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 消失的世界——简析空性的概念与意义 返回

消失的世界——简析空性的概念与意义

五论论文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2019-07-06
 

文|释圆德


佛门说万法皆空,为什么还要念经修行,劝人行善?这是不是太执着了?空性是诸法胜义实相,并非名言中的无。既然是胜义实相,诸佛菩萨的境界,和我们凡夫有什么关系吗?懂得空性,对我们有什么样的意义呢?虽然我们还不能直接生起和圣者一样的境界,但懂得了空性的道理,在这个基础上用空性的智慧对心进行训练,也能够让我们的心在平时行住坐卧、工作生活中,极大地减轻烦恼和痛苦。因为,痛苦和烦恼都来自于对外境和自心的颠倒执着,而认识了空性,就能够通过修行串习,逐步从烦恼痛苦中解脱。乃至于进一步通过长久修行获得究竟的解脱,利益众生。


关键词:空性;中观



佛法住世两千多年来,在中国有过兴盛,也有过衰落。到了这个时代,具有大乘气象的这片土地上,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了佛法,有的往昔善根成熟,已经趋入佛门,而有的存在各种疑惑。其中,经常被提到的一点就是,既然什么都是空的,那还学佛干什么,还有什么好修的?其实空,并不等于没有。如果空就是没有,就像碗里面没有水,谁都可以一眼看清楚,不需要佛陀用22年的时间,宣讲各种般若经典来告诉我们。山河大地,飞禽走兽,佛陀也看得很清楚,他并没有否认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佛陀说的是这些显现并非实有,他们是空性的。

 

今天我们对“空性到底是什么”进行一点点探讨,空性法门微妙深奥,并不是这区区几千字可以说尽的,也不是我们文字语言的境界,要真实通达还需要依止善知识,深入经藏才行。

 

佛陀揭示万法的真相空性,世间各宗各教都不曾宣说过,唯独佛陀为了让众生能够离苦得乐而宣讲。“持戒生人天,观空证涅槃。”空性是解脱和成佛的必经之路。是佛法最核心的经典。所以佛陀嘱咐阿难尊者说,我所宣说的法,你全部忘记也没有关系,但是般若的法要,你一字一句也不要丢失。


01

灭除烦恼的办法——用空性的智慧训练我们的心

空性不是房间里没有东西,所以空荡荡的那个空,它不是凡夫的境界,我们看得见山川树木,但不可能现量见到空性。


既然这是圣者的境界,对我们来说有什么用处呢?凡夫在轮回中造业和受苦,都是因为不了知万法实相为空性,我们执着一切人和事都是真实的,实有的,为之喜怒哀乐,奔走驰求。


如果能了知空性,虽然还没有生起和圣者一样的证悟,我们也可以很大程度上摆脱对诸法的执着,甚至是心的束缚。最后,经过长时修行,我们最终也一定可以证悟和解脱。

 

这可能吗?如果我需要工作和生活,有家庭需要照顾,我可以用空性的智慧,来面对世间复杂的情况吗?是的,如果我们可以用贪心、嗔恨训练自己的心,当然也可以用慈悲、空性训练自己的心。


比如,吃饭我喜欢辣的,不喜欢甜的,为什么会有喜欢和不喜欢?因为我觉得辣的好吃。可为什么并非人人觉得好吃,我却非常喜欢呢,再一思维,其实是因为轮回中的串习,就像北方人爱吃东北炖菜,而生于四川的人爱吃香辣锅。


其实,并非有一个实有存在的法叫做好吃,好吃不过是这个食物在你口中产生的味道,相合了你的习气。如果食物上有一个真实实有的好吃,那么人人都会喜欢上它,但事实并非如此。你的心对所遇到的见到的,产生种种判断,造作种种行为,皆由因缘所生。


缘起性空,诸法既然是因缘聚合的显现,就必定是空性而非实有。面对种种因缘聚散的显现,你的心若能以空性的见解摄持,就可以有更智慧的抉择,而不用心随境转。

 

再比如,由于一些事情,我对一个人产生了不悦意的想法,以后逐渐地,每次看到她,我都想起以前的不快,每次她做事不合我的意,我对她的厌恶就逐渐增长,以至于最后,仅仅看到她,听到她的声音,我都想吐。


此时,心对于厌恶的训练,就已经成功了。



02

人无我的观修

心的力量大得超乎我们的想象,那么我们如何用空性来训练自己的心呢?空性可分为人无我和法无我。先说人无我,与之相反的是人我,当我们把自相续的身心聚合体“五蕴”执着为“我”,对“我”的执着就称为“我执”。


