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今日当精进 >> 阅读参考|《佛子行》第4课 返回

阅读参考|《佛子行》第4课

བྱང་ཆུབ་སེམས་མཆོག་རིན་པོ་ཆེ།།    

菩提心妙宝

   མ་སྐྱེས་པ་རྣམས་སྐྱེ་གྱུར་ཅིག།    

未生者当生

སྐྱེས་པ་ཉམས་པ་མེད་པར་ཡང་།།    

已生勿退失

གོང་ནས་གོང་དུ་འཕེལ་བར་ཤོག།    

辗转益增长


一、正行宣说三士道。

正行有三士道,小士道,中士道和上士道,现在学习的是上士道,修持世俗菩提心的内容。主要是在自他平等的基础上,修持自他相换。针对内心中非常强大的我爱执,为了舍弃我爱执、生起利他心,所以修持自他相换。


二、为什么要修持自他相换呢?

(一)众生流转于轮回之因是我爱执。


(二)我们自己修持菩提心,不是纯粹为了自己消除我爱执,而是为了真正度化一切众生,度化众生必须要修持菩萨道,而菩萨道的核心是菩提心。想要生起菩提心,必须要生起利他心,打破我爱执,这是一种次第,所以最终极的目的还是为了利他。


三、如何修持呢?

真正修法时,分为上座和下座两种。上座时,以比较集中的方式观修自他相换的菩提心。下座之后,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地让菩提心、利他心坚固,使内心和大乘道相应。也就是在后得位中,如果遇到了痛苦、违缘,怎样让这些痛苦不会成为修持菩萨道的障碍,反而成为帮助自己产生利他菩提心的助缘。把一切的痛苦、违缘转为道用,这是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有用的修行窍诀。


辛二、痛苦转为道用:

我虽无有些微错,何人若断吾头颅,

然以悲心将彼罪,自身代受佛子行。

我虽然没有一点过失,如果任何一个人砍断我的头颅,我不仅不对他产生嗔恨心,而且以悲心摄受,把对方杀害我的罪业,在自己身上代受,这就是佛子的行为。


如何思维不产生嗔心反而生起菩提心呢?

(一)自己没有丝毫的过错。没有丝毫的过错,主要是在今生当中,或者在这件事情上面,我并没有招惹对方。前世有没有伤害对方的发心、行为呢?如果这样的事情真的出现,从因果上讲应该是有的。


(二)“何人”,任何一个人。为什么说任何一个人呢?因为在所有的众生当中,有些人是我们比较喜爱的;有些人,也许我们伤害过他,自己对他有一种负罪感。在这种前提下,如果遭到对方的殴打,自己可能容易忍受。如果自己知道这个人是佛菩萨的化身,“他把我杀了,可能会超度我”,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我们会愿意接受,也不容易产生嗔恨心。


(三)“若断吾头颅”。在所有的伤害中,如果是出世间,把我们掷于地狱当中,或者让我们投生饿鬼道等等,这种伤害可能是很大的。但是在今生今世,斩断了自己的头颅,让自己的生命中断,在整个世间,属于最大的伤害了。

自己没有任何的过失,任何一个人,把自己的头砍断了,如果把这个事情放在世间,我们肯定会觉得受不了,为什么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四)如果决定要修菩萨道,尤其是在修持自他相换的后得位,在出定之后,遇到这么大的痛苦,如果我们还是按照世间的心行去处理问题,就没办法进一步去实践菩萨道,也没办法把痛苦转为道用。


辛三、恶名转为道用:

有者百般中伤吾,恶名纵遍三千界,

然我深怀慈爱心,赞其功德佛子行。

有些人很多次地中伤我,让我的恶名已经周遍了三千大千世界,即使他对我做了这么大的伤害,但是我对对方还是深怀慈爱之心,来赞叹他的功德。


作为大乘道的修行者,当“有者百般中伤吾”,我们应该作何反应呢?

