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零散收录 >> 【颂词回顾】《入_行_论》160(第九品) 返回

【颂词回顾】《入_行_论》160(第九品)

知幻园 2024-02-01



#726







壬二(别破所许之我)分二:一、破数论外道所假立之我;二、破胜论外道所假立之我。


癸一(破数论外道所假立之我)分二:一、宣说遮破;二、破遣过之答复。


子一、宣说遮破:



声识若是常,一切时应闻,

若无所知声,何理谓识声?

无识若能知,则树亦应知,

是故定应解:无境则无知。




中观师破曰:按汝宗所许,识是常有的神我,缘取声音的耳识常恒不变,那么不管是白天、晚上,抑或睡觉、听课、吃饭,一切时处、一切威仪中都应该听到声音了。因为所谓的常有,是永远不变的本体,如果今天变成这个,明天又变成那个,就是无常而非常有了。


对方解释说:“虽然耳识是常有,但存在外境的声音时,才能听到声音;不存在外境的声音时,也就听不到声音,因为声境不存在的缘故,所以耳识无法恒时闻声。”


中观宗回辩:倘若没有所了知的声境,你们所谓的耳识依何而成立?只有看见蓝布,才能安立缘取蓝布的眼识,只有听到动听的歌声,才能安立缘取歌声的耳识,如果根本没有声音,那单独的耳识怎么安立呢?绝对无法安立。如果说没有声境也存在缘取声音的耳识,那么树木、石头、花朵等也应成能了知声音的能知了。这种观点明显违背了事实,再愚笨的人也知道树木是无情物,没有耳根,不可能听到歌声。因此,可以肯定地说:所知对境不存在,缘取它的识就无有。





#727








子二(破遣过之答复)分二:一、作答;二、破彼。


丑一、作答:




若谓彼知色。



对方回答:“没有声音的时候,执著声音的心识还是存在。因为它是常有的,声音不在近前,它可去认知色法,闻声与见色两个识其实是一体。就像一个人先提水,再生火,虽然做的是两件事情,但人的本体却是一个。”




#728








丑二(破彼)分三:一、以前一太过存在之推理而破;二、以行相相违之推理而破;三、以相互不缘之推理而破。


寅一、以前一太过存在之推理而破:




彼时何不闻?若谓声不近,

则知识亦无。



破曰:既然闻声之识是常有的,那它在认知色法时,为什么听不到声音呢?一会儿缘取声音,一会儿缘取色法,这种识岂不是成了无常吗?





#729








寅二(以行相相违之推理而破)分二:一、安立推理;二、比喻不成立。


卯一、安立推理:




闻声自性者,云何成眼识?



中观宗继续驳斥:何况,你们说闻声之识是常有不变,那怎么会变成缘取色法的眼识呢?因为本体常有之法,不可能有任何变动。






#730








卯二、比喻不成立:




一人成父子,假名非真实。

忧喜暗三德,非子亦非父。



外道反驳说:“闻声之识为什么不能成为眼识呢?如同一个人,观待儿子是父亲,观待父亲是儿子,而其自性不变;同样,一个识观待声音是耳识,观待色法是眼识,观待不同的对境可变成两种法,而实际上是自性一体,这有什么不可以的呢?”(刚才我听收音机,有个人问心理咨询医生:“我非常非常苦恼,父母天天催我,说我三十多岁了,还不能变成爸爸,有没有什么办法啊?”我当时就想,他观待父亲是儿子,但观待还没有降生的儿子,可以是爸爸。世间人就是这样,他们的有些话,我们在寂静山沟里听了以后非常好笑,但城市里的人觉得这非常有道理,可能是环境和生活不同吧。)


破曰:比喻不成立。一个人既是父亲又是儿子,这是不同观待而安立的假名。按缘起空性的规律,在世俗谛中可以观待父亲是儿子、观待儿子是父亲,但如果认为自性实有,父、子两种相违的本体不可能在一个人身上共存,而且其性质任何时处都无法改变,父亲必定不能成为儿子,儿子也必定不能成为父亲。所以名言中的观待完全合理,而要承许这种观待自性成立,是找不到任何依据的。







敬摘录讲记167


更多精彩,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146-149


150-153



154-157


158


159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