凡夫从出生到死亡,时时刻刻都在执着这个“我”。我执全方位24小时控制着我们每个人的身心。出生时哭泣,是因为“我”感到痛苦和不适,在接下来的岁月里,种种起心动念和言行无一不是“我”的推动。我希望被赞叹,不希望被轻视;我希望获得,不希望失去;我晚上十点前就爬上床睡觉,因为我想身体好。就算工作多么辛苦,我也要去,因为我想拥有更好的生活质量;甚至我瞪了一个陌生人,也是我看不惯那个人,他行为不符合我的价值观。


一言一行,起心动念,我们无一不被我所掌控。因为有了我,所以有了种种好坏的辨别、取舍,进一步地造业、受报,轮回就是这样不断延续,不会停止。

 

如果我真的存在,满足它,甚至听从它,没有什么不对。但是,和其他教派所截然不同的是,佛陀宣说解脱的真相是,人无我。

 

我们一直坚信有一个我,不然,是谁出生,谁长大,谁又老去了呢?学佛的人难道不是我,没有了我又是谁解脱了呢?


那么,首先我们不会认为身心之外还有一个我独立存在,比如我人进了房间,结果我还在门外等等,所以,我们都是把五蕴身心的聚合而执着成了我。


五蕴是色受想行识五种蕴。

色蕴是指我们的身体,眼耳鼻舌身,组成了这个物质性的身体。而其他四蕴属于心法,指精神方面。

受蕴指苦乐舍等感受。

想蕴是我们对万法的取想,比如瓶柱,好坏等想。

行蕴,除去识蕴所指的心王,受蕴想蕴所指的心所,其余的都属于行蕴。

识蕴,指可以了别外境的心法。


蕴是集聚的意思。身心由五蕴组成,每个蕴也是多个分类和法组成的,并非恒常独立唯一的实体。我们可以进一步观察,以身体为例,来寻找这个众生都耽著的“我”到底在哪里。


当我们观察身体,就会发现,身体并不是单一独立的一个实有整体,它其实是由很多法组成的。首先整个身体不是我,如果整个身体就是我,那么从出生到长大,我也在变大。可事实上,随着身体的长大,并不是所有人的我执也会变大,如果这样,那一个人减肥后,是不是我执就减轻了?


进一步观察,身体是多法组成,而我不是多法,谁也不会认为,我的身体里住了好多个我吧?那么身体和我不是一体。


那我有没有可能在身体里面?身体有头目手足内脏等等部分,那我们首先在各器官里来寻找我,拿出一个耳朵来,这是我吗?不是。拿出一只手,这是我吗?也不是。我们不可能在任何一个器官里找到我,不然如果我丢失了一只手,是不是我就没有了?我们可以一直找下去,直到身体都成为粉尘一样细碎,但是这样也不会找到一个我。

 

身体里没有我,那么心里面有吗?同理,刚才那个念头是我吗?现在这个念头是我吗?刚才的念头已经灭掉,如果是我,那不是我已经死了?现在这个念头生起来了,那不是又出生了一个我?同样,谁也不会承认有一个以上的我。


有人会说,这些念头都是我,就是这些过去现在的念头组成了我,那么深度睡眠或者晕厥的时候,人没有念头,是不是我已经死了?如果各种不同的念头组成一个独立实有的我,那不是所有的念头也是一体的?爱恨情仇都无二无别了?

 

综上所述,在身体中,根本就找不到“我”,怎么分析也都是一样。最后,我们不得不承认,无论是五蕴的整体还是部分,上面都找不到一个独立不变的我。

 

就好像黄昏时刻看到一根花绳,昏黄的光线中我们误以为是一条蛇,惊恐地尖叫,夺路而逃。当别人提醒我们,这里没有蛇,那只是一根花绳。我们慢慢回头,对它仔细观察,果然并没有什么恐怖的毒蛇。于是心平复下来,恐惧自然而然消失,刚才慌张的行为完全没有必要和意义。我们从对蛇的恐惧中解脱出来。


在这里,毒蛇就是那个导致一切痛苦,但却自始至终不曾存在的我。因为这个虚妄的我,才有了后面的种种烦恼和痛苦,我们才流转于同样虚妄的轮回。如果毒蛇真的存在,我们没有办法通过自我欺骗而获得自在。佛法揭示的是诸法实相,而非轮回中的安慰剂。

 

所以,我们要通过上面的方式来寻找我,认真地、全力地去寻找。为什么?因为我们已经在轮回中流转无数亿劫,我的执着已经极其强大,任何一个众生生下来那一刻,就执着着一个我的存在,生生世世,我们都是在为我而造作一切。如果我们还有一丝疑惑、期盼,觉得我是存在的,我们就还会继续为它奔走求驰,不可能解脱。



03

法无我的观修

空性还包括法无我。绝大多数人,都对这个世界的真实性深信不疑。我们看见了高山,闻到了花香,触摸到水的温凉,听到朋友们正在高声谈笑,这一切怎么会不真实呢?对于法执着为实有,就是佛陀提到的法我执。


