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36课-法师辅导
第一次法师辅导——加行教材2011版
课前开示
一
科判梳理
本课继续学习前行引导文的第二个引导——寿命无常。寿命无常主要分七个科判,我们现在学习的是第六个:思维各种喻义而修无常。
在器世界的无常中,劫有成住坏空,季节有春夏秋冬,大到国家小到城市乃至于我们的生活和家庭都是无常的。我们要用“无常四际”来观察并具体观修,了知万法皆是无常迁变之理。
二
课前教诫
(一)牢记殊胜教言并再再观修,相续中真正生起无常定解。
1、应行:前行中每一个教言都是殊胜窍诀要牢牢记住,真正修行人一定要看破今生,要通过观修对寿命无常、轮回是无常的本性在相续中生起定解,斩断对今世的执着。
2、应断:闻思和修行不要走形式,没有真正在相续中生起一些善法功德,也只是形象上修行,不是真正的修行人。
(二)观修无常是关键,不要为自己散乱找借口。
没有无常观的表现是把时间用在散乱中度过,让一些世间的琐事障碍我们的修行,并以“我时间太忙”、“工作太忙”、“没时间闻思”、“人不应该太紧张”等等为借口而不去修行,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对无常没有在相续中有正确的认识。因此,观修无常是关键。
(三)做一个有智慧的人,明确人生追求主要目标。
作为智者应当明白什么是人生追求的主要目标。法王如意宝教言:今生和来世相比,应当了知来世更重要。我们要了知业因果的道理,舍弃今世并抓紧时间闻思修持佛法,为来世做准备。如:我们现在有比较好的闻思修行环境、有上师传承佛法,又有志同道合的金刚道友一起共修,我们应该通过这种共同的力量不断地坚持闻思修行佛法,一定要趋入到修行人的轨道中。
(四)了知前行重要性,随学大德重视前行多串习。
1、《大圆满前行》非常重要,尤其是共同外前行部分,不仅本宗学人在学修,其他宗派也非常重视,虽然传讲的窍诀方式不同,但关键可让我们在相续中真正生起对于轮回正确的认识,并厌离轮回。
2、很多大成就者其证悟功德远超胜我们,不论是他们自己修持还是引导弟子,都极为强调《大圆满前行》重要性。
(1)例如顶果钦哲仁波切,一生中不论到什么地方随身携带《大圆满前行》,并每天翻看并串习其中的金刚教言。
(2)例如《大圆满前行》作者华智仁波切,在他的上师如来芽尊者面前曾听闻了25遍前行,并将殊胜教言一字不漏地认真纪录下来,成为我们这一本《大圆满前行》。
(3)堪布阿琼在他的上师面前听闻前行,他的上师要求他把前行内容背下来,并对其中内容再再地观修。当阿琼堪布把《大圆满前行》背下来告诉上师的时候,他的上师也是极为欢喜。
3、我们要随学前辈大德重视前行,并对前行中的每一个修法都要重视。每天抽出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乃至更多时间、一天4座来进行观修,不要走形式,而是针对每一个引导要认真观修,在相续中生起定解,以后进入正行就比较容易。
4、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要善于发现身边的无常事例,把它作为我们修行和观修的助缘,真切认识到轮回不可靠,没有任何实在意义,也没有真正值得我们可信赖的,就像被密友欺骗一般,产生此等感受时就真正趋入到修行之中。
(五)修行要按照次第、循序渐进很重要。
我们要按照上师的教言,修行要按照次第并循序渐进以不松不紧的方式来修行。不要认为前行不重要,而超前学习正行或超前观修,要按照前行引导一个一个按次第观修,这样相续中的善法功德才会稳固,否则就像冰上的建筑很容易退失。
正课开示
本课宣讲苦乐与好坏均是无常之理。
一
因果报成熟期不同,感果的时间也不同。
(一)解惑
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行持恶业反而今生却快乐美满?
