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智悲学子 >> 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11课-脉络&难点&法师辅导 返回

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11课-脉络&难点&法师辅导

思维导图下载

Xmind文件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cY6tP2Oj7KZJ3kmum797oQ  

提取码:o70v


JPG文件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cYat7i_X2OqOrmzHo2DCAg  

提取码:b6uw


本课脉络



简略分析

科判分析

一、科判坐标及行为的含义(包含身语意)

二、行为的分类及目前位置


一、总说

(一)教证及解释

(二)四想的必要(正面说/ 反面说)

(三)结论:以比喻说明摆正心态很重要


二、分说

(一)病人想


1、总说:我们是遭受因三毒、果三苦所折磨的病人

2、分说


(二)明医、妙药、医病想


1、应取之行为

1)总说三想:以求医的比喻,说明应依师教言奉行,服用正法妙药

2)别说:名医想


2、应舍之行为

1)不遵医嘱(对应明医想)

2)不服妙药(对应妙药想)

3)不医治病(对应医病想)


展开分析


科判分析

一、科判坐标及行为的含义(包含身语意)

二、行为的分类及目前位置


丙二(应取之行为)

分三:一、依止四想;二、具足六度;三、依止其他威仪。


丁一、依止四想

总说

一、教证及解释

       补充:求学心态的其他教证(六想)


二、四想的必要(正面说/ 反面说)


三、结论:以比喻说明摆正心态很重要



分说

一、病人想

(一)、总说:我们是遭受因三毒、果三苦所折磨的病人

(二)、分说:

1、果三苦:任何人都无法避免痛苦

2、因三毒:世人认为贪嗔痴很正常


二、明医、妙药、医病想

(一)、应取之行为

1、总说三想:以求医的比喻,说明应依师教言奉行,服用正法妙药

2、别说:明医想

1)弟子:尽心尽力令师欢喜,对上师所讲妙法如理行持

2)上师:

①大多数上师通过宣讲正法调伏弟子

②个别上师通过方便方法摄持弟子,应以清净心依止

       以公案说明此理(章嘉国师的小狗给图根巴的铜像开光)

A公案内容

B结论:

a、正面说:上师如果是大成就者,他的话都有不共缘起(比喻)

b、反面说:鉴别那些为种种目的的假上师

c、总结:应擦亮智慧双眼,明辨差别,依止具相上师


(二)、应舍之行为

1、不遵医嘱(对应名医想)

1)正说:多年依止上师却不依教奉行,就如同病人不遵医嘱,医生也无济于事

2)教证:寂天论师:“若不遵医嘱,病患何能愈?”

3)理证:应按照上师要求去修

       劝诫:前行言浅意深,要对所学内容反复思维挖掘,对一生修行改变很大


2、不服妙药(对应妙药想)

1)问题1:不服药(正说/教证/理证)

2)问题2:虽然服药,但是自己给自己抓药

       劝诫:以比喻说明遵医嘱对自己比较有利(为什么不能自己给自己抓药)

3)问题3:认为吃了药迅速就会好

①正说

②遣疑

A疑:为什么修这么久还没有证悟,还有烦恼

B遣:

a、总说:烦恼根深蒂固,修法时间和串习烦恼时间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b、分说:

(a)正面说:以比喻说明佛法妙药应多多进入心田

(b)反面说:想听一两堂课,迅速解决是不可能的

(c)结论:应经常修行


3、不医治病(对应医病想)

1)总说:认为只要祈求上师以大悲观照,我不修行也大有希望

2)驳斥:

①总破:

A上师角度:仅以上师的慈悲心让你解脱,有一定困难

       以佛陀为例:理证/教证

   教证最后一句补充:佛陀度众生的唯一方法就是转法轮

B弟子角度:完全依赖医生,不吃药不打针也不行

②别破:

