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 为什么使用手机会成瘾呢? 返回

为什么使用手机会成瘾呢?


现在流行着一种拖延症



WINTER


【编者按】



严格来讲,在现代,只要使用手机的人都有瘾,只是成瘾的轻重程度不同罢了。包括我自己,我也是有瘾的,但是我不会让这个瘾影响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那么对于那相当一部分手机成瘾,已严重影响到自己生活和工作的这部分人来说,戒除或者减轻这种成瘾程度就至关重要了。

 

成瘾机制是跟我们的大脑对信息的处理方式有关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5个感觉,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所有的信息都是由这5个感觉来处理。

 


为什么使用手机会成瘾呢?


因为玩手机是拖延的一种诱发因素,往往你每次拖延的那件事是让你当下感到难受和痛苦的,所以你会自然地让自己当下感到快乐的玩手机来替代,手机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画面,声音,包括刷屏幕的触感,此时,大脑会分泌大量的多巴胺,弹出来的抖音,头条,微信消息越多,分泌的多巴胺就越多。而这样的行为越来越多的时候,就会成瘾。

 


那么我们如何能戒掉呢?就是反其道而行之。

 

第一招,工作前,将手机静音或者关机。

 

第二招,在家里,尽量将手机放在眼睛看不到的地方。

 

第三招,休息时,尽量将手机调为飞行模式或者断网。

 

第四招,每天,清空所有聊天记录,消息记录。清空了一天产生的各种信息,第二天开始新的工作计划,你会发现这一天都会十分清晰和轻松。




以上文字来自网络





01



WINTER

 #感知世界#

COMES











堪钦慈诚罗珠仁波切在《慧灯之光》系列中讲到:


因明认为,我们的视觉、听觉等五官觉受,以及我们内在的第六意识,实际上是一体的,叫做精神。精神借助不同感官的力量,从而感知世界。


耳朵,可以听到声音;眼睛,可以看到物体的颜色、形状;鼻子,可以闻到气味等等。当眼睛看到,耳朵听到等等的时候,意识同时也感知到了,因为它们是一体的,只是不同的感官,可以分别感受到世界的不同侧面而已。


眼识只能感受到物体的光,而无法感受到声音。听觉也只能感受到声音,而无法看到物体。但不管怎样,意识对这一切都知道,因为意识是眼耳鼻舌身的总体。


我们的世界观非常简单,从来没有进行过任何思维。想当然地,就接受了五官给我们的信息。但佛经里早就讲过,现代科学也证实了,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都是幻觉!





02



WINTER

 #缘起的存在#

COMES










我们可以想一想,如果一张长方形的桌子是真实的物体,它就应该在任何情况、任何时间、任何空间都存在,但桌子的存在却是有条件的,它必须存在于我们人类的普通感官之中。


如果没有人类感官的感知,它就不存在。用显微镜看它,是不存在的;以佛的智慧来看它,是不存在的;以天人、饿鬼、地狱道众生的感觉器官来看它,也是不存在的;以八地菩萨的境界来看它,还是不存在。这就是有条件的存在。用佛教的语言来讲,这叫做观待而存在。  


缘起性空的存在,不可能有真实的东西。缘起的标准是:首先,它不是单空;其次,它不是真实存在的,只是因为各种因缘的结合而产生的。桌子的存在,就是桌子本身的物质结构,与我们的眼识二者结合的产物。这种存在,叫做缘起的存在。





03



WINTER

 # 逻辑体系#

COMES










佛教的缘起学说不但非常符合自然科学的结论,同时也没有任何自相矛盾的地方,它的整个逻辑体系讲得非常清楚到位。虽然西方哲学也在探讨世界的本质,但与佛教的目的完全不一样。


西方哲学的目的,是希望找到一个很有说服力的支撑,来证实感知的真实性;佛教探讨这一切,是为了证明我们的感知是本质上的错误。不但要推翻感知和理智,所有的一切都要推翻。


为什么要推翻呢?


因为轮回当中所有贪嗔痴的根源,就是来自于感知和理智。只要推翻了感知和理智,生老病死等所有的问题都一并解决了。因此,我们要通过这些思维的方式来打击我们自己。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与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或外道辩论,而是要跟自己辩论。


试想,即使我们把世界上所有的外道都收拾了,会有用吗?没有用,因为我们自己的烦恼不能解决,反而有可能增加我们的傲慢心:“我多么厉害啊!所有的外道都说不过我”等等。我们就是要与自己辩论,与自己原来的常识辩论,推翻自己原来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04



WINTER

 #直指人心#

COMES










现在这个时代的人,与以往任何时代的人都不一样。我们的自私与欲望,已经超过了人类历史上所有时代的人。各种乱七八糟的垃圾见解与观点,也超过了过去的所有人。虽说过去的人也有贪嗔痴、俱生无明,但相对来说还比较单纯,没有这么多的邪见与欲望。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是需要修出离心与菩提心,这样才能逐渐地靠近大圆满的境界,逐渐接近于真理。在灌顶之后,才能依靠大圆满的窍诀来直指人心。


文字| 整理自《慧灯之光》系列

配图 | 来源网络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