解惑:今生感受的快乐圆满不是行持恶业感召的,是前世曾行持了一些善业的结果。轮回中每一个众生所造的善业和恶业,成熟果报的时间是不同的,不是造了业马上就能感果。果报成熟期不同感果的时间也不相同。但因果是不虚的,果报也许在今生不成熟,可能是第二世、第三世成熟,乃至于百千万劫以后成熟,最终会感受无边的果报。
(二)喻说
就如种子种下后不能马上吃上大米饭一样,每一种粮食它的成熟期不同,有的是几个月,有的是一年、两年,成熟期不一样,所以果报成熟时间也不相同。
二
即生感受的苦乐与前世因缘有关
(一)公案证成
在佛陀时代有一个富翁,开始有一段时间各方面事情都非常顺意、多种喜事临门:出海取宝满载而归;家里养的马生了小马驹;家人也刚刚诞生了小孩子……几件事情喜事临门一家人也是非常欢喜。但是没过多久他家的新宅被烧,马也死了,孩子也死了,最后全家非常的衰败。
这是因为前世的因缘之故,刚开始的多种喜事临门是因为前世布施的果报;但是因为布施后多次产生悔心,所以在后来感召的几世轮回中,都是开始特别的兴盛圆满,之后马上财产不稳固,乃至于到佛陀在世时也依然如此。
公案启发:即生的福报和后来的衰败都与前世的因缘有关,所以即生的苦与乐与前世因缘不可分开。
(二)通过造业积累受用 最终会感受无边苦报
1、如果我们在即生中没有听闻过善法,即使听闻了善法而没有在相续中串习,在相续中积累的善法功德就会非常少,而造的业就会非常多。尤其在五浊恶世时代以不择手段、损人利己方式来发家致富,果报不在来世显现,也会在即生中感受苦果。
2、公案宣说
(1)有一个鸡贩的太太得了一种怪病,喉咙发出的声音跟鸡特别像,其动作跟鸡被绞杀样子一样。医生也看不出实病,问他家里从事什么行业时了知她是贩鸡商的太太,而且她也不相信因果,最终不治而死。
(2)一个养鸡专业户将所养的鸡大批卖给鸡贩子,他妻子生的女儿长得非常像鸡,双手如鸡爪、与胸部相连,肠子暴露体外,让人看了深觉恐怖。
(3)河北出品的一牛奶品牌,最初生意不错,因不讲道德在牛奶中掺入对人体有害物质,最终企业关闭破产。
3、公案启示
我们在世间生活应尽量通过一些正当的方法来赚钱,表面上看赚钱不容易、不如别人快,但这样赚的钱比较牢靠。我们还要深信因果,不要随便去造业。业因果是无欺的,否则将自己生生世世的解脱慧命堕入恶趣是非常不值得的。
三
了知苦乐均是无常,唯有正法的安乐最可靠
(一)社会现状:当今社会科技空前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但人们精神压力很大,内心压抑、紧张、痛苦也很多。
(二)调查发现:在洛杉矶有一个医学研究室经过多年调查显示,在没有宗教信仰和有宗教信仰的人当中,有宗教信仰的人内心会有更多的快乐感;没有宗教信仰人反而内心有特别多的痛苦。而在有宗教信仰的人当中,尤其是有一定禅修境界、有一些大乘佛教修行方式的人,其内心更加快乐。
(三)我们要明白苦乐均是无常的道理。一方面从业因果了知苦乐是无常的;另一方面我们还要通过学习《般若摄颂》为主的一些中观的教言,明白苦乐都是无自性的。因为我们即生当中的执着,所以无中生有并产生贪嗔痴等种种苦乐,当我们明白苦乐无自性的本性时,作为修行人我们应当把即生中的一些幸福受用,如唾液一般舍弃,为了正法去修行、追随前辈的高僧大德,那么此时所得到的正法的安乐才是最可靠的。
四
修行路上还要提高心力
(一)真正修行人舍弃轮回中世间琐事,一心一意希求正法,为了获得殊胜法要而清净苦修。因为超越生死轮回之法只有佛法,佛法如同如意宝一般,为了获得殊胜的法要必须经过一番刻苦修行。
