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今日当精进 >> 《入行论广解》23课 * 小测 返回

《入行论广解》23课 * 小测


1

依殊胜对境忏罪特殊罪业之方式中所指的殊胜对境包括?

A. 三宝;

B. 师长;

C. 父母;

D. 余人;

E. 众生。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ABCD

【解析:特殊罪业是依靠殊胜对境所造的恶业,这里的殊胜对境不同于普通对境。“三宝”是福田,是引导众生趋向解脱的殊胜引导者;“师长”这里是指引导我们出世间修法的堪布、善知识、上师等,他们引导我们学习佛法,让我们内心产生殊胜智慧;“父母”,胎生的众生都是依父母的特殊因缘而获得人身,父母于我们具有生养之恩;和前三者不同的其他人中,“余人”是对我们有恩德,给予我们很大帮助的人,是有别于一般众生的对境。这四种称为殊胜对境。“众生”是指所有的一切的有情,而此处对应于特殊罪业而言,众生不符合此处的殊胜对境。(参照生西法师的辅导)】





2

由于往昔业力所致,要摆脱轮回或恶趣的痛苦,必须精进忏悔。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有?

A. 今生对三宝、父母、师长或余人都没有造过罪业,就不用忏悔了;

B. 许多高僧大德,在依止上师时经历了种种苦行,他们也都是发自内心的修行忏悔;

C. 昔日所造的严重罪业,在诸佛菩萨面前口头忏悔就可以了;

D. 自己还没有解脱, 相续中还有比较深厚的现行烦恼,这些罪业也是需要忏悔的。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BD

【解析:A中所说的只是今生没有对殊胜对境造过罪业,但不等于前世没有造。今生我们所感受的部分苦果,很多由于往昔所造罪业的因所致,我们要是不及时忏悔清净,这些业还会如影随行,有可能在未来依然会感受因此业而成熟的种种痛苦。C的观点不成立,如《金光明经》中说:我昔日所造的严重罪业,在具势力的诸佛菩萨面前全部诚心忏悔。所以说忏悔并不是口头上、表面上的,一定要在内心真心诚意地忏悔,依靠四对治力,由心里生起忏悔之心而励励忏悔才有可能得以清净。】





3

关于颂词“无论病未病,寿暂不可恃”理解正确的是?

A. 不管是病中还是健康的状态,死亡都会随时到来;

B. 我这个病人会死的,没有病的人可能不会死;

C. 藏族有句俗话:“一个病人的眼里,会死一百个没有病的人。”;

D. 生命特别脆弱,不管坐车也好,睡觉也好,死亡的因缘随时都会出现。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ACD

【解析: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出,有些人是病后死亡的,但有些人根本没有任何四大不调就突然死了。我们的生命犹如被风吹动的水泡或风中的残烛一样很容易破灭,死亡什么时候来临,谁也不可能确定。】





4

请思维,为什么要皈依?为什么要精进忏悔?

A. 在罪业没有清净之前“吾身或先亡”,如果在死之前罪业还没有清净“云何脱此罪”;

B. 凡夫人造业相当严重,大多数都是往下堕。如果来不及忏悔就提前死亡,那我一定是堕入恶趣,不能解脱;

C. 皈依是为了现世身体健康,家庭和睦;而忏悔则是师兄们让我忏悔,那么我就跟着念念忏悔文;

D. 如果没有忏悔就死去,这些罪业会一直伴随着自己,来世有没有把握获得解脱,这是很难说的。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ABD

【解析:“罪业未净前,吾身或先亡,云何脱此罪,故祈速救护!”我们每个人的相续中从往昔到今生都具有很多的罪业,要清净这些罪业,尤其是那些特殊罪业,必须要依靠殊胜对境的引导和加持,才能够做到究竟和圆满,故必须要皈依。死亡是无常的,如果在罪业没有清净前,我们就死亡的话,那么我们实际上没有办法真实获得安宁,故当精进忏悔。】



相关内容

《入行论广解》23课*笔记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