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胜日的欢喜——得受菩萨戒
2020
年
7月24日
6月初4
殊胜日得受
菩萨戒
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 传承
仁波切 翻译并传授
酿杰钦布作丹涅咪样
荣内门蓝钦波锕嘉达
巴嘎达锕灿图穴么夺
敦巴特杰坚拉香擦洛
内钦热卧贼诶样康色
蒋华特杰辛拉宜拉门
晋美彭措雅拉所瓦得
恭杰多巴颇瓦辛基洛
恭杰多巴颇瓦辛基洛
恭杰多巴颇瓦辛基洛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意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前言
今天按我们藏历,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第一次转法轮的特别殊胜的日子。按法王晋美彭措的传统,每一年的这一天会传授菩萨戒。
法王到了晚年时,有时候传,有时候没有传。记得在早期时,基本上每年都在传菩萨戒。有时候出去也在传菩萨戒。
记得当时我们86年在五台山,那时也是传了菩萨戒。然后,印度的时候有没有,我不是记得很清楚。凡是法王在学院的时候,几乎每年都传这个菩萨戒。
前几年,法王刚圆寂以后,很想按照法王的传统方式来传菩萨戒,但当时的仪轨没有(找到)。因为当时觉得法王经常会传的,所以没有特别在意。一旦法王离开以后,觉得仪轨很重要。虽然我们有发心的仪轨,还有华智仁波切的著作当中专门有传授菩萨戒的仪轨,但我们总觉得以前在法王面前得过很多次,这个菩萨戒的仪轨很重要,但一直没有找到。
今年冬天时,找到一个音频,是法王传授菩萨戒的仪轨,当时听了之后非常非常欢喜,就好像多年以来丢失的一个如意宝重新得到一样。这种感觉应该无法用语言描述。我立即将上师如意宝的金刚语立成了文字,也给了相关的堪布们献上了。不管怎么样,第一时间也把它翻译成了汉文。
今天,我们按法王如意宝传授的方法,来给大家传一个菩萨戒。
这个之前,可能藏文稍微多一点,但这个仪轨有汉文的,有藏文的。我想,我们这里的有些出家人,以后可能会以这种方式给别人传授菩萨戒。这样的话,法王前面后面当时所讲的内容,有一个传承可能是很好的。
所以也许今晚的这节课可能会稍长一点,但也没有什么,今天可能少睡一点吧!今天六月初四,少睡一点,多行一点善法也可以。
这样的话,我本来没有这个计划,但刚才看到仪轨以后,我想最好我给大家传一遍。因为我肯定是有这个传承的。前两天讲的《地藏经》不敢说有传承,只是念一下,校对而已。
这个菩萨戒的话,因为当时法王讲的时候,我是在场,不是听录音得传承的。不是这样的。
我记得有一次西藏来了一些出家人和在家人,他们请求法王(传菩萨戒),当时法王答应了并传授的。所以这个这也是记得很清楚的。
因此,当时法王传的时候,都在现场。
这里引用的教证也好,所有的金刚语,我想先给大家念一遍,再给传菩萨戒。可能这个时间比平时的课稍微耽误一点,但不管怎么样,相信大家能接受。
先把藏文的(念一下),藏文的多一点。
今天印得怎么样?今天普贤云供小组给大家也发了《地藏十轮经》的大大的书。那个是今天恰达堪布也讲了,它的很多功德——包括经是特别好,包括纸啊墨啊,所有的设计和计划,他们都非常精作细致,也算是给大家做了(一个法供养)。因为《地藏十轮经》,大家也知道它的功德非常大。
所以给念经的道友,一本《地藏十轮经》。这个功德这里不用说。
然后,我先把藏文念一遍。
【仁波切念传承】
这个,可能文字比较多一点,但是,大概用了接受半个多小时是吧?
这样,前面是为大家念的传承。这个传承,可能以后也会用这个,尤其给别人传授,或者自己受菩萨戒的时候很重要。
我也希望、要求,这两天没有课,把我今天念的传承——也就是法王讲的内容好好学一下。因为其中引用了很多教证的内容、菩萨戒是怎么样能在自相续中可以产生。
这个道理,我想很多人可能是发了菩提心,但没有真正生起菩提心,或者不知道菩提心的重要性。
这样的话,按理来讲,在课前,我们会讲《华严经》中的130多个比喻,或者《入菩萨行论》第一品的功德,或者说弥勒菩萨发愿文当中的菩提心的功德等等,这些必须要讲。
但因为时间关系,今天也是念了一天的经,我如果时间太长的话,我看到有的人在梦中听传承,很有功夫,修行很不错的,我是非常“随喜”,他“一举两得”——一边可以睡觉,一边可以听传承,这种人的境界超越了我们的想象。
而且待会儿我们讲课时,有些人可能会边做梦,边接受菩萨戒。少数人可能可以,比较特殊嘛,但大多数人这样的话,我想有点困难。
所以今天我简单地给大家传授一个菩萨戒。
其实这个传授菩萨戒,把学习法王如意宝的金刚语吧,我就原原本本记录下来了。记录下来以后,也翻译成了汉语,这样的话,你们也不会有什么语言的隔阂。
如果法王如意宝在现场的话,他的身体威严和庄严的加持无与伦比,但是语言的话,所说都是我们……因为现在的录音和音频,与以往不同。
以前如果没有不忘陀罗尼的阿罗汉,一般的记性不是很好的人,可能很难原原本本把上师的金刚语全部记录下来。
我们现在不会这样,因为音频可以暂停,可以把它记录下来,又可以暂停……非常方便。
所以我们有把握,原原本本地把上师的金刚语全部记下来了。那这样的话,我想我们很多人,非常了不起的大菩萨——可以这么说吧,我们并不是以分别心赞叹自己的上师,应该是从各方面来想的话,法王如意宝应该是在一段时间中,是一位真正的大菩萨来到人间,为人们传授法要和讲授窍诀,尤其是大乘佛法和密宗的教言,给我们留下了特别珍贵的。
现在,哪怕是一个片段的窍诀和言教,我们也是特别珍惜。
刚才讲了,今天是特殊的日子,在这样的特殊中,我非常非常希望每个人能生起真正的菩提心。
华智仁波切在《前行》当中也有吧,什么“发心不重要,生菩提心很重要。”
发菩提心的话,每个人口头上都会说“我要发菩提心……”但你的相续中要真正生起菩提心,这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最长的长命百岁的,能活到一百岁的,是很少很少的。我想汉地的几个老和尚活过一百多岁,其他人活过一百岁是很少很少的。
所以在这样的人生当中,如果相续中没有生起菩提心,离开人间是非常可惜的。
