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 日 背 诵
365颗钻石
4月14日 佛历2564年
【提醒】
行持任何点滴善法,要以三殊胜摄持哦~
【第37颗钻石】
རྒྱུད་བླ་མ་ལས།འཕགས་པས་འཆི་དང་ན་བ་དང་།།རྒ་བའི་སྡུག་བསྔལ་རྩད་ནས་སྤངས།།ལས་དང་ཉོན་མོངས་དབང་གིས་སྐྱེ།།དེ་ལ་དེ་མེད་ཕྱིར་དེ་མེད།།ཅེས་གསུངས་།
《宝性论》:
圣者已断除,死病与老苦,
依业烦恼生,彼无故彼无。
相似偈颂
圣者不会有生老病死的真实痛苦。弥勒菩萨云:“死病老诸苦,圣者皆永灭,以惑业力生,彼者无彼生。”
意思是说,圣者们老病死的痛苦早都已经灭尽了,而且依靠业力和烦恼投生的痛苦也没有。
为什么呢?因为在他们的境界中,一切都是二转法轮所讲的平等空性,或三转法轮与密宗所讲的清净自相;所以即使在众生前示现生病,其病也成为诸佛菩萨的圣尊相。
以前有这样一个故事:
马祖道一禅师示现生病,而且病得很严重。他身边的人特别担心,问:您病得怎么样?他说:“日面佛,月面佛。”
日面佛指白天的一切全部是佛的显现,月面佛指晚上的一切全部是佛的显现。也就是说,日日夜夜、白天晚上,除了佛的景象以外没有别的。
作为圣者,虽然表面上看来,他们也有生老病死,但这完全是为了度化众生。因为,若不这样示现,没有无常观而具有生老病死苦的众生就没办法度脱,所以诸佛菩萨示现生病、圆寂等很有必要。
如果一位上师永远都不圆寂,他的弟子就会觉得上师和佛法是常恒的,自然也不会以迫切的心情来希求佛法。如果知道法很难得,上师、诸佛菩萨都会示现圆寂,就会产生强烈的希求心。
圣者不以业生轮回
真正的圣者,已经灭尽转生轮回的根本因,烦恼业力全部断除,因此,不会有以业惑再度退转为凡夫、投生轮回的情况,因为他们是灭尽业寿者的缘故。
当然,《俱舍论》中也讲到:阿罗汉会有退失的情况。但所谓的退失,并不是一直在凡夫位上停留,而是在很快时间中恢复原状。
不要说圣者,获得加行道忍位以后就不会堕入恶趣,其他论典中也讲过,由于烦恼障和所知障已经被压伏,它的种子不会再起作用,所以到忍位以后,不会以业力现前而堕入恶趣。
一地菩萨以上已经现见真谛,从此以后不会再有怀疑等颠倒增益,这时虽未断除所有的俱生烦恼障,但依靠这种烦恼会不会转生呢?不会转生。
《现观庄严论》中,对一地到七地之间的烦恼用了执著、所取等非常多的代名词。
表面看来,一地菩萨甚至五地、六地的菩萨怎么会有这种分别念呢?实际上,这种分别念和现象不会变成堕入轮回的因。就像毒蛇已经拦腰折断,再不会起来一样,从一地到七地之间虽然有烦恼障,但以此不会转生恶趣。
《宝性论》云:“与圣道相系,摧毁坏聚见,修道智所断,说为如褴衫。”与一地菩萨以上的智慧相系的缘故,转生轮回的一切萨迦耶见必定会断除。
依靠一地到七地之间的修断,绝对不可能再度转生轮回,就像扔在尸陀林的破烂衣服不能再次使用一样。一地到七地之间,菩萨相续中似乎仍有烦恼,但是根本不存在真正自相的烦恼。
真正获得一地菩萨以上,再也不会依靠自己的业力、烦恼等因缘转生于不清净的世间。可是,以大悲心的驱使,诸佛菩萨会在众生面前示现胎卵湿化四种转生的方式。
表面看来,他们在世间上以人的形象或者旁生等各种各样的形象出现,实际并非以业和烦恼的力量而转生,应该是以悲心来度化众生的。
一地到七地之间的转生方面,藏传佛教的有些高僧大德之间也有不同的说法:
1、格鲁派的甲曹杰说,一地到七地菩萨之间,也有以烦恼障转生的情况。
2、荣敦大师在说过:虽然无有烦恼障,但以烦恼障的习气而转生。
3、宁玛自宗的观点,圣者转生于世间唯一的根本因,就是在大悲心的驱动下,以此为助缘转生于世间。并不是像平凡众生,不论自己想来不想来,依靠业力不得不转生到轮回当中。所以,这二者之间存在根本的差别。
《宝性论》中说:“已见真如故,生等已超离,然以悲示现,生老病死等。”
得地的诸位菩萨转生世间最主要的因是什么呢?
有两种说法:
1、住于不清净七地的菩萨,主要以善巧方便、悲心和愿力来受生;而住于清净地的诸大菩萨,则以自在的智慧示现投生。
2、一切凡夫众生以及获得预流果、一来果等圣者,还有资粮道、加行道行人,全部依靠业和烦恼转生世间;一地和二地菩萨,则以愿力转生;三地到七地之间,依靠等持力转生;三清净地则依靠自在力投生;最后佛地依靠不可思议的力量来到世间度化众生。
【上一颗】
【复习回顾】
排版 | 一心一意
图片 | 嘉黛
约好一起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