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论》第189课笔录(中)
《入行论》第189课笔录(中)
原文作者:寂天菩萨
本文作者:生西法师
下面我们继续看这个颂词。
此时魔亦勤,诱堕于恶趣,
彼复邪道多,难却正法疑。
字面意思:“此时”就是在现在的时间段当中或者是在末法时代、在五浊恶世,内魔、外魔是很勤奋的,经常性地引诱众生,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把众生诱堕于恶趣当中。“彼复”,在这个过程当中,邪道也是非常多的,有很多的邪道,“难却正法疑”,在这个邪道当中,我们很难以抛弃对正法的怀疑。下面我们再进一步去看它的意义。
“此时魔亦勤”,这个“魔”是什么呢?很多大德解释时,在佛经论典当中解释,能够对自己的修行产生障碍的或者让自己趣向于烦恼的,都叫做魔(魔罗)。魔罗其实就是障碍自己修行的因素,障碍自己修行的因素都叫魔。
天魔也是魔,因为天魔就是障碍我们修行的。为什么我们修行会出现魔障呢?一方面来讲,从表象上来看,“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因为魔不愿意看到众生修持正法,然后超越他的手掌的控制,所以他就愿意众生行持恶业,成为他的子民,成为魔子、魔孙。如果他的子民越来越多,他的势力也越来越大,所以他就会障碍修行者修行。这是一种外面的外魔。
一方面我们说,魔干扰当然也算是一种障碍。在大恩上师讲记当中也讲,因为魔很担忧修行者守戒律,担忧修行者开始生起出离心、发菩提心、修持无我空性等等,所以他每天向众生发五色花箭(贪、嗔、痴、嫉妒、骄傲),然后让修行者内心当中产生贪欲、愚痴、嫉妒等等,他们做很多扰乱修行者修行的事情。这个方面,外面的天魔也算是一种障碍。
还有一些(魔)是直接显现成障碍的,比如有些修行者在闭关的时候,或有时自己一个人在家里打坐的时候,就直接显现成妖魔鬼怪的形象,比如米拉日巴尊者在山洞里面遇到的,还有很多修行者在山洞里面遇到的。他显现很可怕的行为,如果这个时候修行者的道心不坚或者智慧不够深细,就非常恐怖,就觉得:“我不能再修下去了,再修下去的话,可能我的生命难保。”如果修行者从寂静处退失了,放弃了自己的闭关,放弃了自己的实修,放弃了自己的修行,这时魔就得逞了,他就愿意看到这个结果。像这样他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恐吓修行者。有时是恐吓,不行的话,他就进一步用其他的伤害,伤害修行者的身体,或者扰乱他修行的顺缘,或让他得不到衣食,或者有时修行者在闭关,其他很多人必须要送干粮,他就下大雪、让大雪封山,让护关的人没办法送粮食,然后让修行者得不到饮食而中断修行或者死亡或者其他情况。这方面也是魔的一种干扰。所以说外在的天魔的干扰也有。
还有内在的魔也有。因为所有扰乱自己修行的魔,它的本体其实就是分别心,有时直接来讲分别心就是一种魔,有时很多魔是分别心变现的——分别心显现成业的方式,业显现成外在的干扰的形式。
我们前面讲了,所有能够扰乱自己修行的因素都可以叫魔。所以说亲友可以叫魔,因为我们耽著于亲友,这时他就会成为我们修行的干扰,因为我们有时太过于耽著亲友了,放弃自己的修行,如果这样的话,亲友也是一种干扰,所以这也是一种魔障。有时怨敌也是一种魔,因为怨敌总是在身边晃悠,看到他的时候就产生嗔恨心,他又晃一次,又产生嗔恨心,这个时候怨敌就变成了自己修行的障碍。有时是嫉妒心变成自己的障碍,有时是贪欲心、愚痴心、傲慢心变成自己的障碍,这些其实都是自己修行上进的障碍,所以这些都是魔。我们看看,此时是不是这些魔很勤呢?“此时魔亦勤”,的的确确这个魔很勤奋,就是想要引诱众生,终止众生的修行。