就像佛教中的根本是别解脱戒,但别解脱戒中最高的是比丘戒和比丘尼戒,但这两个戒,也是有生之年的戒——这一生完了之后,戒体同时毁坏的,下一世可能一点也没有了。
菩萨戒不同的,只要我们没有出现它的违品——没有破戒的话,应该是多生累劫,乃至成佛之前的话,这个菩萨戒永远也不会失坏的。
所以,这么重要的菩萨戒,我们每个人一定要发起这种菩提心。
今天,我个人而言,应该可以这么说吧,在法王如意宝面前受过很多次,在其他的善知识面前也受过很多次,受完了菩萨戒之后,我自己也观察自己的相续,我到底破了菩萨戒没有呢?一般菩戒与其他戒不同,即便它破的话,它每天有受的时候,也可以恢复的,就像毁坏金器一样,这是一方面。
一方面也不敢说,法王在今天的仪轨中也是说,“我相续中应该生起了相似的菩提心。”这样的话,我们不敢说自己相续中生起了真正的菩提心。
不管自怎么说,上师传授之后到今天,虽然人生当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事情——比如有的人故意陷害,有的人故意诽谤,但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应该没有破坏菩萨戒,自己应该还是有把握的。
所以今天为大家传授,这个菩萨戒,应该在有生之年当中,我不管遇到再大的事情,应该不会破坏的吧。
所以,我希望每个人,最重要的菩萨戒的违品——“我要伤害众生,哪怕有机会也再不饶益他”,发了这样的心的话,可能菩萨戒会有可能毁坏,除此之外,它不容易毁坏。学过菩萨戒的人都是清楚的。
今天,我以这样的把握也好,以这样的理由的话,也为大家传授菩萨戒。
首先在人面前受菩萨戒,之后自己每天念发心仪轨受。
其实今天按法王如意宝的仪轨,是《普贤行愿品》和《入菩萨行论》相结合的带有窍诀性的、简便易懂、有近传加持的特别好的(仪轨)。
自己以后自己受也好,给别人传授也好,非常重要。
我也希望,不管在任何世界中,只要是活着,每年在释迦牟尼佛转法轮日,一定要受菩萨戒。如果有条件,在其他的善知识面前受;如果没有条件,可以观想,自己前面的虚空当中,迎请诸佛菩萨和一切善知识金刚上师,在他们面前,按龙猛菩萨的甚深见派和无著菩萨的广大行派的传授都可以。
我们现在要修行的话,不是表面的形式,应该是以此为重要的修行,有生之年当中,乃至生生世世都不能改变。要有非常坚定的信心。
有的人今天修这个,明天修那个,自己没有什么主张,非常浮躁,一直在飘来飘去。其实对于大乘佛教来讲,这种人是不可靠的、不可信的。
我们应该对于自己最根本的修行,就像菩萨戒也好,发菩提心也好——我来到人间,学这个佛,一定要发这个心。这样的话,在人生中什么样的遭遇,也不能放弃,也不能舍弃。
我们有这样的誓言的话,护法也好,天龙鬼神也好,都会保护你,很多事情都会如愿以偿、顺利成就。
所以,我希望今天对于很多人来讲,变成人生当中最大的转折——以前你是自私自利的心,无恶不作,甚至从来没有想过饶益有情;从今天开始,依靠上师如意宝的加持也好,传承上师的加持也好,大家要对自己的人身负责。
如果我们真正减少自私自利的心,增加利他菩提心的话,我想我们的修行会有进步的;如果没有这样,修大圆满也好,修大威德也好,修大中观也好,什么样的高深莫测的法,实际上你是一个具有自私自利的臭皮囊。这样的人能不能成就?非常难。
所以, 最根本性的这些窍诀,大家一定要以非常坚定的、坚固的誓言来印持,这样的话,无论人生当中遇到什么事情,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主意,这样你的修行也会成功的。不然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自己没有的主张——今天说这个法很好,明天说那个上师很好,今天说这个道场很好……没有主见。
昨天给觉姆们发奖,所有的闻思修行的觉姆和堪姆,我给他们讲,不管闻思修行也好,讲辩著也好,都是非常重要的。但很需要自己特别可靠的修行的法门,不管无常观、出离心、菩提心,甚至每天的念发心仪轨的坚定的信念——这个坚定的信念,在有生之年当中,最好不要变来变去。
我自己认为,作为修行人,如果不想当个修行人,另当别论, 我也不提它了;如果真正想修行的话,不要表面作文章,应该在内心当中找到最殊胜的,最适合自己的,这样的修行,应该在有生之年乃至生生世世中,要继续修持下去。这是有深度的法门,这是很重要的。
我不多说了,下面简单地边讲边……
今天是一边念诵,一边给大家传授。念诵时,我们以汉语来念诵。
昨天给大家发的小册子,有吧?有的话……如果没有书的话,和旁边的人(需要的话)一起看。
【注】下面蓝色框里的加粗文字,是法王如意宝传授的菩萨戒略轨原文
正如具足善巧方便、大慈大悲的我等本师释迦佛亲口所说:“汝今谛听,极善思维,当为汝说。”
当你们听闻佛法时,也应认真调整自己的威仪,并用心聆听。
今天的菩萨戒律是这样的。要受的话,首先要听到菩萨戒的功德。
前面按《入菩萨行论》第一品的很多教证,已经大概给大家讲了。希望下来后,道友们好好看看。
其实我们是法王如意宝的随顺者,他的传承弟子。但我个人是很惭愧的。
因为这个记录,是法王一次传的菩萨戒留下来的,其实他每次的引用(教证)都是倒背如流,特别特别羡慕。
刚才我念传承时,我以前背过《入行论》。现在不要说背诵,连文字上(熟练念诵)都是很难的。
法王如意宝是全部背诵下来的,我们也是应该对大乘佛法,尤其对菩提心的功德,有这样的熟悉和熟练,这样的话,对菩萨戒的功德有这方面的信念吧,这是很重要的。
前面,大家知道菩提心的功德很大。刚才我也从另外一个方面给大家讲了。确实,如果我们没有发菩提心而死的话,我觉得特别特别遗憾。
即使你是声闻乘中非常清净的出家人,如果没有发菩提心还是不行的。
一、菩提心的功德
愿菩提心
就我们师徒而言,现今都获得了珍贵难得的人身,遇到了难以遇到的善知识,特别是值遇了更加难得的妙法与金刚乘密法。此时,我们必须要实修真正的教言,使这个暇满人身具有意义。
假设没有令此人身暇满具义,来世如果随业力投生到三恶趣等处,到那时,任何佛菩萨都无法救护,以自己的业力,恐怕连善趣的名字也听不到。
因此,我们必须首先通过四种厌世心来调化自相续。正如寂天大菩萨所说:“暇满人身极难得,即得能办众生利,倘若今生利未办,后世怎得此圆满?”
