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求学足迹 >> 《圣大解脱经》笔记(7) 返回

《圣大解脱经》笔记(7)

求学之足迹 求学足迹 2020-09-17











【小编提醒】

从今天开始,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学习《圣大解脱经》,会同一个内容,分享两个版本,字体大的是《流通本》版本,字体小一些的是《大正藏》版本。大家可以按照老师讲课时的方法,对照学习。






重视《圣大解脱经》



(师边念藏文传承边说)现在我的心已经转移到翻译上面,每一句是怎么翻译的。
 
昨天前面讲的那罗王等(师昨天说把此中原有的“龙”字去掉,今天正式传讲之前把此处补充圆满),不是指龙王,是指那罗延王,原文当中也是这个意思。前面讲的是阿修罗王,那罗王等,实际上是那罗延王等,应该是这个意思。

今天继续讲《圣大解脱经》。

最近我们整个听法的情况,我看大多数人闻法的精神和态度都不错,虽然刚开始听的人多,后来有些因为忙、有其它工作等原因,不能善始善终。但大多数人也知道大乘佛法难闻难得,所以应该调整自己的时间、心态、方式,很精进地、努力地听受,应该要有这样的精神。昨天我讲到佛出世很难,遇到佛法更难,所以我们即生当中遇到《圣大解脱经》,很难得,我个人也是这样觉得。每天讲完一堂课的时候,我就有满满的欢喜心,觉得自己的人身是有意义的。以前每当我讲完一部法,圆满后就有一种满足感,现在以各种因缘,讲完一堂课、念完《普贤行愿品》,心中欢喜,会充满喜悦感。

所以最近大家对听法的意乐、闻法的态度,比较不错。这部法,内容不是特别多,经文页数不算特别多,也不算特别少。有些人问,这部法要讲多少天,今年能不能讲完?这个我自己也不知道,我知道的话,也很想告诉大家。但确实我们这边也有一些,像我个人的事情,有些事现在也不是特别容易确定下来。所以我自己的想法是,今年想尽量讲完。以前这个时候会讲一些密法,但今年我没有准备讲密法,现在暂时没有计划,以后会不会突然冒出来?不知道。如果有讲密法,这不是现在的计划,是突然冒出来的分别念,这不要怪我。从我现在的状况看来,确实是没有这个计划。听说山下的人传说我要讲密法,我心里都还没有这样想,你们就传出这样的消息,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应该是没有的,今年我要讲的密法就是《圣大解脱经》,我觉得这部经比密法还要深,还要广,还要有窍诀性。

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这部经适合很多人的根基,像忏悔业障、获得各种悉地,特别适合大家,而且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需要。可能有些人认为,我不是《圣大解脱经》的根基,是禅宗明心见性、今生成佛的根基,要求比较高,但这是极少数人。据我所见的大多数人当中,不需要《圣大解脱经》的人,不一定有,包括这里讲经说法已经有十几二十年的大法师们,我觉得这部经对他们都很重要。像我自己,表面上讲经说法已经三十几年了,但是我个人边读诵边学习的时候,如前所说很有喜悦感,觉得临死之前遇到这部法,人生很有意义,没有唐捐,我有这种感觉。
 
所以在座的各位,大家也应该很认真地去思维其中的甚深意义。其实一部经并不是因为深才对你有利益,应该看是否符合你的根基。如果你对它产生信心,把它当作如意宝一样,就算像特别短的《心经》、《三十五佛忏悔文》,都会对你有很大意义。如果你没有信心,或者对它的重视度不够,那无上密法中最高的大圆满、直指心性也不一定对你的相续有利。

力所能及帮助众生

所以,大家都应该好好地去修行这部法,首先基本的条件,是大家心里尽量地克制,减少自己的烦恼。无论出家人在家人,自己应该有比较正常、平静、合情合理、如法的生活,这样会有修行、闻思的机会。现在的时代,有一部分因素是我们无法抵抗的,像外在的地水火风、战争等各种侵害,这些是我们无法预计的,不得不面对。但是有一部分是由自己的烦恼分别念导致的,自己不舒服、不快乐,其实这个真的很不值得。

在我的家乡,有一个刻观音心咒的老乡,我们一个村子的,他是我同学。我经常听说他嫉妒心特别强,别人买个摩托车,他心里特别不高兴;别人建个新房子,他也特别不高兴。我们那买车只要三五万,别人有一辆五万块钱的车,他又不高兴,每天都处于嫉妒、攀比的状态当中。我以前说过,你们刻玛尼的,是善事,不要有很多的对比,在小群体里面,你这样的对比有什么意义呢?全世界有七十多亿人,难道要跟所有人一一对比吗?人在小的范围当中,对上上下下都有矛盾、嫉妒,我有时候有这种感觉。其实不管是大的家庭、小的家庭,大家应该是在合情合理、喜悦的生活状态当中度过。

但是大至国家与国家之间,小至家庭之间,都不快乐,每天都说这不行那不行。其实好多事情,真去分析时,都不是什么事,全是自己的分别念作怪。现在很多家庭闹离婚,有这样那样的事情,可见现在的人是越来越自私。以前的人有没有烦恼?确实有,但是没那么现实。现在的人特别现实。

那天我问几个藏族大学生:“你们关心什么?”他们说:“我们非常关心金钱。”我问:“那关心到什么程度?”他回答:“有同学谈恋爱的时候,男同学给他的女朋友说,如果你以后找到工作的话我可以娶你。”他很现实地这样讲,现在这种情况也很普遍。以前藏族是比较纯朴的好民族,但是现在的年轻人也受到大城市的影响,不管是感情,还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大多是利益关系,你有没有房子、地位……这种观念通过各种媒体一代一代地宣传、灌输,导致所有人都特别自私,一直想着自己的事情,这样的话,肯定不快乐。

现在国际上,各个国家都很不舒服,互相产生嗔恨心。其实世界各国都是各自住在自己的领土上,自己好好生活、好好做生意,能交往就交往,没有必要天天你要打我、我要打你,更没有必要天天把所有钱都用在化学武器、核武器上,一直往这方面下功夫。其实人类在某种意义上,无论是大的国家还是小的家庭,都可以有比较平和的生活,按理而言可以过这种生活。但是众生因为佛教里讲的嗔心如火、贪心如水,以这样的原因导致全世界出现各种水灾、火灾,各种灾难频频发生。
 
【相关资料】

《佛子行》:贪恋亲方如沸水,嗔恨敌方如烈火,遗忘取舍愚暗者,抛弃故乡佛子行。


有时看我们学大乘佛法的人,你做不到大的事情,就看自己的心在没有必要时,能不能不要瞎操心,也不要整天跟周围的人传递没有必要的烦恼和担忧,来虚度自己短暂的人生。如果你真的病了、没有吃的、没有穿的,那你不得不操心,毕竟我们是欲界众生,如同牦牛没草会饿死,人要是没有吃穿等基本生活条件,也是不行的。但很多人不是因为基本的生活而苦恼,而是因为各种没有必要的分别念,以嗔恨心互相残杀。

调伏自心

我们学习大乘佛法后,至少是自己尽量做到心能平静,这一点光口头上说不行。很多国家都喊一些像团结合作,世界和平等比较好的口号,但实际上心里有很多烦恼、嗔恨心,甚至全世界很多国家的领导人都过份自私,这种自私心会给自他都带来痛苦。我现在越来越相信佛陀讲的,自私自利心给自他带来痛苦,利他心给自他带来快乐。这个甚深的窍诀,非常有价值。