(二) 在修行路上总会遇到一些违缘,比如单位和家人的不理解。这时我们一定要坚持,通过不断闻思修行正法、祈祷上师三宝加持而遣除违缘,同时还要提高自己的心力。
(三)公案启示:汉代来果禅师舍身发愿来生出家修行的公案。修行人关键要有心力,当我们对于正法的渴求之心特别强时,违缘反而成为我们修行的动力,而且一旦有了成就会更加利益众生。
五
从世间法而言:好与坏也是无常迁变的
(一)好坏无常与苦乐无常之别
好坏与苦乐同样是无常的。苦乐无常主要是自己内心的一种苦受、乐受的感受;好坏不仅是自己的感受,也有他人看上去的认可。比如:能言善辩、非常聪明、知识渊博、机智勇敢等等,都被他人看上去所认可。
(二)人的高低贵贱、贤劣好坏并不是恒常不变的
在我们人世间从古至今、从世界历史到中国历史以及现代社会上,一个人的高低贵贱、贤劣好坏都是无常,不是恒常不变的。有的人开始地位高高,被众星捧月一般高高在上,但是当福德耗尽也有一败涂地的时候。也有的人开始时无有智慧、见识浅薄,行为也不如法,但后来当他们获得了财富受用时,并赢得众人的信任,被看成是精明能干、见多识广之人。
(三) 公案宣说
1、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人称“铁娘子”。思维非常敏捷、记忆力超强。年轻时她的大脑就像吸水海绵一样,学习任何知识马上就能消化吸收,并获得了多种学位。进入政界以后,有一次凭借她殊胜的记忆力能够不翻书,就能把她在位一直到威廉格拉德斯通时的通胀率全部说出来,而且她还极具演讲能力,能言善辩、知识渊博。但是撒切尔夫人老年以后患有老年痴呆症,记忆力特别不好,经常把战争的名字说混乱,很多事情她都已经记不清了,经常会说我的车什么时候来?我什么时候去做头发?就像一般的老年人一样意根衰退。
2、宁波雅戈尔集团的总裁最初是一个踩脚踏车的工人,以此赚钱养家糊口。但是通过他的努力,又依靠各方面的因缘而发家致富。雅戈尔集团旗下有很多的公司,最开始是以做衣服为主,后来在当地办了雅戈尔动物园等等多种企业,总裁也成了当地家喻户晓、非常有名的人。
3、公案启发
(1)人世间都是无常的,一个人的好与坏也是迁变的。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好人也可以变坏,坏人也可以变好,这一切这都是无常的本性。
(2)我们要明白无常的道理,了知再好的人和事都不是恒常坚固的,如果没有佛法善法的熏修而获得解脱,我们的人生终究离不开八苦的本性。
六
从出世间法而言:好与坏也是无常的迁变。
修行人的贤劣变化是无常的
1、从出世间法来讲,作为一个修行人,如果最开始是一个具证的长老,具有清净的戒律,但在年老时如果不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实修,反而为了求得名闻利养去寻求学问;还有一些已经舍弃了世间名闻利养、世间八法的修行人,本应知足少欲,反而在年老的时候积聚财务或成为了一家之长,这已经完全成了业际颠倒者。
2、有的人上半生所作所为都是造业,比如从事屠夫等行业,但是一愿善心发,非常惭愧自己的行为并忏悔自己的业障并生起出离心,下半生唯一修持正法并获得殊胜成就者也是比比皆是。也有的人即使没有获得殊胜成就,由于皈入佛门,死后往生清净刹土。
3、公案例说
在《指月录》中记载了汉代有一个屠夫悟道的故事。师偃禅师在未出家时是一个屠夫。有一日他屠杀猪时突然洞明心地,开悟了,他觉得这个行当再也不能做了,于是就出家当和尚,成了后来的师偃禅师。他曾写下一个著名偈颂:“昨日夜叉心,今朝菩萨面,罗刹与菩萨,不隔一条线。”
