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求学足迹 >> 大圆满心性休息17 | 师言:这一生如没学过《心性休息》,的确有点可惜 返回

大圆满心性休息17 | 师言:这一生如没学过《心性休息》,的确有点可惜

求学之足迹 求学足迹 2021-03-15




传讲时间:2014.9.15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祈祷遍知无垢光尊者:
刚热托噶仁钦年布格    托嘎雪山宝藏颈
云丹根作嘎威杰察德    圆诸功德喜乐园
多尼酿波威比纳玖瓦    二义精藏瑜伽士
龙钦饶将桑波所瓦得    祈祷龙钦绕绛贤
祈祷全知麦彭仁波切:
玛威桑给钦热酿拉夏    心显文殊师利智
根德桑布门蓝纳巴央    勤学普贤行愿义
这吉嘉威春蕾怎匝巴    持佛佛子事业者
将央拉弥雅拉所瓦得    祈祷文殊上师足
上师瑜伽速赐加持:
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    自大圣境五台山
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    文殊加持入心者
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破瓦新吉罗    证悟意传求加持
劝众听法偈:
拉耶嘎当勒当诺因嘎    天龙夜叉鸠槃荼
哲温达当摩耶嘎南当    乃至人与非人等
卓瓦根杰扎南杰赞巴    所有一切众生语
檀嘉嘎德达给丘丹多    悉以诸音而说法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下面继续讲《大圆满心性休息》。前面已经次第讲了人身难得、寿命无常,现在讲轮回痛苦。实际上,这些科判之间有逐层递进的关系:人身非常难得(暇满难得),但它确是无常的(寿命无常),并且人死之后还存在三界六道的轮回与流转(轮回痛苦),流转之因就是业因果(业因果),业因果的道理要依靠善知识来开示指导(依止善知识),最终从轮回中获得解脱还要修持不共加行的皈依、发心等窍诀(皈依、四无量心、发菩提心)。


我相信,真正有智慧的人,如果好好闻思一遍《心性休息》,基本上会知道这一生该怎么做。他会懂得,人身并非想象中的常有存在,而是无常性的;但即使无常,也并非唯物论所讲的“人死如灯灭”,而是存在轮回;轮回之因就是善业与恶业;这种因果关系由善知识来开示;善知识还会宣讲从皈依到大圆满之间的窍诀。


所以我总觉得,短暂的人生中,如果不学佛就另当别论,如果学佛而没有闻思《心性休息》的确有点可惜。


我们今天讲上述第三层的“轮回痛苦”。


第三品 轮回痛苦


轮回痛苦品分四:一、总说痛苦自性;二、分别广说;三、思维轮回痛苦之理;四、回向本品善根。


甲一(总说痛苦自性)分八:一、略说痛苦;二、宣说痛苦之比喻;三、宣说为欲所诱之比喻;四、不断受六道痛苦逼迫;五、怨亲不定之理;六、投生无数痛苦之理;七、纵得梵天之果亦终将受苦之理;八、变化之性故痛苦。


乙一、略说痛苦:


轮回痛苦分为四个大科判:总说苦的自性、分别广说轮回痛苦、思维轮回痛苦之理、最后回向。首先是总说痛苦自性:总的来讲,轮回是痛苦的本性。全知无垢光尊者从八个方面阐述此理,首先是略说痛苦。






如是三界轮回法,无常变故极痛苦,
苦苦变苦及行苦,六趣众生真悲惨!





“如是三界轮回法,”这里也用“如是”承接前文的“寿命无常”。人死了以后,如果真像现在人宣扬的“人死如灯灭”一样,那就尽可以“今朝有酒今朝醉”,过一天算一天,以后死了也不要紧。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死后还有三界轮回。


“无常变故极痛苦,”三界轮回的一切法无一常有,都是刹那变化的,这会导致极大痛苦。


“因为无常所以痛苦,”这在佛教中非常关键。圣天论师在《中观四百论》中讲:“无常定有损,有损则非乐,故说凡无常,一切皆是苦。”无常法一定有坏灭损害,有坏灭损害则不会有真正的安乐,所以凡无常法都是痛苦的。这个教证在《中观宝鬘论》注疏和萨迦派一位大德的《入中论》讲义中也引用过,后者我在1988年看过,当时深深感受到:原来痛苦的原因就是一切都是变化的。