虽然大悲佛陀根据所化众生的界性、根基、信解、意乐的不同,宣讲了不可思议的法门,但许多法门是针对下等智慧与中等智慧的众生而宣说的,而对于具有上等智慧的诸位行人,主要讲的是依靠因安乐的菩萨乘而趋入果安乐的佛地的珍宝菩提心。
除了这个菩提心,修其他善法很难有如此大的利益。
当今,五浊猖獗,不善与五毒烦恼的乌云如黑夜般笼罩大地,善法的光明不要说如日月般璀璨,甚至连点点星光也没有。一些具有福德的人所生起的少许善法光明,就像黑夜中的闪电一样短暂。如果想摧毁这样的恶缘、违品,生起殊胜的善法功德,必须唯一实修此珍宝菩提心。《入菩萨行论》说:“犹如乌云暗夜中,刹那闪电极明亮,如是因佛威德力,世人暂萌修福意。”
这样的珍宝菩提心,是有寂一切善聚的源泉,堪为所有利乐的唯一因,可以彻底息灭三界所有众生的痛苦,成办无余的吉祥善妙。大悲诸佛及佛子经过累劫观察思维,发现没有比菩提心更殊胜的法了。《入菩萨行论》说:“佛于多劫深思维,见此觉心最饶益,无量众生依于此,顺利能获最胜乐。欲灭三有百般苦,及除有情众不安,欲享百种快乐者,恒常莫舍菩提心。”
即使菩提心在自相续中生起一次,也会很快成为菩萨。从那时起,他的名称转依为“佛子”“菩萨”,而意义转依为,获得世间君王、帝释、梵天、转轮王等所有尊主们向其足莲顶礼的善德。《入菩萨行论》说:“生死狱系苦有情,若生刹那菩提心,即刻得名诸佛子,世间人天应礼敬。”
任何未被菩提心摄持的身语所作的善根,会因为不回向、颠倒回向、嗔恨、向他炫耀、后悔等而被摧毁。而以菩提心摄持的善根,即使只是一个小善根,也会获得难以置信的人天圆满安乐,乃至没有究竟成佛、没有获证菩提之间,此善根会日益增上,不会有耗尽的时候。《入菩萨行论》也说:“以是善行恒微弱,罪恶力大极难挡,舍此珍宝菩提心,何有余善能胜彼?”
此外,如果此菩提心在相续中出现,纵然今生造了命终后必定会立即堕入无间地狱的五无间罪等弥天大罪,基本上也会得以清净,即使还有少许余罪,也只会感受如线团从地上弹起般短暂的果报,而不是一直待在地狱里。
除此之外,所有其他不善的顺后受业,如杀生、不与取、邪淫,都可以在一刹那被摧毁,就像劫末火将草木林苑焚毁无余一般。如云:“如人虽犯极重罪,然依勇士得除畏,若有速令解脱者,畏罪之人何不依?智者弥勒谕善财,彼心利益无限量。”
我们不管出家人还是在家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知道有多长时间。在有生之年之前,菩萨戒没有破,是完整的话,即便你堕入地狱,也是非常短暂,如弹指间。
所以,我们一方面生起欢喜心;一方面,两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佛在印度鹿野苑转法轮日,是全世界的特别殊胜的佛教徒特别重视的一个节日。在这个日子里,我们观想十方诸佛菩萨,在他们面前受菩萨戒的话,我相信诸佛菩萨的加持,我们相续中的菩萨戒、菩提心,一定会稳固地安住下来。
其实,表面的修行人很多,但真正地、实实在在地在心中有菩提心的人,不是那么简单。
如果心里真正有菩提心,很多事情对你而言是非常轻而易举的事情。人生中的很多苦难,对你而言——因为人生中很多的苦和眼泪,全部是因为自私的心、非常惭愧地出现的。如果我有利他的菩提心,那么人生中自认为的痛苦不足挂齿,可以轻而易举地面对。
真正我是这样想的,我们人生中的很多痛苦,都是因为没有菩提心。如果有了菩提心,痛苦就变得特别特别简单。我们自私的这些痛苦,如果我们相续中有了特别强烈的菩提心,这个人会过得非常快乐。不管怎么说,人生的痛苦对他而说,不是什么事。
从我们世间的角度讲,人生的快乐,最好的窍诀就是菩提心,从个人而言是这样的。
以上主要讲了愿菩提心的功德。
我根据《入菩萨行论》的第一品做了简单讲解。更详细的内容,在《华严经》中以一百三十种比喻作了广说,由此可以了知。
一、菩提心的功德
行菩提心
菩提心可分为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以实际行动摄持。
其中,行菩提心的功德利益更大。如云:“何时为度尽,无边众有情,立志不退转,受持此行心。即自彼时起,纵眠或放逸,福德相续生,量多等虚空。”若将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一起受持,此功德则更为广大。
从真正行持利生的事情开始,直至没有退失菩提心之间,如果真实行善,必定会产生不可思议的功德;即便没有行善,只是靠放逸、看戏、唱歌、跳舞等无记之事度日,其善根也会像大河的相续一样延绵不绝,无有穷尽。
此外,如云:“为信小乘者,妙臂问经中,如来自宣说,其益极应理。”菩提心不同于其他任何善根,它的功德令人难以置信。原因是它的所缘对境——众生是无量的,时间是乃至轮回未空之际,意乐是令无量众生获得佛果,因此,善根和果报也是无量的。
这就是菩提心和其他善根的不同之处。
再从另一个原因讲,如云:“若人思疗愈,有情诸头疾,具此饶益心,获福无穷尽。况欲除有情,无量不安乐,乃至欲成就,有情无量德。”
只想消除一个众生头痛的发心,功德尚且不可思议——据经典记载,从前有一个商主叫匝哦之女,堕入地狱后看到一个众生头上旋转着铁轮,所以对他生起悲心,并发愿“希望他的痛苦成熟于我身”,以此立即消除了自己的恶趣之苦而生于善趣天界。他只想消除一个众生头痛的发心,都有这样的功德,那么想成办天下无边一切众生利益的发心,有多大的功德利益更不必说了。
如云:“仅思利众生,福胜代诸佛,何况勤精进,利乐诸有情?”偶尔生起想利益众生的善心,比多生累劫中用七宝供养十方佛菩萨的功德更大。而菩提心不仅是给予众生暂时的利益,是想让众生成就佛果的大利,如果一个人真正去行持它,所获得的功德更是不言而喻,所以这是极其难得的。