所以我们如果不注意的话,其实每天都在着魔,有的时候对佛法生邪见,有的时候对上师生邪见,所以这也是魔,因为自己的心不清净。当我们生邪见的时候,这个心是不清净的,对佛法生邪见,说明我们对佛法的观念不清净,我们才认为:“佛法是不是这个地方没对?那个地方没对?”有的时候我们对上师生邪见,这个时候我们的心也不清净,所以对上师就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想法。有时候对道友产生这样那样的想法。所以说“此时魔亦勤”。的的确确,在我们身边有很多让我们退失修行或者干扰我们修行的因素。
有时讲四十六种魔,有时讲五十阴魔……有很多种魔的划分。有的时候说“住在他化自在天的魔王波旬”,他手下有很多魔子魔孙,他们经常性地干扰修行者修行。但其实我们现在处在的这个环境,也是群魔乱舞。群魔乱舞,主要是我们的分别心,如果我们的分别念就很强烈或者说我们的实执心很强,这个时候就比较容易遇到魔,也比较容易受魔的干扰。
在《般若经》当中也讲了,如果说一个人很精进,但是他的智慧不强烈,这种人就比较容易着魔。如果一个人很精进,但是他的智慧(了知一切万法无自性的智慧)也很深,如果这样,对这种人,魔是没有办法障碍的。
有些人就想:我现在很懈怠,我不会着魔,因为前面讲了,精进的人会着魔,不精进的人就不会着魔。的的确确,不精进的人不会着魔,为什么不会着魔呢?因为这种不精进本身就是魔了,这个状态已经是魔的状态了,所以不需要再重新着魔。魔这个时候不但不会干扰他,而且这个时候魔会帮助他继续地懈怠下去,像这样魔很欢喜地帮助他。
所以说我们就知道了,魔是非常多的,其实真正来讲的话,魔就是我们内心当中这些不愿意修行、不愿意上进的很多干扰因素,比如前面的散乱,外散乱是让我们没办法安住正道的因缘,这也可以叫魔;内散乱(我们的种种分别念),这也可以叫魔。魔是很多、很多的。
既然魔很多,我们就想:我们每天都从早到晚生起贪嗔痴、嫉妒、骄傲,很多我们的所见所闻都是处于这样的状态,那我们是不是就没办法从里面解脱了呢?全部都是魔的状态,好像我们的分别心都是魔的状态。其实从一个角度来讲的确是如此,但也不是完全没办法超越的。其实佛法的修行之道就是灭魔之道、降魔之道。
一提到降魔,我们很容易想到密宗当中的金刚橛,金刚橛就是降魔的,大威德就是降魔的,的的确确它显现成一个威猛的事业,可以降魔。尤其是有些传记、故事当中,如果一个修行者遇到这些邪魔外道,他可以通过威猛的观修法可以降伏魔障。还有释迦牟尼佛在成佛之前,降伏魔王波旬、降伏他的很多军队、降伏他的女儿等等,这也是降魔的精彩故事。除了降魔之外,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意思。金刚橛等这些降魔的方法,当然从外在的角度观察时,它可以调伏很多外在的天魔等等;从内在的角度来讲,修持这些威猛法(这些密宗的金刚橛等等的法),其实它的本体(金刚橛的本体)就是一种智慧。
大概在九六或九七年,佛学院有个道友拿了一根金刚橛去请大恩上师加持,上师在加持的时候就给他讲了一句话(当时我不在,我回来之后他跟我讲了):真正的金刚橛是在自己的心中。当时我想到这句话的时候,“真正的金刚橛在自己的心中,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其实真正来讲的话,金刚橛是一种清净的智慧、一种非常甚深的智慧。它在外表上显现成这样一种形状,其实它的本质是一种无分别智,就是我们现在《智慧品》当中所讲的空性智慧。如果真正的金刚橛在自己的心中,当然它可以调伏魔障了,它对调伏魔障的力量非常大。所以“真正的金刚橛在自己的心中”其实就是说明,我们的分别心要调伏,就是依靠了悟万法的实相。
