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求学足迹 >> 《楞严经》的研究倡议书 返回

《楞严经》的研究倡议书



让我们一起深入研究令人开悟的经典


《楞严经》全经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是佛教中一部极为重要的经典。

《法灭尽经》云:末法时代,《楞严经》先灭,其余的经典跟着就灭了。若楞严经不灭,正法时代就现前。

《楞严经》作为大乘经典,自从历尽千辛万苦传入中国以来,一代一代,受到禅林内外的广泛关注。对其所作的注释,层层辈出,达到百余本之多。

近来年,对《楞严经》的研究者,也越来越多,多集中于如下几个论题。


《楞严经》的真伪之争


对《楞严经》是真经还是伪经的争辩。

这样的争辩,或许只是起于其独特的圆润文笔,近代人受古风影响,以梁启超等为代表,掀起了真伪之争,虽然学术界和佛学界也有一些人士对其作了有力的反驳,但依然争论不休,且最终常常以“事出有因,查无实证”而不了了之。



《楞严经》与文学


《楞严经》的文化影响以宋代最为显著,除了文人的作品之外,更体现于生活和人们的思想。

对这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也比较丰富。体现在周裕锴的《诗中有画:六根互用与出位之思——略论<楞严经>对宋人审美观念的影响》,龙延的《楞严经与黄庭坚》,梁银林的《苏轼的诗与<楞严经>》,吴言生的《楞严三昧续禅心》等。


《楞严经》的哲学思想


因为南怀瑾老人家所著的《楞严大义今释》,从心理学及生活的不同角度,对本经进行了开阔性阐释,将宗教理念和哲学思想,融入到了生活中,因而成为人们广泛研读的参考。

从哲学角度进行研究的作品有:杨维中的《论楞严经佛学思想的特色及影响》,其中突出了如来藏思想的三个独特性;龚隽的《宋明楞严学与中国佛教的正统性——以华严、天台<楞严经>疏为中心》论证了由传统所形成的权威……



《楞严经》的海外研究


日本、韩国也有部分学者对《楞严经》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研究。


索达吉堪布

关于《楞严经》的研究号召

2019年9月16日


现在正在讲《楞严经》,我希望道友在此做研究,如果佛学院没有研究没有论文,仅仅讲考跟小学、中学差不多。

大学以后应该有各个不同研究的系、专科,喇荣的层次不同,层次高一点的话,集体方面有中观,净土专科的研究。

我们做了好多年了,不仅仅集体的研究,应该个人也研究。比如《楞严经》,《法华经》,可以一部经、一部论典、一个作者,比如对莲师做研究,对空行母益西措嘉做研究。

西方研究特别多,有些研究马尔罗扎、无垢光尊者,或者对某个经典、论典(有的教授跟我讲,出名的法好多教授都选完了,首先在学院申请时要看研究过没有)。

我想我们以后,应该大概一个月左右,希望各个班里,山上、山下、出家、在家,

(刚刚学楞严经在研究还不行,但也可以吧,我讲的鉴真大师,发愿出家做楞严经的注释。如果我们的话,可能不在乎,阿弥陀佛来会高兴,先去极乐再回来造论,而他还没有学佛就造论)

我希望管教务的法师们看一下,专门填个表,研究要跟踪。先思考一个月,对个别经典(作研究)。

现在佛教徒的水平还是不错的,一方面修行上要突破,一方面研究上要突破。亚洲的研究氛围比较弱一点。

终身研究中观、唯识、因明,大幻化网都可以的。


写在最后的重要的话


大恩上师已经作了号召

不仅是上师的嫡传弟子

包括所有的佛教徒

世间学者、教授、智者……

希望大家对“开悟的楞严”

生起欢喜的研究意乐


(1)欢迎报名加入《楞严经》研究小组

(2)欢迎踊跃投稿,分享给更多的读者

郑重邀请


郑重邀请佛学功底深厚的法师

参与指导和共同研究

有意乐者

可以在公众号上直接留言

或者发信息

或者电邮:[email protected]

 

排版 |一心一意

文字整理 |一心一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