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乐愿文大疏释》100 * 阅读参考
1
“无有你我无我执”
①“你”“我”不同,是我执的一种特色,凡夫认定有一个“我”存在,从而产生了我执,自然就会有“你”“我”的分别,这也是导致我们流转轮回、乃至于未来不能够成佛的因。去往极乐世界之后,肯定都会成为圣者,而且极乐世界没有真正的小乘声闻行人,都是大乘菩萨。大乘菩萨的相续必定已经现证了无我空性,以无我空性的智慧就能够断除“你”“我”之分,没有我执,自然就没有自和他的区别。
②在极乐世界中,所有的受用都通过意念自然产生,不像在娑婆世界这样,需要勤作甚至是争抢才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故而也不会存在“你的东西”或者“我的东西”的概念。
③一旦往生到极乐世界必定会成为至少是一地以上的大乘圣者,相续当中会具足圆满的二无我空性的智慧,自然没有就不会有人我执和法我执。
2
观厌离心时应不忘初心
①教言中经常将娑婆世界的五浊恶世与极乐世界的清净刹土作对比,使大家产生往生极乐世界的渴求心。反复观想轮回中的不悦意、无奈、求不得等种种烦恼痛苦,会觉得轮回中确实没有什么可值得留念的东西,很容易对轮回产生厌离心,继而一心一意地希求往生极乐世界。
②初学者要避免落入小乘道。
初学者缺少扎实的闻思基础,通过观想轮回痛苦而生起了厌离心,很容易产生“为了遣除轮回的种种痛苦,自己要往生极乐世界”的想法,而并没有“为了所有的众生不再经历轮回的痛苦而往生极乐世界”的发心,如此便是落入到小乘道中。
③串习出离轮回和往生极乐世界,要有菩提心的意乐。
A.培养“大乘之厌离心” 。
“大乘之厌离心”缘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都能够远离轮回,而非一心一意只想自己解脱而不顾其他众生。我们要把握发愿的分寸,否则很容易偏堕到小乘道上,如果发心有了偏堕,修行就成了自私自利的行为,所以,时刻要反省自己,提醒自己要以“大乘的厌离心”希求往生极乐!
B.作为大乘修行人,自己在感受轮回痛苦的时候,要推己及人,感同身受。
a.观想轮回种种的不悦意而产生厌离心,同时也意识到轮回的本质就是苦的,其中没有任何值得耽著和贪恋的东西,以此类推,除了我之外,周围的众生乃至于天边所有的有情皆是如此——他们也是苦不堪言,他们也希望能有一个真正让他们永远远离痛苦而得到解脱的方法。
b.对于三善趣的众生来说,轮回尚且如此痛苦,那对于三恶趣的众生来说,轮回就更加痛苦了,他们连轮回中暂时有漏的安乐都品尝不到,唯一体会的就是痛苦。
c.虽然有些众生可能没有‘解脱轮回’的概念,但避苦求乐的心,是所有众生的天性,即使小蚂蚁都是具足的。因此发愿:我希求往生净土,具足度化众生的能力后就能够帮助他们实现这种愿望。
轮回中的一切众生都和我一样经历着种种的烦恼和痛苦,都不由自主地随着业力在轮回中流转投生、造业感苦,没有机会出离,而现在,我终于知道了脱离轮回苦海的方法,所以,我强烈地渴求往生极乐,而我往生极乐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遣除自己的无奈和痛苦,更是为了让天边无际的众生都能够脱离轮回而获得究竟的解脱。
3
大乘道的初发心就是利众
“我现在就为求自利,等到往生了之后我再去利他”的心态是错误的。为求自利而往生极乐是小乘发心,我们要相信大乘的功德,相信阿弥陀佛的力量,相信按照往生四因进行修行,临命终时就能自在往生。发菩提心是往生极乐世界必不可少的前提,我们要逐渐修正自己的分别念,这是修行人的本分。要不断地培养“愿一切众生都能够和我一起去往净土”的意乐。
按照经教所描述,只求自我解脱的发心而往生极乐世界,是很难得到上品上生的。利众的菩提心是上品上生所要求的。
4
极乐世界的眷属全部是无上大乘行者
①极乐世界中的声闻行者都是真正的大乘菩萨,只不过在外相上显现为声闻罗汉而已。
②有些老太太并没有闻思过,也不太懂“我要为了利益天边无际的众生求佛果”的大乘发心,她们只是一心念佛,临终时,好像也有往生极乐世界的验相。这种情况可以这样理解:如果她们具足信心和福报,并且真实地希求往生极乐世界,那当她们临终往生的时候必定会发起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5
