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解读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详解》45:正论之四十一
本期摘要|Table of Contents
咒的含义有六种。
般若波罗蜜多咒的词意。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因此,我们在这里念诵般若波罗蜜多咒。
密宗续部认为:咒的含义有六种。也就是说,梵文的每一个词,都可以解释为很多不同层次的含义。其中最究竟的解释,是前面说过的——般若波罗蜜多咒,是本体空性之智;而这里所讲的“咒”,则是指平时我们所念的,表达本体空性之智的词句。
般若波罗蜜多咒的词是怎么说的呢?
“即说咒曰”,即梵文“达雅他”的意译,意思为如是念诵。
“揭谛揭谛”,我们现在都把这句咒念成了“揭谛揭谛”,其实,这句咒语的梵音,应念为“嘎得(dei)嘎得(dei)”,就是走吧的意思。
走向哪里,去往哪里呢?
“波罗揭谛”,“波罗”,也即殊胜的意思,“波罗揭谛”,意即走向殊胜。
“波罗僧揭谛”,“僧”是正确、准确的意思。“波罗僧揭谛”,意即走向正确的殊胜。
正确的殊胜是什么呢?
就是“菩提娑婆诃”。“菩提”,也就是佛的果位;“娑婆诃”的意思,是指奠定基础。我们要奠定一个走向菩提、走向解脱之路的基础。
这段咒语的字面意思连起来就是:走吧!走吧!走向殊胜!走向正确的殊胜!奠定走向菩提的基础!
另外,“揭谛揭谛”还有一层含义:第一个“揭谛”,是鼓励我们先从凡夫的境界跨入资粮道;第二个“揭谛”,是勉励我们再从资粮道进入加行道。
“波罗揭谛”,是指在我们修完资粮道、加行道以后,也不能停留,而要继续向前,走向菩萨的一地,也即五道当中的见道。
“波罗僧揭谛”当中的“波罗僧”,意为正确的殊胜,指菩萨二地以上,也即五道当中的修道阶段。这句话就是进一步鞭策我们,不要停留,而要继续向前,从菩萨一地,逐级走向二地、三地……
“菩提娑婆诃”,最后要走到哪里呢?就是“菩提”,也即佛的果位。
在唐玄奘译本中,这句咒语念完之后,《心经》也就结束了,但依照藏文版与罽宾国三藏般若共利言等的译本,却还有下面一些内容。
(三)末义
如是舍利弗,诸菩萨摩诃萨于
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行,应如是行
观世音菩萨最后对舍利子说:诸菩萨摩诃萨就是应当这样修持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如是说已,实时世尊从广大甚深三摩地起
在观音菩萨与舍利子的对话结束之后,释迦牟尼佛便从定中出来了。本来,从佛的境界来说,并没有什么出定入定的分别,但在我们凡夫的境界中,释迦牟尼佛也会显现吃饭、睡午觉、生病等,所以肯定也会显现出入禅定等。
赞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
如是!如是!如汝所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行,
应如是行。如是行时,一切如来皆悉随喜
释迦牟尼佛出定以后,便对观世音菩萨说道:“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行,应如是行。”从而对观音菩萨给舍利子所讲的内容予以肯定与称赞,意思就是说:观音菩萨,你说得好极了!棒极了!事实就是这样的!实情就是这样的!就是应当向你所说的那样去行持般若波罗蜜多。如果这样做的话,诸佛也会随喜赞叹的。
尔时世尊说是语已,具寿舍利弗大喜充遍,
观自在菩萨摩诃萨亦大欢喜,
时彼众会天人、阿修罗、乾闼婆等,
闻佛所说皆大欢喜,
信受奉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在释迦牟尼佛这样肯定赞叹以后,舍利子,包括观自在菩萨在内的诸位菩萨、大菩萨,以及一切世间天人、人、非天(阿修罗)、乾闼婆(也是属于天道的一种众生),大家心里都非常高兴,法喜充满。
《心经》的内容到此就讲完了,后面比唐玄奘译本多出来的部分,就属于“开许教”的范围,这些都是后人添加上去,而不是佛陀亲口说的,但因为是佛陀为了后人便于理解,而开许后来的结集者增加的部分,因而也可以纳入正式的佛经当中,视同于佛亲口所说的言教。
下期预告|Forthcoming
对于成佛,出离心、菩提心、证悟空性三者缺一不可。
要通过修行,使自己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