所以我也在课前说一下,作为一个学习大乘佛法的人,自己可否力所能及地帮助众生,这就是利益众生;自己能不能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调伏自相续,这是证法。教法和证法,说大不大,说小的话,力所能及地帮助周围的人,这也是利益众生。菩萨行为不一定是你今天要度无量众生, 除了有些高僧大德以外,这真有点难。我最近看高僧大德的传记,他们是真的一天能度化很多众生,能救很多苦难的人。但是我们每个人不一定有这样的能力,没有也不要紧。释迦摩尼佛的广传中,有些只救一个众生的精彩故事,描写得比较清楚。

所以大家听法,不要像有些上班族一样,上班就到办公室混一下,该吃饭时吃饭,该下班就下班,不能这样。我们每天的闻思修行,至少要对自己的心有一点点收获和改变,这才是闻法的意义。

【相关资料】

 《入行论》所云:

  为欲曾千返,堕狱受烧烤,
  然于自他利,今犹未成办。
  何需更繁叙,凡愚求自利,
  牟尼唯利他,且观此二别。


正式传讲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卷 



现在继续讲《圣大解脱经》。前面讲到,佛陀所在的地方长出金色的莲花,当时光照耀整个世界,十方世界的佛,要求自己的弟子来娑婆世界。这些菩萨、天龙夜叉等众生请求释迦牟尼佛转法轮,于是佛讲了三乘法,很多众生获得解脱。鬼神们在佛面前说,《圣大解脱经》在任何地方,我们都会支持、保护它。如果有人对这部法非常精进修行,我们会对他保护、守护,如果有些人对这部法不恭敬,我们也会对他惩罚,大概是这些内容。

很多人都不敢剧透,不然前面讲得太精彩了,后面到底发生什么?很多人都不敢往下看。要是我们懂《圣大解脱经》的整个情节,就知道每一层意思是环环相扣。其实佛经都是很好的连续剧,可以这么说。所以有些追剧的人不要每天看韩国、美国、好莱坞的电视剧,这样对自己的眼睛有损,对自己的心也有损。尤其是出家人、修行人,你来这里出家的时候,是什么目的出家的?学习大乘佛法时,是不是为了这些?如果为了这些,不用到寂静的地方,在别的地方因缘更具足,各方面顺缘都有。所以世间的这些东西,我们尽量地少接触。有些人是为了弘法利生,为利益众生想了解的话,我不否认。但一般而言,心很容易被这些外缘染污。如果你没有信仰,那看什么、学什么,都可以,都是自由的。

诸天和鬼神说我们会保护修《圣大解脱经》的人。关于这一点,我个人也是这样认为。自从依止上师如意宝以后,也不是其它原因,但是像念一点经、佩戴一些经书,这方面我还是非常欢喜的。以此原因,自己这么多年以来,在自己的人生和修行过程当中,违缘很少。虽然有时候有一点违缘,但我相信以护法神和天神的加持,不会造成无法前进的状况,这一点自己也是有把握的。所以你们自己也经常念、受持一些经,这确实有加持。像我经常看到的藏汉道友们,他们常常特别爱修行、祈祷,所以他们修行过程中,遭受的违缘比较少。但有些身心不清净的人,有时候修行很积极,有时候无所谓,有时候甚至会诽谤、生邪见,就会经常遭受世间的违缘。我想这一点天龙八部可能都没办法,就像麦彭仁波切所讲,如果人的相续特别不干净,天龙夜叉也不愿意帮你,像一个特别脏的屋子,谁都不想住。可见我们的相续干净时,才能与天龙等护法相应。所以我们的心不能太恶劣,这一点大家要注意。

【相关资料】

 

《二规教言论》,麦彭仁波切说:


是故一切护神众,居堡即为自身心,

当扫不净恶行尘,陈设善行之供品。

其后虽未常祈求,自然聚会诸天神,

犹如大海集海鸥,或如莲苑聚蜜蜂。



 尔时世尊。告诸大菩萨鬼神王等。




尔时世尊。告诸大菩萨鬼神王等。


尔时世尊。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告诸大菩萨鬼神王等。告诉来自十方的诸大菩萨和树神、海神等鬼神王。


 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如是经典。不可得闻。何况可见。




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如是经典。不可得闻。何况可见。


如是如是。如汝所说。你们所说的,确实是这样,说得非常对。如是经典。你们所说的这部经,在这个世界上非常难得。不可得闻。连听闻它的名称和里面的个别偈颂,也非常难得。何况可见。更何况说我们亲自见到。

有些偏僻的地方,连经典、佛菩萨的名称,听都听不到;像有些人只听过《闻解脱经》、《西藏度亡经》,但不一定亲自看过。虽然听到这些,对众生很有意义,但是因为各方面的因缘,很难听到,更何况见到。我们在座的各位不仅听到,还见到。现在佛法没有隐没,我们还可以完整地读一遍,这一点确实难得。

 

【相关资料】


本书又名《中阴得度法》,是一部西藏佛学名著,由八世纪印度高僧莲花生大士所著,并将其传入西藏。全书依照佛教义详细介绍了人死以后每天“中阴”的变化情形,特别介绍了“出胜”、“入胜”的一些概况与方法,书是详细介绍了西藏佛教秘杂的中阴超度方法。《西藏度亡经》,又称《中阴解脱经》,公元八世纪时被写成经文。已经重复叙述生死的模式超过一千年了。




 若欲受持。读诵是经。当净洗浴。着净衣服。净扫坊舍。以悬缯幡盖。




若欲受持读诵是经。当净洗浴。着净衣服。净持坊舍。以缯幡盖。

若欲受持。读诵是经。如果想受持、读诵这部经典,当净洗浴。着净衣服。应该先清净沐浴,着清净的衣服,净扫坊舍。打扫房舍,以悬缯幡盖。在自己的房舍里面可以悬挂一些缯、幡、盖。藏文本说是缯幡、胜幢,还有宝盖。一般佛教当中迎接高僧大德,诸佛的佛殿、佛龛,都有这些装饰,包括经堂外面也有这些。


 庄严室内。




 庄严室内。



我们应该庄严室内,即在此经所在处,要这样承事。在修行、念经的时候,要比平时干净一些,如果沐浴更衣非常困难,至少在翻经典时,应该把手洗干净,漱口。华智仁波切说,翻经文时沾口水,有很大过失,不能这样。我们应该以比较干净的行为,这一点很重要。

【相关资料】

 

《前行》,华智仁波切说:


也不允许将佛经文字的书函等直接放在地上、从经书上跨越或者翻页时手指蘸唾液等等,所有这些不恭敬的行为,罪过特别严重。


世尊说:“末世五百年,我现文字相,作意彼为我,尔时当恭敬。”


在所有佛像、经典、佛塔当中,佛经具有开示取舍道理、延续佛法慧命等作用,与真佛没有一点一滴的差别,甚至与佛陀相比,也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不仅是念经时要这样清净的生活,还有平时也很需要,我也经常强调,现在大多数人应该是可以的,穿着上有必要的时候,要把衣服洗干净,不要太脏了,身体也要经常沐浴。现在的喇荣不像以前,以前没有条件洗澡,现在男众女众的浴室都有,至少每个月要洗一次澡。像城市里,每天都要洗澡,尤其是像印度比较热的地方,一天要洗好几次。以前在藏地,法王很少洗澡,我们去印度时,太热了,所以法王每天都洗一两次。

藏地虽然不需要那样,但无论男众女众,平时的卫生都要做好。如果你去经堂,跟周围的人交往时,身上自然有一种特殊的味道。(众笑)特殊,我不说不好的味道。这一点能看得出来,这个人经常不爱洗澡、不爱洗衣服,洗了外衣没洗里面的衣服。每个人都有各种垢染,给周围带来一些不快乐。按理来讲,诸佛菩萨面前,我们应该烧香,如果行为不干净,不但没供养妙香,反而带来不同的气味。这样不太好,对吧?