上供下施要根据自己的客观条件
①既不能因吝啬之心束缚丝毫不做上供下施,也不能全然不顾自己的客观条件而将财产全部用于供养布施。
有些人一毛不拔,导致后世一点福报都没有。有些学佛人的心很醇厚,这非常值得随喜,有时在钱财的安排上比较极端,将钱全部供养出去,最后连生活都变得很艰难。如果真的以舍心来全部供养,具有很大的功德,但关键是相续当中不要产生后悔心,如果因为过度供养给自己生活造成困扰之后,心里面又有点后悔,供养的功德就没有了。
②佛陀曾开示,在家人应该将钱财分成四份:第一份用于基本的生活所需;第二份用于投资,也就是事业的正常的运作;第三份用于上供下施,以培积福德;第四份要存起来以备灾难、生病等应急情况和突发事件的不时之需。
6
以比喻说明贪执五欲的过患
①耽著于色如同飞蛾扑火,最后的结果是毁灭自己。现在的人特别贪执颜值,其实这也是耽着于色。
②耽著于声音如同鹿子被猎人射杀。打猎的人知道鹿喜欢听音乐,他们在猎鹿的时候会放美妙的音乐,鹿的注意力就专注在音乐上,从而察觉不到猎人的靠近而丢掉了性命。
③耽著香气如同蜜蜂惨死在花丛中。
④耽著甘美的味道如同鱼儿因耽著鱼饵而吊死在鱼钩上面。
⑤耽著柔软的所触如同大象陷在淤泥当中窒息而死。大象主要生活在热带地区,它耽著泥潭很凉爽的感触而喜欢在泥潭里面洗澡,但是泥潭里面有一些很深的坑,象的身体又重,有时候它就会陷在里面不出来,最后丧失了性命。
⑥耽着轮回中的五欲会让我们不断地转生轮回,接触五欲本身不是罪过,但心里不应对它执持不舍。相比于娑婆世界而言,极乐世界受用圆满,可以享受殊妙悦意的色、身、香、味、触,但是这些享受不会增长罪业,因为极乐世界的眷属相续中对这些无有耽著。
7
涅槃只是佛陀的示现
①极乐世界是半报半化刹土。报身刹土常住不灭,阿弥陀佛的报身像不会示现涅槃,只有化身刹土中的化身佛才会示现涅槃,比如释迦摩尼佛在众生面前示现最初的出生、中间的住世、最后的涅槃。
②真正的法性如如不动,所以佛陀具有大无为法体性的法身无有生住灭的相,生住灭的相只有化身佛会示现,但也只是一种示现而已。
8
“黄昏法没次黎明,观音现前成正觉”
①本师释迦摩尼佛的教法隐没了之后,第五尊佛弥勒佛会在人寿八万岁的时候现世,这期间不闻三宝名称的阶段叫做圣教空世时期。这期间也有佛菩萨化现的善知识在世间劝导众生行持善法,但是没有佛陀三转法轮、教法证法住世的特色,直到后面弥勒佛出世广转法轮的时候,真正的佛法僧三宝才会出现。
②在极乐世界不会有圣教空世的情况,在极乐世界头一天黄昏的时候,阿弥陀佛的教法证法隐没,但是到了第二天黎明的时候,法太子观世音菩萨就会现前成佛,我们继续依止佛陀作供养、作承侍,在他面前听受广大的大乘妙法,这中间没有空档期,所以在极乐世界中,三宝持续永恒在世。
9
大势至菩萨
三怙主菩萨(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实际上是诸佛智悲力的化现,大势至菩萨体现的就是威力无比,具有非常强大的力量。《观无量寿经》当中描述,大势至菩萨以智慧力使一切众生远离三途的痛苦,获得无上的威力。大势至菩萨具有强大的势力和达至究竟的力量,在M宗中,大势至菩萨就是金刚手菩萨,是密法的结集者,他的画像类似愤怒本尊,身像藏蓝色,手持金刚杵(金刚杵代表一切力量总集)。
10
往生极乐世界和‘度众生出苦海’的愿望不相违
一旦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成为了大乘菩萨,大乘菩萨具有无量的幻化身,那时候,我们不仅可以依止在西方三圣的身边恒时听闻正法、护持教法,同时,我们还会有无量不可思议的幻化身在娑婆世界不断地利益有情。这种殊妙的境界是大乘圣者不可思议的功德,比如,在显现上面,观音菩萨现在还没成佛,而且大势至菩萨要后于观音菩萨成佛,但根据大乘了义的经教描述,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早已成就佛果,只不过暂时在娑婆世界示现为菩萨身份。
总的来说,往生极乐世界是娑婆世界每一个众生最好的选择,净土法门也确实是一个能让我们快速获得解脱的捷径,所以我们要带着很纯净的信心精进地去修行净土。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文字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