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 清净罪障,圆满福慧资粮的捷径 返回

清净罪障,圆满福慧资粮的捷径

慈诚罗珠堪布平台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2020-06-04




菩提心修法往期回顾



身旁皆是缘父母,愚子何忍看亲苦


菩萨戒不简单,获真义需努力


报得三春晖


母亲,谢谢您,感恩您


井外的天空不是浩瀚的宇宙


如须弥山高广的肉身


都说众生平等,对我的“仇人”也要平等吗?





(五)复次修四无量心的禅定


当修习四无量心反复观想思维,心里感到劳累而不想修的时候,心专注于空性之中休息开始起杂念的时候,再重新修舍等无量心。修无量心的同时,要知晓修行者自己、所修的无量心、修行的对境众生等三轮乃如幻如梦无实有否则,所修的无量心会成梵天之福,其亦为轮回之因


无量心广的要修舍、慈、悲、喜四者,中等的要修慈、悲二者,略的仅仅修悲无量心,如是反复修行


真实菩提心之本体。最后能对无量的众生生起猛厉的慈悲心,此时一心欲救度众生。而度化众生的殊胜方便,就是成佛转法轮,是故发誓成佛行佛道。这个“慈悲心”及“发誓”,就是世俗菩提心。世俗菩提心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对无边众生生起大悲心;二是为度化一切众生而发誓成佛。此二思维称为菩提心


正如《现观庄严论》所云:“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




发菩提心颂词念诵法


自己面前空中观想福田与皈依境一样,于座前发誓:“自无始以来,曾做过无数次自己父母的众生,以各自的业力招感种种苦乐现象,显而无实有犹如水中月影之纹,使其迷茫。如今,我为了救度那些漂流在轮回相续的无依无怙的罪苦众生,使其安宁休息于自智大光明的智慧——即获得究竟解脱,故发誓以四无量心发菩提之心。”


如是一心发誓并诵发心偈:


种种现象水月纹

漂流轮回相续众

安于自智光明故

以四无量发菩提


此偈须诵十万遍后,再诵一万遍作为补充




起坐时,再对福田发起信心,福田化光融入自身,因此其心相续的胜义菩提心转生于自心中,并令心专注于空性之中。最后发愿及回向善根







受菩萨戒之方式

自心相续中生起这样的菩提心时,方可受戒。受戒之前,先学好菩萨戒的学处,看自己能受那一种戒,利根及中根、钝根者的学处,是有难易区别的。选择好自己所受的戒律后,一般是于具有菩提心及其戒,并会传戒的大乘善知识座前受戒。利根者或没有善知识者,便可把佛菩萨观想于面前空中,于其前受戒亦可。受戒时必须要具有菩提心,否则,仅仅诵传戒仪轨是不可能得到菩萨戒的


另外,需每日早晨自受菩萨戒,观想福田并于座前发誓:“往昔佛陀怎样发菩提心,我也如是发菩提心;往昔佛陀怎样行菩萨之学处,我也如是行菩萨之学处。”


并诵受戒仪轨:“祈请安住十方诸佛出有坏……”等等。


菩提心的学处分二:

愿菩提心之学处

行菩提心之学处









愿菩提心之学处

愿菩提心之学处分三:


自他平等

自他相换

自轻他重


(1)自他平等。自己欲受快乐、不愿受苦,他人也是如此,是故应当做自他共同离苦得乐之事。若生起贪自嗔他的邪想,要当下断除,而视自他平等


(2)自他相换。在亲眼见到受苦的众生时,或自前观想受苦众生,呼气的时候,将自己的所有受用、善根等圆满变为白色气体融入受苦众生之身,使其获得无上安乐;吸气时,受苦众生的一切病魔痛苦变为黑气吸入自身,自己代受他的痛苦,该众生也由此而远离一切痛苦


如是诚心修持,口亦诵:

若乐施诸众

愿使乐满天

若苦代诸苦

愿干痛苦海



自己遇到病痛等痛苦时,应思维:世上有无数的众生正在受如此或比此更苦的痛苦,非常可怜!愿我能代受他们的一切痛苦,愿他们离苦得乐。遇到快乐的时候,应思维:愿以我此快乐能够使无边众生幸福,能使无边众生离苦得乐。自他相换乃入大乘者的究竟所修,此心若生一刹那,也能清净多劫之罪,能圆满广大福慧资粮,能使恶趣邪道者得以解脱,是故非常重要


(3)自轻他重。应思维,如果众生能得解脱的话,宁可我一人代一切众生受苦并常流转于轮回之中。如是一心发愿后,专注于无缘之中,应知晓自他皆如梦如幻般显而无实有。








行菩提心的学处

行菩提心的学处,即为行持六度


(1)布施。布施财、法、无畏,使众生满愿


(2)持戒。持别解脱戒、菩萨戒以及密乘戒不害众生而广利众生


(3)忍辱。

  ①忍受他人的伤害

  ②为法苦行

  ③不怕妙法之深义


(4)精进。

  ①誓精进,即如同所见闻的往昔大德精进苦行一样,发誓自己也如是精进修行

  ②行精进,即发誓后当下行善断除懒惰

  ③不知足的精进,即自己造作少许善业时,不宜以此为足,乃至证菩提之间,均有所得所断,故需继续精进

(5)禅定。

    ①异生所行定,即贪于禅定的乐、明、无念,为此而修禅定

    ②义分别定,即虽离贪觉受之执著,然对空性有贪著的禅定;

    ③如来所喜之定,即贪著空性而安住于无缘的禅定


(6)智慧。

    ①闻智

    ②思智

    ③修智。以闻思之智抉择诸法本性,以修智显现诸法本性继而达至彼岸。总而言之,常修智悲双运,由空发悲心,悲而证空性,二者不离为双运











往期回顾

你真的能做到没有执著么?


一种特殊的休息法


如何辨别自己的根机?人的根机在一世当中能改变吗?


灌顶到底是什么呢?


为什么要念百字明?


“慧灯育苗”免费结缘《慧灯之光》系列丛书(完整全套:一到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