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動物樂傳心 >> 有声读物 二十四丨《做才是得到》再放不下就晚了 返回

有声读物 二十四丨《做才是得到》再放不下就晚了



Hey 你来啦  记得点击 蓝字 一键关注



微信:athenatang1001

公众号: 動物樂傳心






作者:索达吉堪布






 第七章 佛是这样关怀临终者的


当今时代,人们对临终者的关怀远远不够。如果谁家生了个宝宝,全家人有一套娴熟的“育儿经”;可是家里有位老人濒临死亡,许多人只有哀伤、无助,想帮他却不知从何做起。





01 再放不下就晚了




NICE TO MEET YOU 



人在临死之际,心识的力量比平时更强,此时若对一些人事物舍不得、放不下,那么后果将极为悲惨。

♡  ♡  ♡

生命,充满了诗情画意,却又变幻莫测。人们在活得有滋有味的当下,死亡随时可能不期而至。


关于如何面对死亡,不少人一直采取回避的态度,似乎只要不去想、不去提,它就永远不会降临。可是由于缺乏充分的准备,一旦自己或亲友死亡,他们又往往手足无措,根本不知道该如何面对。


与之相比,藏族几乎每一个老年人,都是临终关怀方面的专家。他们从小就被训练如何面对死亡,许多人依照莲师等大德的教言实修,早已将死亡作为脱离肉身、跃往解脱的一种契机。与其他人临终时只能求助于医生的境况相比,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幸运。


在藏地,有些大德修行已达到一定境界,获得了生死自在,想走就走,想留就留,对死亡十分有把握。但对一般人来说,假如生前没有修行,对死亡没有把握,那么,当人生帷幕落下之时,就需要提前做一些准备。


人在临死之际,心识的力量比平时更强,此时若对一些人事物舍不得、放不下,那么后果将极为悲惨。


《极乐愿文大疏》中讲过,有个比丘临死时,舍不得自己的钵盂,来世转生为一条毒蛇,专门守护这个钵盂;有个人在死的时候,贪执一颗精美的松耳石,死后就投生为青蛙,四肢紧紧抱着那颗松耳石不放。


所以,临终前首先要尽量断除对世间的一切执著,把所有财产处理妥当,内心应当这样思维:“我只剩下一口气了,纵然全世界都变成了黄金,对我也没有任何意义,也带不走一分一厘……”如此反复思量,便不会对身外之物贪恋不舍。


接着,趁着神智还比较清醒,应猛烈地发愿:“死相已经现前,我必死无疑,但愿我在中阴时忆念起菩提心,永远不要离开菩提心!”以此誓愿的引发力,至少也能在中阴时生起菩提心,这对往生净土或投生善趣极有帮助。


然后,全心全意地祈祷阿弥陀佛,发愿往生,这一点极为关键!全知麦彭仁波切曾说:“在临死或中阴时,只要不忘忆念阿弥陀佛,仅以此也能往生极乐刹土。”


当然,每一尊佛的加持都不可思议,但在接引亡者方面,由于往昔的发愿不同,阿弥陀佛有与众不同的能力,所以,此时口诵或默念“阿弥陀佛”,对亡者最为适宜。法王如意宝也讲过:“在临终时,不能一会儿想宝髻佛,一会儿想药师佛……虽然每尊佛都无比殊胜,但如果想得太多,则很难一心专注,这反而对解脱不利。”


一个人在临终时,身体虽然衰败了,心的力量却是无穷的,若能努力念一句佛号,乃至对佛合一次掌,所带来的利益也无法估量;哪怕在临终的一刹那醒悟,也可能会踏上通往极乐净土的光明大道。





02 念“阿弥陀佛”,老少咸宜




NICE TO MEET YOU 



法王如意宝说:“念佛时,应像年轻人谈恋爱日夜想着对方一样,要一直想着往生极乐世界、想着阿弥陀佛的功德。若能如此,决定可以往生。”

♡  ♡  ♡

印光大师讲过:“念佛一法,约有四种,所谓持名、观像、观想、实相。就四法中,唯持名一法,摄机最普,下手最易,不致或起魔事。”


实相念佛,即念阿弥陀佛法性之身;观想念佛,即观想阿弥陀佛的相好;观像念佛,是依唐卡或佛像而观;持名念佛,是念阿弥陀佛名号。


大师认为,在这四种念佛中,持名念佛操作起来很容易,即使没有文化的人,也可得到利益。


汉地有这样一则公案:

谛闲法师小时候有一玩伴,此人长大后一直做锅漏匠,在四十来岁时,他觉得人生很苦,就在谛闲法师座下出家了。


因为没有文化,再加上人老了,他也做不了什么,于是谛闲法师给他找了一座废弃的小庙,并安排好居士给他烧饭。法师对他说:“你就念一句佛号,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再念……这样一直念下去,将来一定会有好处。”


这个人也很听话,三年没有出庙门,一直专心念佛。


有一天,他离开寺庙,到城里去看亲戚朋友。晚上回来后,跟烧饭的老居士说:“明天你不要替我烧饭了。”


老居士想:“师父三年都没出门,今天出去看朋友,大概明天有人请吃饭,所以叫我不要烧饭。”


第二天吃过午饭后,老居士到庙里去看师父,结果发现他在窗边站着往生了。


这个人从未学过净土经典,也不会观想,但由于非常有信心,最终也得到了生死自在的境界。


小时候,我就发现,有些人连佛菩萨的像都分不清楚,比如二十一度母,由于每一尊度母的身相、手印都不同,所以很难认得出来。像我父亲,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也分不清,本来释迦牟尼佛是单手托钵,阿弥陀佛是双手托钵,他却经常搞混。但是,由于他平时对极乐世界很有信心,临终时也是在念佛声中去世的。从临终的表现来看,他可能往生净土了。同样,别的老人去世时这种现象也不在少数。


佛陀说:“智慧不高但有诚挚信心的人,很容易成就,很容易往生。”





03 极乐世界要经常想




NICE TO MEET YOU 



我们若无法直接观想极乐世界,可以反复看极乐世界的唐卡,然后在心里再三忆念。

♡  ♡  ♡

藏地和汉地有许多极乐世界的唐卡画像,虽然不尽相同,但很多都是高僧大德云游极乐刹土后以智慧抉择的,所以,无论观想哪种都可以。


藏地开“极乐法会”时,为什么要挂一幅极乐世界的巨大唐卡?就是让有缘人依之观想极乐世界。


同样,我们平时在念佛时,也应先看一下唐卡上的阿弥陀佛,然后于心中再再观想他的庄严。


刚开始的时候,要观得了了分明非常困难。可能观想阿弥陀佛的左手时,右手就忘了;观想佛陀的三衣时,金刚跏趺坐就忘了,甚至连其中一部分也很难观清楚。


曾有个人观修阿弥陀佛,一段时间后,跑去上师面前哭诉:“上师啊,我在观想阿弥陀佛时,观上半身时,下半身就忘了;观右边时,左边就忘了……每天都这样追着佛的身体观,太痛苦了!我实在修不下去了。”


上师说:“那你就不用一一观嘛,只要忆念阿弥陀佛安住在你面前,就可以了。”


当然,假如你连这样也观不来,还可以忆念:“西方有一个极乐世界,那里有阿弥陀佛,以及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等眷属,他们正用慈悲的眼光注视着我,我死后要立即往生极乐世界!”


如是一心专注,以坚定信心忆念极乐世界,并持诵阿弥陀佛名号,具足善根者仅依此也能往生。





一起阅读



‍我们现在启动爱心读书计划


学习内容:《你在忙什么》、《八万四千问》、《修行百颂》等著作


我们的希望:每位参加学习的小伙伴在学完一本书后,能够发表200字以上的心得体会


我们的奖励:参加阅读3本书及以上者,奖励精美佛像一尊。参加阅读1-2本书者,奖励平安结或金刚结一个。以上加持品均会请高僧大德进行加持


大家可邀朋友一起参加,加持品有限,请快快行动哟

 

每天学习一点点,为自己的心灵充充电、减减压。



詳細可以加紫瑩查詢




随喜关注

紫莹居士微信:athenatang1001

紫莹居微博: https://weibo.com/u/598920426

老中青义工协会网站: www.macaulonglife.org

老中青公众号:macau_longlife

动物乐传心公众号:bodhichitta

世界绿色健康研究协会公众号: GHWAZX

Facebook:动物乐传心

喜马拉雅_FM:紫莹心连心


- 未完待续 -

—— 动物乐传心 ——

随喜大家转发


图文|网络

   编辑|Vivien

以上内容以公益分享为主,文中内容、图片、音乐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