A什么是上师的慈悲(相合于“只要祈求上师以大悲观照”)

a、心态角度:先了知什么是慈悲

(a)真正的慈悲:依照佛陀的意趣传授佛法,就是上师的慈悲

(b)错误的慈悲:很多人认为,如果经常给自己打电话,吃饭,才是慈悲

b、行为角度:了知后应该如何做

(a)上师角度:应给弟子宣讲佛法

     弟子角度:铭记上师所讲之法

(b)正说:应将上师所讲的法铭记在心永远行持

    原因:以比喻说明不会有机会永远依止上师

    结论:上师宣讲时务必铭记在心并始终行持

B能否趋入解脱道靠自己(相合于“我不修行也大有希望”)

a、心态角度

(a)正说(俗语/教证/理证/补充)

    理证补充:以案例说明永远快乐或永远痛苦取决于自己

(b)结论:要知道现在是最关键的时候

b、行为角度

(a)总说:遵照上师教言踏踏实实修行,从而彻底分清轮回和涅槃的界限

(b)分说:

因的角度(相合于“踏踏实实”)

      ——应舍之行为:像侦探一样各个道场听课

      ——应取之行为:寻找具悲心上师长期依止

             补充:举例说明三心二意

      ——结论:以上师自身为例说明观察好后要长期依止

果的角度(相合于“从而彻底分清轮回和涅槃的界限”)

      ——正说(教证/理证/例说)

      ——劝诫:发愿在短暂的人生中千万不要改变,不能做诽谤、违背佛法的事情



本课难点


谁有病?你才有病呢!


“你有病”这句话,蔑视感十足,谁听了都会勃然大怒,愤而反击:“说谁有病呢?你才有病!”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正常人,要多正常,有多正常。不仅如此,正常这种标准简直太低,很多人都认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即使不属于出类拔萃,也有自己的优长之处。“有病”?说的不是我吧。

学习佛法之后,突然发现以往的认知原来全不对,原来自己一直生活在一个集体病患的世界里而不自知,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正常并不能证明真的正常,而所有人——包括亲友,家人,领导,乃至那些思想家,名人,科学家……都是病人,当然,还有我自己。想想这一点,真的挺令人难以接受的。

能否真正接受佛法的调化,最根本的就是,是否真的认为自己是病人——一个病入膏肓、病程由来已久的可怜无知的人,急需明医和妙药治疗自己的疾病。如此一来,便不会对上师佛菩萨的教诲挑挑拣拣,而是以一种全面接受,极为殷重认真态度不断行持;反过来说,如果根本没觉得自己有病需要治疗,而是以一个“健康人”的身份审视佛法,那么只会从中取舍出一部分适合自己心意的作为武装自己的理由,并为此沾沾自喜心怀满足,却不知自己其实已经离道太远。

还是那句话,意识不到才是最可怕的。


依教奉行,药不能停


大家都熟悉这两句话:“你有病啊?”“你有药啊?”换作佛菩萨听到,一定会说:“对,我真的有药,包治你的病。”

知道了自己真的是个病人,求医问药的过程中也并不是一帆风顺。本课中讲到,有的人虽然知道自己是个病人,却并不相信医生,喜欢自己给自己抓药方:我适合修这个法,我应该修那个法……自己把自己的根基定了下来;还有的人虽然很相信医生,却走入另一个极端——我只要有医生就好了,不用吃药,不用打针,病自然会好;或者只是吃了一两副药,就疑虑重重:我的病怎么还不好?药都吃了,为什么不起作用?

正确的依止都是相似的,错误的依止却各有各的错误。治疗病情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既要依靠明医的指点,又不能缺乏自身的努力,内缘外缘全部具备,疾病得以痊愈才有希望。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做好思想准备,我们得病的时间不是一天两天,是无始以来生生世世流转至今,治疗这样顽固的疾病一定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项大工程,应发愿从此以后永远不离上师佛法,不离明医妙药,不管会花多少时间,会经历什么,我都必须朝这条路走下去,因为除了这条路能够让我的疾病痊愈外,别的路再无可能。

 


编写师兄:定解B09、定解B11

审核师兄:定解B06、定解B07

档案编号B01011-定解B06-001

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前行广释》第11课法师辅导


阅读原文文章原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