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澳大利亚佛学会 >> 【大学演讲】几点期望 返回

【大学演讲】几点期望

索达吉堪布 澳大利亚佛学会 2017-11-16

最后我有几点期望:

首先,作为未来的藏医,你们既要通达医理,也要树立医德。要通达医理、深入《四部医典》,就要了解佛教教义,而要树立医德,最好多修习慈悲心。


大学四年的教育,在知识或医术方面,我相信你们会有一定的积累,但德行要靠个人培养。我们的传统很重视德行,没有慈爱心的人是做不了好医生的,对自己对社会,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利益。


你们在学校读书期间,心一般比较纯洁善良,可到社会上就不好说了。社会是大熔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会影响人,把人染污。染污得久了,你眼里除了金钱、地位、竞争以外,可能不会再有学生时代那种善良的光了。所以,你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要经常修习慈悲心,塑造善良人格。


其次,要保持信仰。我们是藏族人,藏族人与其他人不同的地方,就是从小信仰佛教。既然是从小就信仰,到了中间最好也不要丢掉。


我知道年轻人喜欢改变,也正在改变,但信仰最好不要改。可能你们还不了解佛教的价值,我最近在和汉地大学生交流佛学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对佛教的兴趣、研究和见解,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我们是全民信佛的民族,骨子里有信仰的,为什么不珍惜?


再次,要热爱自己的家乡。雪域高原是世界屋脊,也是地球上的四个“超净”地区之一,南极、北极、非洲沙漠、青藏高原。我们的家园是天然净土。


遗憾的是,这个让全世界都向往的地方,有不一样蓝天、白云、雪山、溪流的地方,现在的藏族年轻人不喜欢。你们喜欢城市,想住进城市里,买车买房过城市生活。可是你们也看看,为什么城里人现在喜欢往藏地跑,一放假就开车入藏?


“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可能是这个道理。你们想进去,以为里面的人过着天堂一般的生活,可他们想出来,因为在压力和污染的逼迫下,想到高原上透透气。一到高原,那种开阔清澈的景象,让城里人几天都沉浸在愉悦和舒心当中。


他们的想法在变,而国外人的想法早就变了,越是有钱的人,越想到寂静地方生活。你们可能不知道,你想要离开的地方,正是人家理想的世外桃源。


最后,要继承和弘扬藏文化。我们的文化是在清净山川中孕育的纯洁文化,如今给整个世界带去了清凉。有西方人认为,这是一种强势文化。


德国马普研究所一位学者对我说:“你们的文化在欧美国家非常强势,不仅是藏传佛教或藏医学,就是青藏高原的风光也令人向往。但不知为什么,它在你们本民族却是弱势的,是不是你们的年轻人对自己的文化和信仰太缺乏了解?”


你们确实缺乏了解,有人甚至想抛弃它。如果你抛弃了它,去追逐汉文化和西方文化,追到最后,会不会跟着那些热爱我们文化的人回到自己的本土?那时候,我想你肯定很累了,想重新认识自己的文化也没什么力气了。与其如此,倒不如现在就做点什么。


做什么呢?不是要高喊“我们的文化如何如何”,而要思考:古老的藏文化如今落在你们这一代人手里,你们捧着的,是不是真正的如意宝?如果是块石头,扔了也罢,但西方和汉地人为什么都说“来寻找文化瑰宝”?如果人们只是来欣赏山水,我们也不必小题大做,但为什么他们去寺院、去佛教圣地寻找智慧宝库?他们把智慧带回去,用在生活和工作上,为什么那么开心,甚至感叹“得救了”?


藏文化的确是如意宝,你们一上大学就想抛弃它,是你们弄错了。


从现在开始,希望大家夜以继日学习,充实好自己,等知识的涓涓细流汇成大海,智慧海洋波澜壮阔时,你们就可以弘扬藏医学、藏文化,利益人类和社会了。


摘自当代藏医药学者的历史使命——成都中医药大学演讲


本月藏历



(向上滑动启阅)

致朋友:

澳洲菩提学会开始招生啦!佛学会开设佛学课程以来,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如今已经建立了预科系和正科系并行的教学体系,满足了众多佛教徒学修佛法的需求。 让佛法慈悲、智慧的甘露滋润我们的心田,通过系统次第的学修,消弭心中的烦恼、痛苦和压力,从改变自身开始,逐渐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充实、欢喜、实现自他二利。更通过佛法的视角,解决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问题。有意乐的朋友快来联系我们!报名澳洲菩提学会加微信号:zhengtaoyuan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