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活在内疚和自责之中
【编者按】
在地球上,大约每10个人就有一个人在一生中可能经历一次或者多次的抑郁症。
在全球范围内,抑郁症每年会影响三亿人,其中每年有80万人死于自杀。抑郁症导致的死亡已经成为15岁到29岁的年轻人中第二大致死原因。
在抑郁发作中,做什么都不开心,即使是平时最喜欢的活动,这个时候都提不起兴趣,感觉没有任何事情可以给自己带来快乐。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有3亿五千万人经历过或正在经受抑郁症折磨,而双相情感障碍的人数有六千万。
因为抑郁症会导致一些人负责记忆的海马体神经元有20%的凋亡,所以抑郁症病人中很大一部分人会出现认知损失,比如记忆力、注意力下降,难以作决策等等。很多抑郁症患者明显感觉思维变得比较模糊,不像得抑郁之前那么清楚。
抑郁的其中一个典型体验是内疚和自责。抑郁症患者从内心深处觉得自己不够好甚至一无是处,抑郁期间内心“充满负能量”。想要向人倾吐他们内心的痛苦和无助,却又害怕给别人带来麻烦,对不起别人。
他们希望自己可以做好工作,过好生活,但是抑郁期间的心理能量缺乏,使得他们常常力有不逮,于是感到无助和后悔,甚至变得恨自己。
有时,抑郁症患者还会出现一些明显不真实的消极念头,或是出现幻觉。
若干年前曾经有一个远渡重洋去大洋洲留学的朋友,好几年没联系,有一天突然在网上和我聊起来,告诉我她之前得了抑郁症。
她说,最近不知道为什么,洗澡的时候会听到有人说话,关了水之后又什么都没有了。她一个人住,很害怕是不是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我告诉她,幻觉也是抑郁症患者可能出现的症状。
以上文字选自网络
1
堪钦慈诚罗珠仁波切在《慧灯之光》系列中讲到:
佛教给我们推荐了很多心灵的训练方法,无论现代人信不信佛,但心灵的训练却是不可或缺的。这些心灵训练方法,任何人都可以吸纳并为我所用。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当有信仰和没有信仰的人同时使用这些方法时,效率和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但是没问题,无论是为了成佛度众生,还是为了解决自己的生老病死,或者仅仅是为了调节自己的心态,给自己减压,让自己过得更加充实,让生活更有意义、更有质量、更幸福,都可以透过这些训练来达到目的。
2
但目前的普遍现象是,大家都重视身体上的训练,而往往忽略了精神的训练,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状况。
正因为人类的弃本求末,所以导致了一个全球化新危机的逼近。这个危机,不是金融危机,而是心灵危机。
迄今为止,心灵危机中伴随着焦虑、孤独等症状的抑郁症,已经变成了人类的第三大杀手,仅次于排名第一的癌症,与排名第二的艾滋病。
3
治疗抑郁症,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通过禅修来调整,这样可以达到标本兼治的作用,而且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效能;另一种,是通过药物去控制,它的原理是依靠物理作用来控制焦虑。这样的结果虽然可以让患者表面上看似没有抑郁症,但其副作用,却会影响我们的思维活力,所以这种药不能长期吃。
如果抑郁症刚刚开始,那就不需要用药,通过调节心灵,就足以解决问题,无论是失眠、焦虑等任何负面情绪,都能得以缓解。缓解以后,整个人就会感到精神抖擞,工作效率也会随之而提高。
当然,如果抑郁症已经发展到比较严重的地步了,则可以先通过药物来适当地控制一下。
因为初学者毕竟刚刚开始禅修,力量还很弱小,要控制抑郁症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先用点药物,然后再去禅修。当病情缓解之后,还是应该通过禅修去解决根本问题。
4
无论从佛教的角度来讲,还是从科学的视角来论证,禅定的力量都是如此不可思议:
美国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实验的对象,是学藏传佛教禅定的修行人。在实验室中,实验者一边用脑电波图测量脑波的变化;一边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测量脑部活动的位置。
最后得出结论:通过禅修,不但能够短期改变脑部的活动,而且非常有可能促成脑部永久的变化。这就是说:通过禅定,完全可以断除人的焦虑、哀伤等很多负面情绪,创造出心灵的幸福感,甚至可以重塑大脑。
所以,无论是企业高层,还是其他工作压力很大的人,只要能每天晚上打坐二十分钟或半个小时,把一天在工作、生活中发生的所有不开心都过滤掉,这样就能保持比较好的心情,之后进入睡眠,就能达到调节身心的作用。心理学家说:冥想五分钟,可以达到一个小时睡眠的效果。所以,每天晚上打打坐,不仅可以调节身心,而且还能保持充沛的精力。
修禅的人,不需要放弃家庭、生活、工作,可以在享受物质财富与天伦之乐的同时,拿出一定的时间修禅。这样动中有静、张弛有度,就能体验到来自于心灵深处的幸福。
【图】来自网络
【文】来自《慧灯之光》系列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