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今日当精进 >> 《离幸福很近•什么是密宗》学习笔记 返回

《离幸福很近•什么是密宗》学习笔记



བྱང་ཆུབ་སེམས་མཆོག་རིན་པོ་ཆེ།།

菩提心妙宝

མ་སྐྱེས་པ་རྣམས་སྐྱེ་གྱུར་ཅིག།

未生者当生

སྐྱེས་པ་ཉམས་པ་མེད་པར་ཡང་།།

已生勿退失

གོང་ནས་གོང་དུ་འཕེལ་བར་ཤོག།

辗转益增长





脉络分析




简略分析




一、直示密宗道理。

二、十番遣疑显正。

三、结劝勿谤密宗。




展开分析



一、直示密宗道理


简单介绍一些密宗的道理。


二、十番遣疑显正


1、密宗为何保密?

1)遣疑:不是有密不告人的过失;

2)显正:珍贵稀罕,许多人无法接受。

▶ 喻:如昂贵物小心珍藏避免被偷。

▶ 法:密法极珍贵,保密得无上加持。

2、为何学密人多?

1)遣疑:时代越末法,众生烦恼越强烈,密法的加持就越炽盛。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对密宗生起信心,也是一种大势所趋。

2)显正:末法时代,密法对众生的调伏、加持极为迅猛。

▶ 教言:“五浊黑暗越深之时,莲师加持之月越明。”

▶ 劝诫:不要对密宗宏传兴盛制造违缘。

3、密宗专搞神通。

遣:密续的内容博大精深,不单单是讲些咒语或仪轨,以开发神通。

4、密宗是喇嘛教。

遣:学密者不一定都是出家人,在家居士中也有。

5、密宗藏传独有。

1)遣疑:孤陋寡闻的表现。

2)显正:

▶ 汉地有杂密和纯密;

▶ 日本有东密。

6、学密有何必要?

1)遣疑:

▶ 适应末法众生根基;

▶ 显宗不备一切根基。

2)显正:

▶ 密宗理甚深体完整。

▶ 大恩上师显密修学:闻思显密各半,修行靠密宗。

▶ 上师承诺弘传密法。

▶ 密宗法门简单殊胜:所谓“简单”,指这个法门将很多内容摄在一起,以一种最方便的方式让修行人来受持。



7、双运是否佛说?

1)遣疑:不论密续,仅是显宗的经论中,对此道理也讲得非常清楚。

2)显正:

▶ 双运之理:烦恼即菩提。

▶ 显宗经论:《大集经》、《大宝积经》、《中观根本慧论》;

▶ 显宗公案:《大宝积经·大乘方便会》中树提婆罗门舍戒反而“超越十百千劫生死之苦”公案。

▶ 少有行持:

▫ 显密经教:《大乘密严经》“与诸明妃众,离欲常欢娱,此之观行法,萨埵之境界。”

▫ 藏地状况:藏传佛教任何一个正规寺院,都不允许直接行持双运、杀生。

▫ 圣者教言:米拉日巴尊者说:“我上师非常了不起,他有这样的境界,但我没有。大狮子跳跃的地方,小兔子自不量力跟着去跳,一定会摔死的。”

▫ 勿谤深法。

8、视师如佛辨析。

1)遣疑:四依颠倒、依人依法释义,详见《解义慧剑》。

2)显正:

▶ 汉传大藏经亦持此说:《苏悉地经》、《大辩邪正经》、《般舟三昧经》、《无二平等最上瑜伽大教王经》、《瑜伽大教王经》。

▶ 上师加持是开悟方便。

▶ 密宗甚深非常人接受:《维摩诘经·佛国品》中螺髻梵王与舍利子的公案。

9、密宗摄一切乘。

1)遣疑:《最上大乘金刚大教宝王经》云:“彼金刚大乘即摄一切乘,乃至过去、未来、现在亦复如是。”

2)显正:

▶ 劝阅藏经:若实在没时间看《大藏经》,读一遍《阅藏知津》也很好。

▶ 显密融通:佛陀的显宗、密宗在道理上是融会贯通的,只不过在有些地区,把某种教义开显得更明显而已。

10、密宗佛是罗汉。

遣:印光大师《复周志诚居士书一》中云:“密宗现身成佛,或云即生成佛,此与禅宗见性成佛之话相同,皆称其工夫湛深之谓,不可认做真能现身成佛。须知现身成佛,唯释迦牟尼佛一人也。”



