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经四帖疏 02
观经四帖疏 02
善导大师 撰著
益西彭措堪布 讲解
【○此观经一部之内,先作七门料简,然后依文释义。
○第一、先标序题;第二、次释其名;第三、辩释宗旨不同、教之大小;第四、正显说人差别;第五、料简定散二善通别有异;第六、和会经论相违,广施问答,释去疑情;第七、料简韦提闻佛正说得益分齐。
○第一、先标序题者。】
【窃以真如广大,五乘不测其边;法性深高,十圣莫穷其际。真如之体量,量性不出蠢蠢之心;法性无边,边体则元来不动。无尘法界,凡圣齐圆。两垢如如,则普该于含识。恒沙功德,寂用湛然。】
在实相中,本来没有佛和众生的差别。
【但以垢障覆深,净体无由显照。故使大悲隐于西化,惊入火宅之门,洒甘露润于群萌,辉智炬则朗重昏于永夜。三檀等备,四摄齐收。开示长劫之苦因,悟入永生之乐果。】
现相中,众生本身的自性佛迷掉了,法身流转五道,陷在虚妄的梦里,有虚假的相续轮转。
因此,诸佛自然以悲力顺着众生的善缘显现应化,宣说妙法,救度众生。
【只为群迷性隔、乐欲不同,虽无一实之机,等有五乘之用。致使布慈云于三界,注法雨于大悲。】
【莫不等洽尘劳,普沾未闻之益。菩提种子藉此以抽心,正觉之芽念念因兹增长。依心起于胜行,门余八万四千。渐顿则各称所宜,随缘者则皆蒙解脱。】
如来说法的效果:佛出世时,应众生机宣说除净土门之外的八万四千法门。应当解脱的都在那个时期解脱了,应当成熟的也都做了成熟。
【然众生障重,取悟之者难期。虽曰教启多门,凡惑无由遍揽。】
有一类障碍很深的众生,在他的一生中,缘着通途教法,还是没办法实现证果。
【遇因韦提致请:我今乐欲往生安乐,唯愿如来教我思惟、教我正受。然娑婆化主因其请故,即广开净土之要门,安乐能仁显彰别意之弘愿。】
【其要门者,即此《观经》定散二门是也。定即息虑以凝心,散即废恶以修善。回斯二行,求愿往生也。】
【言弘愿者,如大经说,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
【又佛密意弘深,教门难晓,三贤十圣所弗窥测。况我信外轻毛敢知旨趣?仰惟释迦此方发遣,弥陀即彼国来迎。彼唤此遣,岂容不去也?唯可勤心奉法,毕命为期。舍此秽身,即证彼法性之常乐。】
【此即略标序题竟。】
QUESTIONS
思考题
1、众生的实相如何?现相中又是如何?
2、没有佛陀的救度,众生能否回归本有的实相?佛是如何救度众生的?
3、以什么缘故,佛宣说了净土法门?净土要门、弥陀宏愿的大义各是什么?
4、在序题末后,善导大师是如何示现归心净土的?我们应该如何随学?
点击阅读原文 下载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