有些人觉得今天很快乐,但这种暂时的快乐,乃至生活中的一切现象都会变化、消失,这时人们就会感到非常痛苦。比如,夏天的花虽然很美,但一场冰雹或霜冻过后,原来的美好就会即刻消失殆尽,赏花者也会非常痛苦。所以在这个世界上,凡是无常的东西都没有任何快乐可言。


“苦苦变苦及行苦,”因此,大慈大悲的佛陀在经典中,将三界轮回的苦归纳为苦苦、变苦、行苦。


苦苦:是指苦上再增加痛苦——有了一个苦之后,又有第二、第三、第四个苦。就像现在城市里的人总说“苦苦苦”,因为他们有生活、感情,身体、心灵、事业、家庭等各种痛苦。这就叫做苦苦。


变苦:表面看来快乐的事,转眼间就会变成痛苦。比如,今天本来很开心,但突然传来消息说,你家人死了”、“你要下岗了”、“你被检察院调查了”等等,这就像转成地狱众生一样,原来很美好的生活马上就变成了痛苦。


行苦:经论中对此有不同解释,其中一种说法是,表面看来做某件事并不痛苦,但它是痛苦之因。比如,我现在吃饭吃得好好的,但没想到吃完就开始拉肚子,而且好长时间都没恢复健康。再比如结婚,很多在家人认为这是非常快乐的事,并把这一天看成一生中最值得纪念的日子,但它却变成了痛苦的开端,这叫做行苦。


拓展内容

《俱舍论释》:“悦意是变苦,不悦意是苦苦,行苦遍于这两者与其余一切法中。”


《前行》中还讲到一种行苦:一切事物表面上看不是痛苦,但实际上是痛苦的因和本体。比如我们吃的饭,实际上是由农民的血汗换来的,还有我们走的路、穿的衣服等所有事物,都是由众生的痛苦换来的。所以,虽然表面上看不到,但这样的痛苦可以说遍满三界。


拓展内容

《前行引导文》:“现在我们这些自以为安乐的人们,表面看起来好像没有亲身受苦,但实际上也绝没有摆脱痛苦之因,比如,吃饭穿衣、住房受用、装饰设宴等等这一切都可能成为造罪业的因,所作所为完全是罪恶的伪装,这一切的后果无疑就是痛苦。”


“六趣众生真悲惨!”三界六道众生都在感受着这些痛苦,因此是非常悲惨的!


佛陀在《妙法莲华经》中讲“三界无安,犹如火宅”。虽然现在很多人喜欢听关于幸福的讲座、演讲,看关于幸福的书,但实际上,轮回中就是有这么多痛苦,即使再怎么夸大,也掩盖不住轮回的痛苦本性。


如果真正了解了轮回的真相,那么即使遇到了痛苦,心里也会有所准备,而且只有这样才有快乐可言。因此我们平时就要知道轮回的真相。后面会讲到,人类、动物等都有哪些种类的痛苦。懂得了这些才会知道:原来这个世界的“底色”并不是快乐——如果每天计算生活中的痛苦和快乐,会发现快乐并不占多数。如果是修行人,的确会常常感到修行和心灵上的快乐,但其他人则非常难以做到。


因此作者说:“六道轮回中的众生真悲惨!”就像我们看到监狱里的人会说:“这些人真可怜啊!”同样,在解脱了烦恼痛苦的圣者眼里,我们这些众生被业和烦恼的镣铐锁得紧紧的,无论如何都很痛苦。


乙二、宣说痛苦之比喻:






如火猛兽野人中,陷入国王囹圄众

连续不断受痛苦,仍无解脱时增忧。






这里全知无垢光尊者用非常易懂的比喻来形容三界众生的痛苦。


“如火”就像一群人被熊熊烈火包围一样。大家都知道,发生火灾时困在火海里面的人会多么恐怖,有多么可怜!


“猛兽”被老虎、野狗或野猪等猛兽包围,也是极其恐怖的!前段时间的新闻中说,有三只老虎吃了一个人,非常可怕。


“野人”古代历史上有许多凶恶野人的记载,只要落入他们的群体中就不会有解脱之日,这也相当可怕。


“陷入国王囹圄众,”入于国王监狱的人们也非常痛苦。现在有些人从监狱里出来才知道:原来外面的世界是那么快乐!


