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零散收录 >> 118. 思维菩萨无量功德而修信心【每日一颂】《四百论》(第五品) 返回

118. 思维菩萨无量功德而修信心【每日一颂】《四百论》(第五品)

知幻园 2023-12-02




每日

一颂

《中观四百论》


118


第五品 明菩萨行品

丁二、(明发起行菩提心已而学菩萨行之轨则)分四:一、正说菩萨行;二、明断菩萨行的障碍——烦恼之方便;三、明远离耽著烦恼所缘境的方便;四、明为成就道器而净治弟子身心的方便。

戊一、(正说菩萨行)分四:一、明所得佛果的殊胜;二、明得果的因是受持菩提心;三、成立佛果是遍智的理由;四、劣慧小乘怖畏大乘的原因。

己二、(明得果的因是受持菩提心)分三:一、修学菩萨行的等起发心殊胜;二、发菩提心的福德;三、修学菩萨行之规则。

庚三、(修学菩萨行之规则)分五:一、利他的身语行为;二、意乐之差别;三、悲心微弱之过患;四、不信菩萨的过患和应修信心的理由;五、能究竟圆满菩萨行的理由。

辛四、(不信菩萨的过患和应修信心的理由)分二:一、不信菩萨的过患;二、应修信心的理由。

壬二、(应修信心的理由)分二:一、于行难行应修信心;二、思维菩萨无量功德而修信心。

癸二、思维菩萨无量功德而修信心:





方便诸时中,久远所集福,

如来说彼量,尚非遍智境。


——《中观四百论》



菩萨以善巧方便力,于诸时中不断饶益有情,如是在久远劫中所积集的福德,如来说其量尚且不是遍智所能尽数之境。


具足善巧方便力的菩萨,他无需勤作即能任运饶益有情,于昼夜六时中,菩萨依清净三门一切作为都可不间断地利益众生,如是在无数劫中坚持不懈,依此而积聚起不可思议的福德资粮。此处一般是指登地以上的菩萨,但有些利根的初发心菩萨,依猛烈的大悲心与大乘法门的殊胜方便,也可以于一举一动之间修持利益有情的善法,恒时不断地积累福德资粮。菩萨以如是方便善巧力不断积累善根福德,而且于无数劫中恒常如此,因此其福德不可衡量,佛陀也说过:此等菩萨的功德犹如虚空无有边际,尚非遍智所能尽量之境。月称菩萨也言:“大海水滴数,山王如芥子,刹那能衡量,彼福非能量。”大海水滴的数量,须弥山王全部做成芥子许的小丸之数,以如来智慧能于刹那间衡量清楚,而对菩萨的福德,如来智慧也不能量尽。仁达瓦大师总结说:菩萨为什么有无量功德呢?其一是因他对众生具有无缘大悲心;二是发心无有限量;三是所度化的众生无量。以悲心等无有边际之善因,其福德果也自然无有边际。


譬如说,凡夫众生漂泊轮回的时间无有始端,因而其轮回时间无法衡量;同样道理,菩萨的大悲发心如虚空一般无有边际,如大海一般甚深不可测度,因此其福德也无法衡量。菩萨有如是无边的福德,诸了知者当生诚信,为了使诸父母众生得到利济,自己也应积聚大福德,为此应毫无迟缓地趋入大乘菩萨妙道,修习大悲菩提心。




敬摘录索·达·吉·堪·布讲记



更多精彩,请点击阅读原文
















【颂词(含链接)】《四百论》 第一品



【每日一颂】《四百论》 第二品


【每日一颂】《四百论》 第三品


【每日一颂】《四百论》 第四品


101

诸佛所动作,都非无因缘,

乃至出入息,亦为利有情。


102

犹如死主声,世间皆生畏,

如是遍智声,死主亦生畏。


103

佛知作不作,应说不应说,

以是何因说,遍智非遍智。


104

除心则行等,不见有福等,

是故诸业中,唯意为主要。


105

菩萨由意乐,若善若不善,

一切成妙善,以意自在故。


106

菩萨初发心,胜过大地上,

一切众生类,转轮王福德。


107

若有建宝塔,高与世间等,

调伏使发心,说福胜于彼。


108

师长欲利他,应承事弟子,

因彼不知利,故名为弟子。


109

如鬼执虽嗔,医者不生恼,

能仁观烦恼,非惑系众生。


110

随彼何所喜,先应观彼法,

倘若已失坏,都非正法器。


111

如母于病儿,特别觉痛爱,

如是诸菩萨,特意愍恶者。


112

或作彼弟子,或作彼师长,

以种种方便,令有情通达。


113

如善巧良医,少有不治症;

获巧力菩萨,非所化甚少。


114

若菩萨境中,有由未策励,

堕落于恶趣,是智者所呵。


115

若于他苦迫,不欲赞悲愍,

如何于无怙,能哀愍行施。


116

若有为利他,久住于世间,

间住尚有损,况真心起嗔。


117

若一切生中,常具足五通,

于劣现劣身,此乃最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