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读物 二十八 | 《做才是得到》 永远牢记自轻他重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微信:athenatang1001
公众号: 動物樂傳心
作者:索达吉堪布
第八章 懂因果的人有福
要想今生来世拥有好报,务必要有一颗金子般珍贵的利他心。
有些人偶尔帮别人一次,就认为对人家的恩德相当大,如果那人对自己不小心有点冒犯,他就非常生气,并抱怨道:“这个人太没良心了!想当初他有难时,要不是我,怎会有他的今天?现在他恩将仇报,不把我放在眼里,还对我如何如何……”
有些人没事就喜欢倚老卖老:“我以前什么风风雨雨没见过,想当初我怎样怎样……”一个人讲得手舞足蹈、唾沫横飞。
有些人自恃广闻博识,常在人前显露自己的功德,以博取众人的喝彩。
还有些人只要做了一点点善事,就要上网宣传,昭告天下,生怕大家埋没了他的壮举,不知道他的业绩。
以上这些行为,若对众生有利,我们也不敢说什么,毕竟佛菩萨的显现,非一般凡夫所能窥探。但若自己的发心并非如此,只是为了个人的名利,那这种举动,就为大乘行人所不齿了。
为什么呢?因为大乘主修自轻他重,把众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众生的份量远远超过自己。帮助众生,为他们做一点事情,这是理所应当的,又有什么可炫耀的?
俗话说:“禄尽人亡。”所以,我们若想在非常短暂的人生里,快乐长一点,活得久一点,就一定要惜福。
人一生的福报是有限的,它就像银行里的存款,如果不珍惜而肆意浪费,一旦福报享尽了,就要遭受莫大的痛苦,甚至命不久矣。
元朝曾有两个太学生,同年、同月、同日、同时出生,八字完全相同。他们同中乡试,也同日做官,一个在鄂州,一个在黄州。
没多久黄州官去世了,鄂州官非常恐惧,赶紧交代后事,以为自己也快死了。但过了七日,他仍身体健朗,就前往吊祭老同学,哭着说:“我与你出生的年月日时一样,出生地点也一样,但你比我早去了,我即便现在死,也比你晚了数日。这是为什么呢?若有神灵,请托梦告知我。”
当天夜里,他梦到死去的黄州官说:“你凡事都节俭,所以能享长寿。而我享用过度,福报早用尽了,所以寿命短促啊!”
俗话说:“禄尽人亡。”所以,我们若想在非常短暂的人生里,快乐长一点,活得久一点,就一定要惜福。
佛教中的历代高僧大德,对珍惜福报尤为重视,他们吃饭能果腹即可,穿衣能避寒就行,其他的并不是特别讲究。
像汉地的弘一法师就是这样:
有一次,大教育家夏丏尊先生前去拜访弘一法师。中午吃饭时,见他只吃一道咸菜,夏先生不忍心地说:“难道您不嫌这咸菜太咸吗?”
弘一法师回答:“咸有咸的味道。”
过一会儿,法师吃好后,手里端着一杯开水。夏先生又皱皱眉头道:“您没有茶叶吗?怎么每天都喝这平淡的开水?”
弘一法师又笑笑说:“开水虽淡,淡也有淡的味道。”
懂得惜福,才会福泽绵长。其实,不管是什么人,拥有的一切就算无人能及,享受的也是寥寥无几。俗话说得好:“纵有良田万顷,不过日食三斗;纵有广厦万间,不过夜宿一床。”所以,每个人只要能维持必要的生活就好,不要轻易糟蹋自己来之不易的福报。即使你有十分福气,也应只享受三分,剩下的留待来日再用。
倘若你能发大心,将福气布施一切众生,无形之中,自己的福报也会更为增上,安乐不会有穷尽之时。
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而不是索取的心。
人要知恩图报,而不是过河拆桥。
忘恩负义之徒,对别人的深恩厚德不但不报答,反而嗤之以鼻。这样的人,护法、天人也会嫌弃,最后谁都不愿意护持他。
有些人所做之事极易成功,而有些人却一波三折,这是什么原因呢?
