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届入行论学习笔记|《入行论广释》第134课
一、 科判坐标
二、 内容归摄(总义)
目前学习到第八品静虑品的自他平等部分。我们要生起殊胜的菩提心、生起相应于大乘菩萨道的静虑,就要断除强烈的妄执及种种粗大的分别念。通过本品前面部分“离俗世”、“弃妄念”的层层剖析,让我们对轮回产生出离心,对财富、名声、异性等等不再执著,达到身心寂静,相续中相对平静,辗转增上我们相续中的世俗菩提心。
我们发了菩提心的大乘佛子最终要像佛菩萨一样,在内心生起一心一意利益众生的意乐。生起这种意乐的第一步就是修持自他平等,通过观修他人和自己都是一样的,我自己想要安乐,愿众生也得到安乐;我自己想离苦,也愿众生能离苦。
上节课通过辩论、意义和公案的方式进一步遣除对自他平等的诤论,说明修持自他平等大悲心的意义,并分析了如果能够修持自他平等,内心安住于自他平等的话,我们很乐意去利益他人,灭除他人的痛苦,就像乐意灭除自己的痛苦一样。这节课继续介绍它的功德,并对为什么修持自他平等进行归摄。
1、修持自他平等之功德:生起了自他平等菩提心的菩萨,如果一切有情众生获得了解脱,菩萨心中的喜悦像大海一样深广无际。菩萨时刻围绕利益众生而精勤不息,并且绝不会因此而骄傲自满。一心一意的乐于利他,不求自己解脱,自己获得果报。虽然不求自利,因果不虚的缘故,越是不考虑自己的功德果报利益,越是能获得广大无边的成佛资粮。
2、修持自他平等之摄义:前面广说了应修自他平等菩提心的道理,也破除了种种疑虑,阐述了修习自他平等菩提心的功德,依此我们自然会生起修习愿望。但如何具体修习自他平等菩提心呢?摄义部分便是应如何修习的方法——以防护自己痛苦的态度,去修习悲护他人之心,并进行反复串习将众生执为我。成就了自他平等,在此基础上修持自他相换。
三、颂词详解及重难点分析
发心师兄:定解C08
审核师兄:定解C20/定解C16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本课颂词详解及重难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