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开示】一旦证悟空性,就不会执著快乐和痛苦的事情
幻师于所知,
未断烦恼习,
空性习气弱,
故见犹生贪。
昨天对方提出一个问题:对于幻变的美女,幻师明知是自己所化,但仍然会生贪心。由此可见,即使了知诸法如幻,也无法断除烦恼。
此处作者回答说:幻师对幻女生贪是有原因的。因为他对所知万法并未证悟空性,虽然能变出千姿百态的法,但由于相续中的烦恼障、所知障、习气障没有断除,对空性法门从来没有闻思过、修学过,因此不可能通达空性教义,也不可能断除这些障碍。所以,幻化师跟中观师不同,由于空性习气太薄弱,他对空性法门一窍不通,甚至对自己所变出来的美女也会生贪心。明明知道幻女不是真正的女人,不能与她结婚生子,过永久的生活,但还是偶尔生起贪心,就是因为他空性的习气非常薄弱。
反过来讲,作为一个修行人,若能将一切众生看作幻人,则可断除这些实执,趣入殊胜的果位。《中观四百论》云:“若谁见众生,如机关幻人,彼等极明显,能趣入胜位。”我们通过中观的破析或闻思,知道一切众生如梦如幻,就不会生真实的贪心了。但世间上的人因为没有证悟空性,或者对表面上的假象没有彻底了解,所以一定会生贪心的。
《中观四百论注疏》中有一则公案说:以前有个手艺高明的木匠,其他地方有个画技超凡的画家,有次木匠请这个画家来家中做客,准备与他较量技艺。为了显示自己的高超,木匠做了一个机器美女,让机器美女端茶送饭,招待画家。画家见到这个风姿绰约的美女,不知是机器人,反而生起了强烈的贪心。(现在美国做的机器人,根本不像人,但古代做的机器人竟然栩栩如生。而且《百业经》中记载,古代还有木头飞机。可见,古代人的技术真的比现代人强。)
晚上木匠让美女好好侍候画家,画家听后非常高兴。到了晚上,画师去抱美女,才发现上当受骗,原来是一堆木头,于是感到非常失败,也非常羞愧。他决计向木匠报复,以显示自己的高明。于是提笔在卧室墙上画了一幅自己上吊自杀的画,然后躲在床底下面。
第二天早上,木匠笑嘻嘻地来敲门,但里面反锁着,敲半天也敲不开。他有点着急,使劲把门撞开,发现画家吊死了,不由大惊失色。当时国家有个规定:如果有人死了,必须要马上通告国王。于是木匠告诉了国王,并把国王及其眷属带回家。国王见画家仍吊在那里,就命人把绳子砍断,结果没有砍到绳子,反而砍到了墙上。大家正在惊讶之际,画家从床底下笑着爬出来了……可见,如果没有认识到真相,对机器人也好、幻化人也好,都会生起一些贪心的。
同样,为什么幻师对所变的美女生贪心呢?一方面是因为他空性习气特别薄弱,另一方面是他的实执特别强。现在很多人看电视、电影时,实执特别强的话,就会产生各种痛苦和快乐。有些人看的时候很感动,一直在哭,一大卷卫生纸用完了都不知道。其实屏幕上根本没有你要担心或伤心的事,它只是一种幻象而已,没必要为了它又哭又笑。假如你对中观的闻思比较究竟,不要说执著幻化物,就连自己的亲人朋友死了也不会那么伤心。因为这些人跟幻化没什么差别,父亲死了的话,他只是一个幻化人,幻化人本来不生,也不会灭,有什么可哭的?因此,如果哪个金刚道友的家人死了,他呜呜呜地哭,说明他空性的习气比较薄弱。如果哭的声音特别大,那说明他一点空性也没有证悟。(当然,凡事不能一概而论,正如马尔巴罗扎所说,幻化中也有特殊的幻化,是吧?)
但很多人没有修空性的话,平时遇到一件事情,确实当时转不过来:非常快乐的事情,就特别去执著;非常痛苦的事情,就产生一些苦恼,依靠外境而或苦或乐。而一旦证悟空性,断除了相续中的烦恼,就不会有这些执著了。
—恭摘自索达吉堪布《入行论广解》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普贤菩萨行愿品
每日箴言
在这个世间上,确有许许多多的可怜众生,当你了解到它们来自哪里、趋往何处、所受痛苦后,就不会对其恨之入骨了,也不会遇到一点违缘,就想尽办法把它们赶走或者灭掉。
——索达吉堪布
本月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