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一脉心香 >> 索达吉堪布:《山法宝鬘论讲记》之抛弃故乡 返回

索达吉堪布:《山法宝鬘论讲记》之抛弃故乡

索达吉堪布 一脉心香 2015-01-16

大善知识博朵瓦在教言中曾经说过:“抛弃故乡、远离亲友、断除愦闹、如理作意之人离解脱不远了。”

作为修行人,一定要抛弃故乡、远离亲友、断除愦闹,并且具足如理如法的作意,这样一来,离解脱就已经不再遥远了。

这一点非常重要,全文内容已全部包括在这一句话当中了。

如果观察这其中的含义,就会明白他的意思无非是说我们依止静处的人,如果只是关注着家乡的亲友怨敌,心生贪嗔而虚度人生,那么自己虽然形象上是出家人,实际上与那些在家男女无有任何差别。

真是这样的,经常关心着家里的亲人、朋友,心生贪念从而虚度人生,那表面上你虽然是一个出家人,实际却与在家男女没有什么差别,因为他们做的就是诸如此类的事情,你也是除此之外没有做闻思修行等善法。

如今依靠上师善知识们的大恩大德,使我们有背井离乡在这样幽静山中修行的机会,真是很有善缘,应当生起无比的欢喜心。

现在在座的许多人依靠大恩上师如意宝的加持,已经离开了家乡,住在如此殊胜的喇荣圣地,大家确实非常有福报,对此,大家应该生起欢喜心。

这部《山法》如果给城市当中居住的人宣讲的话,可能他们每天都会处于一种很后悔、很遗憾的状态中,但是居住在寂静地方的修行人听到这部法之后,一方面可以了知许多需要注意的事情,另一方面也可以对依止静处生起一种欢喜心。应该了知,这是我们的福报所致,理应生起极大的欢喜心。

莫返家乡

本论的小标题是为了方便理解才加上去的,因为一直读下去可能不太好懂,所以加了这些标题。但是这样的小标题并不能完全涵盖下面所讲的内容,只是作为一种大概的了解,希望在阅读时能够起到一个简单的提示作用。

如是我们有幸获得了居于静处的好缘分,正像世尊所说的:“脱离家庭而出家。”说明自己已经从第一个故乡的家庭中解脱出来了,从此以后父母亲友也就再没有机会对自己求法制造违缘了,所以说很有善缘。

佛陀曾经告诉我们:必须脱离家庭而出家。修行人应该从家庭当中脱离出来,藏传佛教、汉传佛教都是这样,一个人出家之后,与家庭就再也没有很大关系,应该住在寂静的寺院里努力修持。

脱离家庭之后,父母不会对你的修法制造障碍,最多也就是哭一哭,然后不给你寄生活费,除此之外不会再制造其他任何违缘。

在座诸位,除个别居士以外大部分都已经脱离了原来的家乡,有些居士暂时在这里住一段时间,之后还是要回去与家里的人一起搞世间法,不过这也是个别的环境等各方面条件不同,不能勉强。

然而,出离了第一个家庭之后却仍然住在人群当中也是不行的,如此一来,它就会成为你的第二个家。

之后如果是住在众人群集、过于稠密的寺院中,这里也就成了第二个家,那也很难与家乡彻底断绝关系,因为自己从无始以来对父母亲友贪恋的习气已是根深蒂固,乡亲们来到自己的跟前,于是愦闹散乱以及贪欲嗔恨的大门便敞开,也就情不自禁地重视起父老乡亲们的苦乐来。

有些人虽然出了家,却选择住在自己家乡旁边的某个寺院或者众人聚集的道场、中心,再加上自相续的烦恼习气比较严重,如此一来,散乱与贪嗔痴的大门也就不知不觉地敞开了。

以此外缘,自己便坐卧不宁,呆不下去,贸然回到故乡,也就不得不挑起家乡农牧工商以及伏怨护亲的沉重担子,如此一来便在自相续中积累下许多违背正法的罪业,结果必然导致后世堕入恶趣。

尤其如果住在家乡旁边,那自己家里出现了什么事情、亲人出现了什么违缘等也就不得不四处奔走,百般维护。

真正来讲,家乡亲人的农牧工商等不是住在寂静地方的修行人需要操心的事情,因此第一个家庭必须要远离。而第二个家庭——住在家乡太近的寺院或人群当中,这样的话,自己家里的人会经常到寺院中对你叙说家中的种种事情,于是你自己便开始与他们造作恶业,共同造下了堕入恶趣的因。

