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外求法诸事烦恼
有些人在进入佛门后从一个极端进入到了另一个极端,他们之中有的排斥各种生活享受、不修边幅、邋邋遢遢,有的从不参加亲人朋友的各类聚会,看到别人出国旅游、穿名牌、吃大餐,立刻就嗤之以鼻,特别是看到周围人没有按照“他”的要求吃素时,就会大发雷霆,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学佛时间越久,好像脾气越坏。到底是哪出了问题?诸不知,心外攀缘求法,事事都成了烦恼的因缘。
有些人成办区区善事或护持一分净戒,就自认为如何如何了不起,常常充满我慢。别人言词稍有不当,便说:“他轻视我、侮辱我!”心中愤愤然、气冲冲,脸色也变了,进而反唇相讥,这说明正法与自相续已经脱离,是自心丝毫没有得受法益的标志。
作为修行人,我们不能时时盯着他人观察,而是要拿着镜子时时反观自己的内心。一旦内心产生不好的显现,就要在第一时间想到:“这是由于宿世业障深重所致,我绝不能随顺这个烦恼而继续发展。"但长久的自我感太强,让我们很难一时间很难摒弃特权意识,心里总会不由自主的认为任何事都要遵照自己的想法发展,自己说东,他人绝不能往西,甚至不能偏离一点,必须与自己的意志严丝合缝。若能做到,就觉得这个人非常好,自己可以接受;如果他人做得稍微偏离了一点自己的想法,就无法接受,甚至还会非常愤怒。
就像金厄瓦格西所形容的:“我们越闻思修行,我执越重,忍耐力比新肌还弱,比心量狭小的卫藏厉鬼更加暴躁易怒,这是闻思修已经颠倒的标志。”这个比喻非常贴切。有些人初学佛时,多少有些自控,但闻思久了以后,我执本该越来越少,但因为法不入心,我执却越发加重了,乃至小小触犯都忍受不了,被别人稍微碰一下就哇哇大叫;心胸也日益狭窄,他人有稍许冒犯,便会暴跳如雷。所以,修行人的心态应该宽容,越修行越柔和,而不要越闻思我执越重。
作为儿女,我们从小到大一直在父母亲人的呵护下成长,而当他们需要陪伴时,我们经常忙于工作、忙于赚钱、忙于谈恋爱交朋友,忙于自己的小家和孩子、忙于寻找诗和远方......振振有词地说:“没有时间。”
阿底峡尊者说:孝敬父母与修大悲空性无别。父母之恩,深似大海、高如须弥,尽可能的多去关心陪伴自己的父母,珍惜一家人的缘分,才能谈得上未来有能力时去帮助更多的生命。
植法入心 事事顺缘
很多时候和一些修行好的人在一起,总是感到如沐春风般的舒适,他们似乎没有什么烦恼,即不会激动也不会愤怒,佛法已入他们的心。
问
怎么样使佛法很快融入自心?
很多道友在悄悄告诉你:“好好地串习修行。”
我也表示赞同:如是、如是!善哉、善哉!
堪布答
对一个修行人而言,佛法若能真正融入自心,那么不论何时何地,自己遇到何种逆境,都能将这些转为道用。阿秋法王示现病重时,慈诚罗珠堪布、丹增活佛和我,一起到亚青祈请法王长久住世。但在祈请过程中,法王根本不提身上的病痛,要么讲一些大圆满觉性,要么讲我们怎样共同弘扬佛法、利益众生。试想,假如是一个世间人,这时肯定只会说“我这里痛、那里痛,我的饮食、睡眠怎么样”,而真正的修行人在病重时,一生的修行成果却体现得淋漓尽致。
问
正法真正融入自心,它是一种什么状态?
华智仁波切说,身语意三门就像脚踩在棉花上或者米粥里加入酥油一样柔软、调和。此时他深信因果,不希求世间八法,对上师三宝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内心堪能,遇到任何违缘也不会退失道心。
堪布答
为什么我们迷茫,
因为没有好好学习;
为什么我们烦恼,
因为没有好好修行。
摘录自《大圆满前行》讲解第107课
https://cloud.zhibeifw.com/s/pJsCwDwZzm
摘录自《闲谈问答录》 第一辑
https://zhibeifw.com/vba/dyj/
堪布2018-1-29 23:42微博
友情提醒
回复"1":招聘发心人员
回复"2":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略传
回复"3":门措上师略传
回复"4":堪布简介
回复"5":智悲讲堂闻法房间
回复"6":本周课程安排
回复"7":《放生仪轨甘露妙药》
回复"8":《转经轮的功德》
回复"9":《助念往生仪轨》
回复"0000":综合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