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所说经》015 | 解脱与束缚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寒冷的季节因你的关注而更温暖
微信:athenatang1001
公众号: 動物樂傳心
《维摩诘所说经》
The Teaching of Vimalakīrti
Vol.
01.
书籍作者 : 宗萨钦哲仁波切
推荐指数 : ★★★★★
「此书分为两部分,一为宗萨钦哲仁波切所撰写的前言导读《一位名人 卧病在床》,另一为84000重新英译的《维摩诘所说经》。」
第十五章
宗萨钦哲仁波切 著
解脱与束缚
“解脱”与“束缚”是什么意思呢?
大乘的一个基本教法是,本基是空性,法道无特质,果报无作意(基空性,道无相,果无愿)。
基于这个教法,如果有一名菩萨相信解脱,并且认为她可以发愿去获得那个解脱,那么她对“结果”的信念,就是一种束缚。
然而,若是这位菩萨以愿一切众生解脱的悲心作为善巧方便来进入轮回,其结果就是解脱。
这就是维摩诘所说的,如果菩萨的禅定虽不散乱却缺乏智慧,那就是“束缚”。
Rotate
对结果的信念
就是一种束缚
必须要有专注能力
所以,如果一位菩萨在禅修,她就是在生病;如果她的禅定虽不散乱却缺乏智慧,那就更糟——事实上,此时她就病得很重了。
同样地,现代的“内观”(vipassana) 修行者所珍视的那种心不散乱、一心专注的安住,也是一种根本上的疾病。
如果菩萨能够尝到禅定的滋味时(例如藉由安住的修行),她只能免于疾病。
但是,如果她能不停留在安住的状态,而懂得运用必要的善巧方便去超越并拆解“安住”。
或换句话说,如果她能够超越“必须要有专注能力”的这种负担时,这位菩萨就会得到解脱。
如果一位菩萨有智慧,但这智慧缺乏任何善巧方便,也就是说,如果她的智慧缺少悲心,这就是一种疾病。
但是,如果她的智慧伴随着善巧方便,她就会得到解脱。
菩萨如何被缺乏智慧的善巧方便所束缚、局限或控制?是什么导致了这种束缚?
维摩诘说,所有的见地、情绪、习气、善行,如果没有为一切众生的证悟而回向,就会缠缚菩萨。
那么,菩萨如何运用伴随着智慧的善巧方便来达到解脱?就是藉由回向一切给所有众生的证悟。
将修行回向给一切众生
这是用来修持“不执着”极为殊胜的方法!不用说,对于财产、名声、家庭,甚至自我,我们都应该以不执著为目标。
然而,维摩诘似乎是在暗示,还有超越了这一切的东西。他说,对于法道毫不执着,就可以让你从所有其他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哇!但这不是只在你已经成为强大而成熟的修行者时,才发展得出来的能力吗?
其实不然。维摩诘和文殊师利所说的恰恰相反,即使是像我这种凡人,都能够、也应该开始练习不对法道或果报有所执着。
同时,我们也都应该培养将我们的修行回向给一切众生证悟的习惯。
假设你有机会见证柏拉图与老子之间的一场对话
你也有哲学家的能力去理解和欣赏他们的洞见,你也急切地想向他们学习。
在那之后,你难道不会想要吹嘘你的经验,炫耀你所学到的东西?
难道你不会将这两位思想家关于人权、命运、宿命、自由意志等看法牢记在心?
这就是我对维摩诘和文殊师利之间对话的感受,但不同的是,他们所探讨的主题远比本体论还要深奥。
事实上,我应该做的就是去阅读并思维这部经典里的对话,仅只如此,就会让我获益良多。
更进一步说,如果我根本不去思考,只以全然开放的心去阅读这些文字
不做任何假设,不存任何期待,那会更好。
如果我能够毫无迟疑、一心虔敬地投入经文内,我就可以从信心与怀疑的负担中,迅速地解脱出来。
事实上,就因为它是有史以来最深奥的对话的缘故。
如果我只是把《维摩诘经》放在房间里的高处而礼敬它,并供养灯、花、香、食,那么我会获益更多。
这么做,可以将我对这部经文的理解提升到完全不同的层次。
但是,看看我,我一方面挣扎地想要增长知识并详做笔记,另一方面又想要引用这两人的对话来向你们炫耀。
正因为如此,我才写了这个导言。同时,即使只是他们一小段的对话我都摸不着头绪,让我更觉得自己相当卑微。
—— 未完待续 ——
随喜大家转发
图文|网络
以上内容以公益分享为主,文中内容、图片、音乐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随喜关注
紫莹居士微信:athenatang1001
紫莹居微博: https://weibo.com/u/598920426
老中青义工协会网站: www.macaulonglife.org
老中青公众号:macau_longlife
动物乐传心公众号:bodhichitta
世界绿色健康研究协会公众号: GHWAZX
Facebook:动物乐传心
喜马拉雅_FM:紫莹心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