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今日当精进 >> 《入行论广解》31课 * 笔记 返回

《入行论广解》31课 * 笔记


བྱང་ཆུབ་སེམས་མཆོག་རིན་པོ་ཆེ།།

菩提心妙宝

མ་སྐྱེས་པ་རྣམས་སྐྱེ་གྱུར་ཅིག།

未生者当生

སྐྱེས་པ་ཉམས་པ་མེད་པར་ཡང་།།

已生勿退失

གོང་ནས་གོང་དུ་འཕེལ་བར་ཤོག།

辗转益增长



本课科判坐标



本课总义归摄


🔹上课宣讲了受持菩提心时净化自相续的八个修法的最后一个修法——回向,开示我们应将所做的善根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内心观想以此善根愿众生获得安乐,佛法兴盛。随后特别讲了为病人、饥渴者和贫穷者这三类最可怜的众生进行回向。本课继续宣讲受持菩提心的加行当中的第二个科判:为利他而修心。此处主要以布施为例,说明了为利他而修心的方法。在对于布施的具体讲解中,通过了五组颂词,从总说和分说的角度开显了为利益一切众生而当广行布施。

🔹总说布施的发心和所施之法:即应发起为一切众生获得真实利益之心而广行布施。而我们的所施应该是身体、受用以及三世所造一切善根(详见颂词1)。

🔹讲解广行布施的原因:

1. 依靠这样的布施能获得涅槃;

2. 身体、受用在死亡时都要舍弃,未回向的善根迟早也会穷尽,所以不如现在就布施给众生,对自他大有裨益(详见颂词2)。

🔹着重讲解从我们所耽著的身体开始进行布施。首先是无条件地布施缘自己而造业的众生,纵然对方殴打、谩骂、杀害,或者戏弄轻辱、诽谤、讽刺,只要不成为长久危害到他们的业,我都欢喜布施(详见颂词3、4、5)。


颂词详解及重难点分析



(颂词1)




为利有情故,不吝尽施舍,

身及诸受用,三世一切善。




颂词1-1

科判分析

本颂是受持菩提心的前行中的第二部分“为利他而修心”,分为总说布施一切和别说布施身体两部分。此处以布施为例宣讲了利益众生的方法,但并不是说只有布施才是利益众生。


颂词1-2

消文释义

为了成办利众之事,我们应当毫不吝惜地布施身体、受用以及三世中已经造、正在造、即将造的一切善根。


颂词1-3

本颂重点

重点1. 布施的发心:

一定是为利益一切众生,而非为了别人的报恩,或者是为了异熟果报。

重点2. 布施时的心态:

毫无吝啬心。因为布施就是为了打破自己的悭吝,最终为了破掉对我和我所的执着。

重点3. 布施的最高标准:

毫无保留地完全布施出去。

重点4. 所施:

自己最执着的三类法,按执着程度由轻到重分别是:受用、身体、三世一切善根。

重点5. 三世善根如何布施:

善根在未来和过去都是存在的,未来的善根可以通过现在发愿而作回向,比如心里计划要造某种善根,现在便可将此功德回向给众生;过去的善根有相当一部分还没有成熟,相续中的果报没有享尽,故也可以进行回向。


颂词1-4

法义延展

1. 堪布根霍在著疏中说:“假如遇到病魔或是一些违缘,念诵此偈来调伏自相续,加持力是相当大的。”

2. 平时遇到一些违缘时,一定要采用噶当派将违缘转为道用的殊胜教法,这也是全知麦彭仁波切、法王如意宝的传统。

3. 修断法、回遮法时,要观察自己的发心,一定要以利益众生的慈悲心摄持。



(颂词2)




舍尽则脱苦,吾心成涅槃,

死时既须舍,何若生尽施。




颂词2-1

科判分析

前面已经讲述了所施的范畴,本颂说明了如此广行布施的原因。因为没有一个合理的原因,通常我们都不愿意布施。


颂词2-2

消文释义

施舍一切是为了脱离痛苦,使自己的心为自他二利成就涅槃;再者,既然死亡时身体及一切受用都要舍弃,那还不如现在布施给一切众生,依此也能对自他大有裨益。


颂词2-3

本颂重点

重点1. 如此布施的第一个原因是:

舍弃这三者可以帮助自己脱离痛苦、获得涅槃。我们之所以漂流轮回感受痛苦,就是因为无明而产生了对我的妄执,随我而生起对于我所的执着,缘我所生出烦恼造下恶业感受痛苦。故,通过布施舍弃对一切的执著,心的光明本体自然而然就会显露出来,这即是所谓的涅槃。

重点2. 如此布施的第二个原因是:

每个人在死亡的时候,身体和受用都要舍弃。既然被迫放弃时如此痛苦,不如现在主动放弃,主动放舍能够帮助我们在学佛的过程中生起清净的智慧,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利益众生。龙猛菩萨说:“菩萨若能舍一切,功德如同虚空界一样无边无际。”


颂词2-4

法义延展

1. 按照本论的次第,受过菩萨戒的人不应该对自己的身体、受用、善根特别执著,否则并不是大乘的修行人。

2. 学习佛法最究竟的目标:通过学习佛法,应该从根本上、从大的意义上获得转变,而不要在世间琐事上一直耽著。

3. 心是有为法,坚持串习就会有改变。所以我们要在学习佛法的时候,不断培养自己的利他心,为将来弘扬佛法做准备。



(颂词3)




