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红尘,莫忘生生世世的约定——索达吉堪布谈特殊时代的学会闻思
不要在红尘中散乱
今年冬天,佛学院的僧众有近两个月的寒假,有些身体不好的人下山看病了。但三月初我们就要正式上课,在山下的法师,包括堪布、堪姆、辅导员、学员,希望能准时回到学院,正常闻思修行,不要耽误。没有特殊情况的话,最好不要明天上课、今天才到,而应提前几天做好准备。
大家在山下时,也不要过度散乱,这对自他都不利。尤其是一些出家人,如果在城市里、人群中待得时间太长,除非修行境界比较高,否则,心很容易被外境影响。现在许多人正在闻思期间,最好不要随习气到处漂泊,不然很可能迷失自己。
这是我对佛学院道友的要求。
然后,对于全球参加学会闻思修行的人,我也提出几个要求:
从2006年开始,除了在网上传讲各种佛学课程(如《入行论》200多堂课、《大圆满前行》100多堂课等),我偶尔也会给大家做一些额外开示,今天应该是第83次了,时间过得还是比较快。
作为学会的佛友,希望在新的一年中,不论是管理层的发心人员,还是独自修行的学员,尽量不要散乱。过年期间,每个人难免有点懈怠,甚至有人睡懒觉睡到12点半。但大乘行人不利益众生,天天这样不太好。
明天就正式开学了,希望大家不要再拖下去,各地理事会、监事会的负责人应按照相关要求,互相鼓励、互相督促,帮助大家的心尽快安定下来。同时,在预科系、正科系的相关考试、招生、管理上,年初也应该有个很好的计划安排,然后再用360多天去一一执行。
生生世世,到底有多久
在执行过程中,希望大家要有稳定的发心。现在很多人的心不稳,刚开始有一种热情和好奇心,但善始善终的比较少。学会到今年5月,已经有十个年头了,真正圆满的又有多少人?从我们身边也可以看得出来。
前阵子在香港度母法会,我讲过:作为佛教徒,只是偶尔听一两堂简单的课,不一定能对治烦恼。我们的烦恼根深蒂固,力量非常强大,要想胜伏它、超越它,需要长时间的智慧积累。因此,从现在开始,希望大家人生的未来十年也在闻思修行中度过。这样的话,你前十年在闻思修行,后十年也是如此,经过二十年的学修,应该会有明显的成就。
前不久我看过一本书,书里说,若想影响别人,自己要先对自己的理念有浓厚的兴趣、深入的体会,否则,你只是浮皮潦草懂一点点,那对别人的影响也只能是一点点。所以,要想真正利益众生,我们需要长期的酝酿和熏习。
现在汉地,学习佛法的人越来越多,这是好事,但我担心很多人没有恒心,坚持不下去,那就有点遗憾了。我本人而言,不管是因为前世的业力还是愿力,跟汉地佛教徒的因缘比较深,给你们传法也有三十个年头了,跟有些人相比,可能更了解汉族人的一些心态。在汉族人中,一部分人很稳重,有些居士从1987年起一直在学,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随习气、环境而转,心不稳定。所以,我想提醒大家:若要学习佛法,一定要有长久心、恒常心。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希望各地的管理人员和发心人员要不断努力,不能发心三年、五年、十年就退下来。昨天有人说:“我发心五六年了,现在想退了。”我说:“五六年并不长,我这么多年也没想要退。”还有人说自己年纪大了,五六十岁做不动了,但现在美国总统的候选人基本六七十岁,他们都有管理三亿多人的勇气,作为大乘佛教徒,起初在诸佛菩萨面前发愿“生生世世”度化众生,可是发心几年就不愿意做了,这是不是在欺骗诸佛菩萨、欺骗三界有情呢?
所以,有时候不要给自己找很多借口。有些发心人员,表面上是为别人服务,实际上是你自己在学习。以前有些人退出发心说要闻思修行,结果他接触的并不是闻思修行的群体,而是烦恼深重的各种人,最后不要说发心,连闻思修行的机会也没有了。
而你如果一直在发心,不管怎样身边都是大乘佛教徒,和他们接触久了,对自己是一种升华、一种修行。有些时候,对别人的付出,其实是自己的获得,不过很多人没有发现这个秘密。因此,希望大家发心一定要长久。当然,说这些,并不是学会没有发心人员,你退了就天塌了、地裂了、世界垮了,而是这份发心可以保护你的修行,对你解脱是有利的。
尤其是,大家在管理和召集时要掌握分寸。现在的学会,不需要大量高调的宣传,而应该比较低调,抓住重点。什么重点呢?就是闻思修行,这也是我们佛学院的核心。当然,在闻思修行的基础上,也需要做一些善事,如放生、助念、慈善等,但不管做什么,最根本的原则不能丢弃。
在学习过程中,有人若觉得学不到什么,想退也可以,对我们来讲无利无害、不增不减,但对个人而言,也许有损失,也许有获得,我说不清楚。虽然信仰是一种自由,但你在信之前最好多观察,不要进进退退。有些人可能烦恼比较深重,学的时候想退,退了又搞关系想回来,回来后又有烦恼,也不好好学习,每天打一些假的报告,敷衍了事,这样不太好。有智慧的人做任何事之前都会好好观察,既然选择了,就应该认真去做,让这件事善始善终,这也是做人的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