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今日当精进 >> 《入行论广解》62课 * 小测 返回

《入行论广解》62课 * 小测


1

做为修行人,行为寂静有何必要性?

A. 随便的行为让人看不惯,会影响别人的情绪和心态,让人心情不好;

B. 行为寂静,心就更容易寂静;

C. 寂静的行为也容易让其他人生起信心而趋入佛门;

D. 行为寂静,对心的证悟有很大的帮助。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ABCD

【解析:出自法本第246页、第247页、第250页。作为发了菩提心的人,在任何场合与任何人交往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威仪寂静,不要大喊大叫,说一些粗言恶语。真正有道德修养的人,做任何事情都寂静调柔,别人看到也会生起信心。行为寂静对修行也有帮助。堪布根霍在《入行论讲义》中说:“住在寂静深山里的修行人,不要经常来来往往。”倘若自己行住坐卧如理如法,对心的证悟、心的调伏有非常大的帮助。鉴于此,佛陀经常在大小乘经典中,特别强调修行者的威仪。】





2

以下对“水鸥猫盗贼,无声行隐蔽,故成所欲事,能仁如是行。”这个颂词解释有误的是?

A. 向水鸥学习偷偷抓鱼、向猫学习偷偷抓老鼠,向盗贼学习悄悄偷东西,我们行持任何善法也要偷偷进行;

B. 水鸥、猫、盗贼都是通过隐蔽的行为和方式来成办所欲之事,菩萨所行持的行为是和它们相反的、利益有情的大事业。这些动物在成办事情的时候,都是非常寂静,能仁要成办利益有情、成就菩萨等大事情,也应该如是而行;

C. 一言一行都要做到如此寂静,不要像疯狂者般野蛮粗暴;

D. 行为寂静也是我们修菩萨道过程当中不可或缺、不可忽略的一种窍诀、一种修行的方式。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A

【解析:出自法本第249页。此处所讲的三种比喻——水鸥、猫、盗贼,都是悄声潜行,以达成自己所求之事。同样的道理,发了菩提心、守持菩萨戒的大乘修行者,也应该向猫学习、向盗贼学习、向水鸟学习,一言一行都要做到如此寂静,不要像疯狂者般野蛮粗暴。】





3

如果他人在造恶业时,我们可以直接上前制止吗?

A. 必须直接制止,这样才能避免对方下三恶道;

B.尽量通过其他途径进行劝勉;

C. 尽量不要直接制止,众生还是凡夫有自己的脾气,直接揭露会让对方反感,绝对达不到效果;

D. 尽量不要直接制止,劝人行善应该有一些善巧方便。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BCD

【解析:出自法本第252页。我们劝他人行持善法时,应当具足善巧方便,说话不能太直了,否则会伤害别人的感情。现在的社会中,做事情需要一些善巧方便,本来你心里想的很好,但如果别人不能接受,暂时可通过其他途径来进行劝勉,这样才能让他真正获得利益。像佛陀那样调化众生,我们末法众生也很难做到,但一般来讲,劝人行善时应该有一些善巧方便。】






相关内容

《入行论广解》62课*笔记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