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智悲学子 >> 16届入行论学习笔记|《入行论广释》第116课 返回

16届入行论学习笔记|《入行论广释》第116课

一、科判坐标


二、 内容归摄(总义)

本课分别位于静虑品“离俗世”中的两个大科判下,第一个颂词继续上一课“修持断除之法”,教诫我们暂时远离凡愚,再次诠释“断除贪无能为力之他利”;紧接着开启“离俗世”的第二个大科判“从功德角度教诫依止静处”,此科判分三个部分宣讲,分别是“于静处生欢喜”、“断除于彼不喜之因”和“教诲依止静处”,本课涉及的内容是“于静处生欢喜”之“向往静处之友伴”和“向往静处之住所”,强调了寂静的外缘可以帮助修行人断舍对尘世的贪恋,并有利于增上对佛法的信心和对众生的悲心。

本课具体内容为:

1、在利益众生的过程中,倘若自己无能为力,应在不舍弃悲心的基础上,行为尽量远离恶友、恶知识,以保护自己的悲心、智慧、信心等功德。这里的恶友、恶知识,指的是那些没有利他心、素质特别差、时刻以自我为中心的众生。(详见颂词1


2、从静处的友伴和住所两个角度宣讲修行人依止静处的功德:

(1)静处的友伴:比如森林里的鸟语花香、飞禽走兽等,它们是修行人修行的助缘,与它们相依为伴,内心会非常欢喜宁静。(详见颂词2


(2)静处的住所:树下、岩洞、无人寺等,都与很多大德有不共的缘起,是非常殊胜之修行地,依止这些处所,可断舍世间的一切尘事。(详见颂词3

发心师兄:定解C28

审核师兄:定解C16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本课颂词详解及重难点分析。

阅读原文文章原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