如云:“是父抑或母,谁具此心耶?是仙或天人,梵天有此耶?彼等为自利,尚且未梦及,况于他有情,生此饶益心?他人为自利,尚且未能发,珍贵此愿心,能生诚稀有。”
在这个世界上,人们都说最慈爱的是父母,但父母只是为孩子提供吃穿,并没有让他获得佛果的发心。
同样,欲界、色界中如梵天之类的天人,尽管对众生具有无量饶益心,却也从未有过这样的善妙意乐。
这些被统称为世间大尊主的众生,尚且没有生起过菩提心,那普通众生的相续中更是如此了。
由此可见,一旦我们生起了菩提心,应该特别欢喜和愉悦,这是值得恭敬的。
二、受菩萨戒
前行
一般来说,如果想受菩萨戒,先应该在住处陈设三宝所依、供品等,并怀着清净的欢喜心,修七支供来积累资粮。
假如没有条件准备供品等,就在心里明观佛刹的装饰和庄严,并将自己的身体、受用、三时善根全部供养。
之后,上师坐在狮子座上,详细讲解不住有寂二边的胜义菩提心以及世俗菩提心的功德利益。关于菩提心的功德利益,讲得最详细的是《华严经》中的一百三十个比喻,中等的则是《入菩萨行论》的利益品,最起码也是《弥勒愿文》中的 “能除诸恶趣,明示善趣道,引至无老死,顶礼菩提心”这四句偈。
依此可以对菩提心的功德生起定解。
下面我们受菩萨戒:
首先,对上师善知识生起等同三世诸佛之想。然后怀着“请真实赐予我堪为无余利乐之唯一因的珍宝菩提心”的信解和希求,跟随上师念诵三遍:
能除诸恶趣,明示善趣道,
引至无老死,请赐菩提心。
下面,首先是祈请传菩萨戒。
祈请传菩萨戒的话,以前《弥勒发愿文》当中有一个“能除诸恶趣,明示善趣道,引至无老死,请赐菩提心。”这个要念三遍。
首先将善知识想成一切诸佛菩萨的本性,然后希望他给我赐予一个能遣除恶趣的门,明示善趣的道,最后到达涅槃。
这个一定需要菩提心,希望上师给我赐予菩提心。
我用藏语念,你们也用藏语祈求,意思是这样的。我念一遍,大家跟着我念。
【仁波切念藏文,弟子随念】
这样,意思就是说,这样祈求三遍以后,上师就可以说:
上师说:“三世诸佛历经多劫观察思维后,才寻觅到菩提心,世界上没有比它更有利益功德的法了。我把这样的菩萨戒传授给你们。”
然后上师念诵一遍:
众生导师以慧观,彻见彼心极珍贵,
诸欲出离三界者,宜善坚持菩提心。
“整个三世诸佛在多生累劫中观察,才发现菩提心让世界上所有的众生得到利益,没有比它更重要的事情了。”
所以,上师念诵一遍【藏文】:
众生导师以慧观,彻见彼心极珍贵,
诸欲出离三界者,宜善坚持菩提心。
意思就是说,众生导师佛陀在多生累劫中观察,才发现菩提心在世间是无与伦比的,唯有它才能救度无量的众生。
上师念一遍,表示这样的开许。
此时,观想自己所在之处不是一个坑坑洼洼、到处都是石头、瓦砾和荆棘的地方,而是一片琉璃大地,这里以金子描绘的方格图案划分地界,地面富有起伏的弹性,具有极乐世界的圆满庄严。
师徒一起念诵一遍:
善愿十方地,无砾无荆棘,
平坦如舒掌,光滑似琉璃。
在这样一个圆满的刹土中央,陈设着各种各样的供品,装饰得无比庄严,就像《普贤行愿品》或《极乐世界庄严经》中所描述的那样。
大家共同念诵一遍:
内外人天胜资具,乐音饰鬘神馐衣,
佛及佛子宏愿生,普贤供云所庄严。
此时,我们大家先观想自己的世界,陈设着各种供品和装饰,就像《普贤行愿品》和《极乐世界庄严国土经》中所讲的一样,要想到,世界并不像我们现在的世界肮脏、坑坑洼洼、脏乱不堪……不是这样的,应该到处是像琉璃世界一样庄严的世界。
同时,我们将世界观想成庄严的,然后通过三遍供养咒,来迎请诸佛菩萨。
接下来,我们用面的念诵,大家一起来念诵。
【跟着维诺师一起唱诵:】
善愿十方地,无砾无荆棘,
平坦如舒掌,光滑似琉璃,
内外人天胜资具,乐音饰鬘神馐衣,
佛及佛子宏愿生,普贤供云所庄严。
并念诵三遍供养咒:
纳摩Ra纳扎雅雅 纳摩巴嘎哇得 班匝儿萨Ra扎玛儿达呢 达塔嘎达雅 阿儿哈得 桑雅桑波达雅 达雅塔 嗡班贼儿班贼儿玛哈班贼儿 玛哈得匝班贼儿 玛哈波雅班贼儿 玛哈波德泽达班贼儿 玛哈波德曼卓巴桑札玛纳班贼儿 萨儿瓦嘎儿玛 阿瓦Ra纳 波效达纳 班贼儿娑哈
【跟着维诺师一起念诵三遍供养咒:】
纳摩Ra纳扎雅雅 纳摩巴嘎哇得 班匝儿萨Ra扎玛儿达呢 达塔嘎达雅 阿儿哈得 桑雅桑波达雅 达雅塔 嗡班贼儿班贼儿玛哈班贼儿 玛哈得匝班贼儿 玛哈波雅班贼儿 玛哈波德泽达班贼儿 玛哈波德曼卓巴桑札玛纳班贼儿 萨儿瓦嘎儿玛 阿瓦Ra纳 波效达纳 班贼儿娑哈
好,这样我们念三遍供养咒以后,我们整个非常庄严的世界当中,迎请诸佛菩萨。
之后,明观在圆满庄严的刹土中央,安住着供养对境——诸佛菩萨,他们如同芝麻荚被打开般无有间隔地周遍,作为我们发殊胜菩提心的见证。
上师念诵一遍:
众会围绕诸如来,悉在菩提树王下。
迎请诸佛菩萨,按《普贤行愿品》中的偈颂,意思就是说,众会围绕的如来,都迎请在菩提树下,这是按显宗当中的迎请方法。
【上师唱诵藏文:】
众会围绕诸如来,悉在菩提树王下。
这是我们在受菩萨戒时,在我们虚空当中,或者世间当中,诸佛菩萨成为见证者。
那么接下来,我们大家一起来共同念诵,迎请诸佛菩萨:
同时,观想十方浩瀚刹土中的诸佛菩萨亲自降临,与自己观修的本尊成为无二无别。之后与本尊无二而做供养,在没有究竟菩提心之前,他们一直安住。
师徒共同念诵一遍:
祈愿无余众生怙,摧破残忍魔军尊,
如实了知一切法,诸佛眷属临此处。
为悯我等众,汝以神变力,
我作供养间,祈请佛安住。
【跟着维诺师一起唱诵:】
祈愿无余众生怙,摧破残忍魔军尊,
如实了知一切法,诸佛眷属临此处。
为悯我等众,汝以神变力,
我作供养间,祈请佛安住。