我那天说,有一个人在监狱里待了十个月,当时他住的牢房有十二个人,其中一个人特别野蛮,几乎每天都把其他人的午饭全部吃完,谁抢他就会被打得很惨,所以大家都怕他,把他当“上师”一样主动供养所有食物。那个从监狱里出来的人特别怕他,现在还经常梦到他。所以在监狱里,除了监狱长,犯人内部也有这么厉害的人,跟这种人关在一起也是非常痛苦的。


“连续不断受痛苦,”身陷囹圄的人不仅暂时不能解脱,而且连续不断感受痛苦的折磨。《正法念处经》中说:“如是诸法中,求乐不可得。”在世间的一切法当中,很难以得到真正的快乐。


“仍无解脱时增忧。”总之,无论是落入恐怖的猛兽群、野人群中,还是沦落到无有自在的监狱中,或者陷入熊熊燃烧的火坑中,都是非常痛苦的。同样,六道众生在没有获得解脱之前,在三界轮回当中也有如是的痛苦。


以闻思树立正见

以前没有信仰的人,听到“人身难得”、“寿命无常”时可能比较容易接受,但听到“轮回痛苦”、“业因果”时,就可能心生怀疑和邪见。这跟从小接受的教育、成长环境以及父母的见解有关。所以他们经常对真理产生怀疑,也是正常现象。


正因为邪见和怀疑,所以需要更加深入地闻思修行。闻思时,光是表面上听听课也不行,一定要思维。比如,跟人辩论、探讨宣说业因果、六道轮回的各种经论,以增上信心,这样就能逐渐培育出正见。否则,如果一个人的相续被邪见占据,就不可能真正生起善法功德的苗芽。


无论出家人还是居士,具有正知正见相当重要。否则,虽然表面上很相信善恶因果,但是内心的一些怀疑、邪念,就像一个小肿瘤一样,慢慢会变成“恶性肿瘤”,最后成为“癌症晚期”,无可救药了。不仅身体上会突发癌症,有些人的精神上也会如此,而且这种“癌细胞”也是从一个“微小病灶”逐渐增大的。所以我们一定要以精进闻思建立正见,这极为重要。


以闻思树立理性的信心

轮回痛苦可通过两种方法来了知,一是对我们所见闻的对境进行观修,二是借助感官和分别念无法触及的甚深道理,比如空性、六道轮回的道理。关于六道轮回,佛陀在经典中描述得非常清楚。其中,除了人类和动物以外,地狱、天界等众生的情况是我们无法直接感知的。


现代的个别人虽然没有任何理由,但就是不相信佛教的道理,也没有其他的信仰。不像藏地人,从小就生活在正知正见的环境中,不需要特别通过理论的论证和说明就能相信轮回存在,也能知道看不到的事情不一定不存在。而其他地方的年轻人就需要再三闻思才能生起信心。佛教讲的三种信心中,最高的是理性的信心,它一定要跟智慧相结合,才能真正通达佛教的教义。所以,一定要通过闻思树立理性的信心。


拓展内容

《前行引导文》:“信心可以分为清净信、欲乐信、胜解信三种。”


以上通过比喻,讲了在三界轮回中就像处在野人群体或监狱等中一样,非常痛苦。


容易体验的人类之苦

虽然我们看不到其他的众生,但仅观察人类,也能体会到很多痛苦。尤其是我跟在家人交谈时,会感到好像男男女女都有很多痛苦。


很多城市女性非常苦恼。如果丈夫出门在外,她们就经常怀疑丈夫有外遇了,不理她了,或者老了以后也不管她了……甚至经常做噩梦,精神状态很不好。


男人们也很痛苦。因为现在生意不景气,还要养家人,而有些人又没有智慧和能力,所以工作、生活压力都很大。因此,虽然苦恼的原因不同,但同样都非常苦恼。


孩子们也是同样。现在的孩子从小就学得特别多,每天都要考试,家人也一直催他学习。高考前每天都要做很多作业,即使考上了也不快乐,会有更多压力。如果考上了一个比较满意的学校,一些有钱、有智慧的人又要到国外留学;到了国外英语又跟不上,也很痛苦。


总之,社会上的男男女女,还有学校里的年轻人,都有很多痛苦。


很多人说:“您是《苦才是人生》的作者,应该更苦吧?”我说:“我虽然是这本书的作者,但是我还可以。因为对世间的任何一种得失,我都有面对的准备。我虽然修行不是很好,但是因为我作为出家人没有很多压力,而且也提前知道了很多道理,所以对于很多人难以忍受的,比如失去地位、财富、名声、亲朋好友,或者产生疾病等,也不会特别痛苦。”


