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福利:小白禅修宝典ABC
最近,全球著名投资家以及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先生来到中国,与几位中国年轻人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座谈,在讨论人生、职业、焦虑等年轻人关心的问题时,达利欧先生特别提到了冥想可以改善焦虑,这引起了在场年轻人的兴趣。尽管曾经听闻过禅修的神奇好处,但对于如何通过打坐冥想改善情绪、缓解焦虑,小白们仍是一头雾水。
别急,慈诚罗珠堪布这就手把手教我们从ABC起步,快速掌握最简单的禅修方法。GET满满的禅修宝藏技能!
双腿盘坐。佛教里面有双盘、单盘。双盘比较难,如果之前没有盘过腿的话几分钟以后就会腿疼,很难受,所以不需要双盘,单盘也可以。如果实在不行,不盘腿也可以。
手结定印。左手放下面,右手放在上面,两个大拇指碰头——这是一个很标准的佛教禅修姿势。然后手就放在肚脐下面的四个手指的距离处。
身体正直。不能往左或往右歪。
胳膊张开。胳膊张开后,肩膀后面的肌肉是放松的状态,即使时间久也不会不舒服。
颈部略俯。就是头稍微往前低。
目视鼻尖。通常眼睛就往下看鼻尖,不是说一定要看到鼻尖,是往这个方向看,眼睛呈半闭状态。很多人打坐的时候喜欢闭着眼睛,这不是一个好习惯,不能闭眼睛,要半闭的状态。
舌抵上腭。舌头抵着上腭牙齿的牙根——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样我们口腔里面的分泌物(口水)就不会很多。如果不这样做,可能一会就要吞口水,会对打坐有一点点影响。
这七个姿势就叫做“毗卢七法”。“毗卢”是指毗卢遮那佛,这种姿势就是毗卢遮那佛的坐式。为什么要这么坐呢?因为如果以这种姿势打坐,我们的心就比较容易静下来。打坐的时间以五分钟或十分钟为起点,然后慢慢增加到十五分钟、二十分钟……
我们打坐的具体方法是什么呢?有三个。这三个方法学会了以后,基本上就算掌握简单的禅修了,从此以后自己就可以打坐了。
A: 专注目标
第一个,安住心。
“安住心”是什么意思呢?翻译成现代人的语言就叫做“专注目标”。专注什么目标呢?如果你自己有佛教信仰,可以专注地看佛像。因为佛像的面孔非常慈祥,看着佛像,心里的焦虑、抑郁就会慢慢地消失。在日本,很多人不开心的时候就到寺庙里去看佛像。
人就坐在佛像的前面,两只眼睛专注地看着佛像眉间的这个地方,同时把心里关于所有过去、未来的念头全都放下,把所有好的、不好的念头全部清空,就像我们把电脑垃圾箱里所有不要的文件全部清空了一样。就在这样的状态中看着佛像,心里什么都不想——这就是一个简单的禅修方法。
如果没有佛教信仰,或者不想看佛像怎么办呢?那看任何一个东西都可以。比如看一张画,或者眼前的任何一个东西,把眼睛聚焦在它们上面的某一个点上,尽量地不眨眼,这样就可以了。
当然如果能接受看佛像,效果是最好的。如果是一个基督教徒,也可以看基督的画像、看十字架,这都可以。如果没有任何信仰,那就可以看任何一件东西,比如把一支笔放在前面,然后眼睛就盯住这支笔上面的一个点,心就专注在这个点上,然后心不要动。心不动的意思是说,不去想过去的事情,也不去想未来的事情,把心清空,心清空了以后就会有一个特别不一样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人就能得到极度的放松。我们一旦进入了这个状态,就不会再感到焦虑和抑郁了。简单地说,这个状态就像是进入了一个非常纯洁的世界,和外面的虚空一样,特别广阔,宁静清净。
从这个状态出来后,不是说焦虑和烦恼一点都没有了,但肯定会下降到一定程度;之后再去打坐,再去训练。这样烦恼就会慢慢消失了。
刚才打坐时进入的这个状态,在佛经里面叫作“阿赖耶识”。“阿赖耶”是印度梵文里的一个词,简单翻译就是我们的“意识”。当然意识有很多不同的层面,它的最底层就叫作“阿赖耶识”。我们平时在日常生活中的思考、焦虑、高兴……这些都不是我们意识最底层的反应,只是表面的心理活动。而最底层是如如不动的,就像大海的海面虽然波涛汹涌,但海底是不动的——就是这样的状态。
当我们非常愤怒、焦虑的时候——这只是心表面的样子,在心的最深处、最底层,是没有这些情绪的。如果我们没有经过训练,就不知道怎么进入这个状态。通过刚才所说的这种打坐方法,就能逐步地让自己进入到这个非常平静的状态中——这也叫做禅修,当然这是一种简单的禅修。
B:维持状态
第二个,续住心。
刚才我们不是进入了一个特别好的状态吗?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坚持。“续”就是继续,继续保持这个状态,翻译成现代语言就叫做“维持状态”,尽量地把这个状态延续下去。
C: 拉回目标
第三个,解住心。
“解”就是了解的意思。了解什么呢?因为我们刚刚开始打坐,所以再怎么努力,也不会在这个好的状态中停留很长时间,有可能几秒钟、十几秒钟,如果能达到一分钟就已经很不错了。之后我们的心会跑掉,不会专注在这个目标上,会胡思乱想,想过去、未来,一定会走神。
比如一个人刚开始打坐的时候,虽然身体的姿势非常标准,但是心里可能会想什么呢?想电子邮件,想几点钟了,想很多工作上的事情,想以前或者未来的旅游、度假等等,满脑子都是这些。这个时候要静下来非常不容易,但是必须要知道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所有人刚开始打坐的时候都是这样。我们一定要有心理准备,一定要知道前期打坐会有很多杂念,不可能一下子就静下来,我们就是要在各种各样的杂念中寻找宁静。这时不要对自己失望,因为以后一定会越来越好的。刚开始的时候一定要过这个关,必须要有思想准备,这相当重要。
在第二个阶段,如果我们走神了,一定要当下就知道、了解——我已经走神了。“解”就是这个意思。了解了以后怎么办?拉回目标。这个时候我们要立即把心拉回来,让它重新专注在前面的目标上,眼睛也要盯住目标。
ABC循环,就是在禅修
禅修的整个过程就是这样:第一,专注目标;第二,尽量地维持状态;第三,心跑出去了以后,立即就要了解,然后马上拉回来,继续专注这个目标。这三个过程不断循环,就叫作禅修。
佛教里的禅修一共有九个方法,但其余六个我们暂时用不上,先用前面三个就够了。这样做以后心会静下来,很多焦虑、不开心的事情都能够通过禅修来解决。西方针对禅修可以化解焦虑做了很多研究,其中有一个跟踪调查,他们跟踪一些通过禅修解决焦虑的人,三年之后他们再去调查时发现,这些人依然保持着健康、开心的状态。如果不是禅修,用其他方法是不可能做到的,因为很可能一两天后又开始烦恼了。
所以禅修非常有用,一方面可以缓解我们的焦虑,一方面可以提升我们的创作力。除非自己不感兴趣,否则任何人都适合,都能用得上。禅修特别有意义!
素材来源:本文根据慈诚罗珠堪布相关开示编辑整理。
灰色字为小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