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读物 《上师也喝酒?》3 | 本书的结构
微信:athenatang1001
公众号: 動物樂傳心
上师也喝酒?
宗萨蒋扬钦哲诺布
这本书由三个主要的部分构成,另加一个章节给那些胆子够大,认为自己也许可以是上师之材的人。我在书中借由提出问题,希望能帮助大家训练锐利的分辨能力,我也提供了一些工具来分析上师、追随上师,进而能将“上师”这个现象转化为修心的技巧。阅读此书,也许能帮助你对进入“上师——弟子”这种关系的冒险及其意涵,以及拥有这种关系可能带来的利益有更充分的了解。
选择上师/追随上师,以及修持自心
当然,你不能期待当你读完此书,就能学到寻找上师以及评估金刚上师的确切步骤与准则。
到头来只有你能做决定,而且这个决定的基础,可能完全超越单纯的逻辑与理性。你最后选择某人的原因,可能只是因为他不吃大蒜或不咬口香糖而已。
为什么我们要去找有这么多问题及不确定性的人类上师呢?为何不买个DVD播放器,反复听闻预先录制的法教就好?或者加入网上课程?或者读几本书?如果你的目的是要搜集学术知识的话,这些方法确实都很好,但是你必须知道,这么一来,你就不是走在心灵之道上。即使只是学习内观禅定,在荧光幕上看着一个陌生人告诉你:“吸气,呼气,坐直……”,你只能学到很有限的程度。
如果你想要从根拔除迷惑染污,那么影视教学大概不足以胜任。在你浏览色情杂志或赌博时可以关掉或反转的任何指导,都无法达成目的。一个心灵教练必须在不可预期的时间与地点,让事情脱离常轨,让你既成的模式完全颠覆。
若有人说:“我不需要外在上师,就像佛陀说的:‘我就是自己的主宰’。”那么他就是过于简化了佛陀的话语。如果你仔细检视,所有说过“我是自己的主宰”的大修行者都有过上师。释迦牟尼佛有燃灯佛作为上师,莲师也有八位持明上师,他们从未否认过。
如果有人坚持他们就是自己的上师,我们可以试着再去多加观察,也许他们真是如此,但这种机会相当渺茫。有一些方法可以用来检视这种说法。举例说,已经能够自我主宰的人,他们不会排斥对其他上师的礼敬。事实上,他们会像真正的战士一般,对其他上师更加礼敬,因为他们具有充分的自信心。反而,宣称自己就是自己上师的人,很可能是深沉的不安全感之体现。
许多人怀疑“上师”,其原因可以理解。有些欠缺福德的怀疑论者,无法理解上师的道理;也有一些人,即使对最纯正的上师也具有强大的反感。
并不是追随佛法之道的每个人都需要有密乘上师,这是有选择的。如果你不追随密乘之道,就不需要密乘上师。如果你成长于强烈道德感与清教徒式的环境,因而对心灵导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有先入为主的观念的话,也许就不见得能接受金刚乘的法道。但是,如果你决定要寻找密乘上师,就必须了解他可能会带来的结果。
切记:婚姻可以安排,但爱情无法安排。好丈夫的料子,不一定就是好情人的料子。上师必须像丈夫又像情人。但是,为了要指出你的真实本性——也就是佛——上师会比较像情人。
由于明显的原因,寻道者通常会在头衔与名号之中寻找上师,而不会到El Haram(开罗的红灯区)、纽约苏活区或某个加油站里去寻觅上师。上师的任务是要把遮蔽你真实本性的面纱移除,而具有这种能力的人,可能就隐藏在我们眼前的任何地方,而不一定只在寺院或崇高的法座上而已。
在现代社会中,尤其在西方,服从一位上师的这种概念会令人感到不安。有些人会毫不迟疑地带着科学家或经济学者去参加社交宴会,所有人也会欢迎并尊重他们。然而,这些人比较不会介绍自己的心灵上师给同一群朋友,即使如此,他们也不会期待大家都能轻松地接受。除非谈的是瑜伽老师或功夫师父,否则现代人不会因为自己有个上师而引以为傲,朋友们可能还会以此而开他们玩笑。与科学家或经济学者作伴,比较没有负担。
在科学家、经济学者与瑜伽士、心灵导师之间,如果可以计算谁对环境的破坏较大,那将会很有趣。自命为上师的人纵然危险,但是科学家或经济学者对这个地球以及人类所造成的长期伤害更为严重。但是,我们还是会持续地珍视他们、尊敬他们,颁奖给他们,跟他们做朋友,并且还要他们参与影响整个世界的决策。
选择上师,并且决定追随他直到证悟,与坠入情网而结为夫妻一样,过程会充满不安、刺激、酬赏又具毁灭性。你知道那是一个冒险,但也因此能让你破茧而出。这是你的旅程,你选择了密乘法道,所以破茧才会发生。将你的生命放在上师手中,比在媒妁婚礼中等待掀开面纱还要可怕。我们的骄慢与我执,将从此坐立不安,完全不知道下一分钟有什么事情会发生。
一旦选定了上师,你可能需要一些如何信守这种关系的指南。这就像婚礼之后的下一步。因为,理想上,在你的余生,你将与这个人持续相见,你有一辈子的机会来对这个人的行止感到诧异,也有许多机会暴露出自己一直隐藏的事物。因此,我们来讨论如何追随上师。
一般人在决定步上密乘法道时,常常会对究竟的目标失焦。他们常纠缠在到底要不要有个上师?如果有的话,上师来自哪个传承?或者他们关心自己的上师够不够多。拥有上师不是究竟的目标;究竟的目标是要证得正觉。要达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调服自心。
在佛教的各种训练与纪律中,修心被公认是最主要的修持。为了修心,很多方法因而产生,比如:修持出离心,帮助你培养对世俗事物的厌离,并增长对心灵生活的珍惜;另外,修“止”帮助你安住而不放逸,或者至少让你发现自己一直都是多么散乱,借此修持让你的心变得柔顺;还有例如“内观”这种更高深的修持,让你看见身体、感受、想法、价值的真实本性。
这一切佛教的精要修持,都总集在上师之道中。因此,我们修持上师虔敬的法道,应该将它视为一种深奥的修心法门,而不是以负面的含义,视其为降服、跟从,甚至奉承阿谀。
逐渐熟悉上师的整个过程,就是法道的一大部分。一个人从渴求找到上师,到寻找上师时的挣扎,一直到将自己的一生放在某人手中的胞弱感,每个阶段事实上都与出离心、专注力等修持相互呼应。这就是无法想象、不可思议、卓越美妙的密乘法门。
以上内容以公益分享为主,
文中内容、图片、音乐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 + + + + + + + + + +
随喜关注
紫莹微信:athenatang1001
紫莹微博: http://weibo.com/tangchiieng1001
老中青义工协会网站: www.macaulonglife.org
动物乐传心公众号:bodhichitta
喜马拉雅_FM:紫莹心连心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