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论释·善说海 178课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下面学习第三个问题:断除实执。
这是个大科判。前面已经讲了“认识智慧之自性”、“深入对境无我”,其中“认识智慧之自性”宣讲了智慧波罗蜜多,“深入对境无我”讲了人无我和法无我,现在开始讲第三个“破除所断实执”。
《智慧品》所讲的内容就是般若空性,这是佛陀二转法轮最究竟的甚深意义。这样的法门对我们每一个众生来讲,可以在阿赖耶上种下解脱的种子,即使没有完全听明白,只要耳边传承的声音没有断,就有非常大的功德。《广般若经》云:“若于此般若波罗蜜多,至心听闻、受持、读诵、书写,乃至以种种严饰一切所有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所获功德深广量无边际。”所以,我们对讲般若空性的法本一定要恭敬供养,就算没有其他能力,也可以在《金刚经》、《心经》、《般若摄颂》等法本前磕头、点香,这样做不是特别困难,但功德却非常非常大。
麦彭仁波切在讲《般若摄颂》的开头说:“讲闻《般若摄颂》,即具足讲闻一切般若的功德。”听受或宣讲《般若摄颂》,就能得到听受或宣讲《大般若》、《中般若》、《略般若》等一切功德。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认为听一堂课没什么,它的功德不可思议,即使你的心没有专注,光是耳边听到它的声音,功德也是无法衡量。《极乐愿文大疏》说,有一位比丘读诵《般若摄颂》时,屋檐下有一只燕子听到了这个声音,以听此闻法之善业力,它死后转得人身,一出生便会读诵《般若摄颂》。
从旁生到人类,凡是聪明、有智慧、有辨别能力者,都是由往昔听闻过佛法而得来的,所有愚昧无知者也是无始以来未曾闻法所造成的,故而,我们一定要对大乘般若法门有非常大的恭敬心和欢喜心。因为空性缘起法能斩断轮回的根本,所以圣天论师说:“若见缘起理,愚痴则不生,故此一切力,唯应说彼语。”通达了缘起空性的道理,愚痴、实执则不会产生,因此,我们应当尽一切力量,全力以赴地弘扬般若法门。
作为一个佛教徒,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责任和义务,你们不要认为“我是一般的出家人,我是普通的居士,根本没有资格弘扬般若法门”,千万不能这么想。佛陀宣说的甚深法门,是治疗一切世间疾病的妙药,若能遇到具缘的殊胜法器,我们一定要推荐给他,这样对生生世世也有非常大的利益。同时,我们还应该发愿:“生生世世一定要听闻佛法,纵然明天就死亡,今日也要听闻一句法义。”萨迦班智达说:“即使明早要死亡,亦应学习诸知识,今生虽不成智者,来世如自取储存。”即使明日就离开这个世间,今天还是要认真学习世出世间的一切知识,就算今生无法变成智者,不能成为格西,也不能获得博士学位,但是到了来世,会像从银行中取款一样,随时用上这些知识。
有些人对佛法的智慧相当敏锐,当天我讲的课,第二天他能像录音机一样重复,教证、公案可以原原本本讲出来,而且讲的方式远远超过我的语法。我讲法时吞吞吐吐,前言不搭后语,还有很多病句,而他们讲得非常清楚,听起来也很舒服,这就是前世的一种善缘。不然的话,每个人都在洗耳恭听,为什么有些人记得这么清楚,有些人却连字面意思都解释不来?