结劝勿谤密宗


1、弘一法师的忏悔。

弘一法师曾诽谤过密宗,但翻阅了《大日经疏》后,才发现密宗教义之高深,因而在诸菩萨面前忏悔。

2、再劝阅藏勿谤密。

3、虚云老和尚教言

《年谱》:“密宗的确是佛法,法法相通,不应分别庭户、彼此攻击。倘若佛教各派之间互相内战,这不仅违背佛陀方便设教的本怀,而且也给他人以攻击的机会,妨碍佛教前途的发展,毁坏自己的善根。如果再这般下去,最后便是死路一条。”

4、大德争议是显现。

1)摄受有缘弟子的密意;

2)宁玛与格鲁究竟无别。

5、密法修行应次第。


结语


▶  “五浊黑暗越深之时,莲师加持之月越明朗。”也就是说,时代越趋末法,众生烦恼越强烈,密法的加持就越炽盛。


本课重点



本课通过答疑的方式,遣除、解答了常见的对密宗的误解和疑问,主要包括:

1、密宗为何需要保密:珍贵;

2、密宗为何日渐兴盛:末法众生烦恼越炽盛,密法加持越强烈;

3、密宗与神通的关系:神通是密法的副产品,密法有神通而远不仅只神通;

4、密宗与喇嘛教关系:密法普适于在家出家人;

5、密与藏传佛教关系:密法在藏传、汉传、日本佛教中均以不同形式存在;

6、学习密宗有何必要:密宗法门简单殊胜、修行有次第、闻思有五论;

7、双运之理不违佛说:烦恼即菩提,这是大修行人的境界,且藏地寺院无人行持;

8、视师如佛理通显密:大量汉传藏经中均有教证;

9、密宗含摄一切教法:显密本融通无违,而密宗是把某种教义开显得更明显。


本课难点



大恩上师在澄清对密宗常见的误解和疑问中,大量引用了汉传藏经中的教证,并在文中多次劝慰我们多闻思、多阅藏,还特别提及了蕅益大师的《阅藏知津》,是大师对全部大藏经的扼要解说。应当说,大恩上师的解答深入浅出,理解并不困难,但我们若要对此建立深刻的定解,还有赖于日后阅藏、闻法、思惟的不断串习,万勿以浅陋的分别妄见诽谤甚深的密法,因无知造下谤法重业。



名词解释



【秘密之意】

秘密是指为令有些众生趋入正道,受持真义,而依靠对方所感兴趣的少数名称或能接受的条件宣说,方式虽然与之(意趣)相同,却有言外之意。【《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全知无垢光尊者著 KB.SDJ译】


【五部大论】

即:释量论、中观、般若、俱舍论、毗奈耶论。这五部大论是格鲁派僧侣学习的主要典籍。【《藏传佛教辞典》V1.1 】


【明心见性】

明心是发现自己的真心;见性是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俱舍】

华译为藏,是包含摄持的意思。【《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俱舍论》是一部讲小乘基道果的论典,全称《阿毗达磨俱舍论》。翻译过来就是“对法藏论”的意思。【生西法师语】


【降伏】

制伏邪魔鬼神使之归顺佛教。【《藏传佛教辞典》V1.1 】

降伏并非恶劣的杀生手段,而是瑜伽士以无上的大悲心来调化业力深重的有情的殊胜方便。【《密宗断惑论》KB.SDJ 著】


【双运】

双运的真实含义是指现空无二或智慧方便无别,《金刚鬘续》云:“世俗胜义谛,远离二分别,何时正相合,说彼为双运。”【《密宗断惑论》KB.SDJ 著】


【不净行】

又云非梵行,梵者清净之义,非梵行谓淫事也。【《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梵行】

梵者清净之义,断淫欲之法为梵行,即梵天之行法也,修梵行则生梵天。【《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梵净行】

在《宝蕴经》中说:“心净则身净,身净未必心净,故心清净,则称之为梵净行。”【《入行论广释》KB.SDJ 讲著】

 

【四依法】

一、依法不依人;二、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三、依义不依语;四、依智不依识。【《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阿阇梨】

旧称阿阇梨,阿只利,译曰教授。新称阿遮利夜,阿遮梨耶,译曰轨范正行。可矫正弟子行为,为其轨则师范高僧之敬称。【《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华译为教授、轨范师、悦众等,即矫正弟子们行为的比丘。四分律说有五种的阿阇梨,即出家、受戒、教授、受经、依止等。【《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清净刹土】

离恶行之过失,离烦恼之垢染,云清净,刹者梵语差多罗之讹略,译曰土田。梵汉双举云刹土。【《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往期回顾


观音心咒之功德》学习笔记

为临终者献爱心》学习笔记

再谈放生》学习笔记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THE  END

明日死谁知  今日当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