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心|我们都是轮回中的病人
不论在哪里,
佛陀加持你
点击蓝字
关注这个多彩的世界
若惧寻常疾,尚须遵医嘱,
何况贪等患,百罪恒缠身。
一惑若能毁,赡部一切人,
疗惑诸药方,遍寻若不得。
医王一切智,拔苦诸圣教,
知已若不行,痴极应诃责。
若遇寻常险,犹须慎防护,
况堕千由旬,长劫险难处。
若思今不死,安逸此非理,
吾生终归尽,死期必降临。
谁赐我无惧?云何定脱苦?
倘若必死亡,为何今安逸?
颂词
今日
若惧寻常疾,尚须遵医嘱,
何况贪等患,百罪恒缠身。
上师讲记
此颂用病人罹患重病后必须谨遵医嘱的比喻,来说明我们修行人必须听从上师和佛陀的教言精进修持。
世间上的人非常害怕疾病,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感冒,得病以后也会立即找医生治疗,按照医生的吩咐吃药、打针,戒除不良的饮食和行为,否则只是自己看说明书,不听医生的嘱咐而随便服用一些药物,能不能起到效果也不好说。
同样的道理,我们凡夫无始以来沉溺于轮回的泥坑中,相续中充斥着贪心、嗔心、痴心、傲慢、嫉妒等成千上万的烦恼病,这些病与普通的病不同,普通的病最多只得几个月、几年,病得也不是特别厉害,大多数都可以通过医学来治疗。即使是非常可怕的病,如非典、禽流感、艾滋病、癌症等,充其量只是夺去你一次的生命,而不会生生世世都害你,这辈子得癌症,下辈子也不一定得癌症。但所谓的烦恼病,无始以来一直在轮回中折磨着我们,将自己害得特别惨,这辈子有贪心,上辈子也有贪心,上上辈子还有贪心……,这些病不是一生一世,而是生生世世都在害我们,如果没有以佛法来治疗,它一定会永无止境地继续下去,将我们不断投入到轮回的火坑中。
佛陀在《华严经》中教诫我们:“善男子,汝当于己起病人想,法起药想,于善知识起医王想,殷重修持起医病想。”
那么,这样的烦恼痼疾能否依靠自学来治愈呢?相当困难。因为佛法高深莫测,凡夫人再怎么聪明、再怎么有智慧,也难以真正通晓它的甚深意义,佛在经中言:“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如果没有善知识的讲解,纵然你的世间学问再高,也很难通达佛教的深奥之义。现在很多人不愿意听上师讲法,认为自己很有智慧,自学成才应该不成问题。但这恐怕有点不现实,为什么呢?从历代大德的传记中也可以看出,如果自学就能通达佛法的教义,这些大德们千辛万苦地寻找上师,并在依止的过程中承受种种苦行,这应该也是多此一举了!所以,我们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若想真正有所收获,必须认认真真地依止善知识,没有善知识的引导,你再有智慧也无法通达佛法的奥义。
当然,所谓的依止,并不是求一点加持、得一个灌顶、拜一拜上师就完事了,如果不听闻佛法,想治疗相续中的烦恼痼疾非常困难。现在有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经常今天来个活佛,明天来个上师,给大家灌顶、作火供,有这个加持、那个加持。当然,我并不是反对这些行为,只要对众生真正有利,佛法的方便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不是只有讲经说法才能利益众生,别的途径都不合理。但不管用什么方法,最好是让佛法深入内心,佛陀曾说:“我为你们宣讲解脱妙法,但能不能解脱依赖于你自己。”可见,佛陀当时度化众生的手段也不是主要依靠神变,或者天天给大家灌顶,而是将自己亲证的境界告诉众生,让他们依靠这些教言如理修持,最终才能获得解脱。
因此,佛陀真正度化众生的方法,就是讲经说法。作为大乘修行人,若把精力放在其他方面不太合理,关键是要稳重地依止一位善知识,首先闻思佛教的道理,然后如理如法地修持,依靠这种学修兼备,相续中的烦恼才能断除。
《萨迦格言》中说,有智慧的人就像大海汇集再多的江河也不满足一样,智者对教言特别有兴趣,不断地求法,认真地学习,永远也没有满足的时候。与此相反,没有智慧的人往往得少为足,听一两堂课就觉得可以了,这即是愚者与智者的差别。
有时候自己认为学得很好,实际上也是不一定的。《四十二章经》中说:“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所以,千万不要相信你的分别念,它没有任何可信赖之处。有些凡夫人认为自己成就了、修行非常了不起,以后不用看书、听课、念经了,但真正遇到对境或烦恼现前时,到底有没有对治的能力?假如没有的话,说明你的境界还不是很高,最好不要有傲慢心,否则就像古大德所讲的:“傲慢的山顶上,留不住功德的泉水。”