(一)无论如何要安住在一种比较平和的心境中。因为如果产生了很大的嗔心,自己的修行就已经失坏了。不能产生嗔心。不让自己产生嗔心的方式有很多。应该观想,自己一定是在前世曾经对对方做过这样的中伤。


(二)如果自己的心因为这件事情有很大的波动,修行也没有办法安住,想要听法、修法,都做不了。听到恶名的时候,作为一个凡夫人来讲,虽然一点不受影响很困难,但是要尽量通过修法,让伤害降到最低的程度。


(三)在不产生嗔心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地动作,就是讲深怀慈爱心赞其功德。“深怀慈爱心”,不但不生嗔心,而且对对方产生很深的慈爱心。慈爱心从哪里来呢?就是通过修持自他平等、自他相换、七重因果教授,了解一切众生曾经做过自己的父母。


辛四、诽谤转为道用:

何人大庭广众中,揭露吾过出恶语,

于彼亦作上师想,恭敬顶礼佛子行。

不管是什么人,在大庭广众中直接揭露我的过失,说很多的恶语,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当下就把他观想成自己的上师,恭恭敬敬地顶礼,这就是佛子行。


为什么要将诽谤者观做是自己的上师呢?

(一)上根利智的人,他的福报很深、信心强烈、意志坚定,所以上师无论在私下责骂,还是在大庭广众之中揭露过失,他都有接受的能力,知道上师是在调化我,清净我的过失,遣除我的违缘,都会恭恭敬敬地听受。


(二)因为对方做了上师对弟子做的事情,从这个方面来讲,我们应该对对方产生上师的想法:他是我的上师,做了调伏我的事情,他让我生起了安忍的功德,清净我的罪业等等。上师所做的无外乎也是把弟子安置在解脱道,让弟子清净罪业、增长福报。对方这样做的时候,我如果能够如理如法地观想、安住,也可以因为这样的事情增上福报,清净罪业,调伏我爱执、骄慢。他给我做了这样的事情,像上师一样利益我,所以我要对他恭恭敬敬地顶礼。


(三)应注意的窍诀:

1、如果回击对方,罪业就会增上,我们下一世也会继续流转轮回,而且很容易堕落。

2、利用这样的窍诀,面对诽谤,就可以真实地转为道用,这非常有必要。


庚二(安忍困难转为道用)分二:一、恩将仇报转为道用;二、凌辱转为道用。

辛一、恩将仇报转为道用:

吾如自子爱护者,彼纵视我如怨敌,

犹如慈母于病儿,尤为怜爱佛子行。

犹如自己的儿子一样所爱护的人,即使他把我视作怨敌,我也会像慈爱的母亲对于生病的儿子那样,对这个有情尤其地怜爱,这就是佛子行。


为什么菩萨对于恶人的悲心更强烈?

佛菩萨对于众生都是平等的慈爱,但是对于恶人,他的悲心更加强烈,因为恶人更需要佛菩萨的加持和帮助,因为他没有像其他众生一样安住在善良的品行、殊胜的佛法当中,已经偏离了佛法的轨道,如果不及时纠正,会在邪道上面越滑越远,最后步入恶趣无法自拔,所以佛菩萨对他的慈心更加强烈。


辛二、凌辱转为道用:

与我等同或下士,虽以傲慢而凌辱,

然吾敬其如上师,恒时顶戴佛子行。

和我等同或比我更下劣的人,安住在傲慢心当中,对我百般的凌辱,但是我不生嗔恨心,而是把他看成上师一样,恒时地顶戴,这就是佛子行。


大乘修行人就只能忍气吞声,无所求了吗?

大恩上师在里面也讲了,这并不是说我们修行的时候就是浑浑噩噩的,好坏、贤劣都不分了,不是这样的。第一,要分清贤劣,应该知道好人、坏人的差别。第二,在这个基础上,要把凌辱转为道用。对于对方的看法,安住在相应于大乘道的状态中。大乘道包含了小乘道和世间道。世间道可以分清好坏,那么上升到大乘的高度,不可能连好坏都分不清楚了。虽然大乘道把好坏分得很清楚,但是可以把所有的事情转为道用,这就是大乘不共的地方。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往期回顾

阅读参考|《佛子行》第3课

阅读参考|《佛子行》第2课
阅读参考|《佛子行》第1课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