当然,只要有业和烦恼,在三界中就不可能完全没有痛苦。《四百论》中说:“胜者为意苦,劣者从身生,即由此二苦,日日坏世间。”有地位、有智慧的大人物有意识上的痛苦,比如一些领导、老板根本没有吃穿方面的苦,但是却被另一个大痛苦一直折磨着;一些小人物则是身体上很辛苦疲惫,他们每天都挣不到钱,即使一天挣了五十块钱,也可能拿不到。总之,意苦和身苦日日都在毁坏着世间的人们。


其实人类的痛苦不用别人说,自己也能明显感受到。这用比喻来说明当然很好,但即使没有比喻,我们反观自身也会明白。你问旁边的人:“你苦不苦?”大家都会说:“苦啊!”


有些人欢欢喜喜地去旅游,你问他:“旅游苦不苦?”他会说:“苦啊!被太阳晒黑了,路上没有吃好,车也坏了,还遇到了泥石流,到了那边也没有宾馆……”如果问一直住在家里的人:“你痛苦吗?”他会说:“苦啊,好孤独啊!席梦思床太软了……”


所以,只要无垢光尊者对“轮回是痛苦的”略加宣说,我们就能感受到,而且谁也不敢说:“轮回是快乐的,你看我们家庭就是这么美满幸福!”


虽然电视上说得特别好听,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虽然很多演员也显得很美,但他们只是表面风光,实际生活中却被一大堆痛苦折磨着身心。所以,大家应该看透轮回的本质。


乙三、宣说为欲所诱之比喻:






虽有离苦得乐心,现行苦因受苦果,
犹如飞蛾扑灯火,贪恋欲境受诱惑。
犹如野兽蜂鱼象,为声香味触引诱,
当观五欲惑有情,唯受痛苦永无乐。




“虽有离苦得乐心,现行苦因受苦果,”虽然所有众生都想离苦得乐——人类以及三恶趣众生都想早日解脱各自的痛苦。但是因为众生太过愚痴,有些正在造作痛苦之因,有些正在感受烦恼之果(痛苦)。


因此在这个世界上,真正享受快乐的众生并不多。《入行论》中说:“众生欲除苦,反行痛苦因,愚人虽求乐,毁乐如灭仇。”虽然众生都想断除痛苦,但却一直造作痛苦的因;虽然愚者很想求得快乐,但因愚昧无知,终将乐因乐果当成怨仇一样消灭。这揭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窍诀。我们身边的很多众生,虽然心里想获得快乐,但却造作许多痛苦的因,这样一来,苦果自然会现前,即使不想承受也无法逃脱。


“犹如飞蛾扑灯火,贪恋欲境受诱惑。”世间有很多苦因一直诱惑着我们,此时自己会不由自主地趋入对境——面对色声香味触五种欲妙的引诱,自心就像愚童一样,根本无法抵抗。颂词中说,人们贪著美色而毁坏自他,就像飞蛾对灯火的迷恋一样,不管是否知道有潜在的危险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要得到,于是就扑向灯火而丧命。


“犹如野兽蜂鱼象,为声香味触引诱,”此外,人们还会面对声音上的引诱。现在有些人因贪著名声而堕落,有些人因沉湎流行音乐而迷惑。


就像《心地观经》中所讲,有些聪明的猎人会模仿母鹿的声音来引诱雄鹿,雄鹿以为它的伙伴来了,便寻声而去。此时猎人突然射箭,命中雄鹿要害,将其猎杀。还有一种通常的说法:野兽喜欢听琵琶的声音,于是,猎人就弹奏琵琶将其诱杀。同样,世间也有许多人因为贪著声音而死去。


拓展内容

《心地观经》:“譬如群鹿居林薮,食于丰草而自养,猎师假作母鹿声,寻声中箭皆致死。世间凡夫亦如是,贪着种种可意声,不知声能染着人,还受三涂诸苦报。”


《前行引导文》:“野兽酷爱琵琶的声音,就算猎人从旁边射毒箭也不发觉,仍旧怡然专注地听着。”


