉的时间,生病的时间:在小时候一岁到十岁之间他是没办法修行,老了之后不能修行,中间的时候要追求饮食、睡觉、受痛苦,把这些时间全部算下来,真正来讲,一辈子真正投入修行的时间还不到五年。我们说:“怎么可能呢?还不到五年!”有时候要算的话,有些人整个一辈子修行的时间还不到一年,还不到一个月的(完完全全加起来不到一个月)。
如果每天我们只修行很短的时间,真正这样加起来,时间真的不多。我们从皈依到现在,好像一直在成为一个修行者的身份、名称在度世一样,但其实真正算下来,时间是非常少的。所以说在这样的前提之下,我们还是要尽量减少自己的睡眠。当然不睡眠是不行的,但是睡眠太多了,有时的确没办法修行,所以说尽量要减,有些人睡十个小时、九个小时,慢慢、慢慢要减,减到八小时、七小时、六小时,逐渐、逐渐减下来。减下来之后,我们就可以更加精进地去修行。有些人耽著于睡眠,晚上睡了,白天还要睡,有时还要抽空打盹,这个心态就没办法修持,再加上睡眠中也浪费了时间,所以说就没办法修持。所以说睡眠本身也是相违难除的一个体现。
然后就是“受他害”,我们在轮回当中,经常要受到其他因缘(因素)的伤害。当其他人伤害我们的时候,我们没办法遣除。当我们受伤害的时候,此相违难除的表现……第一个,当我们正在受伤害的这个时间当中,我们是没办法去修行的。第二个,当我们在受伤害的时候,我们是很惊恐的或非常嗔恨的,或者这时的心态是没有办法忆念正法的,或者说在受伤害之前我们得知谁要伤害我,这个时候心就开始乱了,伤害完之后可能还要两三个月或一两个星期,心态才平复下来,所以我们受一次伤害,把前面、后面、中间的时间加起来,像这样其实受伤害还是很难以修行的,这是从难以修行的时间来讲。第三,还有受伤害的时候,我们产生了种种后续效应,比如说受伤害时生起恶心、嗔心,这个本身就是和解脱相违、和轮回相顺的,所以说当我们受他害时,这也是相违难除的一个体现。
下面我们再来看“伴愚行无义”。我们平时很喜欢和凡愚者交往,为什么很喜欢和凡愚者交往呢?因为很多凡愚者的见解行为和我们自己轮回当中的见解行为很一致,比如说很多人喜欢凑在一起打牌、打麻将、打纸牌、在网络上打游戏、结伴去旅行、去歌厅、夜总会等很多地方,或者聚在一起喝酒、聊天、抽烟或者做很多其他事情,像这样经常“伴愚”。一方面我们“伴愚行无义”,所做的事情都是没有意义的,所做的所有事情都和解脱无关。还有,时间也被我们浪费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说,如果我们经常性地和凡愚相伴,我们的见解、行为就越来越下降。佛法当中也这样讲:如果我们和比我们好的人交往,我们自己逐渐受他的影响,我们的见解、行为会朝好的方面发展;如果我们和同样不好的人在一起(和凡愚在一起),那我们的见解、行为就会越来越污浊,我们就离解脱道越来越远,我们的智慧越来越愚钝,所以这个方面就是“伴愚行无义”。
有些修行者认识到这个问题之后,逐渐地从这样的状态当中开始抽离出来了。有些还没办法马上抽离出来,还是一边修行,一边还是和凡愚相伴,这个就要注意,就比较危险。如果真的要保证我们修行清净的话,应该经常地和清净的友伴在一起,和智者在一起。如果和智者在一起,我们的见解、慈悲心、智慧、修行都会受影响,朝积极向上的方面去发展,所以说我们经常要亲近上师、亲近道友,经常和道场当中的这些道友们一起共修,其实这对我们潜移默化的力量是非常大的。
环境有的时候会影响我们。当我们在一个环境当中,比如说很多道友去过寺庙,在寺庙当中他所看到的都是佛像,所听到的是这些梵音,他所接触到的是这些修行者……很多道友去过去佛学院的时候也有这种体会,每天从早上一睁开眼睛就是想:“哦,今天上什么课”,然后就开始忙上课的事情,然后去听课,听完课之后,有时有讨论,有时就回来休息一下,吃个饭之后,下午又开始有辅导,然后有背诵、研讨,晚上又是大恩上师的课。所以他一天都是在佛法当中,所看到的一切都是一些修行者,所听到的是这些解脱的声音,在这个环境当中他的内心就很容易产生“一定要解脱,一定要向上”。在这种环境当中,大家都在行持善法,一个人放逸,都不好意思。大家都在精进,一个人睡很长,都不好意思,所以他说话的方式、思维的方式,慢慢就朝这个方面发展了。