● 公案启示:贤劣的显现都无常的。所谓的菩萨和罗刹也是不隔一条线,关键看我们的心是如何转,一旦我们宿世的善心萌发、一愿明悟之后也能成为一个证悟者。
4、修行人警惕成为业际颠倒者
修行人的贤劣变化是无常,如果相续中没有生起无漏的善法功德,一切都是无常的本性。今生之所以成为业际颠倒者,也许是前世的一种业缘,也许是今生拒绝不了外界的诱惑。作为修行人应当依止噶当“四依处”——心依于法、法依于贫、贫依于死、死依于干涸之壑。一方面要精进修持正法,一方面也要发愿,不要成为业际颠倒者而堕入轮回。
5、贤劣变化均无常,依师之前要观察
任何一个团体、组织中也有贤有劣。在佛教的僧团当中,无论是汉地还是藏地的修行人,利益众生、弘扬正法的高僧大德虽然很多,但是也有打着“佛法”的幌子,为了获得名闻利养伪装修行、邪命养活的假修行人。这时我们一定要擦亮自己的眼目,不要不经观察就盲目依止,否则依止后再去观察才发现很多不如法,这时也会有舍弃上师、谤法的过失,所以应当在依师之前善加观察。
6、经常祈祷莲师和度母,遣除违缘不被魔所控
在末法时代,我们还要虔诚祈祷一些具有殊胜加持力的上师本尊。比如说强力祈祷莲花生大士、祈祷二十一度母,要多念他们的心咒。在五浊恶世时代,依靠恭敬心和清净的信心,通过长期祈祷和念诵莲师心咒、二十一度母心咒,也会遣除很多内在和外在的违缘,绝对不会被魔所控制。
七
恒时审查自相续,常居位低修无常
(一)我们作为修行人要恒时反观自相续,在尚未断除我执、没有真正获得像一些圣者那样无我智慧之前,不要总挑别人的过失。别人的好与坏,没有必要谈论太多、评论太多、指责太多,因为这一切的表相都是无常的。
(二)一个修行人即使有一点一滴功德也千万不要骄傲自满,在谦虚谨慎、谨小慎微当中再再让自己的功德不断地增进、不断地稳固。我们还要随学古今中外藏地、印度、汉地等高僧大德,尽管他们相续当中有超乎寻常人的智慧和一些神通、神变,但在与众生交往的过程中也是身居低位,这是一种极为谦虚的状态,恒常身居低位很重要。
(三)公案宣说
《大庄严经论》中有一个公案:有一年少比丘和一群裸体婆罗门相遇,年少比丘就讥笑裸体婆罗门不穿衣服、无惭无愧。裸体婆罗门中有一长者便忠告年少比丘:你不要因为你穿了出家衣服就忠告我们、看不起我们,你现在显现的出家形象,你不见得一定获得解脱,如果你未获得解脱来世不免裸行。
● 公案启示:我们虽然趋入佛法并有了一定的闻思修行经历,但一定要戒骄戒躁,千万不要有功高我慢心态,发觉不了自己的过失反而观察别人的过失,否则我们相续中没有断除烦恼,也会在轮回中像墙头草一般随风飘荡,一切都是无常的显现。
八
万法无有恒常性,要转心为道用
(一)信心和出离心是修持佛法的根本
修学佛法信心和出离心是根本。生起信心有四种因:一依止善知识;二亲近善道友;三修行无常;四多看经论。不依止善知识修行很容易偏;没有善道友提携自己的修行也很容易中断;没有观修无常、对轮回没有厌离心修行也没有动力;没有多看经论,对于佛法的信心和欢喜心也不会在相续中生起。因此,在相续中我们一定要生起信心和出离心,这是修持佛法的根本。
(二)恒时审查起心动念,一念之差也会成熟果报
1、公案例说
(1)公案1:在《宋高僧传》中有一个公案,唐朝有一个鉴空法师,他没出家之前非常贫穷, 四十年中只能日中一餐。有一次饿晕在路上,碰到一个梵僧给他一个大枣把他救活,而且依靠这颗大枣他就回忆起自己的前世。前世他曾同5个同参道友在一个寺庙修行, 其中还有一个叫悟法师的人,曾在石雕佛像前一句戏言说:如果即生当中成就不了无上菩提,就要成为贵臣。因此他这一世已经成为大将军而堕入轮回。
