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今日当精进 >> 《入行论广解》100课 * 小测 返回

《入行论广解》100课 * 小测

同步前删掉 今日当精进 2021-06-20


1

如何慢慢做到“渐能施己肉”,下面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A. 我新买的最喜欢的衣服咬咬牙作布施也就忍了,可是还要布施身体,万万不可;

B. 我们可以先从微薄的财物做布施,修习微施已经习惯的时候,逐渐就能够布施自己的身肉了。如世间上学,让幼儿园层次的人来做大学层次的事,肯定难以接受,当我们上大学的时候来看幼儿园时的问题就不成问题了;

C. 布施身体是菩萨所为,我等凡夫就算了吧,将身体布施我还怎么学习佛法;

D. 如果连布施蔬菜等微薄的财物都没办法习惯的话,我们可以首先习惯把财物从左手交到右手,再从右手交到左手。像这样的话,慢慢开始习惯把这个东西从这个地方交给另外一个地方。习惯之后,就能把财物从我的手上交到张三的手上,或者交给其他人。通过串习,依靠无我的智慧,将黄金与粪便看作一样的时候,布施身体又算得了什么呢?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BD

【解析:(1)应以欢喜心来布施,这样长期串习,才有可能达到布施身体的境界,所以A是不正确的。(2)上师在讲记中说:大慈大悲的佛陀,首先教人布施蔬菜等容易施舍的物品,逐渐习惯了以后,连自己的身体也能施舍。通过再三串习,熟练后我执和我所执逐渐消失,证悟一切万法皆是空性,依靠无我的智慧,现前黄金与粪便等同、虚空与手掌无别的境界,这时候我们自然而然的会布施身体,而不是让我们现在就布施身体,所以C是不正确的。(3)B和D阐释了颂词“佛陀先令行,蔬菜等布施,习此微施已,渐能施己肉。”故正确答案为B和D。】





2

我们如何断除长期度众的厌烦,像菩萨一样不疲厌?

A. 首先要明白我们身心受苦的因是邪见和罪业;

B. 罪业断掉之后就没有身苦。邪见断掉,智慧善巧生起之后就没有心苦;

C. 菩萨依靠修持福德可以引来身体舒适,依靠智慧善巧能够令心安乐,在这样的状态当中,为了度化众生而长期处于生死轮回中的菩萨,不会疲厌的;

D. 原来像菩萨一样安乐这么难啊!就算是成了菩萨也还是要在六道中度化众生,反正都是在六道中轮回,成为菩萨也是意义不大的。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ABC

【解析:(1)在“断除长期之厌烦”这一课科判讲到,我们身体和心之所以感受痛苦,完全来源于邪见和罪业。故A正确。(2)B选项来自于颂词“恶断则无苦,智巧故无忧,”所以B正确。(3)C选项解释了颂词“福德引身适,智巧令心安,为众处生死,菩萨岂疲厌。”故C正确。(4)如果以痛苦的状态投身轮回,肯定会厌烦的,不能与菩萨相提并论,菩萨已经忏尽了罪业,不再造新的身心痛苦的因,只剩下快乐和快乐因的时候,再去投生轮回生死,就不会有任何痛苦了。故D是不正确的。】





3

下面有关菩提心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A. 我知道菩提心如末劫火,刹那能毁诸重罪,所以我要发菩提心;

B. 作为一名大乘修行人,最关键的是一定要有利他之心,可是度化众生又是那么难,虽说发菩提心功德很大,想想需要三大阿僧祗劫那么漫长的时间中利益众生,多痛苦啊;

C. 我们活着就要好好利益众生,为利益众生,死也快乐,活也快乐;

D. 声闻一旦获得禅定,获得了解脱的证悟,获得寂灭的时候,那种漏尽的欢喜也是很深、很强烈的,所以不发菩提心也一样可以获得快乐。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C

【解析:(1)虽然发菩提心“刹那能毁诸重罪”,但我们发菩提心是为了一切众生获得究竟解脱。故A不正确(2)作为一个发了菩提心的大乘修行人,是不应该有怯懦之心的。故B不正确。(3)作为发了菩提心的我们就是无论生也好,死也好都要想着如何利益众生。故C正确。(4)声闻虽然获得禅定,获得了证悟,但并没有清净罪业,没有获得最究竟的解脱,声闻所获得的快乐与发菩提心所获得的快乐不能相提并论。】



相关内容

《入行论广解》100课 * CC+笔记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