作为佛教徒,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遇到任何人,我们的行为,至少要跟世间的正常人一样。不然有些像瑜伽士、瑜伽母,有一些特殊的行为,也不太好。那天我不知道讲过没有,学院的一个堪布有次去台湾,看到一个活佛是密咒士的打扮,他跟堪布说:“你可不可以给我讲个窍诀?”堪布说;“可以,窍诀就是你好好搞卫生。”(师笑,众笑。)后来我采访他:“你为什么这么说?”他说:“他可能不太爱洗澡,进来时味道不太好。他要我传窍诀,所以我就传他一个好好洗澡,好好搞卫生的窍诀。”所以第一个窍诀,是自身和衣服应该弄得干净,给人带来快乐,这个很重要。


念经的时候这样,听课的时候也是这样。现在不是以前,在基本的生活条件都有的时候,应该要注意这些。



烧种种妙香。旃檀香。末香。种种涂香。礼拜。




 烧种种妙香。旃檀香。末香。种种涂香。礼拜。




在佛菩萨面前或者《圣大解脱经》面前,烧种种妙香。旃檀香。末香。种种涂香。可能指香水等这些。然后开始礼拜。

在佛像前、佛堂里面烧香很重要,像旃檀香、柏树香、沉香等等。但现在的香有时候不好说,里面是不是加了化学物等各种东西?如果真的加了这些,里面可能有甲醛的味道。我问了一些香厂的人,好闻的东西他们自己可以配,不用我们提供材料。本来我们这边有比较好闻的各种药树、花,但现在有些香厂说是:“我们自己有办法,你们只要提供一点点材料也可以,没有也可以。只要提供你们妙香的名字,我就在外壳上标注一下,实际上里面全部都一样。”现在有些厂也是这样的。有些根本不是厂,尽管香的包装上写了厂家名字和电话,但所谓的厂房就是一个小房子,里面有几个锅、口袋在那里,这叫做所谓的香厂。呵呵,这些我不能说很多。

像藏地和不丹的香,还有我喜欢的非洲的香,他们没有往里面添加很多化学物质,比较自然,但他们的产量很少,不太多。凡是烧香,如果香很好的话,香味弥漫屋子,这样供养诸佛菩萨,很好。如果香不太好,供养也不一定很好。这些我们要用智慧来分析。我们不能对一切都产生分别念,但对这些,没有经过观察也不行,很多人比较容易被骗,所以商家依照我们的爱好,给我们写上各种像“这是麦彭仁波切的什么,这是法王如意宝的什么。”这样的标语。如果真的是他们的配方,这样写很好;但如果不是,只在文字上打广告,里面的东西没有变化的话,那不行的。所以我们现在这种香,烧香末香,有些时候也不好说,有的特别贵,但是里面的东西也不一定特别好;有些很便宜但也不一定不好,比较自然。藏地各个地方都在做香,汉地也在做,供一根香,功德也是大,看情况吧,我们也要有智慧抉择。


 如是六时。从初一日。乃至七日。日日中间。读诵是经。




 如是六时。从初一日。乃至七日。日日中间。读诵是经。


烧香来拜佛拜经典,如是六时。这样昼夜六时,从初一日。乃至七日。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乃至若七日,一心不乱,念阿弥陀佛,在临终时,阿弥陀佛与其眷属会现前,引导念佛人往生极乐世界。《小弥陀经》是这样讲,在这里也是,日日中间。读诵是经。七日当中日日读诵此经,功德很大。

怎么修行《圣大解脱经》呢?有一个七天的修法,在七天当中念诵此经。有些人想七天闭关,说不知道怎么做,想求这方面的窍诀。其实闭关的内容非常多,修人身难得、寿命无常也可以,修此经、《地藏经》、《法华经》也可以,禅宗的各种修法也可以,一天当中你念一遍《圣大解脱经》,要么三座,要么四座,要么六座都可以,这样功德非常大。

【相关资料】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佛说阿弥陀经》



 正心正忆。正念正观。正思惟。正思议。正受持。正用行。正教化。




 正心正忆。正念正观。正思惟。正思议。正受持。正用行。正教化。


怎么样读诵这部经呢?正心,心不乱;正忆,忆念不乱;正念,念头不散乱;正观,观修前述的此佛经的功德;正思惟,一心一意地思维,心不散乱;正思议,既思考又议论、商议,可能是这个意思。


此处藏文本没有找到,敦煌本中有。正受持,如昨天所说,指自己接受。正用行。指不散乱,用写、念等行为来接受;正教化,心不散乱地把《圣大解脱经》的道理对有缘众生开示,调化他们。


这里面总共有九个修《圣大解脱经》的方法。其实修此经也好,念咒也好,心不散乱很有必要,我们学净土时,强调心不散乱很重要,《入行论》中也说:བཟླས་བརྗོད་དང་ནི་དཀའ་ཐུབ་ཀུན།། སེམས་གཞན་གཡེངས་པས་བྱས་པ་ནི།། དེ་ཉིད་རིག་པས་དོན་མེད་གསུངས།།不管苦行还是念咒语,心散乱到外境,佛说是没有意义的。(师又念了一遍此教证的藏文,后说)ལགས་སོ། (师问现场听众)听懂了吗?听不懂?怎么听不懂呢?啊?为啥听不懂?那我用汉语说你还听不懂啊?真听不懂?所以心不散乱很重要的。

 

【相关资料】


虽久习念诵,及于众苦行,

然心散他处,佛说彼无益。

——《入行论》


 日夜六时。礼拜是经中。诸佛菩萨。十二部经。




 日夜六时。礼拜是经中诸佛菩萨十二部经。


昼夜六时当中礼拜这部经当中的佛菩萨,还有十二部经。

因为佛下面会分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来介绍,会讲十二部经的名称,会讲一些菩萨。第一卷中主要讲这些道理。
 

【相关资料】


内容分类
一切经教的内容分为十二类,叫做十二部经,也叫十二分教。
一、长行,以散文直说法相,不限定字句者,因行类长,故称长行。
二、复颂,既宣说于前,更以偈颂结之于后,有重宣之意,故名重颂。
三、单颂,不依前面长行文的意义,单独发起的偈颂。
四、因缘,述说见佛闻法,或佛说法教化的因缘。
五、本事,是载佛说各弟子过去世因缘的经文。
六、本生,是载佛说其自身过去世因缘的经文。
七、未曾有,记佛现种种神力不思议事的经文。
八、譬喻,佛说种种譬喻以令众生容易开悟的经文。
九、论评,指以法理论议问答的经文。
十、无问自说,如阿弥陀经,系无人发问而佛自说的。
十一、方广,谓佛说方正广大之真理的经文。
十二、记别或授记,是记佛为菩萨或声闻授成佛时名号的记别。此十二部中,只有长行·复颂与单颂是经文的格式,其余九种都是依照经文中所载之别事而立名。又小乘经中无自说、方等、授记三类,故仅有九部经。



若能如是。礼拜读诵。信敬之者。如是经中。所说重罪。悉皆除灭。无有疑也。




 若能如是。礼拜读诵。信敬之者。如是经中所说重罪。悉皆除灭。无有疑也。


如果是在昼夜六时当中,也就是说七天当中好好地拜这部经,而且对这些佛菩萨的名字、对十二部经,能如是。礼拜读诵。信敬之,对他起恭敬心、欢喜心、起信心,这样的话,经典当中所说的最严重的罪业悉皆消除,这方面无有任何的怀疑。