如果能够了悟万法的实相,各种各样的魔完全都可以降伏,外在的魔可以降伏,内在的魔通过这样一种威猛的法或空性的法也可以降伏,因为再威猛的魔、再怎么强烈的分别念,也抵不过本性,抵不过一切万法空性的智慧。当我们真正地了悟了、安住在万法空性的智慧时,没有什么魔障不能调伏的,没有什么分别心不能调伏的。因为空性的本体就是这个分别念本身的状态,一切分别心——不管实执再严重、邪见再重、分别心再强烈,它的本性也是空性的。所以当我们能够安住它的空性、了悟它的空性时,什么样的魔障都调伏了。产生分别心的时候,如果能够安住它的本性,其实就是在修持降魔之道,就是在修持调伏魔障之道。像金刚橛、大威德这种威猛修法,是在安住空性和如来藏这个见解的基础上,把内心当中很难调伏的实执、我执都可以彻底予以调伏的一种殊胜方便。
所以说,的确是“魔很勤”,如果我们的修行力量弱,我们处处都会受到魔的干扰,比如现在我们这些初学者。作为初学者,我们感觉自己很难上进,感觉我们处处都在碰壁,好像外在也在碰壁,在我们修行时也碰壁:听课的时候打瞌睡,在碰壁;思维时思路散乱,也在碰壁;修行的时候,一上座就打瞌睡,也是碰壁;产生不了觉受,也是碰壁……好像处处都在受魔的干扰。的的确确,因为这时我们的智慧还很小,我们的信心、智慧、资粮、精进这方面都还很弱的时候,所以,这个时候的魔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我们。
真正一方面,这个魔是显现在外面,一方面的魔就是我们的内心分别念。为什么我们在想要修道的时候,魔障这么多呢?它的原理就是这样的:以前我们在轮回当中流转惯了,我们的思维、分别念、贪嗔痴、嫉妒、骄傲,基本上已经成型了,像很大的一个江河一样,它的势力是很强大的,它就这样以惯性的方式往前走,推着我们往前走,所以这时我们是不由自主地跟随分别念,就好像泥石流爆发的时候,我们不巧正处在泥石流的中心,这个时候我们能站住吗?我们根本站不住的,泥石流推着我们往前走,乃至把我们淹没掉。现在我们往前走也是一样的(当然我们前面还没有开始呢),我们身后就是无始以来形成的这些贪嗔痴、嫉妒、骄傲,无始以来形成的这些分别念、这些习气,很多的恶分别就推着我们在往前走,我们不由自主,我们没有办法控制它。
以前它已经形成了一种势力,而且这个势力非常强大,所以如果我们随顺它,我们就觉得很快乐,现在很多世间的众生就是在随顺它,随顺这个轮回的时候就没觉得怎么样。但现在如果试图反抗,试图反抗就好像是逆水行舟一样,如果船顺流而下就觉得很舒服,一点都不费劲。轮回就是这样的,随着我们自己的凡夫人的习气走,那肯定是轮回的,毫无疑问。现在自己想要反抗,想要从这种状态解脱出来,就必须要和无始以来养成的习气作战。想想它的力量是多大?我们现在刚开始学法,我们的力量是多大?这时候就相当于在逆水行舟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要修行的时候,本来我们的取向是轮回的取向,现在突然想要出离,突然想要从我们习惯的贪嗔痴当中、享乐中、轮回的快乐当中摆脱出来,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力量。所以说在我们修行的时候遇到很多痛苦,那就很正常,那是太正常了。
现在我们想要取舍因果,但我们赚钱的方式、生活的方式和我们想要取舍因果方面,就是相对的;我想要享受,这个享受的时间和我想要去打坐的时间,又是矛盾的。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情况呢?因为我们无始以来养成了这个习性,现在我们彻底要革命、彻底要去推翻它,肯定非常困难。我们觉得:“遇到这么多魔障!魔障从哪里来的?”其实这个魔障不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魔障其实就我们本身以前存在的、内心当中的这些状态,就是这样,我们一个一个地要去对治它,一个一个的要去对付它。
