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 佛今在何处? 返回

佛今在何处?

慈诚罗珠堪布平台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2020-11-13

点击↖关注平台

回复“血脉论

获得已连载合集


 

我们必须要知道,人的意识,无论是在众生的时候,还是成佛以后,它的几个相似功能是一直存在的。这一点,尤其是密宗讲得非常清楚。当我们是众生的时候,一旦有了欲望,我们满足不了它的时候就会痛苦,为了要满足它,我们就去欺骗、偷盗等等。那这个欲望净化了以后是什么呢?实际上欲望的本质就是一个接纳的力量。


如果佛的智慧失去了接纳的功能,那它会排斥、排外,佛就没有办法度众生,佛就不会摄受众生。当我们是普通人的时候,我们会接纳自己喜欢的东西,像世俗生活当中自己喜欢的人或物。这种功能,成佛以后还在,这个时候接纳什么呢?接纳、度化一切众生。


傲慢或者是嫉妒,这些排外的东西,在普通人的时候它们就是一个负面的力量。成佛以后,佛的智慧也有一个排外的力量,排除什么呢?排除烦恼。伤害众生的、对众生无利的这些东西,佛的智慧会主动地排除。所以人的精神上的五个功能成佛以后也在。成佛以后叫作五种智慧,普通人现在就叫作五毒。


现在是毒,成了佛以后就是智慧。这个转变的过程,是通过我们的修行来完成的。如果我们能看到嫉妒、傲慢、愤怒、欲望的本性,就完全是不一样的东西了。功能还是这个功能,很像,但是它接纳的不再是以前的东西了,它排除的这些东西,也不是之前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了。


因为它的本质有这样的功能,所以成佛以后,可以摄受一切众生,可以排斥所有的自私、烦恼。这些功能一直都存在,但是用在什么样的范围、什么问题上面,那就是以我们的境界来决定。没有什么境界的时候,我们会造业,证悟了以后,就不是这样子。



悟了,所有问题都解决了;迷了,所有问题都来了。非常简单。因此,就一直讲“见性即是佛”,不需要再讲其他的了。大家已经明白了的话,这一类的内容就不需要反复去解释了。有些时候我觉得比较重要的事情需要重复讲,这是故意重复的,因为反复重复以后大家就能记住了。


这部论典从头到尾讲的都是这个道理,如果每一句话都像这样解释的话就没有必要了,大家记住就好了。更具体的、更深入细致的内容,到时候大家可以去学大圆满或者是大幻化网。密法、大圆满虽然也讲同样的内容,也没有超越这部论所讲的内容,但是深度不一样。


若见性即是佛,不见性即是众生”。众生跟佛就是这样的差别,没有别的。证悟了就是佛,不证悟就是众生。如果证悟了,众生就快成佛了;不证悟的话,本质虽然是佛,但表面上就是众生。


若离众生性,别有佛性可得者”,“性”就是心的本性。若离开了众生的本性,就没有什么佛性可得。“佛今在何处”?如果我们一直都认为佛在外面,是外在的佛,那佛在哪里呢?我们当然可以说,佛在西方极乐世界,佛不就是阿弥陀佛吗?我们可以说一大堆这样的佛,但是这些都是佛的形象,不是佛的本质,不是真正的佛。


达摩祖师想告诉我们什么呢?他先问我们:如果你认为外面有一尊佛的话,那请问佛在哪里呢?我们回答说是阿弥陀佛等等,说一大堆的佛。达摩祖师肯定会告诉我们,这些都不是佛。这些都不是佛,阿弥陀佛不是佛,释迦牟尼佛不是佛,那什么是佛呢?那他会告诉我们: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不就是跟人一样有形象吗?《金刚经》不就说得很清楚吗?这些有形象的,能够看得到的、语言可以表达的,都不是佛。


那佛是什么呢?就是佛的法身。佛的法身在哪里呢?如果我们在外面去找佛的法身,肯定找不到。佛的法身就在自己心的本性中。达摩祖师为了让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就反反复复地问我们:你们认为佛在外面,那请问佛在什么地方?我们不知道的时候就说:不就在西方吗?不就在东方吗?他就会告诉我们:这些都不是佛,这些是佛的形象。


佛的形象跟佛有很大的区别。真人跟本人的照片有什么样的区别,那佛跟佛的形象就有这样的区别。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后台,

回复“慧灯之光”领取,全套《慧灯之光》电子书

回复“有声书”获得,全套《慧灯之光》有声书



平台导读


证悟就是直接了解自己心的本性是什么

可以带到下一世的成就

如何让自己下一世变成“富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