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 【共同学习】能断 027:佛经的内容就像我们平时聊天一样(十四品)
返回
【共同学习】能断 027:佛经的内容就像我们平时聊天一样(十四品)
佛经不像论典那样层次分明。比如在论典《入中论》中,首先讲一地菩萨的境界,接着讲二地菩萨的境界……条理井然有序、非常清楚。但佛经就不一样了,里面的内容就像我们平时聊天一样,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正在讲布施度时,突然会出现安忍波罗蜜;讲安忍度时,又会讲到布施波罗蜜。大家应该注意这一点。
——索达吉堪布
第十四品:离相寂灭 之十
佛经的内容就像我们平时聊天一样
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无论是什么人,若能真正接受空性,则是第一希有之人。为什么空性如是殊胜呢?佛告诉须菩提:“如来说的第一波罗蜜,并非第一波罗蜜,只是名称上叫第一波罗蜜。”
在这个世间上,不管是六波罗蜜还是十波罗蜜,最殊胜的波罗蜜就是非波罗蜜,因为它没法以言语、思维来表示,不是一般的世俗法,而是远离一切戏论的胜义智慧。所以,佛陀说这是第一波罗蜜。
在词句上,义净、玄奘的译本与藏文比较相似。这些译本中都说:“般若波罗蜜,不仅仅我(释迦牟尼佛)说非常殊胜,无量诸佛早就共同承许,这是最殊胜的波罗蜜。”
为什么呢?因为它是一切诸佛的密意。《入行论·智慧品》中云:“此等一切支,佛为智慧说。”布施、持戒等五度,全部是佛陀为了智慧度而广说的,智慧度相当重要,它是一切万法的究竟。尽管在胜义中非波罗蜜,但在名言中,诸佛菩萨说智慧度是所有波罗蜜中最殊胜、最为第一的。
前面也讲过,佛经不像论典那样层次分明。比如在论典《入中论》中,首先讲一地菩萨的境界,接着讲二地菩萨的境界……条理井然有序、非常清楚。但佛经就不一样了,里面的内容就像我们平时聊天一样,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正在讲布施度时,突然会出现安忍波罗蜜;讲安忍度时,又会讲到布施波罗蜜。大家应该注意这一点。
下面讲安忍波罗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