为什么大恩上师在讲课的时候经常讲,有些修行者、有些居士在佛学院住过一年、半年或两三个月,在离开佛学院的时候,在上师面前发愿:“我回去之后,回到城市里面以后,一定要好好地学习,一定认认真真地把加行修完,或者说要认认真真地闻思修行。”过了几个月上师打电话问的时候:“现在怎么样了?”回答说:“现在不行了,现在的状态和在佛学院的状态完全不一样。”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下面所看到的一切和解脱道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虽然从本性的角度来讲,一切都是上师的幻化的游舞,一切都是如来藏本性的显现,但是在表象上来讲的话,都是迷乱的显现。身边的人是不修行佛法的人,所说的、所听到的、所看到的这些,都和解脱没有什么直接关系,所以两三个月之后,他的状态慢慢地消失,然后又恢复到以前的状态当中。所以我们就知道,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说“伴愚行无义”,越喜欢和凡愚者交往,越容易行持没有意义的事情,所以这是相违难以消除的一个表现。
“无义命速逝”,在没有意义当中,今生的光阴、今生的生命很快就消失了。我们不知不觉当中,一回首,今生当中的三四十年已经过去了。以前汉地一个大德的话是这样讲的:我们这些人,从出家到现在,脚跟还没有站稳,三十年都过去了。好像不经意之间,三十年就过去了,再一眨眼,这一生就已经消逝了。虽然看起来的时候,一天一天的,有时觉得时间那么难熬、难过、难打发,其实真正来讲,时间就是飞快地消逝,而且这个消逝是在没有意义当中。在没有意义当中,我们的生命就消逝,那死的时候拿什么去应对死亡呢?拿什么去断除这个难以断除的迷乱呢?在无有意义当中我们生命消逝的话,那我们当然就没办法获得证悟。这是相违难除的一个体现。
还有一个是“观慧极难得”。“观慧”是什么呢?就是观察一切诸法无有自性的(无实的)智慧。观察诸法无实的智慧是迷乱真正的正对治。正对治就是说,通过观察万法无自性的、空性的智慧,去对治一切迷乱的显现法。这个观慧是极难得的,如果没有前世的善习,我们内心当中要产生万法空性的智慧,这非常困难。虽然我们内心当中有这个习气,有这样一种种性,但如果没有遇到佛出世,如果今生当中没有遇到大恩上师,上师没给我们宣讲很殊胜的空性的正法,没有通过很正确的方式引导我们逐渐趋向于空性,那这种观慧是非常难以生起的。我们说生起这个定解都很难,而且说真正要内心当中生起亲证、生起触证的智慧,就更难了。如果“观慧极难得”,那我们拿什么去断除和证悟相违的这个迷乱呢?这是很困难的。
或者我们把“观慧极难得”当成前面提到的所有佛友的迷乱因缘,那为什么观慧难得呢?观慧是能够断除迷乱的最殊胜的因,一旦这个观慧(了知一切万法无自性的智慧)生起来了,我们就可以断除轮回、断除迷乱。但是这个观慧是很难得的,为什么观慧很难得?因为善力很微弱,因为寿命很短促,因为为了活命和无病“强忍饥疲苦”的缘故,因为睡眠,因为“受他害”,因为“伴愚行无义”,因为“无义命速逝”,所以“观慧极难得”,我们这样来理解也可以。(或者把这个“观慧极难得”单独作为相违难除的一种因缘也可以。上段说过了。)无论如何,这种相违是很难以消除的。
既然众生处在这样的状态当中,相违是很难以消除的,他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就知道,因为他不了知空性的缘故,所以就安住这样的状态当中,对众生产生悲心,无勤地生起仁慈。一方面我们是观察众生现在的状态生起仁慈心。一方面,主要还落在科判上面,因为众生不了知空性的缘故,不了悟空性,那这一切的一切就安住在轮回当中,与解脱相违,然后这个相违是很难以遣除的,那么为了帮助他们解脱,必须要让他们了悟空性。所以说对于一个内心当中已经有了空性定解的人、正在修持空性之道或者已经证悟空性的人来讲,他内心当中会对迷失真性、不了知空性的众生无勤地产生仁慈心。
今天的课程内容就讲到这个地方。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备注:
1、关于四大部洲众生的寿量(来自《俱舍论释》,洛德旺波尊者著,索达吉堪布译)
原文如下:
【众生的身量是固定的,寿量也同样是固定的吗?北俱卢洲众生的寿量达千年,西牛货洲、东胜身洲减一半,所以西牛货洲众生寿量为五百岁,东胜身洲为二百五十岁。南赡部洲则不一定,递减的最后为十岁,初劫的人寿为无量岁,在这之间也有许多增减。】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