这是佛陀的金刚语。

所以,我们这些业力比较深重的人,真的有必要读这部经典,拜这部经典。汉地经常有这种拜经的好传统,比如拜《法华经》,“妙法莲华经”,一字一拜。以前的大德也有这样的。

还有汉地大德会用自己的鲜血写经。以前本焕老和尚给过我一部他在五台山用自己鲜血写的《普贤行愿品》,虽然不是原本,是复印的。我看了以后,觉得这些大德们的精神很可嘉。现在的人不一定很赞叹,但实际上这代表着他的正信。憨山大师是明朝的四大高僧之一,他参透《法华经》,刺血写了《华严经》;清朝的时候有一位道实法师,他也用血写过《华严经》。历史上有很多很多这样的大德刺血写经,用舌根的血、用手指的血,这代表着真诚。

【相关资料】

一九三八年,本老跪拜到五台山广济茅蓬,每日诵读《普贤行愿品》,刺指、舌之血,以工整小楷书写了《楞严经》十卷、《地藏经》三卷、《金刚经》、《普贤行愿品》和《文殊师利法王子经》等共二十余万字,以此报答佛恩、众生恩,以及无始以来,过去、现在一切父母抚养之恩,忏除累生累世的无明罪业。然而,在那风雨飘摇、兵荒马乱的年代,所有血经,几经沧桑后不知下落,本焕长老每每寻觅,终是渺茫。



【相关资料】


憨山大师出家后刚过半年,就开始参究《法华经》,四个月之后,他竟然就把这部博大精深的《法华经》参通悟透了!于是,他趁热打铁,一口气通贯了内外典籍。

到十九岁时,憨山大师就依从无极禅师受具足戒,又听讲《华严玄谈》,当他听到“十玄门海印森罗常住”的地方,悟通了“法界圆融无尽”的宗旨。这样,他便跟随云谷禅师在天界寺结禅参玄。

 但没想到的是,正当他发奋努力、尽心参证的时候,后背上却长了一个很大的毒瘤。

 憨山大师就来到伽蓝神像面前,祈祷叩头,发愿努力诵念《华严经》,以三月不期,诵读十部,以见自己的坚贞决心。

就在三月之后完成诵念的一天清晨,大师蓦然发现:沉疴顽疽在转瞬之间,突然一去无踪了!

憨山大师念华严经,同时也刺血写华严经为慈圣太后求子,果然满愿。后来成就肉身,现在在南华寺。

【相关资料】

印光大师为弘一法师开示如何刺血写经
[原文:]今将办法之利弊,并前人证验,略开一二,庶可随意作法矣。
刺血写经,有专用血写者,有合金、合硃、合墨者。
合金一事,非吾人力所能为。憨山大师写经,系皇太后供给纸与金耳。金书之纸,须用蓝色方显,白纸则不显。即蓝纸金字,亦不如白纸墨字,及硃字之明了。光曾已见过矣。
若合金硃墨等,则血但少许,以表其志诚心。如憨山于五台妙德庵,刺舌血研金,写华严经。妙峰日刺舌血为二分,一分研硃书华严经,一分著蒙山施食中,施鬼神。高丽南湖奇禅师,见蕅益弥陀要解,欲广流通。刺舌血研墨写要解,用作刻板底样刻之。冀此书遍法界,尽来际,以流通耳。其写一字,礼三拜,绕三匝,称十二声佛名。可谓识见超拔,修持专挚者也。此三老之刺舌血,当不须另行作法。刺出即研金硃墨而写之便了。决非纯用血,当仍用水参合之。
若专用血写,刺时先须接于小碗中,用长针尽力周匝搅之,以去其筋。则血不糊笔,方可随意书写。若不抽筋,则笔被血筋缚住,不能写矣。古有刺血写华严,以血筋日堆,塑成佛像,有一寸余之高者。又血性清淡,著纸即散,了无笔画,成一血团。其纸必须先用白矾矾过,方可用。矾过之纸不渗,最省血。大纸店中有卖的,不须自制。此系备画工笔者之用也。其矾过之纸,格外厚重,又复经久。如黄纸已染者便坚实,未染之纸头即硗脆。
古人刺血,或舌或指,或臂或胸前,亦不一定。若身则自心以下,断不可用,若用则获罪不浅。不知座下拟书何经。若小部头,则舌血或可供用。若大部,及专用血书,则舌血恐难足用。须用指及臂血,方可告圆。以舌为心苗,取血过多,恐心力受伤,难于进修耳。
光近见刺血写经者,直是造业。以了无恭敬。刺血则一时刺许多。春秋时,过二三日即臭,夏日半天即臭,犹用以写。又有将血晒干,每写时,用水研干血以写之者。又所写潦草,毫不恭敬,直是儿戏。不是用血以表志诚,乃用刺血写经,以博自己真心修行之名耳。
窃谓指血舌血,刺则不至太多。若臂则一刺或可接半碗血。与其久则臭而仍用,及晒干研而方用。似不若最初即用血合硃作锭,晒干听用。为不虚耗血,又不以臭血污经,为两适其宜矣。然此锭既无胶,恐久则硃落。研时宜用白芨再研,庶不至落。
又将欲刺血,先几日即须减食盐,及大料调和等。若不先戒食此等,则其血腥臊。若先戒食此等,则血便无浊气。
 
[白话:]现在把相关办法的利弊以及前人的经验,略说一二,供您参考。
刺血写经,主要有四种情况:纯血、血合金、血合硃、血合墨。
血合金这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当年憨山大师写经,这是皇太后供给专用的纸以及金。而且血合金写经用的纸,要用蓝色纸才能显出文字,如果是白纸,文字就不太显眼,即便是用蓝纸,也比不上白纸黑字以及红字来得明了。印光大师已经见过这些类型的刺血经书。
如果是合金硃墨来写经,那么血只需要少许即可,表示写经人的志诚心而已。
比如憨山大师在五台山妙德庵刺血写《华严经》,当时是刺舌头上的血合金来写的。
妙峰大师每天刺舌血,分成两份,一份是合硃来写《华严经》,一份是放在蒙山施食当中布施给鬼神。
高丽的南湖奇禅师,见到蕅益大师的《阿弥陀经要解》这本书,想要广为流通,于是刺舌血合墨来抄写《阿弥陀经要解》,作为刻板的底样来刻印,希望这本书遍法界、尽未来际都能流通。当时他写一个字,就拜三次,绕三圈,称念佛号十二声。真是识见超拔,修持专挚的人啊!
这三位大老刺的是舌血,不需要另外处理,刺出来立即研金硃墨就可以写经,绝不是用纯血,还是会用水来掺合。
 
如果是专用纯血来写经,刺血的时候必须先接到小碗当中,然后用长针尽力搅拌,把血中的筋去掉,这样血才不会糊笔,可以随意书写。如果不预先抽掉筋,那么笔就会被血筋缚住,没办法书写了。古人有刺血写《华严经》的,因为血筋日积月累,最后雕塑成一尊佛像,有一寸多高。
而且血性清淡,粘到纸上就散开了,没有笔画,变成一个血团,所以刺血写经的纸张也必须先用白矾处理过,才能使用。矾处理过的纸不会渗漏,这样最为省血,一般大的纸店里面都有卖的,不需要自己制作,这是给画工使用的纸。矾过的纸格外厚重,能够保存更长时间,就好像黄纸,染过的纸就坚实,没染过的纸就很脆,容易损坏。
古人刺血写经,有的刺舌血,有的刺指血,有的刺臂血,有的胸前刺血,如果是在身上刺血,那么心脏以下的部分,千万不能用来写经,如果用了就获罪不浅。
 
