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 · 密语】一切乐有尽,一切爱有离,一切命有终,未死当修学。
10
《诸法集要经》:
一切乐有尽,
一切爱有离,
一切命有终,
未死当修学。
09
2019-8-14
当亲眼见到他人的过失时,要再三观察是不是自己的心不清净。若不是很有必要,最好不要举他人之过,否则会自背因果。
——法王晋美彭措
08
2018-8-14
《释量论》:
敬礼于具足,除灭分别网,
甚深广大身,遍放普贤光。
07
2017-8-18
一切的焦躁、不安、恐惧、痛苦,都来自我们这颗不听话的心。而这颗心有一个很棒的特质,就是可以被驯化。要想让心听话,就要先学习相关理论,再用它来指导实践,这在佛教中被称为“闻思修”。
06
2016-8-16
快乐与痛苦,是永远都分不开的伴侣。如果你追求快乐,痛苦必定买一送一,免费赠送。只有懂得随缘,断除了“一定要快乐”的念头,这才是远离痛苦的开始。
05
2015-8-14
正直的人,通过自己的了解认定一个朋友之后,不管他有什么遭遇,对他的情谊永远不变。不会因为他被人拥护就亲近他,也不会因为他遭受衰败而舍弃他。这种情谊就像松树,四季都是绿色的,不随严寒酷暑而随意变色。
04
2014-8-15
接受命运的挑战时,强者说:“我永远不会放弃。”弱者说:“算了,我承受不住。”所以,外境不会让你失败,让你失败的,是你的心。
03
2013-8-14
豆腐渣、地沟油、PM2.5……让无数人连走路、吃饭、呼吸都没了安全感。培根在《论贪婪》中说:“贪婪者为了煮熟自己的一颗鸡蛋,不惜烧掉邻居的一座房子。”所以,人的贪欲若不加控制,这个世界将变得极其可怕。
02
2012-8-12
在生活中,嗔恨心的产生,通常有两种原因:一种是我不想要的,非要塞给我;一种是我很想要的,他人却百般阻挠。以此原因,就会让自己无法控制愤怒,心被它踩在脚下,一直做它的奴仆。
01
2011-8-14
现在很多人常说,不喜欢佛教的某种形式,只喜欢它的理论。其实,很多“形式”是理论的载体,有了这种“形式”,理论会以此而传承下去、延续下去。就像在世间上,仪式、习俗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有了它,许多传统文化便不会断灭。所以,真正有意义的“形式”,可起到传承文化的作用,必须要保留下去。
不离 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