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零散收录 >> 心路 | 文殊菩萨,是您吗? 返回

心路 | 文殊菩萨,是您吗?

HDZGGW 正觉海 2023-08-22


今年的端午节,天气炙热,我打算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朝拜五台山。


五台山是公认的文殊菩萨的道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名气很大。不过之前我并未去过,于是我开始上网查关于它的资料。原来五台山作为文殊菩萨的道场,并非民间的认定,而是在佛经中有过明确的授记。《大方广佛华严经》中说:“东北方有菩萨住处,名清凉山。过去诸菩萨常中住,彼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有一万菩萨眷属,常为说法。”其中的“清凉山”在经过很长时间的论证后,被确定是五台山。


对它了解越多,我就愈期待这段即将开始的行程。之后,我带着虔诚的信心收拾好背包,出发了。



到了五台山之后,我才发现这里的山比想象的要高,爬起来也比想象的要陡,这让恐高的我十分焦虑。


第一天,我们一行人准备去朝拜一处很殊胜的闭关洞,然而通往它的道路异常陡峭,甚至有一段需要借助绳子攀岩才能上去。我完全没有勇气尝试,便选择了放弃。我一边在山下默默祈祷,一边随喜几位有勇气上山的朋友。


当朋友们从山上下来后,同行的还多了一位出家师父,原来他平时就守在闭关洞。这位师父要帮我们带路去朝拜旁边的另一处闭关洞。这处闭关洞虽然不用攀岩,但位置却比前面那个高出许多。我不想失去两次机会,因此我决定挑战一下自己,便鼓足勇气,硬着头皮和大家一起往上爬。开始时一切顺利,但爬到一多半的时候,我下意识地回头看了一眼,当发现自己所处的位置如此之高时,顿时两腿发软,两眼发黑,恐惧与焦虑让我浑身冒汗。但此时我更不敢下山,无奈之下,只能继续往前走。为了克服内心如潮水般快要把我吞没的恐惧,我只好把注意力专注在脚下,并且告诉自己:这里也是其他人一步步走出来的路,与普通地面上的路没有什么不同,恐惧只是自己内心的想象。这样边走边想让恐惧减轻了不少,整个人也放松下来了。其实,这就和走人生路一样,既不要回望过去,也不要恐惧将来,应该专注于当下,这才是应该要做的事情。


朝拜过后,大家准备下山了。和上山不同,脚下的高度我无法视而不见,恐惧和窒息感再次把我吞没。可我走投无路,别无选择,所以也顾不上那么多了,紧紧拽着前方带路的师父,小心翼翼地看着脚下,紧张得满身满头都是汗,心想:“这也太难了,什么时候才到头。”这时,我看见走在前方的师父怕我摔倒,边走边用脚清除路上的大小石头,我突然想到:“有时我们会觉得修行很艰难,如同走在一条布满荆棘的路上,自己要独自面对各种困难,跌跌撞撞地前行。其实不然,就像在此刻,用心就会发现,你从来就不是一个人,上师一直在默默守护你,为你扫清路上的障碍,引导你一步步向前。如果你能拿出勇气与信心,坚定地跟随,就一定可以走到终点。”想到上师的恩德如此之大,我不禁热泪盈眶。



第二天,我们在另一位出家师父的带领下,要去往另一处高山朝拜,那里比第一天爬的山更高。如果在以前,我肯定会拒绝,但有了昨天的思考,我决定突破一下自己。出发时,自己的内心还是忐忑的,更责怪自己怎么没把登山杖带出来。可走了不一会儿,我就在山路上发现了一根木棍,长短合适,于是捡起来当成登山杖。这根木棍成了我的一粒定心丸,让我对今天的行程信心倍增。爬了很久之后,大家都气喘吁吁了,这时带路的出家师父说,“是因为我们自己分别出了高山与平地,所以才会产生恐惧,如果专注脚下,调整好呼吸,匀步向前走,就不会感觉累了”。我边走边体会,心也慢慢平静了许多。


在山顶朝拜完,同行的师父还给我们讲了许多道理,在山顶的清风中,这些话语直入心扉,解决了自己内心的许多困惑。在草地小坐片刻后,又到了最具挑战的下山环节。一位同行的小伙伴主动对我说:“我在前面拉着你走吧。”这让我感觉特别温暖和踏实。此时的下山路还是让我有些许紧张,但已经明显比前一天轻松了许多——可能有师父的指引、伙伴的陪伴,以及手中木棍的辅助,还有自己的思考吧。成长就是在一次次突破和体悟中实现的。


记得有位高僧大德曾说过,凡是来到五台山的人,文殊菩萨定会前来相见。我想文殊菩萨可能是一座考验你勇气的高山、一朵长在峭壁上让你看到希望的明艳花朵、炎炎烈日下一阵凉爽悦意的山风,还可能是为你清理路障的师父、陪伴前行的伙伴,或是一根解除恐惧的木棍、出家师父指点迷津的几句话,或是你自己不断总结反思成长的心……



只要用心去聆听、去感受,就会发现:文殊菩萨时刻都在点化你,也时刻与你在一起。


备注:本篇为读者投稿。




推荐文章:认出它,你就证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