我们在观想整个世界时,世界是清净的。同时,我们观想如来,迎请到我们的世界当中,一切如来迎请至我们的刹土,一起为我们受菩萨戒作证。
如是在诸佛菩萨面前修七支供:
(一)顶礼:我等师徒一同以身恭敬合掌、语恭敬祈祷、意恭敬随念功德来顶礼。自己的身体不是一个,而是幻化出无数亿个。观想不仅仅只有自己,所有无边的众生也以这种方式在顶礼。所有的身体一起恭敬顶礼。
在这之前,我们在诸佛菩萨面前,作七支供。
七支供,大家应该知道,首先是(一)顶礼支。
我们一起来用身体恭敬合掌,语言恭敬祈祷,意恭敬随念如来的功德而顶礼。不仅是自己一个人,幻化成无数向诸如来顶礼。不止是自己幻化,所有的无边众生以这种方式 ,向诸借菩萨顶礼。
这就是向诸佛菩萨顶礼,这是顶礼支。这样观想。
(二)供养:观想将自己的身体、受用、三时善根、以总持咒和等持幻化的一切供品全部供养诸佛菩萨。
(二)供养支:
观想将自己的身体也好、受用也好、三时善根,以总持咒和等持、幻化的意幻的方式 ,供养诸佛菩萨。
(三)忏悔:自他一切罪业之因,即贪、嗔、痴。罪业之门,即身、语、意。罪业自性,即自性罪与佛制罪。时间,是从无始以来到现在。对于往昔所造的一切罪业,通过心生后悔的厌患对治力、立誓今后不再犯的返回对治力、佛菩萨作证的所依对治力、发殊胜菩提心等的现行对治力这四力进行忏悔。
(三)忏悔支:
我们自他一切罪业之因——以贪嗔痴为主的一切自性罪、佛制罪,无始以来所做的罪业,全部在诸佛菩萨面前,通过四对治的方法进行忏悔。
(四)随喜:对凡夫、声闻、缘觉、菩萨、佛陀等所做的一切善根,无有嫉妒,欣然随喜。
(四)随喜支:
我们对凡夫也好,声闻也好,缘觉也好,菩萨也好,佛陀等所做的所有的世间出世间的一切功德和善法,无有嫉妒心地进行随喜。
(五)(六)祈请住世、请转法轮:当安住于十方浩瀚刹土中的佛菩萨、上师善知识们不转法轮而示现涅槃时,我以身语意恭敬地祈请他们相应一切有情的各自缘分与信解而转不同法轮,乃至轮回未空之间,不趣涅槃而长久住世。
第(五)和第(六)个,祈请住世支、请转法轮支:
我们在十方的世界当中,不管是诸佛菩萨也好,善知识如果不想住世,就祈求他们住世;如果不愿意转法轮,我们就非常认真地祈请他们转法轮。
(七)回向:以此六支所摄的一切善根,为众生获得无上菩提而普皆回向。
(七)回向支:
之后把上述的六个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让一切众生获得菩提。
以这样的方式 ,大家一起念《普贤行愿品》的七支供的念诵法。
带着这种信解,师徒共诵一遍《普贤行愿品》的“七支供”部分: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
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
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
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
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
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
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
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法轮。
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
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法轮,
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跟维诺师一起唱诵:】
【1、顶礼支】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
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
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
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
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2、供养支】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
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
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
【3、忏悔支】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4、随喜支】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
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5、6、祈请住世支与请转法轮支】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法轮。