不知道您准备写哪部经呢?如果是小部头的经,那么刺舌血或许就够用,如果是大部头,或者是专门用纯血写经,那么舌血恐怕不够用,须用指血以及臂血才能圆满完成。因为舌为心苗,如果舌血取得过多,恐怕会让心力受伤,难以进修。
印光大师说,进来见到一些人刺血写经,简直就是造业,因为完全没有恭敬心。刺血一次刺很多,春季和秋季的时候,过两三天就臭了,夏天的时候,半天就臭了,还用这些臭血来写经。
又有人把血晒干,每次写经的时候,就用水来研磨干血来写。
而且写的字很潦草,毫不恭敬,简直是儿戏。
这些人不是用血来表示至诚,而是通过刺血写经这个外相,来博取世人称赞自己,说自己是真心修行。
印光大师说,如果是指血或者舌血,刺了之后出血不至于太多,如果是臂血那么一刺可以接半碗血。
与其说放久了变臭,以及先晒干然后用的时候研磨,那还不如最初就用血来合硃作成锭,晒干了备用。这样不会虚耗血,而且不会因为臭血污染佛经,这样两适其宜。由于这样做出来的锭里面没有胶,时间长了硃容易脱落,研磨的时候,可以加上白芨再研磨,这样就不至于脱落。
如果将要刺血写经,提前几天就要减少盐分以及大料等调料的摄入,如果你不先戒吃这些,那么血就会腥臊,如果你预先戒吃这些,那么血就没有浊气。
出自:
《印光法师文钞》四卷、
续编《文钞》二卷、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
 



汉地也有燃指供佛。像燃指供佛、写血经,他不可能不真心。因为每个人都对自己身体有执着,如果这样做,这是发自内心的一种真诚。拜经也是一样的。以前大德拜经,一步一拜朝神山。

还有以前印光大师的文钞里面有一个礼经偈,礼拜经典时的一个偈颂。但到底是不是印光大师自己造的,不是很清楚。礼经偈:“真空法性如虚空,常住法宝难思议。我身影现法宝前,一心如法归命礼。”意思就是说,空性的法性就像虚空一样,不可思议的法宝经常住在我们面前,愿我的身体化成很多,一心一意、如理如法地在法宝面前,向它顶礼、皈依。所以我们对法恭敬顶礼、对佛恭敬顶礼、对僧众恭敬顶礼,这也是对三宝一种虔诚的表现。这也是很重要的。

《圣大解脱经》这里是说,在七天当中以九种正行来拜经典,这样会遣除所有的罪障。这一点不用怀疑,因为这是佛陀说的。我们以前也讲过,如果你知道佛陀是真语者、实语者,那他所说的是千真万确。所以我们有一些罪业深重的人,以后应该多读一下这部经典。藏地有些年老的人会说:“我在年轻时造过很多很多罪业,所以现在晚年时自己最好念《解脱经》,来忏悔往昔所有的罪障。”

【相关资料】

金刚经: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我们今天的听众当中,有些可以说是罪业深重。像我的话,从小虽然生长在一个信仰佛教的家庭当中,但没有造业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当时的无知、当时的烦恼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是与跟我同龄的有些人相比较,当时在那么特殊的环境下,我在杀生等这些罪业方面,还是很注意的,一辈子当中从来没有故意杀牛。但在路上扔石头的时候,无意当中击中了一些麻雀,这种情况是有的。除此之外,没有故意造非常严重的罪业。但是到了现在,自己总觉得自己业力很深重,最需要的是忏悔,这样的《圣大解脱经》很需要学习和读诵,包括念百字明、金刚萨埵。所以我想,你们从小的环境、从小的教育等这些方面确实跟我们不同,在中年、晚年时才知道取舍因果。不说别的,光是在餐桌上点杀的众生,也许就特别特别多。那么这样的话,很有必要学这样的经典。学这样的经典,修这样的法,佛陀这里已经讲了,重罪悉皆灭除,这一点不用怀疑。因果道理是佛陀宣说的,通过经典忏净也是佛陀说的。


所以,那天我稍微给大家提示,如果这次想听,多听一点很好。前两天我也在想,如果是我去年、前年讲的话,可能更多人有机缘听受,现在没有网上直播,跟以往相比,我们的听众少了很多。但这个跟众生的福报、跟世间的因缘有关系,这一点也只有顺其自然。但比较而言,现在也有少数人在听受这部经典。这一点,我也很高兴。


 何以故。是大方广经典。十方诸佛。之所修行。之所护持。诸佛之母。诸经之王。妙义之藏。菩萨之道。




 何以故。是大方广经典。十方诸佛之所修行。之所护持。诸佛之母。诸经之王。妙义之藏。菩萨之道。



为什么这部经那么殊胜呢?何以故。因为大方广经典,这部经实际上是十方诸佛所修的法。

有人怀疑:为什么这部经典那么殊胜?为什么那么简单就能遣除所有罪业?为什么呢?因为这部经典是十方诸佛所行持的法,而且是他们所护持的法。昨天提到四大天王、梵天会保护此法,不仅如此,十方诸佛和十方菩萨也会特别保护,如果我们修行此法,他们会给予加持、垂念,用各种方式让我们开悟。所以,这还是有特殊的因缘。

诸佛之母。很多佛陀都是依靠此法获得证悟。

诸经之王。这部经可以称之为诸经之王。在所有显宗经典中,此法称为经王,因其超越很多其他的经典。

妙义之藏。很多殊胜的意义,胜义谛的宝藏。你们不要认为《圣大解脱经》里只有佛菩萨的名号和公案,“那有什么了不起的?”,不能这样想。这里面隐藏着特别殊胜的意义。

菩萨之道。十方菩萨的道也是这个。

所以说,这部经确实非常了不起。

以上是从佛法层面来讲,这部经有这么多的功德。


今是大乘方广深妙经典。亦如世间所有六大不可思议。




 今是大乘方广深妙经典。亦如世间所有六大不可思议。



这部经,大乘方广深妙经典,我们今天所讲到的《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从世间所有六大不可思议可以进行比喻。

我们讲《大幻化网》,讲一些密法的时候,经常有这样的赞叹:是三世诸佛最甚深的智慧,是三世诸佛最秘密的精要。其实这部经也确实有这么甚深的意义。这是从佛法方面讲的。

从世间方面讲,这部经有六大不可思议的比喻。


 何等为六。一者大地。二者大水。三者大火。四者大风。五者大日。六者大空。




 何等为六。一者大地。二者大水。三者大火。四者大风。五者大日。六者大空。


哪六方面呢?下面一一为我们讲解。


 是经亦如大地。普载一切净秽好恶。




 是经亦如大地。普载一切净秽好恶。


首先,这部经相当于大地一样。因为大家都知道,大地承载所有的动静万物,在大地上可以承载所有的器情万物,这部经也是一样的,普载一切清净和不清净、好的和不好的这些法。

这里的意思就是说,我们的有些经典,比如《别解脱经》,像破戒者、被僧众摈除的有些补特伽罗,就没办法摄受。而这部经典,好人、坏人、恶人、罪人,什么样的众生都可以读,它都可以承载,没有限制。所以,《圣大解脱经》,谁都可以念,破誓言的、破戒的、什么样再坏的人都可以念。像密宗里面,破誓言的人想进入密乘的灌顶,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显宗里面,破根本戒的人想享用僧众的食物,也不行的,有一定的限制。但这部经不同,好坏都可以依之解脱。