这个魔障出现了很多状况,并不是说以前没有而现在有了,而是以前本来就有,只不过以前我们没有想去反抗、顺着它走的时候,它都是我们的朋友,所以我们没觉得怎么样。但是现在我们突然发现,以前的这些习气,每一个好像都和我们的修行不对路,这也成了一个魔障,那个也成了一个魔障,其实这些魔障不是重新发现的,这些魔障就是本来我们自己内心当中的东西。所以说这个降魔之道(伏魔之道)就是和自己作战之道,就是和自己本来的习气作战之道,这个魔障不在于外面,这个魔障是自己相续当中本来的东西,而且它也不是重新产生的,而是我们相续当中本来就有的。
所以说我们就要知道,它就来自于内心的习气,这些就是所谓的魔,这些经常性地在我们相续当中出现,因为它还没有被调伏,它本来就在这,我们不修行的时候发现不了,一修行的时候它就出来了,
我们的业,我们的所谓的这些习气,在以前不修道的时候它不叫魔;当我们修行的时候,它就变成了魔,并不是说它突然变成了魔,而是以前本来我们的状态就是魔,我们和魔在同流合污,这个时候发现不了什么,现在我们突然想要修行、想要脱离了,这个时候我们就站在了以前念头的对立面。当我们站在了以前念头的对立面时,它们就全部变成我们的怨敌了,全部变成魔障,全部变成我们修行的障碍了。为什么魔这么多的原因就是这样的。
调伏之道,前面也讲了,第一个我们要修持四加行,从耽著世间妙欲的状态当中出离,再加上我们要修持世俗菩提心,从耽著于我们自私自利的状态当中出离,然后再修持《智慧品》所讲的空正见,修持空正见、安住空正见当中,就可以从很微细的执著当中解脱出来。像这样魔再勤,其实它的本性是空性的。如果说这个魔很勤,而它的本性也是不可调伏的,它的本性是实有存在的,那我们就很困难,但好在这些魔虽然勤是勤,但当我们了知它的本性、安住在它的本性时,这个魔再勤也没什么办法。所以说当我们了知一切万法的空性时,所有的魔变成佛,一切的魔都变成佛的自性。它就变成帮助我们的,有的时候说,你证悟本性的时候,这些魔变成护法,或者说当你证悟空性的时候,这些魔变成化身、变成法身。
所以其实来讲,这些魔的本性就是我们的分别心,分别心的本性就是空性,现在我们学习到的《智慧品》当中所讲的空性,它是从根本上调伏魔道的最根本的方法,而这样一种方法可以被我们掌握。大恩上师在讲这些空性的时候,讲得很清楚,而且寂天菩萨、龙树菩萨造论,佛陀在经典当中,把这些空性的道理讲得很清楚:怎么样具足空性的方法、怎么修行空性的方法讲得很清楚,修行空性的所缘是什么,修行空性的违缘是什么,修行空性的助缘是什么,其实这方面都讲了很多。因此说如果我们能够认真去学习的话,这个魔看起来是很凶狠、很多、很难调伏,但当我们真正抓住它的命脉的时候……
这个命脉是什么?这个命脉,第一个就是菩提心,这个就是抓住它的命脉,第二个就是空正见,当我们相续当中真正生起了智悲(智慧和悲心产生)的时候,像这样就了知了魔的本性,了知了它的调伏之道,这时我们就可以真正成功地踏入调伏魔障之道,所以说它再勤,它的本性也是空性的,它再勤,它的本性也是如来藏。只不过不认识的时候,它是魔;认识的时候,它就是如来藏。我们以前的时候,虽然有佛性,但是我们没了知这个佛性,错把佛性当成外面的显现的法,所以这时好像是佛变成魔一样:如来藏显现成这样、如来藏显现成众生,法性显现成有法;现在通过修行,修行完之后,魔又变成佛。它并不是说魔又变成佛,而是我们了悟了魔的本性——它是空性的、它是如来藏的本性。
其实在佛法当中,尤其是大乘佛法当中,讲世俗菩提心、讲空性、讲如来藏的教法非常殊胜,其实殊胜在哪里?殊胜就殊胜在这些地方,它就可以把我们现在所有一切的现象直接指出来,到底它的本质是什么?所有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所经历的、所感受到的种种痛苦、分别念这些,如果我们不了知空性的智慧,我们就经常地受它的控制,被它控制得又哭又笑的,今天特别高兴,明天又开始伤心流泪,明天又很忧郁、很忧愁。那为什么我们会受它的控制,变得又喜又笑、又忧郁又忧愁呢?其实我们是着了魔,着了魔的道,我们就把这些东西执为实有,被它牵着鼻子转了。当我们了悟了它的空性时,我们就看穿了它的本质;看穿它的本质之后,我们就不会受它的控制,只有我控制它,没有它控制我的道理。
