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澳大利亚佛学会 >> 【上师开示】千万不要受财富的诱惑 返回

【上师开示】千万不要受财富的诱惑

索达吉堪布 澳大利亚佛学会 2017-12-11

其实,无论你拥有多少财产,都免不了遭受最初积累、中间守护、最后增长等无尽痛苦。诚如佛陀亲自授记的怙主龙猛所言:“积财守财增财皆为苦,应知财为无边祸根源。”现在许多人日日夜夜绞尽脑汁,希望通过白手起家,有朝一日能变成富翁,这种愿望固然美好,可是真正成功的却屈指可数(积财);即使中间有了点财产,也要拼命去守护,生怕一不小心就被偷了(守财);光是守护还不够,还想在此基础赚更多的钱,并将其作为一生幸福的保证(增财)。因此,为了这些财产,人们始终非常辛苦,根本不了解它无有实义,是一切祸害、痛苦的根源。

 

曾有一个美国人叫富勒,他就是从零开始,积累了大量财富和资产。30岁时,他已挣了100万美元。但他觉得自己的事业才刚开始,下一步的目标是要成为千万富翁。然而,随着财富的不断增加,他不但没有感到丝毫快乐,反而身体一天天垮下去了,家庭和婚姻也岌岌可危。于是他再再反思后,决定变卖家产,把所得收入捐给教堂、学校和慈善机构。而且他还跟妻子一起,为那些无家可归的贫民修建“人类家园”。目前,“人类家园”已在全世界建造了6万多套房子,为超过30万人提供了住房。富勒虽放弃了所有的财产,但他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可见,世间人中也有看破今世的。不过他们的“看破”,并非完全明白了财产的实义,只不过在某些因缘的触动下,知道财富不会真正带来快乐,从而放弃了对它的追求。既然世间人尚能如此,我们作为修行人,就更不应该耽著财产了。(那天有个人说:“别人跟我讲钱的过失,我就是想不通。钱是真正的如意宝,有了它,吃饭也可以,坐车也可以……现在什么都要靠钱,所以钱是赐予一切悉地的如意宝!”)当然在佛教中,修行人的生活应不堕两边,既不堕于极其穷苦的边,也不堕于极其奢侈的边,这即是所谓的中道。因此,我们平时要经常发愿:“不生过富家,不转贫穷家,唯生中等家,恒常得出家。”

 

关于财富的过患,米拉日巴尊者还说:“财初自乐他羡慕,虽有许多不知足;中被吝啬结束缚,不舍用于善方面,乃为着魔之根源,自己积累他人用;最后财为送命魔,希求敌财刺痛心。应断轮回之诱饵,魔之财富我不求。”

 

意思是,刚开始的时候,你会因财富而快乐,认为它可以满足一切,别人对你也极其羡慕:“啊,这个人有钱了,买房子、买车了!”(现在城市里的人,整天就这样互相攀比。)此时你纵然拥有再多钱财,对它的希求也不知餍足。

 

到了中间,因为有了一定的财富,就会被吝啬之结所束缚,舍不得用于上供下施,这些财富便成了着魔的根源,结果一旦怨敌等违缘出现,自己所积累的财产,全部会被他人享用。其实,稍微有点钱的人,有功德的善法做得很少,没意义的事情却做得很多。在他身边,总围绕着一大群人享用他的财物,贪心也一天比一天大,而他自己所享用的,反而少得可怜。

 

最后,因为贪得无厌,甚至希求敌人的财物,钱财反成了断送性命的恶魔。因此,我们应当斩断这一轮回的诱饵,不要去希求魔王的财富。

 

以前阿底峡尊者刚来藏地时,僧人们为了表示尊重,就身穿华服,佩戴珠宝饰品去迎接。尊者一见这些人,急忙将头蒙起来。在旁的弟子大惑不解,请教尊者其中缘故。尊者回答:“藏地的魔鬼来接我了!”僧人们听后十分惭愧,赶紧将身上的华丽饰品拿掉,换上出家的三衣恭敬迎请,尊者才欢喜地接受。

 

阿底峡尊者之所以如此,并不是害怕一颗珊瑚、玛瑙,而是怕出家人太看重金银财宝了。佛陀在诸多经典中,常将财富喻为毒药、猛火、魔障,以警示修行人切莫希求,否则,它就会像怨敌的利刃般刺入你心。因此,我们沉溺在轮回中的众生,千万不要受财富的诱惑,不然,自己将永无出头之日。 

 

——恭摘自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普贤菩萨行愿品


每日箴言


学习不在多,而在于精。希望大家学有所专、修有所成,切莫像野牛吃草一样,贪多嚼不烂,好像什么都懂,但什么都不精通。


——索达吉堪布

本月藏历

(向上滑动启阅)

致朋友:

澳洲菩提学会开始招生啦!佛学会开设佛学课程以来,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如今已经建立了预科系和正科系并行的教学体系,满足了众多佛教徒学修佛法的需求。让佛法慈悲、智慧的甘露滋润我们的心田,通过系统次第的学修,消弭心中的烦恼、痛苦和压力,从改变自身开始,逐渐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充实、欢喜、实现自他二利。更通过佛法的视角,解决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问题。有意乐的朋友快来联系我们!报名澳洲菩提学会加微信号:zhengtaoyuan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