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求学足迹 >> 慧眼看教育(十六) 返回

慧眼看教育(十六)

索达吉堪布 求学足迹 2019-09-20



慧眼看教育



仁波切曾说:

他没有别的伏藏法,

大学演讲系列就是他的伏藏法。




教育所需的内容之

2、苦乐教育







佛教在大悲方面的不共之处


佛教的智悲,其实远远超过其他宗教。尽管其他很多宗教对人类的作用也不可小觑,尤其像美国等西方国家,正是由于基督教的引导,才让他们摆脱了诸多困惑,得到心灵上的慰藉。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些宗教的教义只提倡保护我们人类,却不涉及一切有生命的众生,这在大悲的广度上还不太够。那么,为什么要悲悯天下一切众生呢?因为它们的生命跟人类的一样宝贵,它们同样希求快乐、逃避痛苦。然而诚如《入行论》所云:“众生欲除苦,反行痛苦因,愚人虽求乐,毁乐如灭仇。”这些众生由于愚昧无知、智慧鲜少,以至于虽想解除自己的痛苦,却反而去造招致更多痛苦的因;虽想求得快乐,却将自己的乐因当成仇敌一样消灭了。


现在好多人也是如此,由于后天的生活、教育所致,追求快乐的因缘根本不知道。在座的很多大学生,在世间上你们是成功的,因为从无数的莘莘学子中脱颖而出,顺利考上了北京大学。但到了这样的学校后,你想过没有:追求快乐的因是做善事,避除痛苦的根源是断除恶业?倘若对此一无所知,连“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正见都没有,那即使世人再羡慕你,从某种意义上讲,你恐怕也不能列入“智者”的行列。


当然,这样的苦乐因缘,并非因为是佛陀说的,所以就必须要承认。造恶业必定受苦,造善业必定感受快乐,这是一切万法的真相。就像吃了毒药会损恼身心;吃了妙药的话,即使四大不调也会得以痊愈,这是一种因果规律,而不是因为佛陀是万能的,就能主宰世人的苦乐。



——节选自《信仰与人生》2010年6月24日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演讲






教育所需的内容之

3、人心教育







其实佛法是对人心的一种教育,人们若依此得到了快乐、得到了利益,这个地方就会兴盛佛法。



——节选自《信仰与人生》2010年6月24日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演讲




教育所需的内容之

4、灾难教育







近来,世界上发生了以日本地震为主的很多灾难,在这些灾难面前,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应当怎么样面对呢?每个人可能要有个思想准备。


当然,我倒不是说人类会有什么毁灭性的大灾难,这种说法是种恐吓,在佛教中也不赞叹。只不过由于人们造业日益严重,以佛教的因果观点来解释,发生各种天灾人祸的频率会大大加强。


一旦出现了这种情况,那么面对灾难的态度,也是考验一个民族道德与修养的试金石。就像这次日本地震,日本人表现出令人敬佩的素质和坦然,这与他们平时的教育和训练有着密切关系。还有以前玉树地震的时候,我曾去那里救援,发现当地人由于从小就有因果观、无常观,明白轮回时时处处不离痛苦,故在灾难面前显得异常坚强——没有人自杀,没有人痛不欲生,即使家破人亡,也有活下去的勇气。当时,来自各国的很多心理学家、专家见后,都感到非常稀有。这一点,就是因为他们有藏传佛教的信仰,对生死有比较系统的了解和修行。


对我们人类来说,《2012》电影中虚构的末日情节,尽管不会真正发生,但编剧之所以把诺亚方舟的制造地安排在青藏高原,也许正是象征着,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蕴藏着坚不可摧的精神诺亚方舟。随着人类内心迷茫、全球自然灾难的不断升级,有智慧的人应该开始反省、深思,并将眼光慢慢转向藏传佛教,从中寻求答案。相信,藏传佛教中智慧和利他的理念,今后必将越来越展现出它的光芒与辉煌!



——节选自《藏传佛教的思想与现实生活》211年3月17日中国人民大学演讲



排版 | 一心一意

图片 |  Any 



求学足迹

分享上师的金刚语

        愿您得到殊胜的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