 是经亦如大水。洗除一切秽恶不净恶物。




 是经亦如大水。洗除一切秽恶不净。


第二,这部经又像大水。我们知道,水能洗掉一切垢染,不管是衣服上,还是身体是的垢染,都可以用水洗干净。这部经典也能洗除一切秽恶不净

“恶物”,敦煌版里面没有。

我们现在用的这个版本也是很好的。昨天,我说我们的版本选得不好,很多人就说:“那选什么呢?这么短短的时间内让我们选,我们怎么办呢?”可能每次如何选择版本都是一个大的问题。那天我大概地对照了一下,《大正藏》里面也可能有些问题,所以不管选择哪一个版本,问题都不是很大。我们现在以敦煌版本为主。如果有哪些缺漏,可以对照藏文的版本进行补充,结果会是一个很好的版本。因为藏文版本是前译,前译的译著非常严格,当时的国王亲自下命令,亲自到译场去。是这样翻译的。

这是第二个比喻。


 是经亦如大火。普烧一切烦恼秽恶不净恶物。




 是经亦如大火。普烧一切烦恼秽恶不净恶物。


第三,这部经就相当于大火。大火能焚烧一切草木,一样的道理,这部经典普烧一切烦恼秽恶不净恶物。这里有“恶物”,敦煌版中也有。这部经典,相当于火一样,烦恼的所有恶物全部都会烧干净,烧毁无余。


 是经亦如大风。普吹一切不净秽恶。




 是经亦如大风。普吹一切不净秽恶。


第四,这部经典就像风一样。大家都知道,只要一吹狂风,全都卷走了,一扫而光。同样的道理,这部经典会全面地吹一切不净的秽恶,所有不清净的秽恶都能被这部经典吹走。

我们相续当中有很多不干净的,有时候用火来烧,有时候用风来吹,有时候用水来洗。这个很有必要。有些人认为自己相续当中有太多不干净的东西。遇到这部法以后,我们每个人都变得特别特别干净。因为用地水火风日空来打扫的话,还能剩下什么呢?


 是经亦如大日。普照一切所有黑暗。




 是经亦如大日。普照一切所有黑暗。


第五,这部经就像太阳、大太阳。只要太阳一照耀,黑暗全部去除,光芒照耀,能现前一切万物。这部经也是如此,普照一切所有的黑暗,所有的黑暗全部荡然无存,整个世界显得明明清清。


 是经亦如大空。悉能容受所有好恶。




 是经亦如大空。悉能容受所有好恶。


第六,最后一个比喻,这部经就像大空。虚空能容纳世界,能容纳一切法,这部经也能容受所有的好和不好的。刚才大地是从承载的角度来讲的,大地在下面,能承载一切;虚空能接受、容纳,在上面。我们都知道上天下地。上面的虚空当中容纳一切,这部经也能容纳一切。


 今是大乘方广经典。广大无对。




 今是大乘方广经典。广大无对。


所以,今天大乘方广的经典广大无比。这次这部经,谁都可以听,而且每个众生听了,都会有利益。

如果是密宗的话,“你修完加行没有?”“你得过什么灌顶没有?”有这样的要求。修禅宗,也是有一定的要求,现在有些禅堂也是管得很严。学戒律的话,这个不能听、那个不能看,现在学律宗的会说“你这是盗法啊!”,不能听,没有受戒之前,也不能看。

而今天这部经,谁都可以,只要是众生,哪怕是我们这边听不懂的夜叉、天龙……夜叉、天龙,他们应该能听懂,不能这么说。像牦牛、山羊、小麻雀、乌鸦等,虽然他们听不懂,也可以听,也可以得到利益。

喇荣最多的是乌鸦,经常能听到它们在外面叫。当听到上师录音带里面乌鸦的声音时,我有时候想,哎哟,一切都是无常的,当时法王还健在,现在已经圆寂了。我想,当时传出声音的乌鸦现在还在不在?肯定不在了吧。我就经常这样想。(师笑)

我们这部经典确实广大无对,哪怕是一阐提,后面会说,他将来也会成佛道。


 上至菩萨。中至声闻。下至有形。悉能容忍。




 上至菩萨。中至声闻。下至有形。悉能容受。


为什么这部经广大无比呢?上至菩萨,中至声闻缘觉,下至有形。“有形”,藏文当中是指有萨迦耶见的众生,凡是有我和我所执的众生。“有形”是有情的意思。凡是所有的众生悉能容忍。古版本中是容受,能容纳的意思。
 

 是故汝等。受持是经。流布是经。信敬是经。




 是故汝等。受持是经。流布是经。信敬是经。


所以你们应该受持这部经,流布这部经,恭敬信仰这部经典。


常使汝等诸大菩萨。入佛智慧。明见佛性。




 常使汝等诸大菩萨。入佛智慧。明见佛性。



常使你们这些大菩萨能入于佛的智慧,能见到佛性。

所以,对这部经典产生信心、恭敬心很重要的。不仅是这部经典,凡是学佛的人,信心和恭敬心很重要。但这个信心和恭敬心,有时候是增上,有时候是减退。有什么办法呢?

无垢光尊者在《如意宝藏论》里讲,如果要增上信心,有几个因:1、依止善知识;2、多看经续;3、观死亡无常;4、观因果不虚;5、精进地闻思修行。这样的话,自己的信心能越来越增上。

信心退失也有几个因:1、看上师的过失,这是信心容易退的第一个因——这不是我说的,是无垢光尊者说的;2、依止恶友;3、懈怠;4、世间琐事多,今天忙这个、明天忙那个,原来信心还是不错的,这里有些发心人员刚开始还可以,后来发心了一段时间,什么信心都没有了。有一些人笑,是不是看到自己是这样的?

 

 当令汝等诸天神王。及受持经者。常得见我。及见未来一切诸佛。转大法轮。坐于道场。




 当令汝等诸天神王。及受持经者。常得见我。及见未来一切诸佛。转大法轮。坐于道场。



你们这些天神王,以及受持这部经典的人,经常见到佛陀,以及未来的一切佛,坐在道场,转大法轮。

对这部经典有信心的话,一方面能见到现在和未来的佛,另一方面有机会为众生转法轮,自己也住在道场。其实,住道场也有住坛城的意思。所谓的坛城,大家也知道,比如说灌顶的时候入坛城,聚会称为入道场,或是入坛城;或者今天讲《圣大解脱经》,大家都入了这个道场,入了这个坛城。平时把修学的场所叫道场,念佛的地方叫道场,入了这个群体叫入了道场,可以这么说。这个道场不一定非在地上,有时候在虚空当中,七天共同修阿弥陀佛,七天修《圣大解脱经》,也叫入了道场,也是转了法轮。

当时佛陀是这样说的。
 
今天时间过得那么快,我一半都还没有讲完,怎么办?你们选择什么?今天讲,还是下一堂课再讲?想今天讲的人举手。(绝大部分都举手了,师笑)有些人不好意思,所以现在不得不举手。(众笑)那好吧,那我们继续讲。