像这样我们就是要精进,它本性就在这,不是说“去交二十万块钱,你就获得一张通知证,然后你就可以去享受空性”,不是这样的。一切万法的本性就在这个地方,自己的本性就是空性的,关键就是我们有没有这样一种意乐、这样一种精进,有没有方法去取受这个宝藏、去发现我们内心本身的这个空性。我们去发现它,这也不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就是像《智慧品》当中告诉我们的:“你观察人无我,你观察你这个五蕴,你这个五蕴是不是我?你这个五蕴上面有没有我、是不是我?前面的颂词说手不是我、脚不是我、头不是我,像这样一个一个给你分析得清清楚楚,讲得很清楚,这个没有我。然后五蕴本身呢?五蕴本身也不是:身受心法四念住,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法念住,就把所有的法(从身法到心法)都抉择得干干净净,都是空性的。”讲得这么清楚。
所以当我们了知空性,当我们不断去思维、产生定解,当我们不断地去观修真正产生觉受的时候,那时“魔再勤”有什么用?反正我都已经掐住它的咽喉了,已经知道它的本性:“你这个小丑再怎么跳,我知道你是谁,我知道你是什么状态;这个分别心再怎么显现,反正我都了悟了你的空性,安住于你的本性当中,你再勤,也不会起到什么大的作用。”这些调伏的方法有是有的,但如果我们不去修行的话,就没办法去调伏。
但是这个地方我们所讲的“魔亦勤”,它不是针对修行人,而是针对这些社会上的人,是针对一般的不学习佛法的老百姓。想想看,他们怎么可能轻易地逃脱这个魔爪的扼制呢?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他根本没有办法去修持降魔之道,他不知道自己的状态是魔的状态。
所以说“此时魔亦勤,诱堕于恶趣”,通过很多方法诱惑,让众生堕于恶趣,让众生生贪欲,通过贪欲心堕恶趣;让众生生嗔心,用嗔恨心堕恶趣;让众生沉溺于愚痴,
“彼复邪道多”,而且除了这些之外,邪道还很多。“邪道”,一方面讲就是非正道(非正道就叫做邪道),像这样邪道是很多的。有些就直接是外道,直接外道以杀生为解脱,就认为:“如果你杀生了,或者你把异教徒消灭了,你就获得了通往天堂的门票,你杀得越多,你就越能够获得解脱。”在这种教导之下,很多人就以杀生为解脱之道,这个就是邪道,像这样就没办法获得解脱。当然从广义上来讲,非正道的都叫邪道,还有很多各式各样的邪道。
当然从整个众生来讲,一部分众生在恶趣,没办法讲;还有一部分众生在善趣的人身,或者人当中有一部分流转到一定时间的时候,觉得不能够再这样流转下去,他开始思考:“什么才是解脱?当前的这种痛苦的造业的状态、方法?”思考的人当中分两类,一类就是像淡黄仙人、其他的外道仙人,他开始思考,思考之后他觉得:“这个方法可不可以解脱?那个方法可不可以解脱?”他就开始修禅定,有时也守一些戒律,修十善法、守戒律、修禅定,有时获得一些神通,了知了一些修行的方法,但这方面只是暂时的方法。或有些人认为“修无想定可以获得解脱”,他通过无想定生到无想天,最后就发现这个不是解脱之道,像这样生邪见、堕恶趣的也有。还有一些修了一辈子邪道,比如有些邪教、有些附佛外道等等,像这样有很多的邪道。邪知识也有很多,都说:“我这个是正道,你来学;我的是正道,其他的都是邪道,如果一心一意这样做的话,信我者就可以升天,不信我者就堕地狱等等。”讲了很多、很多,像这样很多众生就跟着去了,最后没办法获得真正的解脱。
