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看教育(三十五)
慧眼看教育
仁波切曾说:
他没有别的伏藏法,
大学演讲系列就是他的伏藏法。
家庭教育
之人格教育
问:我是一个十二岁孩子的妈妈,请问如何能让孩子身体好、学习好,性格等方面也好?
答:这些要全部圆满实现是很困难的。但是在他小的时候,对他进行人格教育至为关键。
而这方面的教育,父母负有第一责任。如今很多父母把对孩子的教育全部交给老师, 这是没有尽到为人父母的职责。
现在的有些年轻人,已经在学校学了十几年,应当对很多人生道理了如指掌,但事实并非如此,他们可能连基本的做人原则都一无所知。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归根结底是父母没有教过。
在中国古代,父母都会尽职尽责地教育自己的孩子。确 实为人父母者应当付出时间和精力教导孩子,告诉他: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什么语言可以说,什么语言不能说……这种家庭教育非常重要。
俗话也说“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妈妈教给孩子的知识,会成为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思想。除了缘分特殊的人在人生摸索中形成另外一种思想,其他人基本都是如此。
那么,如何对孩子进行人格教育呢?
就是要培养孩子的善心,因为善良是做人的根本。
另外,要让孩子多背诵,尤其四到十六岁的孩子记忆力非常好,虽然他不一定能很好地理解,但是可以让他先把一些重要的道理背下来。
——节选自
《佛学之生态思想》南京林业大学问答
家庭教育之
慈悲教育
问:父母应该如何教育孩子?
答:对于孩子,最重要的是慈悲教育。
人的一生会有种种不同经历,但对人影响最大的,一般是16 岁之前的生活和教育。所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如果在孩子小时候,父母以各种方式给他灌输慈悲的理念, 那么孩子逐渐会培养出爱心,这对他的一生都有巨大影响。
从根本上而言,父母首先要认识到慈悲心的重要性,如果重视这种善心,或者自身在这方面有所修持,孩子自然会受到感化。
——节选自
《藏传佛教的慈悲幸福观》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问答
家庭教育之
传递慈悲与爱
问:作为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慈悲心?同时我 的女儿想问上师:“怎么可以快一点成佛?”
答:在此世间,有一种精神珍宝永远不会过期,而且价值连城,其价值远远超过金钱、地位等外在事物,这个珍宝就是慈悲心。
如何把慈悲心传递给下一代呢?
关键是家庭要引起重视,如果父母认识到慈悲心的重要性,自然就会通过各种途 径对孩子传播这种理念。
而且父母自己应以身作则,提升自己的慈悲心,这对孩子会有很大的教育作用——也许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也许不会马上见效,但不管怎样,一定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比如很多人说自己的爷爷、奶奶是个善人,那么这些老人即便没有劝说子孙行善,但是他们言行中流露出的善良, 自然会对晚辈有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化,而这种教育给人的影响尤为深刻。
关心下一代确实很重要。不知道加拿大是怎样的情形, 在中国,孩子大多数时间待在学校里,跟父母相处的时间少 之又少,而学校不一定灌输慈悲的理念,因此父母有责任多花些精力,运用各种方法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
第二个是你女儿的问题,想要成佛就要具备永不改变的信心,以及持之以恒的修行。但是能不能很快,就看你的精进了,因为成佛是个大工程。
——节选自《当代藏传佛教女性》加拿大麦吉尔大学问答
往期回顾
(请直接点击下列文字)
排版 | 一心一意
图片 | 一心一意
求学足迹
分享上师的金刚语
愿您得到殊胜的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