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词回顾】《入_行_论》006
庚二、本体之差别:
〖就像想要去往某地一样,为了他利而想获得菩提的意乐即是愿菩提心。〗什么叫愿菩提心?如同“我想要前往印度”的心态一样,“我要度化众生、利益众生”的发愿,就是愿菩提心。我再三地讲了这个内容,希望大家一定要记在心间。
〖如同正式启程前往该地一般,踏上能获得佛果的正道并且渴望修持此道就是行菩提心。〗就像正式启程前往印度一样,以六度 四摄等大乘善巧方便度化众生过程中的心态,就是行菩提心。
〖希望成办自他二利的智者,通过了知这两种比喻的差别,同时就会明白愿行两种菩提心意义的不同顺序。〗真正具有智慧的人才会通达这个道理,没有智慧的话,光是口头上说愿菩提心、行菩提心,实际上并不一定能真的明白。
庚三、功德之差别:
〖愿菩提心在我们身处生死轮回期间可以产生广大的果报。〗愿菩提心是希求圆满无上菩提的一种发心,它是获得佛果的唯一因,所以功德是无量无边的。先不说依靠愿菩提心能够获得佛果,就暂时而言,我们在生死轮回中,依靠它也能产生极大的果报。
愿菩提心的功德与行菩提心的有什么不同呢?下面也会讲到,生起行菩提心后,它的功德是刹那刹那不断增长的,而愿菩提心虽具无边功德,但无法跟行菩提心相比,不能令功德增长得如此多。
下面讲行菩提心的功德:
什么时候在相续中发愿“我要度化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此愿纵遇生命危险也不退转,并且真正去行持,这就是行菩提心。
什么时候生起了这样的决心,从那时起,纵然晚上睡觉、平时行为放逸、唱歌跳舞、昏厥,以及在行住坐卧等各种威仪中,相续中的功德、福德永远也不会耗尽,而且还会刹那刹那逐渐增多,无边无际犹如虚空一样广大。
戊二(具功德之合理性)分二:一、教证之合理性;二、理证之合理性。
己一、教证之合理性:
有些人怀疑:虽说菩提心有如此殊胜的功德,但这种说法合不合理?真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吗?
产生这种怀疑的人有两类:一是不信佛教、对佛教不了解的人;另一类是小乘行人,他们对佛陀经历漫长苦行,布施妻子儿女、头目脑髓等难行能行的精神无法接受、无法堪忍,所以不禁怀疑菩提心会不会有如此大的功德。
为了解除后者的疑惑,大慈大悲的佛陀在《妙臂请问经》中专门宣讲了菩提心的无量功德:“众生无边无际,缘无边无际的众生而发这样的愿,功德也无边无际,所以,菩提心具有无量的功德极为合理。”
〖佛陀在此经中云:“设若我为利乐无边众生而披上盔甲,则利乐一切有情之所缘无边,善根亦无边故,即使放逸或睡眠,然于昼夜心之每刹那,善根亦增长、强盛、圆满。”〗这个教证将菩提心的功德讲得特别细致,意思是说:菩提心所缘的众生是无边的,为了利乐他们而披上发心之盔甲,所得的功德是无边的,回向的善根是无边的,众生得到的快乐也是无边的,将这几个“无边”结合起来,则成立菩提心的功德是无边的。这样的话,即便于睡眠、放逸的状态中,只要你的行菩提心产生后没有退转,功德就会一直增长。
敬摘录讲记011
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记忆卡
001
002
003
004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