吾既将此身,随意施有情,

一任彼欢喜,恒常打骂杀。




颂词3-1

科判分析

前面从总说的角度讲述了以布施来修持利他心,接下来具体宣说了布施身体。科判“别说布施身体分”分为“布施缘自己而造业之众生”和“回向成为利众之因”。“布施缘自己而造业之众生”又分为:“无条件而布施”和“发愿成为利益之因”。本颂是从“无条件而布施”的三个颂词中的第一个。


颂词3-2

消文释义

我既然已经将自己的这个身体随意施给了所有众生,那当然就任凭他们恒时随心所欲进行杀害、谩骂、殴打等。


颂词3-3

本颂重点

1. 真实的布施身体要从一地菩萨开始,但寂天菩萨在《学集论》中说,为了未来的成佛,现在也要经常修炼自己,将身体布施给众生。

2. 菩萨登地后,倘若众生要杀他,菩萨不是一定会随顺众生任由杀害,因为菩萨决定的唯一标准就是是否对众生有利,而菩萨做任何一件事的唯一目的也是最大程度的利益众生。

3. 我们不能过于执着身体,因为会带来很大的过失。平时的很多矛盾与摩擦,大多也是由耽执自己而引起的。《三摩地王经》中说:“我们对于腐坏的身体、动摇的生命应以如梦如幻来对待,可是愚痴的众生始终贪著自己的身体,造下了无边无量的罪业。”

4. 安忍打杀是布施身体,像上师那样把自己所有的时间精力都用在利益众生上同样也是布施身体,所以我们可以经常通过第二种方式来布施身体。


颂词3-4

法义延展

1. 本颂的观点对于小乘根基或者没有学习佛法的人来讲很难接受,所以不能在不堪为法器的人面前,随便宣讲大乘菩萨见解方面的空性、行为方面的舍弃自我的六度万行。

2. 修行的关键在于实际行动,而不在于口头会说。因此在工作生活中,与人接触时,始终要观察自己,是不是一个发了菩提心的人。



(颂词4)




纵人戏我身,侵侮并讥讽,

吾身既已施,云何复珍惜?




颂词4-1

科判分析

本颂本颂是从“无条件而布施”的三个颂词中的第二个。


颂词4-2

消文释义

纵然人们对我的身体百般戏弄轻辱、诽谤挖苦、冷嘲热讽,也都是可以的。既然我把这个身体已经布施了,现在还有什么必要去执著爱惜它呢?


颂词4-3

本颂重点

重点1. 布施身体的关键在于,认识到本来心和身并不是真正的一体,只是我们习惯于把二者执为一体。

如果长期修习,把身体布施给众生,会真正达到身体已经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众生的境界,所以任其打骂都可以忍受。

重点2. 矛盾和痛苦的来源就是执著,而且会对照见本尊、获得生圆满次第的证悟境界都有影响。

所以我们贪执什么就一定要舍弃什么,故我们要以布施来对治。现在唯一不需要断除的执著,就是对于利益众生的执著,因为这种执著不会障碍修行,是我们入道的方便。

重点3. 学到本颂时,避免两种极端心态:

①冲动鲁莽:自己境界没到,凭着一时热情而布施,等冷静下来会后悔,弊大于利;

②畏难放弃:认为菩萨境界太高,自己永远做不到,一开始就放,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懒惰。


颂词4-4

法义延展

1. 龙猛菩萨的上师萨热哈巴曾说:“贪执纵有芝麻许,竟引痛苦无边际”。无垢光尊者和华智仁波切也讲过:执著越大,痛苦越多。

2. 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根基选择修持一些利他的法门,如果根基和所修法不匹配,修行就难有成效。



(颂词5)




一切无害业,令身尽顺受。




颂词5-1

科判分析

本颂是从“无条件而布施”的三个颂词中的第三个。


颂词5-2

消文释义

我的身体既已布施给了众生,只要不成为对他们有暂时、长久危害的业,就随他们的便吧,怎么样损害、怎么样享用都无所谓。


颂词5-3

本颂重点

重点1. 此处着重强调了我们要布施身体,但《学集论》、《中观四百论》中说要保护自己的身体,这两者难道不矛盾吗?

回答是并不矛盾:从利他的角度来讲,身体一定要布施给众生,但为了修持佛法,我们也应该保护它,从这两个侧面来解释就不会有矛盾。

重点2. 随顺众生需要有智慧,有一定的方式和界限。

布施身体如果对众生有害,我们就不应该这么做。不害众生对我们一生来讲都非常重要。

重点3. 菩萨让众生缘自己而造恶业,看似当下让众生造下重罪,究竟来讲,菩萨是发愿以这种方式和众生结缘,创造未来度化他的缘起。


颂词5-4

法义延展

1.《亲友书》里面讲了四种人:“今明后明至究竟,今暗后暗至最终,今明后暗至终点,今暗后明至圆满。”我们每个人应该看看自己是属于其中哪种。

2. 通过学习修行,应该尽量断除我执,帮助众生、利益众生,这一点是不可缺少的!

3. 以前噶当派的阿底峡尊者、博朵瓦、仲敦巴,他们一生中从来没有害过众生,博朵瓦格西说:“我从未生起过一刹那伤害众生的念头,哪怕是为了利益自己而成佛,这种想法也没有产生过,我成佛就是为了众生!”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往期回顾

《入行论广解》29课*笔记

《入行论广解》28课*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