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窍诀】法王如意宝:贪欲不断,轮回不止!
我们并不了知诸法的本性,如果真的已经通达了,就会了知世间一切诸法都是没有自性的缘起性,与梦中的显现一样。没有通达证悟缘起性的凡夫,意识被染污而对外境产生颠倒的迷乱。正因为有了这种迷乱显现,对外境自然生起如梦如幻的贪心等烦恼分别念,这就使我们的心识在三界轮回中无尽地漂泊。
如此,没有通达一切诸法本性的心识就是无明,无明也可以说是觉性智慧的反体,或说是大圆满、大手印、大中观等见解的违品。在世间上,无论哪个宗派都要承认一切诸法的本性,然后在此本性的基础上再产生形形色色显现。但是他们都没有对诸法作如实地了悟,把根本不存在的事物反而执著为实有,我们把这种执著称为无明。
依靠无明可以显现业、识等十二缘起中的其他支,换而言之,从上至有顶非想非非想天,下至无间地狱的所有众生,他们有着数不胜数的身形,在无始无终的轮回中漂流,而这些众生都是从无明愚痴当中显现出来的。
就像火镜(放大镜、凸透镜)依靠太阳可以燃火,同样的道理,我们以幻化的业力入于世间,再因自己的习气增上而产生了六处,有了六处,就像明净的镜子里显现彩光一样,六处各自执取于外境,之后就有了能取所取的接触。
然后通过接触而产生了苦乐等诸种感受,因为愿意接受安乐,而拒绝接受痛苦,这就有了贪爱,再进一步就对贪染诸境生起取心,有了取就形成了三有,然后是生,生之后就是老病死,如此再三的流转就形成了轮回。
所有的十二缘起,可以包括在烦恼、业和苦蕴当中,因为轮回无初、中、后,《宝鬘论》中也如是讲过,所以从烦恼中产生业,业当中成熟苦蕴,苦蕴又形成业和烦恼,这样众生就在轮回中再三地流转。
由于因果不断地轮转,就形成了三界的五蕴,其实五蕴也是空性,是一种假名。本来缘起都是空性,知道它的本性,就没有任何事物值得贪恋。只要还没有断除贪欲,那么轮回的瀑流与世间的业惑始终不会灭尽。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断除无明,烦恼也不会灭尽,世间轮回的痛苦也无法遣除,故在业中无欺显现三有。
以显宗的教证理证而言,贪心的对治法为观修不净观,对治嗔恨则观修慈悲心,对治痴心就观修缘起性。或者根据佛经的说法,贪心、嗔心、痴心等每一种各对应二万一千种法蕴,然后密宗的二万一千个法门则是对治平等的贪嗔痴,释迦牟尼佛总共宣说了八万四千个法门。
或者依据大圆满,我们就不必如此进行观察,因为一切诸法都是心的幻化,只要以大圆满的窍诀来证悟心的本性,那么内心所变现的外面一切六道轮回的显现都会寂灭,就像一位幻化师幻出各种形相,如果幻化师被杀了,那么其所有的幻变都会隐没,在大圆满中是可以如此区分轮涅。
关于缘起空性,可以用这个比喻来加深理解:如本院扎西老师教尼姑藏文拼读,在上课时,扎西老师相续当中的念诵并非转移到尼姑的口里去了,扎西原来所掌握的知识现在还拥有,但如果他没有教授知识,她们也不会明白。
因和果是不会相互转移,因不会迁移到果上来,但没有因则果也不会产生,读诵、灯火、印章、镜子、火镜和种子、声音、酸醋等这些也都是无常无断,比如我们尝到了苦味和酸味,实际上这也是缘起性。所以通过以上方法,有智慧的人就会了知因果的内在关系,明白缘起空性的道理。(未完待续)
敬摘录《甘露滴》
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 著
索达吉堪布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