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
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法轮,
【7、回向支】
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以上完成了受菩萨戒的前行法。
这以上,受菩萨戒的前行部分已经圆满了。
二、受菩萨戒
正行
依照全知法王龙钦绕降与持明无畏洲的意趣,正行需要以三祈祷垂念、三皈依作为基础。
首先,以请求见证者的方式三次祈祷垂念。
上师念一遍,弟子重复一遍,如是三次:
祈请十方一切出有坏正等觉及十地菩萨摩诃萨上师垂念我。
接下来,要受菩萨戒的正行。
受菩萨戒的正行,按照全知法王龙钦绕降与持明无畏洲,也就是智悲光尊者,按照他们的传统和意趣,都需要进行三祈祷垂念,还有三皈依作基础,一直是这样认为的。
所以,我们每天的课前和课后受菩萨戒,也是按他们的要求,需进行首先的三祈祷垂念——十方诸佛菩萨和金刚上师,垂念我们,我们要受菩萨戒,他们一定要作见证。
下面我念藏语,大家跟着我念。
【仁波切念藏文,弟子随念】
之后是三皈依。“我从今日起,乃至未获得佛果之间,唯一皈依本师出有坏,普皆修学以菩提心为主的大乘道法宝,依止一切会众之最——圣者僧众为伴而普皆修行此佛果。”
具足这样的立誓后,上师念一遍,弟子重复一遍,如是三次:
乃至菩提果,皈依诸如来,
正法菩萨众,如是亦皈依。
刚才是所有的十方的佛垂念我,所有十方的菩萨垂念我,所有十方的金刚上师垂念我……
十地菩萨摩诃萨,好像这个在藏文中有没有?是不是掉了?喇嘛多杰——金刚上师……一切出有坏正等觉十地菩萨摩诃萨、金刚持……这地方又掉了字?“大金刚持上师”,这里又掉了,藏文中再加几个字啊!
这样祈祷三遍,然后开始皈依——乃至菩提果之间,要皈依所有的如来。
然后菩提心,所有的如来的正法菩提心,所有的行者就是菩萨众。乃至菩提果之间,我要皈依佛,皈依佛的大乘法门,皈依大乘法门的所有行者——就像文殊菩萨、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地藏王菩萨,这样的行者。
没有受过的,就受皈依戒;如果受过,就可以多多益善。
在念诵第三遍的最后一句时,上师弹指或拍手。大家听到这个声音的同时,观想你们各自得到了大乘皈依戒——要生起这种“得心”,以及无量的欢喜心和恭敬心。
下面跟着我念。
【仁波切念藏文,弟子随念】
这样你们就获得了皈依戒。
我看到你们这些偈颂重复得很顺的,呵呵,因为每天都念,前面……嗯,很厉害的。
这是皈依,下面是真正的菩萨戒,是发菩提心的偈颂。
下面开始真正受菩萨戒:
菩提心有愿菩提心与行菩提心两种,愿菩提心是指想救护众生的意乐,行菩提心则是以加行摄持的意乐。如同往昔善逝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佛子文殊童子等发起 “将一切有情安置于佛果”的菩提心一样,我也应当发起“将一切有情安置于佛果”的愿心。
如同诸佛菩萨为令众生获得佛果而守持戒律、修行等持、精进积累闻思修的智慧一样,我也应当如是次第修学。
尽管开始时我们做不到像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那样的行为,但正如《入菩萨行论》所说:“佛陀先令行,蔬菜等布施,习此微施已,渐能施己肉。”至少一开始你可以布施别人少量东西,比如酸菜,然后逐渐串习……当你有朝一日得地时,自然会施舍自己的血肉,没有任何不舍或吝惜。
就像那些承诺念观音心咒一亿遍的人一定会尽力去念诵一样,我们也必须尽最大努力去学修佛子菩萨的行为。
然后上师带着弟子重复下面的偈颂,当念完第三遍时,弟子会得到菩萨戒。
虽然印藏诸大智者、成就者,关于生起戒体的界限有诸多不同观点,但归纳其要义是,在第三遍之后,当上师用弹指表示时,每个人要生起一种“我已获得了愿菩提心与行菩提心”的得心,以此才能得戒。
以这样的观想,上师带弟子依次重复三遍:
如昔诸善逝,先发菩提心,
复此循序住,菩萨诸学处。
如是为利生,我发菩提心,
复于诸学处,次第勤修学。
我会念三遍,念最后一遍作一弹指,这时你们内心当中要观想,自己获得了菩萨戒。
我刚才也讲了,这里再次说一下。
因为有的人可能没有真正发过菩提心,在上师面前,很认真地——做任何事情,比如各个国家要入他的团队,入党,要有一种宣誓。今天经堂里有这么多佛经、佛像,还有很多上师的像,还有观想的虚空当中有迎请的诸佛菩萨和金刚上师,我们应该很认真地(并不是为了吃一点东西来这里,其他很散乱的心),应该在人生当中(就像一个人结婚的当天,他是很重视的。一个人的人生中最重要的变化,他会永远记得清清楚楚的),我们也是一样的,如果你以前你发过菩提心,增上就可以; 如果以前没有发过真实的菩提心,供品也好,仪轨也好,我自己认为完整无缺。
虽然我不一定是有资格传菩萨戒的人,但可以做一个——就像有的国家,有的人做代表不一定可以,但作为签字是可以的,是可以委托的。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看,我们今天每个人都把它当作人生中最重要事情。因为发了菩提心之后,你真正变成了——你的名字变成了“菩萨”,你真正变成了人天的供养处、皈依处、顶礼处,你的意义变了,名称也变了。要达到这个目的,一定要有非常强烈想当菩萨的心。
有的人说:“当菩萨不方便,好累啊好苦啊,还是当我的声闻。”如果这样的话,一会儿重复时不要念,不要重复,你不要做菩萨,菩萨太辛苦了!