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大家对佛法应当有强烈的希求心,上师如意宝以前经常说,尼众有一位日巴堪布,他晚年时眼睛看不见,就让觉姆在他耳边念经文,然后依此给别人传法,一直到往生为止。所以,我们在有生之年,要么自己好好闻法,要么给别人讲经说法,千万不要认为该“退休”了。我们这里的法师不应该跟世间人学习,世间人工作几年后就想好好地休息,而我们不能有这种发心。“退休”这个词是世间的说法,如果从某些法师口里说出来,我们肯定会爆发一个“内部战争”。
真正发了菩提心的人,乃至生生世世都应该弘扬教法、利益众生。在此过程中,尽管常乐我净这四种颠倒根深蒂固,完全推翻非常困难,但这方面一定要长期努力。月称论师说:“诸法皆无常,无常皆不净,不净皆痛苦,痛苦皆无我。”四颠倒依靠长期的闻思才能断除,并不是一两天的功夫就可以了。有些人听了三四堂课后没有什么感觉,发现自己还有贪心、嗔心,就开始抱怨佛法不殊胜,这是非常可笑的行为。你在学校里上三天的课,难道就可以大学毕业了吗?学习甚深般若法门,应该有一种耐心、恒心和恭敬心,要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用于佛法方面——佛法的精华就是修持空性和利益他众。
当然,我们每个人的根基、缘分、爱好都不相同,再加上生活环境迥然有异,故各自的收获千差万别。尽管如此,佛法的功德和加持不可思议,只要听受了,就一定会有意义。甚至对其产生邪见的人,虽然暂时会堕落,最终也能依此而得解脱,与没有听过空性的人比起来,还是前者的功德大。
心境实有宗
理极难安立
这一颂主要是让我们断除实有的执著。以上通过反反复复的分析辩论,有实宗[1]承许心境实有的观点,极难站得住脚。
执著心境成实的有实宗,或是认为微尘实有,或是认为心识实有,或是连这些也没有抉择到。他们对虚无缥缈的显现极为执著,然依靠教证、理证进行观察,(后面会用几种中观不共因来抉择,前面也用了人无我和法无我等很多推理,)最终得出结论是:实有法在世间上绝对找不到,执著实有是一种错误、荒谬的见解。
万法中如果有一个实有,麦彭仁波切在《中观庄严论释》中说,一切法皆不会呈现,颂云:“万法若有一成实,诸所知成永不现;万法无一成实故,无边所知了分明。”因为诸法连微尘许的成实都不存在,形形色色的法才能了了分明地呈现。依传承上师的这些教言进行观察,我们就会了解,万法的本质不会有任何实有,不然,诸佛菩萨的智慧应该可以照见,通过理证也可以成立。但是,通达这一点的人非常少。每个人都作茧自缚,用自己吐的实执之丝,把自己缠得死死的。有时候我在大城市里看到密密麻麻的人群,有的认为地位很重要,有的觉得感情必不可少,有的声称财富是万能的……不断产生一个又一个执著,将自己捆得动弹不得。很多富人明明吃穿不愁,几辈子的生活都没有问题,但因为没有证到空性的缘故,总是被自己的种种执著所俘虏,沉溺于痛苦的深渊而不能自拔。
听说在热带地区,有一种捉猴子的陷阱。猎人把椰子掏空,中间留一个小洞,洞里放一些食物,洞口大小恰好能让猴子空手伸进去,而无法握拳拿出来。不一会儿猴子闻香而来,手伸进椰子洞中抓食物,由于手里握着食物,便缩不出来。当猎人来的时候,猴子惊慌失措,但因不舍手中食物,最终只有乖乖落入猎人之手。人又何尝不是如此?一切的烦恼与痛苦都来源于自己的执著,并没有一个真实的东西困扰我们。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将执著之“手”张开,放下种种妄想,如此一切忧愁痛苦自然会荡然无存。
《五灯会元》有一个公案说,有位外道仙人名叫迦罗,他已得五神通,并善于讲法,但未能解脱生死。后来听说佛陀的殊胜功德,他心怀仰慕,双手各持一花来供养佛。佛陀说:“放下。”仙人遂放下左手的花。佛陀再次说:“放下。”仙人又放下右手的花。佛陀又说:“放下。”仙人疑道:“我现在两手空空,没有什么可放下了。”佛陀告诉他:“我并不是让你放下花,你应该放下的,是对六尘、六根、六识的实有执著。”仙人言下顿悟,当即超越生死轮回。
因此,众生之所以流转轮回,最关键的就是没有证悟般若空性。我们听法的时候,觉得空性很有道理、佛陀的智慧很了不起,但由于无始以来的习气比较重,一遇到不顺心的对境,不要说放下万法,就连别人侮辱自己的一句话也放不下。倘若一句话都放不下,万法怎么能放下呢?一句恶言都不能观空,万法皆空又从何谈起?听说有一个瑜伽士,认为自己证悟了空性,开口闭口都说“万法皆空”。后来有个人故意逗他,让他特别生气,那人就说:“你这么一点小事都空不了,万法怎么皆空啊?万法中难道不包括这一法吗?”瑜伽士当场羞愧难当。
所以,修行人千万不要有增上慢,本来自己没有证悟,却认为已经证悟了,到处宣扬自己有功德、有神通,这种现象不是很好。尤其是现在末法时代,很多人特别喜欢听神通神变,水平比较低的佛教群体中,经常有一些不伦不类的人口口声声说有鬼有魔,还授记别人“你马上要死了,以后变成什么什么”,故意诱惑人、欺骗人,故大家理应善于取舍,否则很容易上当受骗!
[1] 中观宗以下的内道和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