 尔时大众中。有一菩萨。名曰信相。于大众中。即从座起。正理衣仪。顶礼佛足。而白佛言。




 尔时大众中。有一菩萨。名曰信相。于大众中。即从座起。正理衣仪。顶礼佛足。而白佛言。


这个时候,在大会当中有一个菩萨叫信相菩萨,下面也会讲,信相菩萨是位很了不起的十地菩萨。他在大众中站起来,正理衣仪,在佛的足下进行顶礼,而白佛言。
 

 世尊。我等今者。欲有所问。唯愿世尊。当为说之。世尊所说。能大利益。无量众生。




 世尊。我等今者。欲有所问。唯愿世尊。当为说之。世尊所说。能大利益无量众生。


世尊,我们这些菩萨今天还是有问题的,希望世尊为我们宣说,世尊所宣说的这些法要,其实对无量众生有大利益。

当时信相菩萨这么跟佛陀说了:您一定要回答我们的问题,您的回答对众生非常有意义。


 尔时。佛告信相菩萨。善哉善哉。善男子。若有所问。随意问之。 吾当为汝。分别解说。汝所问者。亦大利益。无量众生。




 尔时。佛告信相菩萨。善哉善哉。善男子。若有所问。随意问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汝所问者。亦大利益无量众生。


这个时候,佛陀怎么说呢?你问得非常好,问得非常好,你只要有问题,随心所欲,任何问题都可以提出来。我今天可以为你们分别宣说,你所问的问题也会对众生有无量的利益。

刚才信相菩萨说,佛陀的回答对众生有无量的利益;这里佛陀也说,你问的问题很好,你问问题,对众生也有无量的利益。确实也是对众生有利,因为信相菩萨有非常高的境界。


 信相菩萨白佛言。世尊。我念往昔。久远过去。无量世时。有佛世尊。名曰宝胜。一闻名者。皆得生天。




 信相菩萨。白佛言。世尊。我念往昔久远过去无量世时。有佛世尊。名曰宝胜。一闻名者。皆得生天。


信相菩萨讲了一个公案,问释迦牟尼佛能不能给我们讲一下佛号的功德。下面主要是这么一个内容。

信相菩萨白佛言。世尊。我记得往昔久远过去。无量世时。有一位世尊叫宝胜佛。有些经中是,听说有一位佛,叫宝胜如来。这里是宝胜,有些经当中是宝髻如来。宝胜,《圣大解脱经》离现在一千五百年左右,《金光明经》也讲的是宝胜如来。后来《金光明经》在唐朝的时候,也有一个翻译的版本,当时是义净翻译的,里面叫宝髻如来。宝髻和宝胜,胜是非常殊胜、无比的意思,藏文当中一个叫 གཙུག་ཕུད།,一个叫གཙུག་ཏོར།,两个都有发髻的意思。但汉文当中,昙无谶翻译的《金光明经》,跟这部经典翻译的时间差不多,大概是公元5世纪左右。不管是《金光明经》,还是《圣大解脱经》,都叫宝胜。其他经里叫宝髻如来,实际上是同一个佛。

他说以前有一位宝髻如来,只要听到他的名字,都能得生天界。


【相关资料】


佛名“宝髻” [1]  ,梵文:रत्नशिखी(ratnaśikhī)藏文:རིན་ཆེན་གཙུག་ཏོར་ཅན།(rin chen gtsug tor can)

《金光明最胜王经》长者子流水品第二十五 中有云:

我先曾于空闲林处,见一苾刍读大乘经,说十二缘生甚深法要。又经中说,若有众生临命终时,得闻宝髻如来名者,即生天上。我今当为是十千鱼,演说甚深十二缘起,亦当称说宝髻佛名。然赡部洲,有二种人:一者深信大乘,二者不信毁呰,亦当为彼增长信心。

时长者子作如是念:我入池中,可为众鱼说深妙法。

作是念已,即便入水唱言:南无过去宝髻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此佛往昔修菩萨行时,作是誓愿:于十方界所有众生,临命终时,闻我名者,命终之后,得生三十三天。

《妙法大解脱经》中记载:

顶礼、供养、皈依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宝髻如来

仅仅听一次宝髻如来的名号,也能得以升天,脱离一切恶趣。往昔,有商主之子名叫流水,当时大水池的水已经干涸,数以万计的鱼类遭受烈日所迫,濒临绝境,他施给那些鱼水和食物,怀着慈悲心念诵了三遍宝髻佛的名号,结果那些鱼儿死后即刻转生到三十三天(即忉利天)。

此经中还记载:如果向以上所有佛陀顶礼膜拜,那么无数劫以来流转轮回的不善罪业无余得以清净,在八万劫之中不堕地狱,从此以后不造十不善业和五无间罪,连续不断听受正法,圆满大乘戒律。其中宣说了诸如此类的无量功德利益。

选自《佛菩萨名号宝珠鬘——诸佛菩萨名号集》

念 南无宝髻如来  宝髻如来有一大愿,一切死亡的众生,或未死的众生,闻其名号,即生忉利天宫,生三十三天。在卖鱼卖鸡的地方,刚死亡的鱼和鸡意识尚存,得闻宝髻如来名号,个个即生三十三天,你也由此成就大功德主。

选自《多尊佛名号功德》海涛法师

印光大师云:「塑造佛像功德广大不可思议,而宝髻如来圣像对于生到傍生等类的恶趣众生,一闻此名,即可帮助畜牲道众生从苦难中解脱而生往天界。」



于后不久。天自在光王国内。旷野泽中。有一大池。其水枯涸。于彼池中。有十千大鱼。为日所曝。欲入死门。



 于后不久。天自在光王国内。旷野泽中。有一大池。其水枯涸。于彼池中。有十千大鱼。为日所曝。欲入死门。


无量劫过了一段时间,或者说这位如来像法期的时候,不久的将来,天自在光王国内。有一个旷野,沼泽当中,藏文当中说一个寂静的地方,这里说是沼泽也可以,沼泽当中,有一个大水池,这个水池中的水马上要枯竭了,池子里有十千大鱼,一万条大鱼,那些鱼被太阳暴晒,马上要死了。

 

有一大士。名曰流水。见是大鱼。心生慈悲。施水饮食。少日得活。知命不久。即为三称。宝胜佛名。是鱼闻已。即便命终。生忉利天。




 有一大士。名曰流水。见是大鱼。心生慈悲。施水饮食。少日得活。知命不久。即为三称宝胜佛名。是鱼闻已。即便命终。生忉利天。


这时候,有一个大士夫,叫流水长者,他见到鱼之后,生起极大的悲心。

中间有些过程省略了,《金光明经》中有,好像我们讲《地藏经》时也讲过,那里面也叫宝胜如来。他用很多大象,用一些皮带运了很多水,这个过程在其他经典中讲得比较细。

后来,流水长者给他们一些水,给一些吃的,过了几天,那些鱼都死了。还没死之前,知道它们会死,流水长者就给他们念了宝髻如来的名号,三遍。

以前在放生的资料中,经常用这个公案。因为宝胜如来在因地时发愿,任何众生,临死之前只要听到我名号的众生不会堕入三恶道,他当时是这样发愿的。

所以这些鱼听了名号后就命终了,命终后转生到三十三天。
 

以是因缘。今愿世尊。为是大众。及未来众生。说诸佛名。及闻世尊释迦名号。亦得无量无边利益。无边功德。常处富乐。见了佛性。以是因缘。故求此愿。唯愿说之。度脱重禁迷惑众生。




 以是因缘。今愿世尊。为是大众。及未来众生。说诸佛名。及闻世尊释迦名号。亦得无量无边利益无边功德。常处富乐。见了佛性。以是因缘。故求此愿。唯愿说之。度脱重禁迷惑众生。


本来对佛不用讲这些公案,但是信相菩萨还是比较喜欢讲公案,在佛陀面前提醒了这个公案,说是“我要给你讲一下,有个这样的公案。”