但我想我们得人身真的非常不容易,如果相续中有真正的菩提心,在当今的佛教徒中是非常重要的。 我遇到很多佛教徒,有的佛教徒连出离心都没有发,只是办个皈依证,浑浑噩噩地过一生。这不是很正式的。
希望我们遇到这样的上师和大乘佛法时,自己也应该名符其实地做一个菩萨。
以后的人生当中,可能会有人害你……菩萨戒会退失,但我们可以忏悔,可以再次受。
如果这次受菩萨戒受得很好,可以不断地再次地增加。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想,很多以前没有发过菩提心的人,真正地发起来;以前发过的人,更加完善、更加完美。
下面就像宣誓一样的,有的人在上帝面前宣誓,有些是在虚空中宣誓……但宣誓时不是什么都不观想,不是这样的,不然就变成了口是心非。
我们可以这么想:我们要度众生。我们流转在轮回中,是无数的生死,一直没有得到解脱。是什么原因?
今天我们发了菩提心,从小资粮道开始,有了解脱的开始和解脱希望;如果我们没有发的话,在这个轮回中,就是真的没完没了的,一直漂泊无边。
我们不说众生,我们自己在轮回中受的苦已经够了,什么生老病死的苦,爱别离的苦……什么样的烦恼都已经受够了!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要真正地发菩提心。如果这样的话,我相信这个传承,有很多与众不同的加持和力量。
包括我个人也是这样的。我以前没有发菩提心时,性格特别不好,我在小学和初中时到处是打架的痕迹,自从法王如意宝广大的心摄受以后,有的你们知道,有的你们不知道,我在人生当中遇到的无缘无故的陷害,如果是以前,我肯定不会放弃的——我们人都是人,你平白无故以对我这样,我至少可以拼一下,应该可以的。按我以前的习气,我不是胆子特别小的,而且在打架方面很有喜好的,很有意乐的。
但后来想,人生是短暂的,最珍贵的是菩提心,不管什么情况下,都不能放弃。
很多次,我在发了菩提心之后,至少在形象上有一些改变。
我希望很多人从今天——2020年的7月24号,藏历的6月初4,在这个时候,每个人应该在内心当中要有所变化。这是我们今天受菩萨戒的目的。
如果我们真正生起了菩提心,在多生多世中都不会退失戒体。大家应该清楚 。
接下来会念两遍,之前辑取了法王如意宝的声音,虽然依靠声音不能真正获得菩萨戒,但这是一种加持。
上师是真正给我们传过了菩萨戒,大家可以听一下,上师是怎么给我们传的菩萨戒。
【放法王如意宝的录音,全部内容在文首】
上师一弹指……
我们听一下上师是怎么传的,下面给大家传。第三遍念完之后,自己要想获得了戒体。
【仁波切念藏文,弟子们随念】
念完第三遍后,上师发出弹指声。同时,大家观想自己得到了珍贵的菩萨戒。
这是我已经念了两遍了,然后最后一遍时,我拍手。
上师当时两种行为都有,有时是弹指,有时是拍手(可能人比较多吧),这两种的任何一个,大家听到时要想到:我在听到这个声音的同时,已经获得了菩萨戒的戒体。当下获得了菩萨戒,生起了菩提心。要这样想。
最后一遍重复啊!
【仁波切念最后一遍,弟子随念】
【上师弹指、拍掌,弟子说“拉索”】
哦呀,这样已经获得了菩萨戒之后,下面修自他欢喜心。
从现在开始,在没有持续趋入损害一切有情的意乐和行为期间,大家都成了菩萨,从此踏上小资粮道,最迟将在三大阿僧祇劫后必定成佛。
当然,这是就没有以殊胜的方便与智慧摄持而言的。
假设以殊胜的方便与智慧摄持,将比“必定行道”之类更快地获得佛果。
因此,所有趋入此乘的行者,都是善缘者,具足成办众生利益的威力,是三世诸佛之子,是诸位菩萨的兄弟,一切女神空行将视你为友伴而鼎力相助。
所以,每个人应该心生欢喜,让菩提心越来越增上,要想到“从今天起,我让这个人身真正具有了意义”。
为什么呢?从现在开始,我已获得了成为佛陀种姓——菩萨的善缘。像我这样一个满是业障与烦恼的断缘者,已经得到了菩提心,就像一个“并非得者”的盲眼老妇,从“并非得之对境”的垃圾堆里,得到了“并非所得之财”的如意宝。她肯定会想:“像我这样一个双目失明的老太婆,竟然得到了这样的如意宝,这是做梦吗?它会不会被敌人抢走呢?”然后非常珍惜它。
同样,“并非得者”而具足一切束缚的异生凡夫,在“并非得之对境”的不善业与贪嗔痴等烦恼之处,得到了“并非所得之财”的一切有寂善聚之源的珍宝菩提心,实在是值得欢喜,这难道是梦吗?如今的这种大善缘,纵然遇到危及宝贵生命的事情也绝不能舍弃,对此应该生起欢喜心。
自己欢喜心:
今天获得了菩萨戒,自己的人生有意义了,从今天开始,真正已经处于释迦家庭当中,也成为如来的佛子。以后,自己不管做任何事情,不能损害如来的种姓,因为我们是无垢的种姓。
我们如同一个盲人,在垃圾里得到了一个如意宝和金子一样,获得了如意宝一般珍贵的菩提心。
那么,大家(重复还是一起念诵?)一起念诵吧!