(2)公案2:在《大智度论》中有一个沙弥著香堕龙身的故事。沙弥曾藏在他师父坐禅的绳床下来到龙宫应供,后来闻了龙女的香,对龙女产生贪心。他回去以后便非常精进地修行,因为他发愿要早日成为龙王,娶到龙女。后来沙弥果然是即生中身体变成了龙,钻进井里并杀了其它的龙,做了龙王娶了龙女。
(3)公案启示
分别念是不可靠的,一念之差也会成熟果报并成为业际颠倒者。所以我们一定要依止善知识、依止善道友,还有懂得无常、多看经论,恒时审查自己的起心动念,永远用正知正念警醒自己,不要堕入轮回成为业际颠倒者。
2、菩提路上学无止境
如今我们依靠良师益友的助缘,拥有了修法良机,但是凡夫的想法总会无常变化的。所以我们应当精勤地修持佛法,也不要认为我修行了一年、两年,就觉得已经学够了、学通了、学懂了,要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我们在漫长的菩提道的里程中,修行要持之以恒,要活到老、学到老。
对于以上道理我们一定要认真思维,应该深信:上至三有之顶,下至无间地狱,无有丝毫恒常稳固的,都是迁变增减的本性。
第二次法师辅导——加行教材2014版
一
课前部分
(一)为什么有道友们说修空性、生圆次第、大圆满很困难?
因为我们的心基本上处在庸俗的自私自利的世间状态中,而要修的法是完全超越我们凡夫人分别心好几个档次的大圆满、生圆次第。所以,我们需要前期的从共同加行到不共加行的各个修法中一步一个台阶地不断积累,修出离心、菩提心,当我们的心逐渐成熟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当有了前期非常好的基础准备的时候,在这个基础上再修大圆满等殊胜法要就会比较容易了。反之,如果我们自己的心相续不是法器,就无法容纳正法甘露,那即便是最好的法也没办法在相续中产生觉受。
(二)你可知,让自己成为法器有多重要?
不管是四加行、五加行,这些对于我们相续的成熟和成为法器方面来讲,都至关重要。后面修不修得成,关键就看前期有没有通过认真的修行将自己的身心打造成一个法器。如果前期的修行中很认真地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法器,后面大圆满的正法倒进来之后马上就可以与之相应。反之,如果没有花工夫把我们的相续打造成一个法器,即便遇到了大圆满法,我们也没办法相应,还会让自己产生可怕的虚荣心。
二
课程部分
(一)尼洪国家的公案,对你有何启发?
1、明重报轻受之理
善业恶业都存在重报轻受。公案中,就是由于造下深重恶业,导致了善业快速成熟而穷尽。如连续七天的粮食雨、衣服雨、珍宝雨等,这些是他们以前福报的成熟。如果按照常规的方式,这些福报会慢慢成熟的,但是通过造了罪业之后,善果迅速成熟,然后招之而来的就是永无出期的罪业果报。
2、造善法的同时不要造很多罪业
如果造了很大罪业的话,有可能本身很大的善,成熟一点之后就堕恶趣。
3、应下定一个决心。
为了得到短暂的受用而造罪业,换来的是无边无际的痛苦,我们千万不要以一点点的安乐来换取长远的痛苦,而应该以短暂的痛苦为代价而得到长远的快乐。
(二)你应怎样看待苦乐的无常?
1、了知本性:只要在轮回中,那么苦乐就会不断交替,没有终结。
2、有无常观:不用把所有的时间一味地去追求世间的幸福快乐,该做的事情、责任、义务都要去做。但在做的时候应该有种无常观,知道这一切都是无常的。
3、智慧摄持:对于无常的苦乐不要执著,不要患得患失、斤斤计较,要看破看淡,用知足少欲的心态去摄持去追求。最究竟来讲只有解脱才是最有利益的。
(三)当在修行中遭遇身心磨难的时候,你要怎么办?