除了各自福报不同以外,关键还要看有没有护法、天人的帮助。
而若想获得他们的鼎力相助,必须要有完善的人格,尤其要懂得知恩报恩。麦彭仁波切在《君规教言论》中也说:“知恩图报之诸人,护法神亦恒守护。”
倘若一个人不懂感恩,也不去报恩,还昧着良心害自己的恩人,就像有些人不但不孝顺父母,反而百般虐待他们;有的老板一手栽培了一个人,可这个人却把老板的钱财一卷而光……对于这种行为,护法、天人皆不高兴,从此不愿再守护此人,他的一切所为也会不吉祥。
昔日,有个商人的独生女,年方十六,长得娇艳动人。她住在宫殿般的房子里,昼夜有仆人伺候。
一天,一名年轻的强盗被捕,手脚被绑着,正赴往刑场。当时,商人的女儿正好在楼上看见,不禁一见钟情,当下就告诉父母:如果不让自己嫁给那个囚犯,宁可现在跳楼死去。无奈之下,爱女如命的父亲便以2000银币贿赂衙役和刽子手,带走了年轻囚犯。
女儿如愿嫁给囚犯后,为了赢得丈夫的欢心,天天把所有贵重的饰品戴在身上,并亲手为丈夫做饭。
几天之后,年轻的囚犯想:“什么时候才能杀了这无知的女人,取走她的财物,好好地享受一番。”
于是,他开始绝食。
女人问他为何如此,他说:“我有心愿未了。当被送往刑场时,我默默发愿:若能获救,将供养一座山顶的神仙。现在我能拥有你这么美丽的妻子,完全是神仙所赐,所以我想前去还愿。”
女人听后,欣然为丈夫准备了一切,并把自己的贵重饰品全部穿戴上身,和他一起上路了。
到了山顶,囚犯脸色一变,恶狠狠地说:“我没有什么供奉要做,就是想杀了你,带走你所有的饰物!”女人苦苦哀求放她一条生路,并愿将身上所有饰物全给他,但囚犯不为所动。
危急之下,女人想:“古人说:‘智慧不但可以煮,还可以吃。’我得想个办法来对付他。”
于是她说:“当初我让父亲花2000银币把你救出来,应该对你有恩吧。现在我恳求你,在我临死前向你礼拜。”
“好吧!”
于是她向丈夫礼拜,对他转绕三圈后,又向四方朝拜,接着说:“以后你再也见不到我了,我也见不到你了。”说完上前和他拥抱,突然乘他不留意,用尽全身力气把他推下了山崖……
可见,一个人若忘恩负义,下场必定不太好。或许有人问:“佛教不是讲空性吗?既然高低、贤劣都是平等一味,为什么还要分别好人、坏人?干嘛这样斤斤计较、利害分明?”
有这种想法,是对佛法一知半解的表现。实际上,学佛并不是教你要像块石头一样,什么取舍的智慧都没有。万法有胜义和世俗之别,其中,世俗中也有好坏之分。尽管以嗔心报仇,是大乘佛教不允许的,但了知取舍、明辨是非,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请记住,不管是谁对自己有恩,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报答。退一步说,假如暂时报不了,也应该把内心的感激告诉他。
一起阅读
我们现在启动爱心读书计划
学习内容:《你在忙什么》、《八万四千问》、《修行百颂》等著作
我们的希望:每位参加学习的小伙伴在学完一本书后,能够发表200字以上的心得体会
我们的奖励:参加阅读3本书及以上者,奖励精美佛像一尊。参加阅读1-2本书者,奖励平安结或金刚结一个。以上加持品均会请高僧大德进行加持
大家可邀朋友一起参加,加持品有限,请快快行动哟
每天学习一点点,为自己的心灵充充电、减减压。
詳細可以加紫瑩查詢
随喜关注
紫莹居士微信:athenatang1001
紫莹居微博: https://weibo.com/u/598920426
老中青义工协会网站: www.macaulonglife.org
老中青公众号:macau_longlife
动物乐传心公众号:bodhichitta
世界绿色健康研究协会公众号: GHWAZX
Facebook:动物乐传心
喜马拉雅_FM:紫莹心连心
- 未完待续 -
—— 动物乐传心 ——
随喜大家转发
图文|网络
编辑|Vivien
以上内容以公益分享为主,文中内容、图片、音乐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