诸法根本就不存在,将其执为实有,是我们无始以来的无明颠倒执着。在分析前我们再确认一下,承许一个法是实有的,意味着这个法具有独立的自性,不依赖他法,那么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被改变。如果它存在就将永远存在,如果它不存在,什么也不能让它产生。

 

我们以一座房子为例,在世俗中未经观察的时候,它似乎真实存在,厚重结实,墙壁光滑,红色的围墙,窗台上的鲜花芬芳扑鼻,最重要的是我每天回家都住在里面,早上还在里面醒来。


那么如果进行观察呢?我看到的是天花板、墙壁、地板砖、窗框,以及门。天花板是房子吗?不是。墙壁是房子吗?不是。门是房子吗?也不是……所以说,房子只是一个概念,并非实有,它没有真实的本体,只是一个名称。


房子不存在,剩下门窗等法,那门窗存在吗?继续观察,窗户由窗框和玻璃,以及配件组成,窗户当然不是实有的。窗框存在吗?窗框是几根塑胶材料合在一起的,窗框并非实有。塑胶材料呢,是由塑胶浇筑而成,这样不断分析下去,窗框也变成粉末,最后变成原子分子,分到最后成了最小无法再分的无分微尘。


那么无分微尘总该是存在的吧?不然硬邦邦的物质由什么构成?虽然现代量子物理前几年终于研究出来,证实最小的物质结构最后只是一团震动的能量,物质到最后是不存在的。但我们来看看,两千五百年前,没有任何物理仪器和量子物理理论的时候,佛教的胜义理是怎么告诉人们物质世界的实相的。现在到了最后一步,也就是说,我们所执着的山河大地,车子房子,到最后有没有一个真实的存在。

 

观察方法如下:假设有七个无分微尘,以六尘环绕中尘的方式,六尘分别放在东南西北上下,六个方位。


如果无分微尘没有体积,那么再多的无分微尘就如同虚空一样,不能够组成宏观可见的物质。

如果无分微尘有体积,那么在空间上就能够安立方位,这个假设就可以实现。当中间的无分微尘同时与六个不同方位的微尘相对的时候,说明中间的无分微尘存在着六个不同的面,如此一来,中间的无分微尘就成了可分,而不再是无分。

我们可以一直使用这个分析方式,直到无分微尘没有办法安立。

 

如果有人说,无分微尘可以只有一个不能分的面,没有六个面不行吗?那这样就没有办法组成各种体积的物体了,只能如同长城一样,只向一个方向扩张。


物质微尘如此,心法也是如此。因为我们的心是念念相续,所以从纵向时间上进行分析。一年不是实有的,有12个月,月份也不是实有的,有三十或者三十一天,一天也不是实有的,有24个小时,每个小时有60分钟,每分钟60秒,一秒也有无数个刹那。每个刹那,也可以同理继续分下去,直到所谓实有的无分刹那。


进一步分析无分刹那,前后两个刹那是接触还是不接触?

如果不接触,那么中间就出现了空白,心识就成了断断续续、时而有时而无的状态,显然这是荒谬的,没有心识,要么是死人,要么是石头等无情物。如果前后刹那接触,那两个刹那是全分接触还是部分接触?

如果是部分接触,则无分刹那变成了可分;

如果全分接触,则只有一种结果,两个刹那相互完全融入,这样两个刹那就无二无别成为了一体,最终,时间没有了先后,不能够再延续,终究一个大劫也变成了一个刹那。


所以,不仅物质非实有,心识也不是真实的。



结语——观修空性的意义

 

经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得到了我们永远也不会想到的结论:我们一直执着的万事万物,根本没有实质,全都是空性。万法只不过是我们颠倒分别念安立出来的,除此之外,没有一丝一毫的自性可言。

 

知道了空性的道理以后,我们还需要反复思考和串习,不断地去修习它,这样才能摧毁轮回的根基——对实有的执着。

 

当我们明白了空性,其实就是解脱烦恼,获得快乐的开始,我们不需要再蝇营狗苟造作恶业,满足自己,因为我是不存在的,没有谁需要被满足。我们也不需要悔恨过去或者希求未来,因为,过去已经逝去不存在,未来更是一无所有,而当下也是刹那逝去,没有一个法真实存在,除非去执着它,增益它,非要用妄念将自己束缚在虚妄中。

 

当然,世间万法依缘而生,虽然无而显现,但因果却毫不混乱。做善事明明可以积累福报,却说一切都是空的,不要执着而舍弃不做,而对杀生饮酒等非常喜欢,硬说什么都是空的,不要着相,那么就会造下一堆的恶业。这不是空性的智慧体现,这是轻视因果,不懂缘起性空的道理所致。


因此,对于以上种种,我们要懂得区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