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时佛说要有须弥山大的我执,有时又说连芝麻大的我执都不要有?
盲目的我执是我们从来都不知道有没有一个自我的存在,但我们却特别地去执著这个东西。有了这个我执以后,我们就爱我自己,这就是自私。有了这个自私,我们一定会把自己任何一个事情,放在第一位,作为头等大事,没有机会去利他和为别人着想。有一个东西一直控制、阻碍我去产生利他的想法。
比如,我拥有一个东西,如果我下决心要把它送给别人,立即就冒出了一个念头:“这个不能送,送了以后我就没有了,要送就送另外一个,比较差一点的东西。”就有一个无形的声音会告诉我,最后送不成了,这就叫作盲目的我执。我们可以有我执,但不可以有盲目的我执。一定要知道我是什么,然后再可以说“我”才可以。
佛经里讲,如果我们发一个像须弥山这么大的我执,这样子才能够获得菩提,才能够证悟、成佛。那是什么意思呢?有些时候我们说不能有我执,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我执都会导致很多严重的后果。有时佛经里面就讲,需要像须弥山这么大的我执,那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到底是有我执好,还是没有我执好呢?
盲目的我执永远都不能有,如果有这个盲目的我执,那哪怕它是很小的,像芝麻这么小的我执,它一定会导致像西瓜那么大的后果、烦恼。
不盲目的、智慧的我执是可以有的。明明知道“我”这个东西是不存在的,但在世俗层面,似乎就有一个“我”的存在。这就像我们做梦的时候,梦里面的我是不可能有的,再怎么去推理都不可能有。但在梦里面,似乎真的有一个我,这个“我”在梦里可以去做很多的事情。那我们在世俗当中,我先不管有“我”还是没有“我”,我先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实际上,没有一个真实的自我也没关系,在这个虚幻的世界里,我可以用这个虚幻的自我,去做一些虚幻的工作,去帮助一些虚幻的众生,这就叫作智慧的我执,这在《入菩萨行论》当中讲过。我们有了菩提心可以消灭盲目的我执,这是第二。
我们讲道断除迷,出离心可以断除盲目的欲望,菩提心可以断除盲目的我执。然后第三,盲目的执著。
盲目的执著,它不仅仅是对自我的执著,还有对身边任何一个东西的执著。包括对宇宙、太阳系、地球等这些的执著,范围很大。有了这样的执著,我们内心当中,就会产生很多的烦恼。大家必须明白一个道理:任何一个东西,它给我们带来的正面的或者负面的影响,跟它是真实的或者是不真实的没有任何的关系。最有关系的是我们把它当作是一个真实的,或者是一个假的。
也就是说物质的本质对我们起到什么样的影响?没有什么关系,有关系的是我们内心的态度。如果我把根本不是真实的一个东西当作真实了,那它给我带来的结果和影响,就跟一个真实的东西给我带来的一样,没有任何的区别。如果我们把这个世界当作一个真实的世界,那不管它是真、还是假,在我们的生活、感官、意识当中,它就变成了一个真实的世界。那这个真实的世界,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烦恼,这叫盲目的执著。
那难道还有既是执著又是不盲目的吗?有。比如,我们明明知道万事万物都是佛教讲的空性,但在这个世俗生活当中,在我们的感官的层面,还是要分清善恶,我们对这个善要执著。
比如,虽然都是如幻如梦的,但在如幻如梦当中也有分别。这个世界虽然是不真实的,但我还是要发菩提心,因为我发了菩提心以后,才能够让大家感觉到、明白这个世界的真相。虽然这一切都是假的,但菩提心、出离心、空性,这些我值得去修、去做。我不能说,因为这些都是假的,我就什么也不做了,佛也不学了,不能这样。
我还是该执著的要执著,不该执著的不执著。该执着与不该执着的同样都是虚幻的,但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也有一些善和恶的区别,所以,善的我要去做,恶的我不去做,这种执著叫作具备智慧的执著,这不是盲目的执著。盲目的执著在我们证悟空性以后就会断除。
我们前面讲,道就是出离心、菩提心、空性见;迷就是盲目的贪欲、盲目的我执、盲目的执著。出离心可以断除盲目的贪欲;菩提心可以断除盲目的我执;空性见可以断除盲目的执著。但不盲目的贪欲、我执、执著暂时要保留,因为我们需要它们作为一个工具。
在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后台,
回复“慧灯之光”领取,全套《慧灯之光》电子书
回复“有声书”获得,全套《慧灯之光》有声书
平台导读
点击下图二维码,即可请购法宝。↓
(图片来自网络,若涉及版权,请与平台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