世尊,因为这个因缘,世尊为大众和未来的众生说佛的名号。听说佛的名号,是很好的。你看,宝髻如来的名号,念三遍,一万条鱼全部转生善趣了。那其他佛的名号、释迦牟尼佛的名号,众生如果听到,那有无量无边的利益、无量无边的功德,而且经常处于欢乐、富乐当中,会见到佛性。因为这个因缘,希望世尊给我们讲讲佛号的功德,这样的话能度脱这些重禁迷惑众生。其中重禁是指犯根本戒、犯四根本的众生。迷惑,是指被烦恼迷惑的众生。

《金光明经》当中讲了很多这方面的公案。

本来我的计划是把这个公案全部讲完,但可能到明天早上都讲不完。所以现在就不用通过举手吧,我自己决定:

今天讲到这里。


【相关资料】


《金光明经》流水长者子品第十六

佛告树神:尔时,流水长者子,于天自在光王国内,治一切众生无量苦患已,令其身体平复如本,受诸快乐。以病除故,多设福业,修行布施,尊重恭敬是长者子。作如是言:善哉!长者!能大增长福德之事,能益众生无量寿命,汝今真是大医之王,善治众生无量重病,必是菩萨善解方药。

善女天!时长者子。有妻名曰水空龙藏。而生二子。一名水空。二名水藏。时长者子将是二子。次第游行城邑聚落。最后到一大空泽中。见诸虎狼狐犬鸟兽多食肉血。悉皆一向驰奔而去。时长者子作是念言。是诸禽兽何因缘故一向驰走。我当随后逐而观之。时长者子遂便随逐。见有一池其水枯涸。于其池中多有诸鱼。
时长者子见是鱼已生大悲心。时有树神示现半身。作如是言。善哉善哉。大善男子。此鱼可愍汝可与水。是故号汝名为流水。复有二缘名为流水。一能流水。二能与水。汝今应当随名定实。时长者子问树神言。此鱼头数为有几所。树神答言。其数具足足满十千。

善女天!尔时流水闻是数已。倍复增益生大悲心。

善女天!时此空池为日所曝唯少水在。是十千鱼将入死门。四向宛转见是长者心生恃赖。随是长者所至方面。随逐瞻视目未曾舍。是时长者驰趣四方。推求索水了不能得。便四顾望见有大树寻取枝叶。还到池上与作阴凉。作阴凉已复更推求是池中水本从何来。即出四向周遍求觅莫知水处。复更疾走远至余处。见一大河名曰水生。尔时复有诸余恶人。为捕此鱼故。于上流悬险之处。决弃其水不令下过。然其决处悬险难补。计当修治经九十日。百千人功犹不能成。况我一身。

时长者子。速疾还反至大王所。头面礼拜却住一面。合掌向王说其因缘。作如是言。我为大王国土人民治种种病。渐渐游行至彼空泽。见有一池其水枯涸。有十千鱼为日所曝。今日困厄将死不久。惟愿大王。借二十大象令得负水济彼鱼命。如我与诸病人寿命。尔时大王即敕大臣。速疾供给。

尔时大臣奉王告敕。语是长者。善哉大士。汝今自可至象厩中随意选取。利益众生令得快乐。

是时流水及其二子。将二十大象。从治城人借索皮囊。疾至彼河上流决处。盛水象负。驰疾奔还至空泽池。从象背上下其囊水写置池中。水遂弥满还复如本。

时长者子。于池四边仿徉而行。是鱼尔时,亦复随逐循岸而行。时长者子,复作是念:是鱼何缘随我而行,是鱼必为饥火所恼,复欲从我求索饮食,我今当与。

善女天!尔时,流水长者子,告其子言:汝取一象最大力者。速至家中启父长者。家中所有可食之物。乃至父母饮啖之分。及以妻子奴婢之分。一切聚集悉载象上急速来还。

尔时二子如父教敕。乘最大象往至家中。白其祖父说如上事。

尔时二子。收取家中可食之物。载象背上疾还父所至空泽池。时长者子见其子还心生欢喜踊跃无量。从子边取饮食之物散着池中。与鱼食已即自思惟。我今已能与此鱼食令其饱满。未来之世当施法食。复更思惟:曾闻过去空闲之处有一比丘。读诵大乘方等经典。其经中说。若有众生临命终时。得闻宝胜如来名号即生天上。我今当为是十千鱼解说甚深十二因缘。亦当称说宝胜佛名。

时阎浮提中,有二种人:一者深信大乘方等。二者毁呰不生信乐。
时长者子,作是思惟,我今当入池水之中,为是诸鱼,说深妙法。
思惟是已,即便入水,作如是言:
南无过去宝胜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宝胜如来本往昔时,行菩萨道,作是誓愿:若有众生,于十方界,临命终时,闻我名者,当令是辈,即命终已,寻得上生三十三天。

尔时,流水复为是鱼,解说如是甚深妙法。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善女天。尔时流水长者子及其二子。说是法已即共还家。

是长者子,复于后时,宾客聚会,醉酒而卧。尔时,其地卒大震动,时十千鱼,同日命终。既命终已,生忉利天。既生天已,作是思惟:我等以何善业因缘,得生于此忉利天中。复相谓言:我等先于阎浮提内,堕畜生中,受于鱼身。流水长者子,与我等水,及以饮食。复为我等解说甚深十二因缘,并称宝胜如来名号。以是因缘,令我等辈得生此天。是故,我等今当往至长者子所,报恩供养。

尔时,十千天子,从忉利天,下阎浮提,至流水长者子大医王家。

时长者子,在楼屋上,露卧眠睡。是十千天子,以十千真珠天妙璎珞,置其头边。复以十千,置其足边。复以十千,置右胁边。复以十千,置左胁边。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积至于膝。作种种天乐,出妙音声。

阎浮提中,有睡眠者,皆悉觉寤。流水长者子,亦从睡寤。
是十千天子,于上空中,飞腾游行。于天自在光王国内,处处皆雨天妙莲华。是诸天子,复至本处,空泽池所,复雨天华。便从此没,还忉利宫,随意自在,受天五欲。

时阎浮提过是夜已。天自在光王。问诸大臣。昨夜何缘。示现如是净妙瑞相有大光明。大臣答言。大王当知。忉利诸天于流水长者子家。雨四十千真珠璎珞及不可计曼陀罗华。王即告臣。卿可往至彼长者家善言诱喻唤令使来。大臣受敕即至其家。宣王教令唤是长者。是时长者寻至王所。王问长者。何缘示现如是瑞相。长者子言。我必定知是十千鱼其命已终。时大王言。今可遣人审实是事。

尔时流水。寻遣其子至彼池所。看是诸鱼死活定实。尔时其子闻是语已。向于彼池既至池已。见其池中多有摩诃曼陀罗华。积聚成[卄/积]。其中诸鱼悉皆命终。见已即还白其父言。彼诸鱼等悉已命终。尔时流水知是事已。复至王所作如是言。是十千鱼悉皆命终。王闻是已心生欢喜。

尔时世尊,告道场菩提树神:善女天!欲知尔时流水长者子。今我身是。长子水空。今罗睺罗是。次子水藏。今阿难是。时十千鱼者。今十千天子是。是故我今为其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尔时树神现半身者。今汝身是 。

国图敦煌写卷精选:金光明经第四卷流水长者子品第十六



插图原创:家和


本课经文





往期链接



《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上)课堂笔录合集

《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中)课堂笔录合集

《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下)课堂笔录合集

《吉祥经》笔记+音频

《圣大解脱经》笔记(1)

《圣大解脱经》笔记(2)

《圣大解脱经》笔记(3)

《圣大解脱经》笔记(4)

《圣大解脱经》笔记(5)

《圣大解脱经》笔记(6)




此福已得一切智
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
愿度有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