当然这里面的邪道,有些邪道是真正伤害众生的、让众生堕恶趣的邪道;有些暂时可以获得一种善趣,但是究竟来讲没办法获得真正解脱的,这是广义上的邪道;还有一些佛法的修行者当中,本来法是正确的,但是邪师引导的时候,把这个修行者往邪道上引了,这个情况也有;还有自己行持的时候,上师教给我们也是对的,佛法也是对的,但是我们自己错误理解这个道,走上邪道的也有。所以这个邪道可以从很多方面来理解,邪道当然是很多的。
“难却正法疑”,非常难以抛弃对正法的怀疑。我们要修持正法,必须要有一个很深的定解,有了一个很深的定解,就可以在定解的基础上去修持正法。如果没有这个定解,相续当中有怀疑,也没办法很坚定地去行持自己学习到的法义,所以怀疑也是能够比较严重影响众生解脱的一大因素。
在《入中论》当中(有些道友可能学习过《入中论》),讲解初地菩萨功德的时候,有一句话“断除一切三种结”,这三种结就是三种障碍众生解脱的因素。第一个就叫萨迦耶见,也叫我见——认为有“我”的我见。第二个是戒禁取见,行持外道的戒律、行持外道的行为叫做戒禁取见。第三个就叫随眠疑,就是怀疑。
世亲菩萨在《俱舍论》当中以比喻来说明三种结。比如说一个人要从此处到彼处,有三种因素让他没办法顺利到达目的地。第一个就是不想去,如果你不想去,怎么可能到目的地呢?所以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个不想去就对应三种结当中的我见,因为众生执著有我,而解脱是灭我之道,众生根本不愿意把“我”灭掉,因此他根本就不想修,不敢趣入,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是想趣入,但是走错路了,比如说想去拉萨,已经动身了,但或者已经上错飞机了,或者拉萨在西边而你往东边走,像这样走错路了,走错路了相当于第二种结。第二种结就叫戒禁取,就是说在世间当中某些人不是不想解脱,他想解脱,但是上路的时候走错了路,他走到了外道的路上去了,虽然心很切——“我很想去拉萨”,但是走的路是相反的路或者说走上了岔路,就永远到不了目的地。有些外道的修行的确是很苦的。宗萨仁波切在有些书当中讲到,现在印度的很多苦行者(萨度Sadhus),他很严格地守持他修行的传统——该裸体的裸体、该苦行的苦行、该怎样就怎样,他很严格的遵守他修行的方法。的确他精神可嘉,比有些佛教徒还要精进、认真地去落实他的教义。像这样很认真、很热切,但是他走的路不是真正的解脱之道,没有真正的皈依,没有空正见。走的路是错路,虽然很热切地上了路了,但是走错了路,这就是第二种结——戒禁取见。
第三种结就是随眠疑(怀疑)。怀疑是:“我也想上路,我也走对了路,但是我有怀疑,我疑疑惑惑的,内心当中犹豫不决的,走两步又退两步,走两步又退两步,总是在原地打转——我到底是应该走呢还是不应该走呢?”犹犹豫豫的,虽然走的路是正确的,但是走不到目的地。这个怀疑就是说,我们在修习正法的时候也愿意修行,依止的路也是正道(也是大恩上师讲的这个正道,也是菩提心的道,也是空正见的道),但我们在走正道的时候总是有怀疑:“这个四谛是正确的吗?这个因果是正确的吗?前后世是正确的吗?我修持空性是正确的吗?”像这样总是有怀疑。有怀疑,怎么可能放心大胆地走下去呢?如果老是犹犹豫豫的,这就成了严重的障碍。
为什么我们第一要听闻,第二要思维?首先要听闻,听闻之后就知道是什么道理。思维主要是产生定解,主要就是打破对正法的怀疑。有的地方说存在解脱,有的地方说解脱不存在;有时说有因果,有时说没因果,到底是怎么样的?对二谛就产生很多怀疑。如果对二谛有怀疑,想要去做福德时又不做——好像是不是空性的?修空性的时候,又想是不是应该去做?其实他就不知道现空无二的道理。如果对正法的怀疑不遣除,他就不敢昂首挺胸地、大踏步地往前走。如果已经确定了“我这个路就是正确的”,他就一直往前走。他又想解脱,又走正确的路,又有动力直接走下去,他就很快可以解脱了,很快就可以到达目的地了。
这三种结的确是很有道理的。第一个就是你根本不想修,第二个是想修但是修错了,第三个是虽然路没错,但是如果内心当中的怀疑不遣除的话,没办法一直修下去。