智诚堪布
辅导
此处颂词宣讲理当精进对治,就是要让我们发起勇悍之心。为什么要精进对治?此处通过两个比喻来说明应当精进。
痛苦
首先,把内心具足烦恼罪业的修行者比喻成病人——病人具足病灶和病根,被种种疾病折磨;
同样,众生具有烦恼因而感受种种痛苦。
2
远离痛苦
病人受到疾病折磨的时候很痛苦,一心想要远离病痛,相当于修行者感受到世间的种种痛苦之后,想要追求解脱之道。
3
找专家
病人想要远离病痛,找谁才能解决问题呢?只有找医生,要寻求经验丰富的专家,绝不能找错对象;同样,众生想要解脱轮回的种种烦恼和痛苦,找谁才能解决问题呢?也不能找错对象,必须要找佛陀、上师三宝。因为只有上师三宝才有解脱的妙法,只有佛陀才是对治轮回疾病的专家,可以这样对照理解。
4
陈述病情
找到了医生之后,虽然医生可以通过仪器、把脉等进行诊断,我们首先还需要叙述自己的病情。同样,我们在修忏悔的时候,需要对所依境描绘自己的病情——发露自己的恶业,在求解脱道的过程中应该清楚了知自己的病情,祈祷时把自己的痛苦说出来,祈求上师三宝予以救护等等。
5
信赖
然后如同病人信赖医生一样。如果病人对医生心存疑惑,治病的时候就不一定就能够真正地按照医生的嘱咐去治疗,我们也需要信赖上师三宝,才会按照上师三宝所开示的方法去修行。医生是病人的依靠处,上师三宝也是轮回众生的依靠处。
6
服药
医生会给病人开药,同样上师三宝给我们宣讲解脱的教言,就相当于药。拿到药之后病人要服药,我们听受教言之后也必须修持。
7
坚持
有些疾病如果不是很严重,吃几副药,几个月的时间就好了;有些病情比较严重的病人,吃几年的药才能慢慢痊愈。所以我们在修持教言的时候,因为病很重的缘故,仅仅观修几座,修几次善法,是完全不够的,我们要付出一生乃至多生的时间来修持。如菩萨发下三个无数劫这样很长远的誓愿,依靠这样的誓愿力,只要自己还有烦恼没有对治之前,一直要修持,如同病人在自己的疾病没有治愈之前,需要一直服药一样。
8
禁忌
病人除了吃药,还有其他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医生规定需要忌口,必须注意哪些东西不能吃,否则对服药的效果或者病情不利。同样佛陀也告诉我们,在修法之余要守护戒律,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我们也需要遵守佛陀的教言。该做的事情如观修、放生、念咒、听法都要努力行持,对自己的病情有利;不能做的事情如杀生、偷盗、邪淫等等,违背菩提心,有自私自利的想法就不要做,否则非但没有利益,反而会加重病情。这些方面也和吃药是一样的。
9
痊愈
那么医生开了对症的药,自己也相信医生服了药,应当避免的避免了,该做的做到了,病自然会逐渐好起来。我们修法的时候也是一样,如果遇到了殊胜的对境——上师善知识,得到了殊胜的法,我们也依教奉行了,假以时日,内心的烦恼会逐渐减轻,很多痛苦会逐渐消失,从而走向解脱。所以患者之喻和修行佛法是完全可以对应的。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按照诸佛菩萨所说的教言去做?为什么要守持戒律?为什么要避免很多不好的行为?实际上和吃药是一样的。如果作为一个病人,完全不听医生的话,按自己的想法去做,让你吃药你不吃,不能吃的东西反而去吃,时间长了就会发现,这样做对自己的病情是不利的。因为自己并不是疾病方面的专家,不知道真正应该做什么。所以我们在修习佛法的时候,为什么强调依教奉行,要依止佛陀的教言去行持呢?因为佛陀正是这方面的专家,他很清楚众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就像医生清楚病人一样。所以,医患之间应该建立信任,我们修习佛法时,也应该与传授教言、指导修行的导师、正法、助伴建立信任,这种信任就叫做信心。有了信心我们才会认认真真地按照医生、佛陀开示的教言去做,这样行持下去毫无疑问对我们调伏烦恼绝对是有作用的。
未
完
待
续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具德上师加持入心间
不偏众生普降大法雨
三学之藏索朗达吉尊
祈请身寿不变久住世
愿以发心皓月之光明
五浊黑暗消于法界中
一起学中观
不生亦不灭, 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 不来亦不去。
能说是因缘, 善灭诸戏论,
我稽首礼佛, 诸说中第一。
点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