因此,我们心里应当这样思量:我现在要离开寺庙这个小家,前去与家乡无有任何来往更为神圣的寂静处,在那里不需要背负家乡的包袱,独自一人专心致志地勤修正法,能够有幸在这样的静处安住实在是很有善缘。

因此,我们不应该住在离家乡特别近的地方,应该到一个寂静的地方,这样家里人找你或者打电话都不方便,于是也就无法找你做各种事情了。

能够住在寂静地方的修行人确实是非常有福报的,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第一个家庭已经离开了,其次寺院的家庭也已经离开了。我们这里有很多道友曾经是某某寺院的当家师、住持,他们虽然在自己的家乡、寺院各方面条件都相当不错,但还是毅然地抛弃了第二个家庭来到这里求法,这是非常值得欢喜的。

当今大多数住山的修行人煞有介事地说“为了便于化缘维生”,于是就住在靠近家乡的一座山里,竟然还大言不惭地说我住在寂静处,并心怀我慢,洋洋自得,这种现象极为普遍。

然而,现在一大部分的住山修行人却说:“住在这里化缘比较方便。”之后美其名曰:“我是住在寂静山里面的修行人。”这种现象在藏地非常多,在汉地也应该有吧:“我家乡附近有一座山,山里有座庙,这里挺寂静,我就在这儿修行……”

仅仅住在这样的山间根本算不上是寂静处。所谓的寂静山必须远离对家乡亲友的贪爱以及对敌人的嗔恨,才能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寂静。倘若住在自己家乡的旁边,就会常常耳闻目睹家乡的苦乐,与此同时,自相续中贪嗔痴三毒便会不由自主地增盛。由此你所住的地方怎么算得上是寂静处呢?自己能有机会住在全然听不到家乡甘苦好坏话的静处,的确很有缘分,

但这样根本算不上一种寂静处。因为住在这样的地方,相续中的贪嗔痴会不知不觉地产生。

一般噶当派的修法要求不能与家里联系太多,如果联系太多,自己会经常听到有关痛苦、快乐等各种各样的事情,尤其作为凡夫人,如果自己与家里面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他们就会不时地说:“你一定要回来,不然你的父亲要死了、母亲病了、哥哥要结婚了、儿子出车祸……”这样便会使你坐立不安,很想马上回去看一看。

经常与外界联系对修行人来讲是一个非常大的障碍,虽然从经济等各方面来讲,经常打电话可能会对自己的生活有所改善,但我们来到这里不是为了希求这些,所以与亲朋好友之间的联系不要太多。我们这里有个修行人在两年之间只给家里打过一个电话,这是非常好的。你们也应该对家里人说:“你们不要经常给我打电话,我在这里好好修行加持你们。”这样一来,你们也可以少说一点儿废话,不会依靠这种无意义的事情耽误自己的时间,我们与世间人不同,你与世间人从早到晚讲一些废话,他也会高高兴兴地听着,但这不是修行人的作为。

并且心里应当立下这样的坚定誓言:我住在此清幽静谧之处,从今以后决不返回家乡。如果乡亲们对自己有信心而提供衣食,则欣然接受;倘若不提供,则向素不相识的人们化缘维生,经历些苦行也未尝不可。

现在既然有缘住在寂静的地方,就应该在心里发下坚定的誓愿:家乡没有任何意义,除了增长贪嗔痴以外无有任何利益,因此我再也不会返回家乡。

这样就可以断绝与亲戚朋友之间的联系,他们也就不会因为一些小小的事情三番五次地来找你。当然,如果他们愿意供养一点儿生活费、买个房子,也可以欣然接受;如果他们不给你,也可以依靠化缘维持生活,没有必要去找他们。

有些家人不但要求修行人回去,而且还威胁说:“如果你不回来,不仅不给你钱,而且还要罚你的款。”但是对一个出家人怎么罚款呢?除了身上的衣服以外也没有什么。因此不用担心,即使他们不给也无所谓,真正生活困难的话,向素不相识的人化缘就可以,因此再也不要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