正法的怀疑是很难遣除的。第一个方面,我们现在很多人缺少闻思,很多地方没有闻思,没有闻思就没有正见,没有正见,怎么打破内心的怀疑呢?打破不了。大恩上师看到这一点,不单单是在佛学院对这些弟子(主要是出家弟子,有一部分在家弟子)经常性地讲法,从法王如意宝开始,然后大恩上师在佛学院从八七年管汉人到现在,像这样一直不间断地讲法,所以现在就培养了很多有正知正见的人,虽然高僧大德(很突出的)还没有显现,但是具有正知正见的这些弟子已经一大批、一大批地涌现出来了,上师早就看到这一点。看到这一点之后,还不够,又通过网络的方式在世界各地(主要是在内地)推广佛法,把这个打开之后,又有很多人在内心当中不间断地产生正见、产生定解。像这样的话,有这样一种殊胜的路,我们就可以慢慢把内心当中的怀疑逐渐瓦解掉。又没有怀疑,又走到正确的路上面去了,解脱可以说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因为路是正确的。
如果我们想修法,但遇到的这些“所谓的善知识”不是想让弟子内心当中产生修行的境界,他是想要得到其他的东西,像这样引导错误的话,当然没办法遣除怀疑。有些“所谓的善知识(上师)”可能自己学的不多,害怕弟子学多之后超胜自己,所以有时候说:“学什么学,不用学,学了这些都是增加分别念的。”阻止弟子学习佛法的也有。
但是不管怎么样,如果我们不学习,又怎样来遣除对正法的怀疑呢?如果不遣除对正法的怀疑,我们凭什么坚定不移的走下去呢?今年还在信佛,明年就开始不学习了,内心当中这个怀疑很重。如果不怀疑的话——这条路认定了,就是这样一种正见,他就可以一直这样做下去,他的发愿、他的回向,所有这些都是朝这个方面去发展。像这样没有怀疑地走下去,就很容易成就;有怀疑的话,就很难成就。
正法的怀疑其实是“难却”,“难却”就是很难以消除。按照一般众生的状态,很难消除对正法的怀疑。如果我们现在内心当中对正法有怀疑,还是要依止具相的上师、善知识,还有和道友一道共修,遣除内心当中的疑惑,这非常、非常重要,而且闻思修必须要不间断的、持续性的,学几年几乎都很难于彻底了知。
今天我也看了腾讯佛学网站对大堪布慈诚罗珠堪布的一个采访(可能是前段时间采访了,今天我看到了)。堪布讲:我刚开始依止法王如意宝学习佛法,到现在三十年,三十年我看到过很多,学习了很多,但是我还是一个学生,我不敢说对所有的佛法完完全全已经通达了,还有很多经典的名字我都不知道,还有要很多藏传佛教的论典名字我都不知道,所以对我自己来讲,我还是一个学生,我还有很多东西没有学习到的。
慈诚罗珠堪布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非常了不起的高僧大德,我们对他非常有信心的,他老人家都这样说——还要不断的学习。所以像我们这种根基的人,学习两三年,学习五六年,学习十几年,根本不算什么,真的是这样的。有些人学了几年之后,觉得学得差不多了,如果是这样,我们就建议看一看、听一听,这些大德、这些仁波切们是怎么讲的,大恩上师是怎么样示现的,这些大堪布、公认的藏地第一班智达,他们是怎么样宣讲的这个问题。所以说我们学几年,学十几年,觉得够了、差不多了,像这样真的是远远不够的,还有很多要学的。他们倒不是真正还需要什么学习,只是给我们做一个榜样。
像这样我们内心当中还有很多怀疑没有遣除掉,我们就觉得学够了,当然是一个很严重的颠倒。如果在这种状态下,怎么放弃对正法的怀疑呢?没办法打破对正法的怀疑。其实我们现在内心当中通达的还很少很少,我们自己生起的定解是很少很少的、很弱很弱的,还有很多的怀疑没有被遣除,还有很多的定解需要去确定的,这方面我们一定要了解。所以说“难却正法疑”的缘故,众生很难遣除这个相违。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