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年轻的悉达多太子第一次见到了老病死的情形后,不由感叹当衰老现前时,青春显得多么短暂;当疾病现前时,健康显得多么脆弱;当死亡现前时,活着显得多么无常。于是,他决心离开优渥的生活,出家求道,去寻求超越生死、从生老病死的轮回中解脱、从身不由己的烦恼中解脱的至道。
在修行的头十二年,聪慧的悉达多太子很快达到了极高的禅定境界,但这依旧无法帮助他解决轮回与烦恼的束缚。于是他前往雪山修习苦行,每日仅吃一麻一麦。
六年后,他看着羸瘦的身体,醒悟到追逐物欲,固然无法达到解脱;而一味执着苦行,也是徒增对于身的执著;只有舍弃苦乐二边,才能进趋大彻大悟的菩提大道。
在接受了牧女供养的乳糜恢复体力后,他在树下坐定,发愿“如不得证、誓不起身”。
在即将证悟前,悉达多太子再次发愿唯有度化群魔及无量诸天后,才能证得佛果。这弘大的誓愿令魔王波旬心有所感,当即率众魔军前来阻挠。波旬派出了断人善根、阻碍解脱的十支“魔军”,分别为爱欲、不乐、饥渴、渴爱、昏眠、怖畏、怀疑、恶毒顽固、名闻利养、称扬自己贬低他人。
但悉达多发心勇猛、精进不退,在降伏自身贪瞋痴心魔后,面对外界的诱惑、恐吓,都能始终保持清醒的觉知。他以右手触地,结印降服众魔。
降服魔军后,悉达多在菩提树下修习禅定。六天之内,依次从“初禅”证入“四禅”。但这只是让烦恼暂时不以言语、行为呈现,烦恼的种子与习气仍旧还在,并未真正断除。
证入四禅并安住定境后,他将心导向对生命之流的追求。在第七天的初夜时分证得了“宿命智”,此时他看到了自己的前生,乃至百千劫中的生生世世,洞悉了生命的轮回——正是有了累生修菩萨行的因,才有这一世证悟成佛的果。


证得“宿命智”后,中夜时分又证得“有情死生智”。通过胜于常人的清净天眼,他看到了无量众生重复着生死轮回,也看到了众生流转生死的原因,即“如是因感如是果”的因果律。
但这还不是终点,后夜时分佛陀证得“漏尽智”,证知了“苦集灭道”四谛法门,即了知世间一切痛苦,找到痛苦产生的原因,明白了痛苦息灭后的状态,以及灭除痛苦的方法。轮回的根本在哪里?就在我们的内心。是无明引发的贪执和需求使得我们不断追求、生生死死。因此要想真正解脱,唯有彻底断除制造轮回的心。

过去,心被无明蒙蔽,就像星月朗日被黑云掩盖,如今黑云渐散,天光熹微,星月重现其本来面目,而悉达多也觉醒了内在本具的佛性,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餐风饮露,难行苦行,佛陀用三大阿僧祇劫的漫长时光,从无数挫败中求索真理、验证真伪、弘通流布。我们又何其有幸能得生为人、听闻佛法、依教奉行,于轮回中种下解脱种子!新的一年,当勤精进,如救头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