还有,如《莲苑歌舞》所讲,蜜蜂本来想获得花的香味,最后自己却缠死在花瓣中。同样,世间也有很多人,为了获得各种妙香而遇险。


另外,鱼儿想获得食物而咬住鱼钩,最后被渔夫拉到手里。同样,很多人也是为了品尝美味而身亡。


再者,沙漠中的大象因为害怕干燥、酷热而寻找凉爽之地,最后却沉陷在泥沼中。或如《心地观经》所讲,为了寻觅母象,公象会走出深山,途中却遇到灾难而死亡。同样,世间也有很多人因贪执一时的身体接触,最后导致身体、名声、财富全部毁坏。


“当观五欲惑有情,唯受痛苦永无乐。”尤其现在,欲界众生贪欲炽盛,被五欲引诱而感受极大痛苦。


总之,三界众生都会受到外境如是的诱惑。


知苦当精进

如果懂得了轮回痛苦,就应该好好修行。米拉日巴尊者曾跟玛尔巴罗扎的儿子说:那些忘记了痛苦与死亡,对后世无所谓的人们,经常去寻找生活中的快乐;而真正懂得轮回痛苦的人,则会不顾劳累饥饿和他人的讥笑,一心一意地为众生修持无上妙法。


现在有些人修行很好,对生活中的很多事也想得开。而有些人根本修不下去,连一个简单修法或平时听课也无法坚持——这主要是因为对轮回痛苦没有生起真正的定解,倘若有此定解,就肯定会精进。


还有些人仅听了几堂佛法课就有很大改变,从此成为一个非常好的修行人;而有些人越听越糟糕,最后心中蔓延邪见而离开道场。


这既跟前世的福报有关,也要看即生当中法是否入心。如果有福报,且法已入心,那么对于“被五欲诱惑的有情永远沉溺在轮回痛苦中”,会特别有感受,每一个比喻都能接受:“噢,就是这样的!”之后的修行也会非常有力度。


对治五欲的窍诀

当然,完全离开五欲也有一定的困难。就像《入行论》中所说:“何需足量革,尽覆此大地,片革垫靴底,即同覆大地。”同样,抹杀所有妙色,隔离所有妙香,确实难以做到,但相续中要有正知正念,要知道外在的诱惑所带来的,到底是解脱还是束缚。


佛陀在《百喻经》中讲过一个很好的比喻。一个人走路时特别干渴。他遇到一眼甘泉,畅饮之后准备离开,但看到泉水还在不断涌出,就再再制止它说:“我已经喝完了,你不要再出水了!”(《百喻经》的很多比喻跟愚笨者有关。)这时,有人说:“你无法制止它,还是让它自然流淌吧!你也不必待在这里,还是离开吧。”


佛陀以此来比喻修行中对治五欲的方法。五欲好比自然涌出的泉水,愚人无法阻塞泉水涌出,就像人们无法完全遮止五欲产生一样;但如果运用调心方法,或离开特定的环境,就跟五欲自然停止没有什么差别。所以,修行人会想方设法摄持自己的根门。


守护根门要具足善巧方便

刚开始学佛的人看起来特别保守,他会尽量避免外在的所有欲妙,但这样做的效果不一定好。尽管佛陀在戒律中也赞叹守护根门,但因为世间欲妙不可能完全避免,所以在这方面应该要有善巧方便。


然而有的修行人,在吃饭时听到音乐或闻到香水味等,就跟别人说:“那个给我关掉!”“不要放电视,我是修行人!”“这里不要有香水味,以后我来的时候你们不能用!”


其实,为了自己一个人而要控制所有外境,恐怕有点困难。比如,现在很多客车里都有电视,我听说有些修行人看到放电视就很讨厌,一直要求别人关掉。其实除了你以外,还有那么多人想看,你一个人不看就要求所有人都不看,这是不合理的。所以守护根门也要分析场合,你不想看可以闭上眼睛或者用黑布蒙上眼睛。(众笑)


 


颂词背诵打卡


如是三界轮回法,无常变故极痛苦,

苦苦变苦及行苦,六趣众生真悲惨!

如火猛兽野人中,陷入国王囹圄众,

连续不断受痛苦,仍无解脱时增忧。

虽有离苦得乐心,现行苦因受苦果,

犹如飞蛾扑灯火,贪恋欲境受诱惑。

犹如野兽蜂鱼象,为声香味触引诱,

当观五欲惑有情,唯受痛苦永无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