然后上师带弟子依次重复或者共同念诵:
今生吾获福,善得此人身,
复生佛家族,今成如来子。
尔后吾当为,宜乎佛族业,
慎莫染污此,无垢尊贵种。
犹如目盲人,废聚获至宝,
生此菩提心,如是我何幸。
【跟着维诺师一起唱诵】
今生吾获福,善得此人身,
复生佛家族,今成如来子。
尔后吾当为,宜乎佛族业,
慎莫染污此,无垢尊贵种。
犹如目盲人,废聚获至宝,
生此菩提心,如是我何幸。
以上是修我们自己的欢喜心。
这是自己生起欢喜。
确实我们在座的人,不要说大乘菩提心,可能出离心和生命无常的念头都没有生起过,中有这么好的机会,要生起无比的欢喜心。
下面是令他众欢喜:
“世界上所有的众生,尤其是鬼王、女鬼、独角鬼、冤鬼、厉鬼等不喜欢佛教并损害众生的现有一切非人请听好了:就是在今天,我以诸佛菩萨为见证,邀请以你们为主的一切有情来做客。
第二是我们要令别人生起欢喜心。
你有了菩提心之后,其他的所有的鬼神也好,罗刹也好,世间中的任何人非人,也应该生起欢喜心。
因为世间如果有一个菩萨,对无量的世界都是有利的。而且对世界的众生,不仅是用一般的衣食来帮助,甚至给他们带来生生世世的利益。
若问:请你们做客的话,能给你们什么呢?
暂时的人天殊胜安乐,以及究竟的妙乐——不可思议自性佛果如意宝,这是我所立的誓言。纵然把我的身体砍成百瓣、剁成千块,甚至夺去生命,我也绝不会舍弃这一承诺。
各位不需要经历任何艰难困苦,唯一由我来给你们创造安乐,愿你们欢喜快乐。不管你们以前怎样,从今以后,希望你们断除嫉妒、暴躁易怒的心态,在我修持菩提的过程中,全心全力尽可能地扶持我、帮助我。”
所以我们对全世界的众生宣布 :我已经发了菩提心,你们应该开心,不要害怕,我不会害你们的。呵呵呵呵~但也不要欺负我。不能因为“全部变成了菩萨,我们就欺负他们”,不能这样的。
有了这种利他心,所有的粗暴的心,全部自然会消失的,世界会和平的,一切快乐也会垂手可得的。
如此令其他众生欢喜。
接着,随念下面的句义,上师念一遍,弟子重复一遍,或是共同念诵一遍:
今于怙主前,筵众为上宾,
宴飨成佛乐,普愿皆欢喜。
所以下面是令他众欢喜,大家一起来念诵。
【跟着维诺师一起唱诵】
今于怙主前,筵众为上宾,
宴飨成佛乐,普愿皆欢喜。
至此,受菩萨戒已全部圆满。
好,这样的话,今天我们传授菩萨戒的仪式已全部圆满了。
我们把所有的善根,回向给一切众生。让佛法兴盛圆满,让众生快乐无比,整个世界变得如同初劫一样,一切器世界和一切有情世界都六时吉祥。
以这样的心态,大家一起来做回向。
后行
结尾的回向与发愿,可以念诵《普贤行愿品》将此次善根和讲法闻法的善根一并回向。
一般来说,关于菩萨戒的传承,有本师佛陀传授、文殊菩萨结集、龙猛菩萨父子诠释、寂天菩萨弘扬的甚深见派,也有佛陀传授、补处怙主弥勒菩萨结集、无著菩萨父子诠释、阿底峡尊者弘扬的广大行派;就藏地而言,有依照全知法王在《大圆满心性休息》中所说、基本上与甚深见派相同、以《入菩萨行论》为准的受戒方法;此外,根据持明无畏洲在《功德藏·欢喜雨》中所说,堪布根华造过二轨圆融的受戒仪轨,也有这种传统。
上述所有戒规和发心的传承,我都曾完整得受过,并自认为生起了造作的相似菩提心。
今天给大家传的这个菩萨戒,实际上是《入菩萨行论》和《普贤行愿品》的结合,基本上随同于甚深见派,但也包括了广大行派。
我已经为你们传了戒。得到这些传承所传下来的戒律,你们应该值得欢喜。
这次大家是在上师善知识前受戒的,大多数内容跟着上师一起重复。
此外,根据华智仁波切的传统,也有一个以《入菩萨行论》为框架的规则,所有内容都要和上师一起念诵。
不管怎样,这次我们是以《入菩萨行论》为主、《普贤行愿品》为辅,正行需要跟着上师善知识重复念诵来受戒。
平时讲法、闻法等行持任何善法,首先受菩萨戒很重要。
我们传法前后的念诵,具足往生极乐世界的四因,因此有着标准、如法、圆满、不可思议的特殊传统。
以这次大家发菩提心、讲法闻法等这一善根为主,我们将自他三时所积累的一切善根汇集起来进行回向:祈愿利乐源泉的佛法如意宝兴盛于一切时空,长驻世间;持教大德们长久住世,事业圆满,一切意愿无碍而如意成办;
尤其是,对于“总”的一切众生、“别”的藏地雪域上下众生无偏具有饶益善心并精勤利益事业的持教大德们,祈愿他们心愿圆满;愿所有国家风调雨顺,稼畜兴旺,杜绝一切人疾与畜疫;大家犹如具圆初劫的人那样福祉圆满、充满喜乐,在不久的将来,依靠菩提心之道获得佛果,然后以相应众生各自缘分的二十七种事业等利益天下无边众生。
这如同佛子文殊菩萨的愿力一样—— “文殊师利勇猛智”,文殊菩萨的愿是什么呢?“满彼事业尽无余,尽未来劫恒无厌。”圆满什么愿呢?“我所修行无有量,获得无量诸功德,安住无量诸行中,了达一切神通力。”我们无法揣测佛子菩萨们的弘法利生事业,所以,为令尽虚空际一切有情根除轮回,我们怀着深广的愿心以回向与发愿进行印持。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有海诸有情。
最后,以《愿海精髓》《普贤行愿品》来圆满回向……
后记
此文是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亲口所传的《菩萨戒略轨》,由弟子索达吉立成文字。
此仪轨简便易行,既不失传承加持,又具足窍诀精要。
往昔法王每逢初转法轮日等佛教节日,都有传授菩萨戒的传统。
诸位随行者若依此略轨自受菩萨戒,或是为他人传授,极为重要。
千言万语凝为平凡的一句: 生日快乐,怙主仁波切~ |
文字整理 | 祥
排版 | 祥
图片 | 网络
求学足迹
个人公众号,记录整理,自利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