要坚持。佛陀、大德们以前也遇到过这些身体和精神上的磨难,他们坚持了而后成功了。现在作为追随佛陀、前辈足迹的我们,也要有这个心理准备。我们的根基绝对没办法和前辈大德们相比,他们那么好的根基都要经受如此的磨难,对我们来说经受磨难更是非常必要的,只有通过这样的磨难我们的心才会成熟,才会真正地发现解脱道,最后成就解脱道。
我们应该为了正法甘心情愿地去承受,只有修行正法才是自己暂时和究竟安乐的泉源,才是真实自他二利正确的途径。
(四)懂得好坏无常,你应怎么做?
1、有承受力。知道了好坏都是无常的,修行人应该有一种承受力,能做时就好好做,但当事情由好变坏的时候,也能自然接受,既不让自己过度地悲伤,也不把这种悲伤的情绪渲染给家人和周围的人,也不会把悲伤的情绪带到社会上去危害社会。
2、得意时不乱来。当自己在某个位置上,有很大的资源和很多的人脉的时候,千万要避免得意忘形,不要随随便便乱来,乱来有时就是让自己损失福报的因。
3、勤修正法。既然了知了好坏都是无常的,那如果现在好就应该用它来修善法,尽量多积资净障,不要飘飘然也不要用它去造罪业。好一天就用这一天修善法,好一个月就用一个月修善法,衰败了就用衰败来修法,所以,好坏都可以修法,那么心态就会比较稳定。
(五)是否有无常观,对修行会有怎样不同的影响?
1、有无常观,会保持一种平稳的心态
比如,好的时候知道可能是无常的,有一种平稳的心态,不会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坏的时候也清楚是无常的,鼓励自己,只要继续修下去,这个坏的状态也是会过去的。当有了这样的见解的时候,就不会耽误我们总体往前走的心。
2、没有无常观,会障碍我们修行
比如,状态好时会沾沾自喜,觉得自己超胜所有道友,这是心浮躁的表现,这本来就和修行不相应,以这种方式会障碍修行。如果状态不好就沮丧,干脆不做了,这也是一种障碍。
(六)获得圣果之前,怎么做才保险?
1、恒时修习死亡无常
恒时修行死亡才能把我们的精进心提起来,也可以培养我们平静的心态。
2、审查自相续的过失,身居低位
经常观察自己的过失,心居低位(心处低位为主,身处在低位也有必要)。如果不观察,当有一点点小小功德时很容易沾沾自喜,从而蒙蔽我们的心相续;经常审查自己的过失,了知自己的过失才不会有傲慢。
3、三门寂静调柔,谨小慎微
观察身语意,将心安住在寂静调柔的状态。真正修行就是从小的事情、小的细节方面去落实,如果在这些方面都能做的好,那么总体修行才会变得很好。
4、观无常、生厌离、起信心
所有有为法都是无常的,轮回是痛苦的,自然生起了想要解脱的出离心。当对轮回产生了深深的厌倦的时候,更能增强我们对上师三宝强烈的信心。如果能经常用这些法来调伏自相续,在这个基础上闻思修行,修行自然会成功。
(七)唐巴比丘修行失败的例子,是要告诉我们什么?
1、修行佛法时关键是心调伏,心调伏好了,才有好修行。
2、要以无常的这种基础法来调伏分别念,用无常的智慧来对治恶念,将恶念转为道用。
3、必须要非常小心谨慎地修行。
(八)我们应怎样对待现今的修法良机?
1、因为人的信心和修法的机缘也可能是无常的,所以现在有这个机缘时,我们应该认认真真、夜以继日地修法,祈祷、发愿、回向、忏悔、积资净障、闻思修等等。
2、要有一个长久学佛的心态,活到老、修到老,在没有成佛之前一直都要修学。
编写师兄:定解B26 定解B34
审核师兄:定解B07
档案编号B02036-定解B0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